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

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

第二日,當考林·卡姆比爾再度約見這幾個自由貿易號上的頭目時,心裡不由地嘀咕了一句諺語。

“un vieux chat aime les jeunes souris……”

老到的貓,總是喜歡抓稚嫩的老鼠。

換成人話,便是欺軟怕硬。

卡姆比爾心想,你們倒是去和英國的東印度公司談啊,和荷蘭的東印度公司談啊?他們纔是做大買賣的,卻不敢和他們談,反倒盯着最弱的瑞典公司談條件,這不是老貓專挑小耗子是什麼?

來到斯德哥爾摩的這些人,要麼懂拉丁文,要麼會一些簡單法語,亦或是懂一些俄語,最優秀的幾個人都能用拉丁語溝通。

之前的幾次接觸,大順這邊已經提出了希望在瑞典東印度公司入股的想法,這引起了瑞典東印度公司股東們的極大反對。

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都那麼愚蠢。尤其是當今天饅頭等人說出瞭如果不同意,大順可能會在關稅和供貨方面做出調整的時候,卡姆比爾不得不朝着他們訴苦。

“來自中國的艦長先生,31年,我第一次以瑞典東印度公司負責人的身份去過廣東。在那之前,我也曾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員工,去過福建也去過鬆江。”

“必須承認,即便有官員索賄,中國的港口仍然是最適合貿易的,我們願意和中國做生意。爲什麼現在要改變這種政策呢?”

“你們的商品,只要賣出去就好,爲什麼一定要由你們裝船貨運呢?如果瑞典可以坐在家裡就有人來貿易,送來銀幣,我們不會選擇冒險的。”

“就算是您準備的很充足,這一次遠航,您的船上還是死了兩個人,這樣的風險,我們歐洲人承擔就好了,你們沒有必要承擔這樣的風險。”

“你們,就在廣東和江蘇的海岸線上,收錢就好。”

饅頭輕輕一笑,轉述了劉鈺常說的一句話。

“資本懼怕沒有利潤或利潤過於微小的情況。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非常膽壯起來。只要有百分之十的利潤,它就會到處被人使用;有百分之二十,就會活潑起來;有百分之五十,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有百分之百,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如果動亂和紛爭會帶來利潤,它就會鼓勵它們。走私和奴隸貿易就是證據。”

“無他,坐在家裡收白銀,利潤還是不夠罷了。每年死在瘧疾、熱病、壞血病和海難中的歐洲人很多。”

說到這,他輕輕一笑:“我們,也想有死於追逐利潤的機會。”

“這不是我個人的要求,而是松江、福建、廣東的資本希望打開這條貿易路線。這不是個人的意志,而是資本的意志。而且,天子陛下也不希望這些熱錢流入到購買土地的貿易中。”

“過去的大順,只有真正的自由貿易。但從現在開始,不再是了。我無權決定這樣的政策,我只是轉達一下政策的轉變,希望貴公司和瑞典國會派出足夠級別的人前去商談。”

“您既然31年就去過廣東,而且也被授予過對華全權大使,這一次前往中國,您是很合適的人選。我只是在您去之前,告訴一下政策的換轉變,希望卡姆比爾先生能和董事會、國會說清楚。”

饅頭很清楚自己的職責,首要任務是找到做木焦油的工匠,這件事已經做成。

至於談判,他是不負責的,只是負責把有資格談判的人帶上船。

如果從某種所謂的“道德”來看,這還真就是在助長走私。

不過用劉鈺的官方話術,這叫壟斷權下的走私,是高尚的自由貿易。

反正大順是一點都不怕被此時的洋貨傾銷,一百年後也是靠鴉片抹平的逆差,現在怕什麼?

卡姆比爾面對一臉最後通牒架勢的饅頭,只能耐心的去解釋,瑞典的東印度公司有多麼艱難。

“艦長先生,您應該知道,瑞典是個小國,很窮。在成立東印度公司之初,國會就極端反對,認爲這樣會沖垮瑞典剛剛起步的紡織業。如果印度或者中國的棉布進入瑞典,瑞典的織工都會失業。”

“本身就窮,又打了常年的大北方戰爭,人們不希望東方的奢侈品和棉布,換走瑞典少得可憐的銀幣。”

“國會認爲,成立東印度公司是愚蠢的。用銀幣去換取毫無意義的瓷器絲綢和茶葉。”

“說我們這些人,努力遊說說服了國會。”

“即便最後允許了東印度公司成立,可是也不允許中國的貨物在瑞典銷售,只能賣給第三方。”

饅頭心道沒錯,先生也沒指望賣給你們瑞典國。瑞典國才幾個人?能買多少茶?

“卡姆比爾先生,你放心。這一點我們一樣可以保證,我們會遵守這個規定,絕對不會私自售賣。我們要的是合作,是入股,而不是希望直接在哥德堡貿易。”

說着,心裡又想,就算你們現在統一開放哥德堡作爲口岸,我們也不會同意的。不掛你們的旗,將來打起來,荷蘭人非要劫我們不可。

不是不可以多花點錢,買你們這個中立國的船籍。這都是可以談的,但現在我是不會和你談的。

卡姆比爾又道:“我們的資本,比起荷蘭和英國,差得太遠。英國和荷蘭政府是有規定的,禁止私人從事東方貿易,只能由東印度公司從事此項壟斷。”

“這就導致本公司的經營,有很多的特殊之處。要對客戶的資料絕對保密,也要對股東的身份絕對保密。”

“雖然我們每次航行之後都銷燬賬本,但是,國會中很多沒有機會入股的,都心懷不滿。都希望也分一杯羹——雖然在一開始,他們是反對的,但現在他們沒有賬本,也能估算出我們的利潤有多高。”

“如果開放給你們參股,國會裡一些沒有入股的人,一定會反對的。這真的很難辦。”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瑞典在四海之內,自然這句話在斯德哥爾摩也是有效的。

一旦允許中國股東參股,瑞典國會裡很多沒有入股的人,就會質問:爲什麼寧可允許外國人入股,也不允許我們入股?爲什麼東印度公司的賬目不公開?爲什麼不給我們入股的機會?

大好的賺錢機會,寧與友邦,不給國人?這算什麼?

本來這種呼聲就有不少,入股的除了瑞典大商人和貴族,便是英國和荷蘭商人,賬本是無論如何不能公開的。

冒着本國國民禁止參加亞洲貿易禁令的荷蘭人和英國人,沒辦法在法律地位上撼動東印度公司的存在,都將希望放在了瑞典的東印度公司上。他們給了王室很大的支持,也賄賂了不少國會成員,雖然用掩耳盜鈴的方式銷燬每一次的賬本,可哪怕掩耳盜鈴也是有效的。

現在如果允許中國商人蔘股,連掩耳盜鈴這一步都不做了,必然會有大量的國會內的“便帽黨”,要求公開公司的股份名單,驅趕那些英國和荷蘭的股東,方便讓自己參股。

考林·卡姆比爾很清楚,國會裡的那些反對派,會找許多的理由。

除了股權風波,還有就是當初便有很多人反對成立東印度公司,他們很清楚瑞典那可憐的紡織業,不論中國,單單面對印度的手工業衝擊會是什麼模樣。

英國都頒佈的禁令,嚴禁英國人穿棉布,瑞典何德何能,敢與英國比紡織業?英國紡織業打不過印度,印度的棉布又一丁點賣不進中國,這其中的巨大差距,哪怕相隔數萬裡的大海和損耗,一樣會讓瑞典的紡織業崩潰。

這些人有一部分是從事紡織業的,在國會中是有席位的,他們認爲應該保護民族工業,擴大出口而不是進口,應該提高進口關稅,寧可讓瑞典人穿昂貴而有質量低劣的國貨,也要杜絕廉價的好貨。

雖然……東印度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承諾不會在瑞典售賣,而是轉賣給第三方。可是……怎麼可能執行的那麼徹底?如果鬧大了,那些從事本土紡織業的國會議員借題發揮,公司也會很難辦:至少,又得花一大筆錢,在國會賄賂、遊說。

現在的局面來之不易,處在一種微妙的平衡當中。不管是掩耳盜鈴而是借題發揮,打破這種平衡,都可能帶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

當然,這種不確定因素,靠錢和賄賂,還是能解決的。

卡姆比爾也知道,光靠講講道理、賣賣慘,是沒有用的。中國那邊一旦在關稅上動動手腳,瑞典的東印度公司就要崩潰。瑞典不是荷蘭不是英國,在印度、波斯、南洋乃至非洲,都沒有太強的勢力,公司的半數高利潤業務都是在和中國往來。

他只是希望講清楚這個道理,和大順這邊討價還價:走私販子的人脈,算不算股本?國會這邊的遊說和賄賂,算不算股本?

饅頭也懶得聽對方的弦外之音,他也不負責談判,只是笑道:“彼此制衡,纔有合作的基礎。沒有中國的貨,你們公司要破產;沒有你們的銷路,我們的商人也不能得利。這樣的合作,難道不是對雙方都有好處的嗎?”

“至於各種細則,我不談,您可以到了天朝後,和朝廷的人去談。只是現在,我想知道,國會能否修改東印度公司的條款?或者,您能否在去之前,確定國會是否同意?一來一回,至少兩年時間,朝廷不會等你們兩年的。”

“況且,你剛纔不是說,資本募集困難嗎?多了不敢說,一二百萬兩白銀的股本,在大順還是頃刻間就能募集到的。只要有足夠的利潤。”

最後這句話可不是吹牛。大順一點都不缺銀子,只是銀子沒有一個集中和流通的手段,或者說缺銀子的是大順的朝廷。

戶政府不是央行,連度支都做不明白,可是皇帝帶着把大肥豬們都圈在松江養着的想法,這就使得資本很容易富集起來。

只要利潤足夠,憑着貿易公司的名頭和以往的積累,一二百萬兩銀子還是少說了。

現在瑞典人的資本還是不足,至少商船數量就不夠,歐洲的走私者們也還沒到吃不下貨的地步。瑞典人缺現金,大順這邊有錢,正是天作之合。

饅頭心想這談判就是混不吝,你不接受我就關貿易。

說條件也不是現在說。現在要做的首要之事,是確定國會能否修改東印度公司的條例?

瑞典的東印度公司現在有很多限制,比如船必須要用瑞典的船,以給瑞典造船廠提供訂單,增加就業;比如戰時,東印度公司的艦隊需要劃歸海軍指揮,所有商船船長都等同於海軍軍官。

比如……隨時要和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死磕。

這些條例,可不是卡姆比爾能決定的,還得通過國會。如果國會不鬆口,卡姆比爾就算去了大順,談的條件也無意義。

饅頭也知道,國會這東西,和大順雖然不同,但有個東西肯定能解決:錢。

只是,還需要一個渠道。行賄,也得有關係、有人引薦才行。

“卡姆比爾先生,我知道你是東印度公司的發起人。再去之前,請做好如下準備。”

“分割東印度公司,將對華貿易業務獨立出來。雙方的合作,是固定貨物比例。大順的商船不會在戰時受控於瑞典海軍,但作爲回報,如果俄國和瑞典爆發了戰爭,大順可以調停。”

“主動權既在你們手裡,因爲你們有市場;但也在我們手裡,因爲我們貨源。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至於國會,我想你們既然能夠促成東印度公司成立,也一定有辦法促成修改法令。錢……不是問題。如果允許我們的商人蔘股,公司的事就是他們的事,他們精通行賄。相信我,在大順的商人很清楚行賄的價值,他們在行賄上絕不吝嗇。”

此時能夠說出來的條件,必然不是最終的條件,而是可以就地還錢的。

前期的話,可能還需要給瑞典讓渡更多的利益,主要是考慮到瑞典在今後的歐洲戰爭中保持中立,英國荷蘭出於對瑞典銅礦鐵礦和木焦油的需求,不會劫瑞典的船。

真要是南洋那邊打起來,要是掛大順的旗幟,可能一出馬六甲,就被荷蘭人給劫了。

這一次既是要借瑞典的殼,也是要借瑞典的人脈和市場。只要能打開這個缺口,就算商人不出錢,劉鈺也願意出一筆行賄的錢的。

況且大順的商人怎麼可能不知道“衙門口朝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的道理?國會,不就是個衙門嗎?

卡姆比爾聽到這樣的條件,心裡也是微微一動,他明白這些條件必然不是最後的條件,這也不是不能談的。

(本章完)

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848章 威望(上)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第551章 澳門的蝴蝶(下)第580章 同樣的荷蘭人,不同的態度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993章 直鉤第100章 槍和槍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331章 雷罰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572章 藍狗子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188章 對策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850章 誤解第38章 扣個人質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587章 不平等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780章 抓與放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937章 老走私販子的見識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第958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四)第348章 怕疼第1171章 備戰(十)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359章 三人行,必不遠第1029章 不公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55章 說服第548章 配合第641章 前科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203章 奇襲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971章 割袍(上)第972章 割袍(下)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988章 拍馬屁(上)第1194章 木牛流馬(一)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171章 萌芽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