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

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

皇帝自以爲自己想到了一個絕佳的點子,堪稱完美,本想着在劉鈺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生意頭腦”,非是那種迂腐之人。

哪曾想皇帝居然見到了劉鈺臉色鉅變的場面,不但沒有馬屁如潮,反而像是要被砍頭一樣急匆匆反對。

皇帝以爲自己出現了幻覺,琢磨了好半天,覺得自己想的一點沒錯啊。

這西洋人能來貿易的,就幾個東印度公司。

既然如此,爲何不和東印度公司直接交流,西洋人能授予壟斷權賺錢,自己爲什麼就不能呢?

而且直接和西洋人貿易,獲取利潤,比收那點關稅強多了。

一年少說多出來三四百萬兩銀子的利潤,一年多出三四百萬兩銀子,除了移民和改土歸流,還能再每年多撥給劉鈺一百萬兩,怎麼看劉鈺都該興高采烈纔是。

想着劉鈺對移民實邊的熱衷,想着劉鈺對興建海軍的狂熱和執着,再看看劉鈺此時的態度,皇帝有些暈。

好半晌,李淦才道:“卿莫不是聽錯了?還是覺得朕輕視了海軍,應該若能多收三百萬兩,應全都投入海軍?”

劉鈺剛纔一聯想到一口通商,幾乎是下意識地反對。現在皇帝追問,他臉色漸漸平復。

要說聽完皇帝要一年多投二三百萬兩給海軍,心裡一丁點沒心動,那是假話。

不用一年多投三百萬,就算一年多投一百萬,那就是一年三艘主力戰列艦。

真要這麼搞,不出十年,大順就可以在南洋齊宣西、葡、荷、英,收回澳門,攻佔馬六甲……

可再靜下心一想,劉鈺還是拒絕了。

這一切,源於皇帝的心思。

皇帝想給,就能給;想不給,就可以不給。這麼搞,皇帝若是一直銳意進取還行,一旦觸及到底線開始保守,那就完了。

“陛下,臣請試舉一例。”

“說。”

皇帝也很好奇,到底是什麼原因,會讓劉鈺的臉色這麼難看。

李淦心想,自己這見識到了西洋人的堅船利炮,也知道了西洋火器水平,也懂得了交流的重要性,還要繼續往海軍投錢。

而且可以短時間內弄到大筆的錢投入到海軍,以他的急脾氣,是希望儘快弄出一支強大的海軍的。

劉鈺到底爲什麼反對?

“陛下,前朝崇禎十四年,太祖皇帝入河南,所呼口號爲何?”

這是大順開國史事,李淦的這個李,又不是李自成血緣的李,卻承的李自成的帝位,對於這些事當然記得清楚。

緩緩的,皇帝說出了四個字。

“均田、免糧。”

劉鈺也跟着複述了一遍道:“均田,免糧。一片石之後,吳賊領東虜入關,荊襄之戰後,太宗皇帝的義旗又是什麼?”

“驅逐韃虜,保全天下。”

劉鈺又道:“當時爲保全天下,多與士紳妥協。難道太宗皇帝所想的,不是先驅逐韃虜保全天下,待天下安定之後,再讓士紳一體納糧,免除特權、清查田畝嗎?”

這種事是禿頭上的蝨子,只是大順到現在還沒有幹成。

劉鈺苦笑道:“自太祖西安建制,如今已近九十年。當初的一時權宜之計,到現在卻已經是根深蒂固,非用雷霆手段拼着江南糜爛的決心,只怕難以完成。”

“是故,權宜之計,必有後患。陛下要授予壟斷權,這也是權宜之計,就算是陛下想要得錢興建海軍……臣斗膽一問。”

“若將來對西洋開戰,西洋人必要斷絕貿易,到時候,陛下真的有決心看着一年三五百萬兩白銀的收入就沒有了?到時候陛下還能堅定決心制霸七海嗎?到時候又要生出多少利益關聯的人事,到時候即便要廢除,又豈能推行下去?”

李淦沉默了。

劉鈺說的,好像是有道理的。

當初喊驅逐韃虜保全天下的口號,也是爲了和士紳妥協。當初也想着等着天下安定之後,把江南士紳的問題徹底解決掉,可之後各種各樣的意外、阻撓,使得到現在,連清查田畝、士紳納糧、免除丁稅入畝稅這樣的事,都沒有辦成。

當時知道是權宜之計,可權宜到後來,根深蒂固,已難根除。

李淦看了看劉鈺,忽而道:“那你難道不是支持組建對倭國的貿易公司,行使貿易壟斷嗎?你也知道,這樣不好,但是可以收上銀子、方便管轄、減少走私。爲什麼你支持這個,而反對那個呢?”

劉鈺覺得有必要把這其中的區別講清楚。

“陛下,對倭貿易,授予壟斷,陛下可以得到數萬隨時可以徵召上艦的水手;得到錢財;得到對倭國的控制;得到數百艘隨時可以運糧運軍的船;得到倭國的地理山川……”

“而若壟斷官營對西洋的貿易,除了錢,陛下還能得到什麼?腐敗?貪污?漂沒?既沒有水手,也沒有有航海經驗的船員,更沒有可以競逐於大洋之上的船長。”

李淦笑道:“卿說錯了。朕的錢,一樣要投入海軍啊。一樣可以得到水手、船員、軍艦。”

劉鈺梗着脖子,問道:“陛下,既然坐地就能收錢,那還養一支海軍幹什麼呢?那不是賠錢的嗎?”

李淦差一點被劉鈺繞過去,自己心裡理了片刻,忍不住大笑道:“愛卿真是難得糊塗!你是本末倒置了。養海軍,一定要有用嗎?就像是養一支無敵於天下的精銳,難道養了就一定要用?若是天下無兵戰之事,不是更好?”

“就像愛卿所言,養了一支強大的海軍,西洋人便不敢試圖攻打本朝,糜爛東南。爲什麼一定要用呢?如果不用便可,朕便花錢養着又能如何?”

劉鈺等皇帝笑過了,才問道:“陛下可以持續投錢,陛下怎麼保證後世子孫一定投錢?前明太祖可以保證勤政而廢了宰相,如何保證後世子孫如此勤政?陛下的權宜之計,三十年內大有益處;可若長久來看,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若如對倭貿易壟斷權,陛下可以爲後世子孫留下每年百萬兩的歲入;爲大順留下源源不斷的每年數萬水手;爲大順留下對倭國瞭如指掌的控制;爲大順留下數百條隨時可以徵召入列作戰的艦船。”

“而若在岸上通商壟斷,除了錢,什麼都得不到。而且,陛下聖明,可以投錢入海軍,臣深信不疑。可臣不敢相信,百年之後,海軍是否還會有錢投入。是以,短期來看,或許有利,可以籌錢;長久來看,大爲不利。”

“所以,臣這一次趁着瑞典人訂燒瓷的機會,使船前往歐洲。陛下佔據股份最大,能夠得利;同樣的,陛下還得到了一名去過歐洲的船長、一船去過歐洲的水手;一條通往歐洲的路線;一張沿途的補給海圖。”

“是以,臣反對在岸上授予壟斷權。坐在家裡就能掙錢,必生懶惰。”

“臣,反對!”

這是劉鈺第一次正式反對皇帝的意見,而且是以名正言順的大順勳貴伯爵的身份來反對。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打破天朝這種“坐在家裡就能收錢”的惰性,爲此他寧願多等幾年、寧願每年造艦的數量慢一點,也不想皇帝搞這種權宜之計。

改變皇朝姓氏的,可能只需要一個人。

而要改變天下,需要的是一羣人,一羣和大順此時的統治基礎截然不同的利益羣體。

皇帝今天能給,明天就能收回去,他沒有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皇帝的“聖明”上。

哪怕這種“聖明”,可能會讓大順在數年之內就膨脹出一支好望角以東無敵的艦隊。

但這不是一支海上的艦隊,而是一支在紫禁城的艦隊,很可能就會如鄭和一般曇花一現。

李淦見劉鈺反對的如此激烈,心頭沒有不爽,而是仔細考慮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愛卿勿要急躁。西洋諸國是不是閉關?”

這一點沒法反駁,西洋諸國此時就是閉關的,壟斷的貿易公司和重商主義思維,只希望出不希望進。

按照東貿易公司的壟斷權,如果大順的商船在英國靠港售賣,英國政府有義務把大順的貨船擊沉,分走貨物。哪怕不這麼激烈,也絕對不會允許大順的商船進港。

“是。西洋諸國對大順是閉關的。”劉鈺無可反駁。

“那麼,愛卿派船去瑞典,就靠那些無法的走私販子,多久才能使得歲入百萬?按你所說,荷蘭國與英國,兩國軍艦共有一百二十萬料,朕的海軍每年投入一百萬,要追多久?朕力排衆議,每年才能擠出來一百二十萬兩投入威海,從你去威海開始,已經快要十年了。”

“這麼久,一艘戰列艦都沒有,只有六七艘巡航艦,朕豈能不急?”

“歲入,無非開源節流。朕這麼辦,難道不是開源嗎?”

劉鈺搖頭。

“陛下,您這不是開源。您這是與民爭利。源頭的水流並沒有擴大,只是原本歸商人,現在歸陛下。”

“派船去瑞典,從走私開始一點點做大,那才叫開源節流。因爲一擔茶,假使在福建賣十兩,在哥德堡賣給走私販子可以賣三十兩。多出的這二十兩,才叫開源。”

“瑞典哥德堡的走私販子,纔是天朝開源之處。”

“這二者,只能取其一。若陛下既在海關壟斷,又允許臣派船去瑞典走私。試問,若西洋人控訴臣走私,威脅若不處置就斷絕貿易,陛下縱然站在國人海商一邊,百年之後能嗎?”

(本章完)

第707章 海戰(五)第704章 海戰(二)第58章 學習?學個屁!第612章 搶人才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861章 哄一鬨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623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941章 自覺(三)第58章 學習?學個屁!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1388章 凡爾賽和約(十五)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358章 實封第1331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二)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886章 恐嚇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1171章 備戰(十)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1133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636章 雞肋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1390章 凡爾賽和約(十七)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270章 先驅者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1316章 膽大才能發財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37章 大膽的想法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861章 哄一鬨第86章 外交訛詐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965章 扣帽第345章 畫餅第99章 酒醉多言第292章 工具人瑞典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941章 自覺(三)第1394章 優勢第636章 雞肋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73章 法理問題第18章 歸化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597章 下西洋第261章 明帝國遺產繼承者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794章 憧憬(下)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786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三)第217章 國雖大,好戰必亡第29章 雪盲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48章 不可抗力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第1226章 開戰(五)第269章 俄國需要一位明君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