第459章 馬關換約二十八條

第459章 馬關換約二十八條

朝中琢磨着將來怎麼平衡與論功行賞的之際,中日之間的草擬條約也已準備就緒。

與中俄之間的界約不同,這一次既不需要拉丁文,也不需要雙語,只要漢文作爲官方文件即可。

劉鈺草擬的文件遞過去後,林信充與鬆平輝貞各自檢查,以免裡面有什麼模棱兩可的內容。

上面都是漢字,兩人完全看得懂,這也是日本上層的書面語言,也沒有什麼同文不同義的計較。

粗粗看了一下,大體上還是按照之前預定商量好的內容,並沒有什麼出格的地方。

其條約曰:

【日本國久懸海外,斷貢百載,天朝治國以仁德王道,不曾追責。然日本國侵琉球、欺天使,故天子移六師而徵之,以爲膺懲。】

戰事已定,懲戒略施。

故中華皇帝陛下特簡拔大順欽差、對日談判之全權大臣、敕封鷹娑伯劉鈺;日本國國王命從一位、關白左大臣一條兼香;日本國武家之徵夷大將軍令聖堂大學頭、儒廟世襲祭祀官林信充;日本國武家徵夷大將軍下屬老中、從四位下、右京大夫、上野高崎藩藩主鬆平輝貞。

彼此校閱條約,認明均屬妥實無闕。會同議定各條款,開列於下。

第一款:

日本國廢除《定五十條》的一切內容。

日本國之武士,從琉球國之姑米島、馬齒島撤回。

歸還琉球國之喜界島、德之島、奄美大島、衝永良部島和與論島。

中華朝廷派遣勘定人員跟隨,劃定疆界。

琉球國之大小事務,日本國日後不得干涉。

並應拆除日本國於琉球設置之神社。

第二款:

日本國歸還前明萬曆三十七年掠奪琉球之八山珍寶,合計作價三百萬兩庫平銀。

至此百三十一年,以三釐利計,合計本息共計三億零五百四十九萬五千七百六十九兩八錢八釐。

其中利息是否免除,應視中華天子與琉球國共議之結果。

中華大皇帝代藩屬琉球償還泰興十三年大火後,重建首裡城時,問日本國薩摩藩借走的木料兩千根,摺合銀價三萬兩。

第三款:

日本國歸還自前明萬曆三十七年始,天朝回賜琉球之貢品,合計作價二百萬兩。

此作價不含利息。

第四款:

日本國之薩摩藩藩主,需前往琉球首裡城,於琉球國宗廟前跪拜悔罪。

其中鞍馬費用,由中華承擔,所乘艦船,亦由天朝支派。

中華禮政府應遣派官員隨行、見證。

第五款:

爲示懲戒,亦使日本國不行侵凌之事,爲踐行夫子之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之大義。

特割取對馬島、隱歧島予琉球國。

以報前明萬曆三十七年割喜界島、德之島、奄美大島、衝永良部島、與論島一百三十一年之怨。

共二百六十二年以爲期。

第六款:

蝦夷島民朝貢中華,進獻海象牙、海象皮等物爲貢,請求內附。

中華天子允之。

日本國轉封鬆前藩於他處,以海峽爲界。中日雙方於條約簽訂一年內,勘定蝦夷界。

第七款:

中華膺懲出兵,耗費軍費,皆由日本國支付,合計庫平銀五百萬兩。

第八款:

暫不計利息,日本國合計賠償中華與琉球國庫平銀一千萬兩。減去償還薩摩藩爲琉球國提供的木料三萬兩,合計九百九十七萬兩庫平銀。

其中四百萬兩,應於條約簽訂與批准互換之日起三個月內支付:運抵長崎,離岸交割後,一切運輸風險與日本無關。

剩餘五百九十七萬兩,分四次還清,自交付首款之後算起,第一年償還150萬兩,以此類推,於第五年償還完畢。

若逾期不還,未償之款項,則以月利五釐加息。

日本國自有國情體制,中華特許,由各藩按照石告分攤償還。

若各藩又不償還者,中華有權力出兵討要,出兵軍費由不償還之藩賠償。

第九款:

鑑日本國之請求,爲使日本國民可用中華之物,中華天子特許日本國開放商埠關口,開展貿易,互通有無。

爲方便商賈存放貨物,日本國以檢地之石高作價,租借土地於中華。允中華商人在此修築房屋、出入不禁、售賣貨物。

租借之地,當於長崎、米子、土佐、神戶、仙台,合計五處選定。除不得佔據日本國城外,其餘均可自選,以長寬十里爲定,檢地石高爲租金,每年支付。

租借期爲二百年,期間若中華不欲繼續承租,需支付其餘年份之租金;二百年期限之內,日本國不得索取歸還。

第十款:

中華商賈攜帶之貨物,需遵守中日雙方之約定,禁止違禁、禁止攜帶天主教相關書籍。

具體違禁物品,見附表一。

第十一款:

中華商賈攜帶之貨物,需以值百抽六之稅費繳納於日本國。繳納印花之後,日本國不得對此貨物徵收任何形式的稅款、厘金等。沿途亦不得阻攔。

日本國可以允許貨物免稅。

第十二款:

日本國之下關海峽、紀淡海峽,中華船隻皆可通行。

日本國不得設置炮臺,長府藩、小倉藩原有之炮臺,應在簽約交換當日予以拆除。

鑑於炮臺拆除之海警,若有第三方船隻強闖,中國之海軍將有義務將其驅逐離開。

第十三款:

中國之艦船,不得擅自進入江戶灣。

若擅入,日本國有權擊沉。

第十四款:

中日雙方應約束百姓漁民商賈,若在非開埠之處登陸,皆可驅離、擒獲。

若爲海寇襲擾者,皆可擊沉。

中華尊重日本國之鎖國制度,任何擅自離開日本前往中國的日本國民,將予以趨離送回。

日本國應約束本國國民,勿使有海寇侵擾中華海岸之亂。

第十五款:

古云:三皇不同俗、五帝不同教。

中華尊重日本國之公武制度,不因此而干涉。

第十六款:

中華商賈,不得私自與諸藩進行貿易。

第十七款:

中華之商賈,可購買武士佩刀之身份,以便貿易中因身份而起爭執。

第十八款:

若遇風浪,中華船隻可以在日本除江戶之外的港口停留避風,但不可以在五處商埠之外售賣貨物。

第十九款:

日本國爲保明認真實行約內所訂各款,聽允中華軍隊暫佔守長州藩之萩城。長府藩之下關當爲中立區,雙發均可駐軍一千,以便換約。

又,待第一次賠款償付,中華則允諾撤出萩城。

第二十款:

本約批准互換之後,中國將釋放所有被俘的日本國俘虜——心慕中華、主動投靠的不在此列。

第二十一款:

中國將賠付因戰火波及的京都百姓房舍,每戶賠付庫銀八兩,合計庫銀八萬兩。

此款項,於換約後一月之內交付。

第二十二款:

日本國應善待百姓,應答允中華皇子於鳥取藩所答應的百姓一揆之條件;日本國應督促長州藩履行減貢三成之信約。

第二十四款:

賠款以庫銀爲準,若賠黃金,金價以之前三年大阪之金銀均價爲準。見附表二。

第二十五款:

www_ тTkan_ C 〇

日本國不得未經中華之允許,與中華帝國之藩屬進行貿易。

第二十六款:

日本國不得擅自稱華。

如西川如見之《華夷通商錄》、新井白石之《琉球國事略》等有以日本自號爲華者,皆應禁絕。

第二十七款:

本約批准草簽日起,當約束士兵休戰;待互換日起,雙方停戰。

第二十八款:

自本約奉中華大皇帝陛下及日本國國王、日本國幕府將軍批准之後,定於大順泰興廿一年四月十七日、即日本國元文五年四月十七日、亦即庚申年四月十七日,於日本國長府藩下關町之接引寺換約。

本條約一式兩份,檢驗無誤。

兩國全權大臣署名蓋印,以昭信守。

中華皇帝陛下特簡拔大順欽差、對日談判之全權大臣、敕封鷹娑伯劉鈺。

中華禮政府郎中趙百泉。

日本國國王特命全權公卿、從一位、關白左大臣一條兼香。

日本國聖堂大學頭、儒廟先賢世襲祭祀官林信充。

日本國幕府將軍特命全權老中,從四位下、右京大夫、上野高崎藩藩主鬆平輝貞。

附表一:

中華海商禁止攜帶貨物列表:

書籍——以《日本國禁書目錄》爲準。

注:日本國元文四年之新解禁令書籍排除於《禁書目錄》之外。

合計有:

劉侗之《帝都景物略》。

李之藻、利瑪竇之《同文指算》

湯若望、南懷仁之《靈臺儀象志》

愛拉斯謨之《交友格言一百條》

徐光啓、利瑪竇之《幾何原本》

李之藻之《圜容較義》

熊三拔、龐迪我之《剋制七宗罪與儒、墨之義》

胡敬辰之《檀雪齋集》

克拉維屋思之《渾天蓋天通憲圖說》

除此特許解禁之書目,凡涉及實學、西學之書籍,均需送報中華之樞密院審覈、樞密院返送日本國幕府處審覈。

於理、於器之書,非得解禁不得私自攜帶。

附表二:

庫平銀與金價,按照之前三年日本國大阪易幣商之一金換六銀爲準。

除金銀外,其餘俵物、器物、銅料等,皆可由中華海商定價換庫銀,折算。

附表三:

蝦夷已朝貢中華,日本國幕府將軍宜速去徵夷大將軍之號。

附表四:

下士佩刀身份助捐價格:三十石米。

附表五:

中華所應之長州藩百姓、土佐藩百姓、鳥取藩百姓之所請:

……等。

(本章完)

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113章 小人哉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441章 瘋了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1162章 備戰(一)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395章 樞密院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1207章 守成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1082章 爲利而戰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256章 優劣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59章 四兄弟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第568章 英國是講法律的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621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二)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1019章 全都裝傻(下)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191章 預想第533章 荷蘭人也會以史爲鑑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680章 隱喻(上)第76章 恍然第703章 海戰(一)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441章 瘋了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521章 離開體系只是普通人第1051章 坐莊(下)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700章 反圍城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734章 咱們(上)第1378章 凡爾賽和約(五)第565章 制禮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15章 居高臨下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1054章 站臺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1413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四)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545章 難題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1375章 凡爾賽和約(二)第552章 理想國第786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三)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464章 立碑第174章 僭越第513章 皇帝的職業病第1223章 開戰(二)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1390章 凡爾賽和約(十七)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815章 大事成矣(二)第1222章 開戰(一)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順第568章 英國是講法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