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實封

第358章 實封

海浪拍擊着戰艦,甲板一陣陣韻律的擺動,晃得大岡忠相想吐。

他並不暈船,至少在劉鈺告訴他找荷蘭人沒戲之前,不暈。

此時劉鈺擺出一副送客的架勢,大岡忠相集中精神,分析着劉鈺的話,無可奈何地懇求道:“劉將軍何不在此等待數日?你的書信,將軍大人已經看到,貴大國的條件,我們還可以再談談。”

一開始頗佔上風的林信充,這時候也無話可說,他覺得劉鈺根本沒什麼文化,這就如同對牛彈琴,說這些大義完全無用。

現在劉鈺醜陋的嘴臉露出,一副就是要找茬開戰的態度,再談大義實無意義。

談判接觸本身,大岡忠相纔是話事人,林信充不過是因爲聖堂大學頭的身份,在和天朝談判接觸的時候更適合做正使而已。

現在大岡忠相已經慫了,林信充便是心中還有千言萬語、典故諷喻,復又何用?

劉鈺有心開溜,心道萬一德川吉宗真把快三十歲還尿褲子的兒子扔船上,直接答應了朝貢怎麼辦?到時候朝中怕不是要吵翻天?支持開戰的本就不多,再鬧出這麼個事,他可處理不了。

“我覺得,我們之間沒什麼可談的了。這位林大儒不但不認錯,反而強詞奪理。再談下去,我受辱倒沒什麼,可是隻覺天子受辱,所謂主辱臣死,到時候我的部下一怒之下,將幾位扔到海下吃餛飩麪,這便有違了交戰不斬來使的規矩。”

“若有機會,咱們京城再會!想來不遠矣。你若有本事打到京城,我自服輸;你若沒本事,我自在京城等你。總歸,京城再見。”

說完,直接背過身,徑直走向了船艙。

大岡忠相長嘆一聲,無可奈何,只能被一羣人“護送”着上了小艇。

本來都走到船艙門口的劉鈺,見這幾人走了,立刻折身又回到了甲板。

“大人,真的要走?不等等他們討論一下大人的條件?我觀他們神色,已經絕望。古人云,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若大人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此大功也。”

身邊的軍官提了個建議後,又有些不太好意思地補充道:“再說,我看若對倭人開戰,咱們海軍也就是給陸軍當運輸隊的,倭人也沒什麼戰船。這大功,何不就讓咱海軍自己拿了?”

劉鈺心道拿個錘錘?自己真正想要的條件,日本那邊怎麼可能答應?真要是學勾踐,倒是自己不去嘗糞,弄個兒子去京城當人質嘗糞,皇帝腦袋一熱覺得已立不世之功,羣臣再勸諫一番,真就不打了怎麼辦?

他又不是皇帝,要的可不是朝貢體系,而是想要日本的金銀做原始積累。

只是心底的這番話,也不好說出口。

皇帝敲打過他,讓他不要再幹先斬後奏的事,他要假裝做個乖寶寶,這嘴日後就不能沒有把門的。

船上肯定有皇帝的耳目。他可以在日本隨便鬧騰,這都沒事,唯獨這種話不能說。

劉鈺呵呵一笑,從一個詭異的角度,給了一個很是合情合理的解釋。

“我是等不及了。自古有禮,天子聘後一年而婚,諸侯半年、卿大夫一季。我既封了爵,亦算有諸侯之制,鷹娑再小也是個地名嘛。這半年之期要至,如何不急?撤撤撤,趕緊回國。”

“再說了,現在正是夏日,颱風季節,若是換個時間我自會等下去。這時候,我還真怕蒙元神風之敗。速速升帆,開溜。”

半是開玩笑,半是讓皇帝覺得劉鈺或許真的是很在意婚姻家人,總算有個“繮繩”可以拴住他這匹烈馬。

“我還以爲大人要把船開到江戶城外,開上幾炮再走呢。”幾個軍官生嘟囔了一聲,覺得意猶未盡。

不等劉鈺開口,陳青海先罵道:“說了多少次了,不入海灣、不近灘塗。倭人水軍唯一能勝的可能,便是在狹窄處以縱火船來攻。這等課程你們都忘了嗎?”

斥責了一番,這些軍官們一個個灰頭土臉,只好散去,或是去測船速、或是去繪海圖。

待人都撤了,陳青海湊到了劉鈺身邊,見四下無人,悄聲問道:“大人,此番若對日開戰,我倒有個想法,不知大人以爲如何。”

劉鈺點頭示意陳青海可以往下說,陳青海平穩了一下心情,知道自己要說的這件事可能很大,提醒道:“大人,在下要說的話,可能要請大人於朝堂中提一提。”

這算是給劉鈺一個心理準備,劉鈺笑道:“說便是。我是不怕事的。若有道理,自是會提。”

“是。是這樣,我隨大人攻土佐,亦算是真正見識到了倭國的國情。若如西周封建,農夫又多不識字,甚至連自己的領主都不曾見過,只知道種糧繳貢。既如此,何不封建之?既得其地,驅走武士,讓朝廷將有功之人取而代之,若如有功勳者,封建倭國,效武士制度。如此,不過百年,則倭人皆用漢語,如春秋之夏君夷民。”

悄悄打量了一下劉鈺的神情,陳青海看不出什麼,又道:“我亦讀過柳宗元的《封建論》,【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適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者,苟其心,思遷其秩而已,何能理乎?】,這一點我是認同柳宗元的,有人說,封建制之下,封建主必然愛惜自己的封地,而郡縣制下的地方官,就是爲了政績而升官……他認爲這樣想是不對的。”

“但他認爲不對的原因,我認爲可以細分來看。若如唐之藩鎮、明之分封,若是操作的好,未必出亂。況且若封功勳之士,或百戶、或千戶實封,只要沒有封超過萬石的,完全不用擔心出禍患。”

“如此,於天下之大公,可如春秋夏君夷民,百年分封,倭人必入夏而與天朝子民無二。說漢語、寫漢字。”

“於將士之私,捨生忘死作戰,自然是希望封妻廕子,留產業遺子孫。若能得實封,將士必多死戰。”

“於實際情況,倭人封建制穩固,只是換了主人,農夫照常繳稅而已,他們怎麼可能會反抗呢?”

“封建南洋,自是不行。一來疾病肆虐,二來當地制度並不適合封建,三來語言完全不通,四來儒教不興而多信綠教。然而封建倭國,我看此事大可爲之,多有好處啊,最起碼鄉間識字的,都會漢文。”

劉鈺似笑非笑地看了陳青海一眼,笑道:“你的意思?還是軍中一些人的想法?”

陳青海呵呵一笑道:“大人,我說句實話。我是第一批艦長,日後海軍大興,我是有前途的。所以其實我的想法雖支持封建倭國,但是我的目的是真的爲了夏君夷民而化之。”

“但是呢……軍中的想法,那又不同了。未必爲天下之公,只是爲個人之私,可並不影響將來的結果啊。都是當兵,大人覺得,當兵的想不想當武士?立功的,想不想真的爲子孫留一些產業?”

“天朝土地雖多,如今又擴鯨海。只是我也和杜鋒聊過,松花江土地雖多,人口卻不足。若是分一塊地給立下功勳的,立下功勳的想當貴族,沒有納糧之民,地再大難道自己去種?”

“倭國現成的封建制,而且農民可能一輩子都沒見過他們真正的領主武士,直接換人,毫無影響。”

“如今每年立下功勳的人,朝廷若給地,朝中並沒有那麼多官田了。我是良家子出身的,良家子的非嫡子都只能另謀出路,若是封建倭國,立功可受分封之賞,許多庶子幼子亦可從軍而謀功業……再者,這樣每年不是也能爲朝廷節省一筆賞賜戰功的開銷?”

“稅收一兩,底層便要承擔三兩五兩,何不把原本要賞賜的錢,合算成石高,直接封於倭國呢?”

“封小而不封大。十二轉之功,上功封虛爵入朝爲勳貴、下封封實地就封於倭國。”

“百年之後,倭人皆用漢文,豈非周公封建而定中原兩千年漢言之大業?”

“倭人有四十萬武士,等同於本朝可封建四十萬戰功。以四十萬戰功,南洋何愁不定?印度何愁不平?”

“鯨海雖大,無民可依,便是封一千畝荒地於鯨海,也不如封一百石在倭國,這更叫人奮勇立功。”

陳青海越說越是興奮,他是良家子出身,他們這羣人都算是最低級的貴族——和軍戶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有一套不同於科舉的升遷路。放到倭國,則類似於年俸五石靠扛活出大力混日子的武士,依舊也是貴族。

屁股決定腦袋,即便陳青海已經是海軍的軍官,考慮政治問題的時候,在劉鈺聽來,似乎還是那套小貴族的思維方向。

出於公,他是真的考慮到周公封建而定中原基本盤的故智。

但於利上,這是數萬良家子庶子幼子、每年數百低級軍官的利益。

就像是陳青海所說的現實,鯨海土地廣闊,就算現在黑麥大豆高粱土豆可以種植,但那種荒地做賞賜,等於糊弄朝三暮四的猴子。

對這種想法,劉鈺第一時間沒有去考慮對將來的影響,而是立刻警覺起來。軍中有了自己的思想?

不過這種警覺也沒有付諸於顏色,而是笑呵呵地問道:“看來軍中基層軍官,有不少人這麼想?怎麼,你們這是讀完了《封建論》,又去讀了讀文正公的《朋黨論》?”

(本章完)

第16章 震動第1123章 鄉約村社(四)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121章 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177章 機遇期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1498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六)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1278章 夷丁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637章 承諾與回饋第171章 萌芽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708章 海戰(六)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536章 爲什麼是錫蘭(下)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1370章 裡病外治(六)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450章 放低姿態,麻痹對手第5章 落後第706章 海戰(四)第1066章 惡龍殘影(一)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1077章 爭功(二)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1240章 三戰定印度(七)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第45章 冰牆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順第184章 備戰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541章 人性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1116章 脈絡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1076章 爭功(一)第991章 煙幕第643章 反對重商主義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1261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七)第1168章 備戰(七)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1162章 備戰(一)第421章 混亂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1184章 區別很大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1410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一)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117章 天誅!第862章 好事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249章 暫借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637章 承諾與回饋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349章 死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