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傳教千年

第353章 傳教千年

“哦?”

德川吉宗仍舊沒想清楚其中的關鍵,心道虎吃了狼,除非兩敗俱傷,可……

“昔年荀文若以二虎競食之計,競食之食已有之。然若除非自己亦是猛虎,否則若是撲朔小兔,縱然二虎有傷,又豈能敵之?曹操傭兵百萬,故可以驅虎吞狼,坐觀其敗,無非削弱而已。”

“可以唐人、荷蘭水軍之強,即便各有損傷,我等也難抵擋啊。欲要驅虎,必先有虎之爪牙。荷蘭若能勝唐,豈可稱之爲兔?”

大岡忠相卻搖搖頭,並不認可德川吉宗的想法。

“殿下,荷蘭人所求者,固然是貿易。可若只是荷蘭人的貨物,我邦又有什麼可擔憂的呢?”

“呢絨,遠不如絲綢,本也難以售賣。蘇木、香料,就算敞開了賣,又能賣多少呢?”

“我們怕的是唐人的絲綢、瓷器、紙張、桌椅等等諸多,可不是怕荷蘭人的呢絨、鐵棒、鉛塊和香料。”

“如果荷蘭與唐人相爭,唐人難道還會和荷蘭人貿易嗎?唐人斷絕了荷蘭人的貿易,荷蘭人只靠香料和鐵棒,我們又能損失多少金銀呢?”

“況且,唐人劉鈺壟斷長崎貿易,每年帶走金銀銅數百萬。這數百萬本就是要流出的,就算荷蘭人能把這些金銀全都帶走,又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此其一也!”

當真是一語驚醒了夢中人,德川吉宗只是考慮到鎖國政策不可輕開,完全沒有考慮開關對象是荷蘭還是大順的區別。

大岡忠相的計策,在其看來,正打在了關鍵處。

的確,如果荷蘭人和大順開戰,那麼荷蘭人就沒法從大順拿貨。

無法從大順拿貨,就算荷蘭人敞開了貿易,就靠荷蘭人自己的貿易品,能不能賺走本該被劉鈺帶走的金銀都難說。

所以,日本可以給荷蘭一個極好的條件:日本斷絕唐人貿易,將唐人所有的貿易信牌,都給荷蘭人,使得荷蘭人每年可以來日本的商船數量增加數倍。

荷蘭商館的人,幾乎每年參江戶的時候,都會提出擴大貿易的想法。

莊稼不收年年種,荷蘭人也是如此,幕府不許年年提,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已經提了百餘年。

這既是荷蘭人日思夜想的,對日本也沒有實質性的損害,倒是的確可以以二虎競食之計。

德川吉宗既是幕府將軍,可能在經濟問題上想的不是很清楚,但在陰謀詭計上卻是精通。

他已想到,到時候召見荷蘭商館的館長,只說大順要求壟斷貿易、讓日本驅逐荷蘭人,只允許大順進行貿易。

這件事,荷蘭人就算去問大順那邊,就算大順說並非如此,荷蘭人也不會相信,認爲這是欺詐,一旦做成了就會翻臉。

每年荷蘭人能從日本帶走不少金銀,這麼大的誘惑,加之百餘年一直孜孜不倦的要求日本擴大貿易的要求,在可行性上,確實是大有可爲的。

德川吉宗鬆了口氣,他最怕的就是劉鈺的海軍,因爲劉鈺可以在日本的任何一處選擇登陸。

而土佐的事又證明了,劉鈺有各種各樣的姿勢,讓農人商人做和姦,層出不窮,蠱惑性極強。

可恨的是幕府這邊並沒有能與之抗衡的水軍,所以只能眼睜睜看着劉鈺到處亂竄。

這就導致了整個幕府針對大順可能入侵的防守戰略,就必須要被劉鈺牽着鼻子走。

因爲……信上,劉鈺就很“好心”的告訴德川吉宗,最好是把武士們分成幾個機動兵團,分兵把守各處,否則他就會乘軍艦到處登陸,從長崎到土佐、從和歌山到仙台,只要他想去,可以處處插“仁義”與“替天行道”之大旗。

這不是陰謀,而是陽謀,就這麼說了,卻又不敢不信,只能像是耕田的牛一樣,被劉鈺在前面牽着鼻子,那還打什麼?

這也正是德川吉宗被劉鈺氣的頭疼的地方,簡直就像是戲耍,不但要打他,還要好心教他怎麼防守。

狂妄到這種地步,可見自信到了何等程度。

五百人能搞的土佐一片狼藉,那若兩千人呢?

兩千人,就得至少六七千方敢野戰,六七千人,至少也得是四十萬石的石高,各藩大名又有幾個四十萬石以上石高的?

船若順風,一日夜百里,士兵又不困苦。

照着土佐那種情況,十天就能攻下一座城的效率,還能把百姓全都弄成和姦……也就只能按照劉鈺給他“出的主意”,將武士們集結起來,分成六七個野戰集團,都有能和兩千大順軍野戰的能力,分散部署在各處,以抵消大順以船運兵的機動速度。

劉鈺有船,有制海權,這兩千人可以當五萬人用。那裡虛弱就往哪裡跑,反正你抓不到,而他又在土佐證明自己真的可以攻城。

大岡忠相的二虎競食之計,在德川吉宗看來,正打在了劉鈺的破綻處。

只要荷蘭艦隊出面,劉鈺就絕對不敢帶着陸軍運輸船到處跑,那麼自己這邊就可以集中兵力,專心防守九州島即可。

不管是走琉球,還是走朝鮮,大順必定會登陸九州島,這是不需要考慮的。

數千人的軍隊或許可以乘船亂竄,但數萬大軍只能走對馬老途,似別無他法。

而且,只要荷蘭人出兵,那麼大順就不敢冒險渡海,以免被荷蘭人截斷退路,成爲甕中之鱉。

越想越覺得可行,正要大加誇讚大岡忠相,猛然一個想法一下子冒出,就像是赤壁火攻之前的那個西北風的旗腳,讓德川吉宗心口猛然一疼。

“唐人既有準備,劉鈺、史世用之輩十年前就埋伏於此。再者,以劉鈺之能,豈不知琉球事?難道真的是今日才知?”

“非是今日才知,而是今日方纔準備好。他既來,定是有備而來。唐人若不日渡海,荷蘭人縱然有心,又哪裡來得及?”

“土佐事,你亦非不知。劉鈺兵不過五百,土佐便不能敵。唐人若有萬人,在冬日前登陸,荷蘭人又豈能在冬日前抵達?”

“此計雖妙,只恐來不及啊。”

大岡忠相剛纔只說了個其一,正準備把這二虎競食好處的二三四五六都說出來,就聽德川吉宗這麼一說,心下也是一沉。

德川吉宗又拿出劉鈺的書信,將劉鈺“陽謀”,教他如何防守的那番話念了一遍,說道:“如此張狂,此人大才卻非那種誇誇其談之輩,謀而後定,若如毒蛇,數年前便已盯上我。隱忍數載,只等此時此刻露出獠牙。我只恐……我只恐他連當初改鑄金銀之事,也是爲了今日一戰的賠款啊。”

“他去琉球,絕非因爲才知道,只怕早就知道,不過是師出有名而已。毒牙已伸、惡信已吐,縱有捕蛇者,亦來不及啊。”

大岡忠相沉默片刻,知道這件事唯一的轉機,就在荷蘭人身上。劉鈺既然敢在信上這麼寫,又在土佐做出了好大事,便是證明他真的可以這麼幹。

丟失一兩座城池,問題不大。今日丟了,明日奪回來就是。

可劉鈺在土佐的事,不一樣之處就在於,一旦這城丟了,就奪不回來了。

因爲奪回來的,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城了,而是充斥着數萬“刁民”、“和姦”的一揆之城。

島原之亂,集結十餘萬武士方可剿滅,人要換種,一個不留。若是幾十處島原之亂呢?

劉鈺不是切支丹教徒,可他有比切支丹教徒更可怕的東西——仁義。

切支丹教要做事,還要先花時間傳教,就算傳播力極強,也得個十幾年才能搞出島原之亂。

劉鈺用仁義搞事,連傳教都不用。

因爲從遣唐使開始,已經傳教千年了!

當年山崎暗齋的關於“生擒孔孟”的話,聽起來不應該是感覺到喜悅,反倒應該感覺到危機。

因爲……他的弟子能問出這個問題,本身就證明思想已經混亂。

如果思想不混亂,沒有疑惑,又怎麼可能去問這個問題?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有惑,方有問。

如果這是一個不需要思考的問題,弟子吃飽的撐的,去問屎好吃還是飯好吃?

山崎暗齋只是解答了弟子的疑惑,這反倒證明很多人心存疑惑:若孔子爲主將、孟子爲副將來攻,是投?是戰?

換言之,仁義高於主權?還是主權高於仁義?正因爲搞不明白,所以才問,這纔是最可怖的地方。

再換個說法,周武王伐紂,到底是跟着紂王幹?還是面向武王投?這個問題本就是無解的。對農民來說,德川吉宗自己心裡還是有數的,自己就是紂。

如果現在要這麼幹的,是切支丹的南蠻國,或者是荷蘭國,德川吉宗並不緊張,打就是了,死不投降,能奈我何?

百姓再怎麼樣,也會對赤發碧眼的南蠻人心懷恐懼,而且鎖國多年,天主教徒基本死光了,再怎麼樣也不會搞成土佐那種“替天行道”的模式。

但儒家仁義,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像是一些知名儒生,如太宰春臺,甚至認爲神道教是從唐國傳來的,非日本之所舊有。

既然神道教也是從唐國傳來的,儒學也是從唐國傳來的,那還糾結什麼?捨棄神道教,罷黜神道獨尊儒術得了。太宰春臺的想法,又非一人異想天開,而是有極強的基礎的,不少儒生對此都頗爲贊同。

傳教傳到了這種地步,又加之五公五民的改革,德川吉宗很清楚,整個日本已經是一個堆滿了薪柴的大火堆了。

就算他知道大順的賦稅也就那麼回事、大順的仁政也不見得比他高到哪去,可架不住劉鈺根本就是管殺不管埋——德川吉宗覺得,真佔了日本,劉鈺只怕要比五公五民還狠,但沒佔之前,喊喊三十稅一的口號,那還不容易?

再想想明末之事,心道你們的李自成不是也喊過均田免糧?卻不見大順如今免糧!可當時喊的時候,萬民影從,簞食壺漿,之後的事誰又知曉呢?

這口號,偏偏劉鈺真的可以喊,此纔是最難辦之處。反正劉鈺若無侵佔之心,別說三十稅一,只怕均田免糧他都敢喊。

荷蘭人來得及嗎?只要來不及,劉鈺就能讓幾十座城都亂起來。德川吉宗想着荷蘭人,再想着劉鈺,不禁想到了荷蘭人曾說過的那個故事,南蠻古之名將,漢尼拔縱橫羅馬……或可,間之?

(本章完)

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77章 入吾彀中第831章 海牙慘案(八)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1055章 小麻煩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1081章 爭功(六)第421章 混亂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600章 捧殺第255章 兩制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713章 活路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509章 回報率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1454章 最終的鬧劇(一)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順便平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1114章 上國心態(八)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222章 爛傷疤不可揭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194章 卸力第674章 歸國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1351章 你們準備好了嗎?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339章 取義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137章 澤被後世的遺產第600章 捧殺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1116章 脈絡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708章 海戰(六)第381章 臚音第550章 澳門的蝴蝶(中)第423章 勸說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33章 邊軍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40章 野心第176章 十三張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順便平第1055章 小麻煩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1452章 “帝”(四)第497章 急躁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448章 雞蛋的大頭和小頭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220章 雙簧保底第707章 海戰(五)第478章 看破第1077章 爭功(二)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