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假公正

第323章 假公正

端午,正陽,蒼龍七宿飛昇於正南天中,正合飛龍在天之卦,大吉,宜行舟。

十四艘巡航艦、兩艘運兵船、兩艘快速的適合繪製地圖和跑路的探險船,在威海祭天后出航。

那艘花了十幾萬兩銀子建造的戰列艦,留在威海趴窩訓練,速度太慢,只能當個擺設。

艦隊中的十艘戰艦和其餘船隻會跟隨劉鈺前往琉球,剩餘四艘則分別逗留在松江、寧波、漳州和廣東。

一旦開戰,外交部會照會荷蘭商館,告訴他們禁止前往日本。而屆時,留下的這四艘戰艦會尾隨荷蘭船,如果他們越界,就將他們俘獲。

劉鈺給各個艦長的命令是:儘可能俘獲,不要造成荷蘭人傷亡。但如果出了意外,荷蘭那邊死了人,那就直接登船滅口,免得麻煩。

之前軍艦雖沒去過琉球,但去琉球本也很容易,經緯度測量在這麼短的距離內,靠稱漏、沙漏、燃香也能湊合着計算出來。

歷史上,滿清康麻子年間也用這樣的手段測繪過琉球的經緯度,【今測,琉球北極出地二十六度二分三釐,與福州東西經度相去八度三十分】,雖然不是很精確,但也差毬不多。

至於威海這邊,手段自是比滿清要強。早就有專業人員混在一些商船中去過琉球,測過精確的經緯度。整條航線軍艦雖沒走過,卻熟悉的如同自己家的澡盆。

在松江完成了艦隊分離後,艦隊駛入大洋。

航行編隊由陳青海指揮,劉鈺就在船長室裡喝喝茶,提筆在那編寫日後的翻譯標準,在那考慮Peter這個名字,到底是按照國籍不同翻譯成彼得、佩德羅、皮埃爾、皮薩羅還是全都翻譯成彼得。

副使趙百泉則在那無聊至極地翻着劉鈺的一些書籍,好奇地打量着時不時來和劉鈺彙報的陳青海,用一些他每個字都認識但連在一起不知所謂的詞彙,說些航行的事。

風向一直不錯,萬幸也沒遇到颱風,根據準確的緯度和不怎麼準確的經度來算,最多還有兩天就能抵達琉球了。

對這一次先禮後兵,劉鈺難得的沒覺得這是脫褲子放屁。

畢竟皇帝認爲天朝的範圍是馬六甲以東,對天朝範圍之內的藩屬,還是要走程序走禮儀的。

將來和西洋人打起來,那就不用這麼客氣了,學學荷蘭人直接突襲錨地再宣戰,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也不是不行。

朝貢體系要臉。外交體系不用要臉。

只是琉球將來對大順的態度,劉鈺知道這裡面還有更麻煩的事。

他其實跟皇帝撒謊了。

琉球的事,比皇帝想的要嚴重的多。

可以說,從前朝萬曆三十七年到現在,薩摩藩島津氏,在琉球問題上,就是拿天朝當傻子耍,而且耍的似乎天衣無縫,至今沒有露餡。

一旁的趙百泉聽陳青海說還有兩日就能到琉球后,輕咳一聲給劉鈺使了個顏色,叫劉鈺支開了陳青海。

“鷹娑伯,我來之前,平章事囑咐我,此番去琉球,另有說法。叫我臨近琉球的時候問你,不得外泄。”

說完,拿出蓋着天佑殿章的一封信展開,上面也沒說什麼內容,只說劉鈺可以告訴趙百泉可以告訴的,以便讓趙百泉清楚這一次到底是去幹什麼的。

眼見也要到了琉球,想着這個人既是選出來的,應該不至於那麼迂腐,劉鈺考慮了一下,試探着問道:“趙大人,朝秦而暮楚,小邦之罪歟?”

趙百泉聞言,立刻正色端莊,衝着西北方向拱了拱手道:“鷹娑伯此言大謬啊。秦雖強,不過諸侯;楚雖闊,亦不敢稱王。諸侯相爭,小邦欲保其宗廟,左右搖擺,自無罪。”

“然如今聖朝一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何來秦楚之喻?琉球明貢天朝,暗通倭國,此大罪也。”

這是原則性問題,趙百泉久在禮政府,這等事萬萬不敢瞎比喻。

可他也不是那等迂腐之輩,雖然在原則問題上必須要糾正劉鈺的話,心裡實際上已經明白了朝廷的意思。

本來以爲這一次讓劉鈺做正使去琉球,是準備學一學前明永樂朝執番邦之君入京請罪的。

可劉鈺這麼一說,他就明白了,這事兒可能不能把話說的太絕,朝廷對琉球雖有不滿,但也並不認爲罪無可恕。

拋開政治正確,朝秦暮楚,小邦無罪。那有罪的是誰?

顯然既非秦、也非楚,而是周天子無能。當然這話不能這麼說,放到這種場合,趙百泉明白朝廷這是準備做個有能力保護藩屬的天子了。

“鷹娑伯,這琉球國自來朝貢,國王都需天朝冊封。雖不及朝鮮依親王禮制,卻也是個郡王。既爲本朝郡王,他暗與倭人通款曲,這還是要訓斥的。”

“朝中有人說,倭人在琉球設有在番奉行,監視其國。鷹娑伯如何看待?”

這件事是皇帝故意在朝堂引爆的,是真是假,現在說不準,所以纔要派劉鈺做正使去問,以求證據確鑿。

劉鈺笑眯眯地問道:“你覺得應該如何看待?”

趙百泉心道你們武將自是喜歡打仗的,打仗有軍功,升得快,本朝又可以出將入相,誰知道你會怎麼辦?

“呃……莫不是要效班定遠鄯善事?”

劉鈺呵呵一笑,沒有直接回答,心道班定遠?

琉球還效個屁的班定遠啊,琉球國的“丞相”都是薩摩藩委任的,連每次冊封迎接天使的法司都是薩摩藩的人在那演戲,這哪是斬殺幾個“匈奴”使者的事?

他也沒說破,怕這事把趙百泉笑道,遂反問道:“你以爲如何?”

趙百泉可以用其餘的典故,卻故意用班超在鄯善殺匈奴使者的例子,源於他知道當日在朝堂上的那場爭論,劉鈺被人攻訐爲禍國,也借古諷今地噴了一番張騫和班超。

現在劉鈺笑的有些瘮人,趙百泉不由嘆了口氣道:“鷹娑伯,有句話我還是要說的。昔年宋時新舊黨爭,多以史論評價。新黨觀史書人物,有一個看法;舊黨觀史書人物,又有另一個看法。”

劉鈺心想沒錯,這可以算是史觀不同。歷史終究是爲現實服務的,怎麼評價歷史人物,在於現實需要怎麼評價。

這時候趙百泉說道新舊黨爭,劉鈺不由道:“依趙大人看來,當日朝堂上說班固誤國、張騫禍首,只是黨爭之言?”

趙百泉並不點頭也不搖頭,苦笑一聲道:“本朝立國,多推永嘉、永康之學。靖康恥恨,明末東虜之怨,誰人年輕的時候不是一腔碧血?誰人不慕張騫、班固?”

“那日朝堂上,明着是在評價張騫、班固,可內裡還是在爭論朝廷國策。鷹娑伯心裡也清楚。”

“太宗皇帝昔年也說,朝堂若無黨爭,反倒怪了。黨爭不可怕,只要定下了大策,底下的人放下黨爭,先把事做好,做完之前、做完之後都可以爭論,唯獨做的過程中便不要爭論。”

“太宗遺訓,我也時常記誦。只是……哎!”

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趙百泉心裡清楚,若真能達成這種程度,天下早就朗朗乾坤了。遺訓在那,並沒有什麼卵用,黨爭黨爭,爭到最後就是互相扯後腿,像是理想中的政策制定之前可以爭、政策制定之後就要步調一致,在趙百泉看來實在是隻在神話之中。

當日朝堂上,如何評價張騫班固,這是一條黨爭的紅線。認可班固張騫,那就是認可大順應該繼續對外擴張;不認可甚至辱罵,那就是反對大順應該繼續對外擴張。

和每個人的真實感官並不相同,可能那天在朝堂上痛罵班固張騫誤國的,心裡未必就不認可崇拜。但爲了朝廷政策,只能表現出厭惡。

以宋後腐朽之道德意識形態治國,就不可能名正言順地談理性和利益,只能翻書從故紙堆裡評價古人,然後作爲論證。

趙百泉是認可大順不應該繼續對外擴張的,他認爲大順已經沒必要擴張了,再往外打那就是窮兵黷武了。到時候民不聊生,百姓受苦,打下來邊疆又有什麼意義?有這錢,不如蠲免一下各地錢糧賦稅。

但如今距離琉球不過兩日路程了,劉鈺又似乎明確告訴他準備要效仿班固在鄯善斬殺匈奴使者的事,趙百泉無奈之餘,只能道:“鷹娑伯,太宗關於黨爭的遺訓,固然難成。我也不認可鷹娑伯的想法。但事已至此,鷹娑伯是正使,鷹娑伯真要做,我定不會扯後腿便是。”

“做的是否對、是否值得做,待做完回朝再說。這一點,鷹娑伯大可放心,我是不會跑去告訴倭人的。本朝雖有黨爭,但有些底線還是有的,斷不會如宋時那般爲黨爭送土於西夏。”

劉鈺哼笑一聲,心道你只能代表你自己,至於朝中,我看未必。

說不定這事換了個人,真就有可能提前告訴日本人讓他們先撤,叫大順抓不住把柄。而且心安理得認爲自己這是爲了天下蒼生,免於戰爭。這種人,史書上多了去了,大順多個啥,憑啥可以不一樣?

既然避開具體的階級利益,甚至連利益二字談起來都有些羞愧,動輒天下天下,那玩起來只能是對政敵政策的全面反動,怕難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之行。

趙百泉也早知道劉鈺對他們這羣人的態度,聽劉鈺笑的陰陽怪氣,想了半天,只好道:“鷹娑伯,黨爭或有意見,可每一方其實都是爲了天下,而且真的相信那麼做纔是爲了天下。反對的就是奸佞。”

劉鈺擺手道:“別,天下那麼多人呢,漕工和海運,都有人受利有人受損。所以,誰是天下之內?誰是天下之外?動輒就爲了天下、爲了天下,我看這話得細究。”

“鷹娑伯這是對我們有偏見。”趙百泉心道你對我們有偏見,我們還對你有偏見呢。自唐之後,科舉取士,最是公平,憑啥你們這些人可以通過武德宮學另一套體系爲官?

真要是都走科舉……哼哼,趙百泉心想,真要是隻能走科舉,你劉鈺只會實學,怕也就當個小吏,哪能在這跟我居高臨下?

“鷹娑伯,我素知你的本事和膽量,你要做的事,便是攔也攔不住。況且這一次陛下以你爲正使,那便是許了按你的辦法來。我趙某人便說句明白話。”

“鷹娑伯要做班定遠,我自會反對,並且記錄下來,將來回朝奏報,我反對窮兵黷武,更反對邊將擅起邊釁。但鷹娑伯做,我也不阻止,不扯後腿。我此番來,不和倭人打交道,只和琉球王打交道。”

“哪怕有功,我也不做。哪怕揚名,我亦不爲。”

(本章完)

第796章 工商局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1261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七)第541章 人性第1189章 理藩學(下)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394章 軍費第1331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二)第1196章 木牛流馬(三)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1045章 平衡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217章 國雖大,好戰必亡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1281章 死與復仇(二)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420章 奇襲第588章 另一條腿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1093章 工業革命(六)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86章 外交訛詐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221章 先知第326章 演戲做全套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367章 平平無奇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1454章 最終的鬧劇(一)第1368章 裡病外治(四)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733章 朋友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第988章 拍馬屁(上)第703章 海戰(一)第197章 活路第1229章 開戰(八)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1052章 定性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1230章 開戰(九)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1070章 惡龍殘影(五)第96章 未雨綢繆第1227章 開戰(六)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958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四)第275章 明知故問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764章 荷蘭災難年(四)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889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下)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順便平第187章 開戰第173章 對日最後一舔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699章 身份的轉變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第13章 母多憐幼子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551章 澳門的蝴蝶(下)第1269章 攻防心理(四)第734章 咱們(上)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776章 東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126章 一言爲知己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1116章 脈絡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