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

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

就像劉鈺平日裡給饅頭灌輸的,亦或者像是饅頭當初給杜鋒的妹妹說起的。

大順取消的賤籍、世奴,不是因爲某個皇帝的善心,而是江南奴變前仆後繼的流血犧牲,使得舊制度無法繼續存在下去,不斷的起義導致統治成本增加。

大順把剷平王庸俗化、偶像化,弄成了一種默許的淫祀,也總算是沒有禁止,多少也算一種進步。

白雲航家鄉聽過的故事、在福建當縣令時親眼所見的永佃權。永佃權的普及,也和廢除賤籍、世奴其實也差不多。

雖然這個概念早在宋朝就已經出現,在明朝也已經有所發展,但真正讓永佃權在江南紮根的,還是因爲甲申年的那場江南大起義。

江蘇、安徽、江西、福建……這幾個永佃權最普及的地方,也正是甲申年起義最兇猛的地方。

武器的批判講清楚了道理。

雖然說,當年一些地方的士紳,在滿清屠刀的幫助下,得意洋洋:“奴輩謂奴不當與天地同休,是則真奴語也。夫有天地,斯有君臣、有父子、有主僕。天地不變,則君臣、父子、主僕亦不變。主僕之義,天地同敞”。

但反抗終究是有意義的。

滿清的屠刀沒比過大順的屠刀,大量投身大順的世奴、佃戶、起義軍餘部,即便大順和江南士紳有所妥協,卻也沒有延續太過殘酷黑暗的政策,最起碼瓦解了江南的大地主莊園制。

除夜權、避諱這樣的明末扯淡東西,也予以廢除了。

還在安徽、江西、福建等地,搞了一波類似於“禁紅鬃烈馬”的蚊子獄。

抓了一批大地主詢問他們讓佃戶“避諱”是怎麼個意思?避諱只存在於君主和親人,佃戶非親人,搞避諱,您這是準備當皇帝?

大順是妥協的了,沒有在江南搞均田。

妥協的結果,就是在一些反抗最嚴重的的地方,默許了永佃權:既不均富戶的田,又適當地保證了佃戶的利益。

再加上江南地區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使得一些“不得出售”的學田、祭田等產業開始永佃。

有叫田皮、田骨的;有叫田底、田面的;有叫大買、小買的,意思都差不多。

山東地區不是江南,萌芽沒有那麼茁壯,當年又處在抗清一線,遭受過太多屠殺,這裡的永佃制並未有太普及。

白雲航的意思,便是由州衙出面,強制永佃。

在不動“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適當改革,用一種類似於減租減息的方式,化解矛盾,同時也爲他的攤丁入畝政策鋪路。

現在這個政策還未公佈,只有劉鈺等少數人知曉,只是完成了田畝清查。

白雲航不想搞什麼均田、井田,因爲他知道這東西根本就是扯淡,現在根本行不通。

而且若是這麼搞,自己必死無疑。

但他又不想自己好容易想出的政策、好容易可以升官的政策,在執行的時候出現大問題。

按他的計算,如果能夠推行攤丁入畝,如果按照劉鈺保證的那樣開辦工商,自己這個文登州可以增加不少的稅收,這就是巨大的政績,也是自己將來升官的一大依仗。

雖然白雲航不敢像顏元那麼有想象力,想把地租降到40%,且三十年後讓佃戶擁有土地所有權。

但他卻折中了一下,保持原本的約55%左右的地租,略微下調到50%。

要求富戶把田分爲田皮和田骨,富戶擁有所有權,佃戶擁有長久的使用權,以三十年爲期。

衙門將作保,簽訂契約,保持原本的地租水平不變,略微下調,三十年內不得更改。

如果地主要賣地,那麼擁有永佃權的佃戶有優先權。

三十年內佃戶擁有對土地的絕對使用權,但佃戶需要自己出地畝稅。在廢除人丁稅後,田畝數和人口數曲線對照之下,以及略微下調的地租,使得永佃權佃戶所繳納的賦稅加地租,和以前基本持平。

後世有“三七五減租”,這個大概可以叫“五零減租”,把地租規定不得超過50%。

若能實行,不管本心如何,出於何等目的,也算是一大善政了。

除此之外,還請求劉鈺出一部分糧食,做倉本,嘗試在文登複用王安石的青苗法,降低利息,擁有永佃權的佃戶可以接待低息的貸款。

反正劉鈺要搞工商業,不止需要錢,萬餘招募的災民現在也根本不給錢,可是人吃馬嚼的一年也消耗不少糧食,這青苗法就可以不用非要農戶還錢,可以還糧。

白雲航藉助之前劉鈺幫忙清查的田畝,算了一筆賬。

若能實行,整個文登州就可以有三分之一的自耕農、二分之一的永佃權佃農,這些人是納稅的主力軍。

剩下的他也根本不管,那些人既收不上來錢,管起來也麻煩。

實行下去,肯定會坑一部分大地主。

但是隻要大地主不裹挾佃戶發難,他就毫不懼怕。他怕的是大地主裹挾佃戶發難,搞出來個五人墓碑記之類的事,那他也就別想升遷了。

他也知道,想法雖好,只靠府衙這點人肯定是沒辦法實行的。若是靠當地的士紳、秀才,這要是能推廣下去,那就見了鬼了:讓士紳們自己割自己的肉?

把大體的想法和劉鈺一說,劉鈺琢磨了片刻,笑道:“白大人,你知不知道王荊公的變法失敗了?這永佃法、青苗法,你不會真的以爲能在全國推廣吧?”

白雲航也大約知道劉鈺的爲人,亦笑道:“劉大人高看我了。達則兼濟天下,如今下官還沒有達,還在追求達。”

“全國推廣,自然不可能。但我在本州推廣,考覈上優,人人讚頌,我管全國能不能推廣呢?”

“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非尚書,亦非天佑殿平章事。我只管文登州的事,這也沒什麼錯,對吧?”

劉鈺衝着白雲航豎起了大拇指,稱讚道:“白大人大有水準,我是佩服的。成,白大人的意思我也聽明白了,又要問我借人推廣,是吧?”

白雲航點點頭,觀察了一下劉鈺的臉色。

“劉大人,這永佃權的事,非得借你的人不可。至於青苗法,也需要大人費心。其實我也知道,如今借貸利息極高。換了別人,自然不肯。但劉大人似乎並不在意錢?”

“別……”劉鈺趕忙擺擺手。

“別給我戴高帽。我不是不在意錢,是很在意錢。只不過我有自己的底線,在北方作戰的時候,我就說過我有自己的底線,破城之後不準侮辱婦女。至於地方上的底線嘛,我是不搞高利貸的。”

“一則這是底線。”

“二則高利貸利息這麼高,地租這麼高,金銀是逐利的。錢全都流到高利貸和土地上了,自然沒人出錢搞工商業。你既要在這裡搞青苗法,對我也是有好處的,日後這青苗法把利息降下來,自然就會有富戶把錢往工商業裡投,利息越低,投入工商業的越多。這個我支持。”

“但有一樣。”

白雲航點頭道:“大人請講。”

“青苗法的事,我出股本,我的人管。衙門的人就不要摻和了,白大人也不要把這個作爲功績,否則必被攻訐。只是在一地實施就好,或者說,這不是白大人的功勞,而是我搞的商業行爲。”

白雲航本就沒準備把青苗法當做自己的功績,王安石的例子在前面擺着,這東西若是上疏到了朝廷,自己非要被噴死不可。

在文登州實施,可以安穩地方、增加賦稅、抑制兼併,也能夠使得民衆更容易繳上賦稅,這對他的政績大有用。

若是實施好了,政績斐然,距離“考覈上優、入京爲官”的夢想,就又更近了一步。

這事兒本來挺不好意思求劉鈺的,傻子都知道,錢要生錢,最好的辦法不是搞工商,而是買地租地放高利貸。

就想着劉鈺是個居然想搞工商業的傻子,也正需要糧食,便想着求劉鈺借點糧食搞青苗法。

既然劉鈺主動攬過去,這就再好不過了。商戶行爲,自然應該大加獎勵。

再者,搞青苗法,那些放高利貸的必然不滿。

若是劉鈺搞,這就簡單多了。

有不滿?有不滿大可以僱亡命之徒,衝擊劉公島軍營嘛。

正愁這事沒人給擋槍,劉鈺主動提出來,白雲航自是一萬個樂意。

“劉大人這麼做,在下實在不知該怎麼感謝。說句直白的,人亡政息,將來我調任他處,大人也不在劉公島練兵,這些善政終究是要完蛋的。不過就算終究完蛋,此時做一些,也算是對萬民有些好處。”

劉鈺微微一笑,反問道:“白大人將來若是升任了節度使,已經算是到頭了,到時候還會搞這樣出大力、回報卻不成比例的政策嗎?”

“呃……若說假話,自是會的。若說實話,只怕未必。倒不是說在下就無一丁點的仁慈爲民之心,而是若真的升了節度使,一省之事,又需要多少人才能執行下去?非不爲也,實不能也。文登州能推行新政,得益於劉大人在這駐軍,有數百人可充胥吏。日後升了節度使,我去哪找這麼多人?況且,若是我手裡有這麼多能人,也只怕有人蔘我一本,說我蓄養官吏、圖謀不軌。”

他說的看似實誠,實則也是真真假假。

也有幾分投桃報李的成分,暗戳戳地提醒劉鈺,這樣的事不要搞得太大,以免叫人誤解,或是被上面猜忌。

劉鈺自是聽的出來最後那句加了重音的“圖謀不軌”是提醒他的,便感激地點點頭,笑道:“白大人的話,我記下了。這事兒就這麼定了,待我回來,再行解決。”

白雲航知劉鈺行事詭異,有些話不該問,可這時候還是忍不住問道:“劉大人慾往何處?何時歸來?”

“去當夜不收,偵查偵查地形,哈哈哈哈……白大人放心,三五個月便可歸來,不會耽誤正事的。白大人,咱們就此別過,告辭。”

шшш. тт kán. ℃o

“夜不收?”白雲航盯着劉鈺遠去的背影,心說這說的可是奇怪。

(本章完)

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513章 皇帝的職業病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96章 未雨綢繆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29章 雪盲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1076章 爭功(一)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972章 割袍(下)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255章 兩制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32章 佈置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176章 十三張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807章 閹黨(上)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234章 打小抄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470章 試錯第735章 咱們(下)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1163章 備戰(二)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727章 毀屍滅跡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58章 學習?學個屁!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上)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846章 雙贏(上)第1453章 “帝”(五)第544章 皇權最可信的刀第251章 壓力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848章 威望(上)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這第238章 敲定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414章 找出路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808章 閹黨(中)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764章 荷蘭災難年(四)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167章 論跡第909章 南洋大開發(四)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1163章 備戰(二)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215章 海軍部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359章 三人行,必不遠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77章 入吾彀中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1228章 開戰(七)第1183章 信不信不取決於腦袋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226章 開戰(五)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1001章 缺陷第337章 見過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1193章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