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魚

第148章 魚

“劉大人說笑了。”

白雲航也不知道是不是反話,只能先賠笑。

“白大人是不是怕我師從戴進賢,是天主教徒,所以要給你穿小鞋啊?你要這麼想可就大錯特錯了。我雖不是儒生,卻也不是教徒,白大人放心就是。況且我爲駐軍,雖說軍民兩不相擾,可日後免不得還有需要白大人幫幫忙的時候,白大人若這麼想,難不成要讓我請白大人吃一頓飯,細細說清楚?”

劉鈺對白雲航的印象還不錯,知道這也是個善於揣摩上意的賭徒,能靠着機會搏到了州牧,這份膽量還是值得佩服的。

想着日後肯定會有用得到的地方,他也沒有那麼多客套,而是像是楞頭小夥子一般,直直白白地把事說明白。

白雲航終於放下心,心想這倒還真是個楞頭,說話一點官腔不打。不過你既不是教徒,又非儒生,難不成是信佛的、崇道的?

一時間也猜不出,可想着只要不是教徒就好,管你信什麼呢。

“劉大人所言,正是羞煞我也。倒是下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大人既來,下官自當是備一桌薄酒,還請大人賞光。”

“免了。我一不吃請,二不收禮。再說就算我想收禮,三五十兩的也沒什麼意思,若是收個幾千兩,只恐你們也未必肯出。到時候又去京城告我,何苦來哉?”

“呃……呵呵呵呵。”

白雲航不知道該怎麼接話了,心想這人着實奇怪,大爲不同。

“白大人,我去文登轉了轉,見你治下,民生富足,商賈林立,倒是一番好景象啊。日後練兵採買的時候,免不得要在奏摺上提一句的。”

所謂提一句,當然不是直接說文登州的治理如何。劉鈺不是按察也非節度,根本無權管地方上的事。威海衛也裁撤了,都歸了民籍,他連威海衛城裡的人都管不到。

白雲航卻明白這其中的意思,奏摺奏事,只需要在上面看似無意地提一筆,往往就有奇效。

心下呈情感激之餘,也是滿心疑惑。

都說無利不起早,兩人非親非故,雖然就是個舉手之勞,但意義重大,只怕必有所求。

正想着對方會求什麼的時候,劉鈺便拱拱手道:“白大人,咱們就此告辭,我還有事。”

白雲航趕忙還禮,越發覺得有些看不透了,迷迷糊糊地站在那看着劉鈺進了營房,這纔回過神來。

“莫不是放長線釣大魚?既不吃請,又不收禮,其志不小啊。”

…………

威海衛裁撤的是衛所制和軍田,變軍爲民,營房和沿海炮臺還是有的。

這是渤海灣最好的港口之一,實實在在的不凍港。

兩翼有山,海灣正前方就是劉公島,若在劉公島建造炮臺,威海作爲海軍基地是完美的。

想要進出,只能從劉公島兩側的水路進來。北側水路不足千米,南側水路略寬,配合兩岸的炮臺也足以壓制。

海上顛簸,以軍艦對炮臺,軍艦處於極大的劣勢。

不過此時只有威海這邊有兩座石制的炮臺,劉公島上並無炮臺。碼頭倒是有一個,停了幾艘船。

營房大約能夠住下千百人,移營之後營房都空了出來,劉鈺帶來的那些人暫時都住下了。

從京城蒐羅來了對羅剎一戰所有繳獲的燧發槍,又從各家勳貴那裡弄了一批西洋人之前弄過來的,湊了湊一共不到四百支。

跟着劉鈺來的這批人,正在按照操典,在校場上練習裝填。

軍校課程沒有教官,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千頭萬緒,不知從何做起,劉鈺也只能讓這些人先練習裝填和開槍,免得把這些人閒出病來無事生非。

被劉鈺安排了第一個任務的康不怠看到劉鈺回來,沒有先說劉鈺安排他做的事,而是問道:“公子,是不是要準備擴建一下營房?既要編練一營之兵,還要開辦靖海宮官學,這營房、學堂是第一要務。之後便要招兵募兵練兵,時間可是緊的很啊。”

劉鈺眺望了一下遠處的劉公島,碧海澄清,一覽無餘,海上幾艘漁船,白鷗爲伴。劉公島上並無幾處人家,他想把官學學堂和軍營都挪到劉公島上。

“是要擴建營房。不過不是在威海,而是在劉公島上。這裡商業發達,娼、妓亂竄,把軍營搬到島上,隔絕往來。威海這裡,就留作家屬區,日後家屬在威海,士兵和軍官都必須在劉公島上操練。”

“陛下也撥了開辦官學的錢,也撥了募兵費用,這裡也不缺勞力,建幾座營房也不難。待我上去看看,規劃一下大致的圖冊,承包出去就是。”

康不怠琢磨了一下,也覺得這個辦法的確很好。把軍營和學校都搬到島上,雖然距離海岸也不遠,可要想隨意出入那就大不容易了。

家屬在威海住着,休沐日子可以見一見,平日裡想見也見不成。

“公子,那募兵的事呢?依我看,是不是一邊修建營房,一邊準備募兵?”

劉鈺笑笑,搖頭道:“募兵?不急,兩三年後再說吧。仲賢以爲,練兵難在哪裡?”

“公子說笑了,我對兵事不太懂。但兩三年後再說,是不是晚了些?公子的前途,都在這一營兵上。海軍即便興起,未有戰事,也不知可用與否。倒是陸軍,平準噶爾的時候正是一個檢驗的機會,若公子能力壓別處營兵,公子前途無量不說,公子所想的軍制變革,也才更有可能。”

劉鈺哈哈一笑,只道:“一點都不晚。只要把軍官練好了,兵械局開辦起來,軍校體系準備好,若農夫拉出來兩年才能成軍,那這優勢何在?早招兵,早花錢;晚招兵,晚花錢。這先把這四五百人練出來就行,招個五百一千的也行。等以後再募剩下的。”

“萬事開頭難。真要到募兵的那一步,反倒是最後一哆嗦了。倒是仲賢,我讓你去辦的事,辦的怎麼樣了?”

康不怠見劉鈺認準了日後再募兵也來得及,他知道自己不懂兵事,該說的已經說了,也就不提此事。

劉鈺讓他去辦的第一件事,倒也簡單。

當兵要吃糧,但除了吃糧之外,還得吃肉。膠東地區,肉不見得多,魚卻不少,劉鈺讓康不怠去考察考察魚價,看看日後練兵的時候能不能吃得起。

朝廷給的錢肯定不夠,劉鈺想着搞走私,可即便走私也不能說財大氣粗,用錢的地方還很多。

尤其是若想讓當兵的平日吃魚,若這個魚價搞不清楚,也是一筆大開銷。

“公子的事,我已經辦妥了。若是買魚,肯定不合算。我走了兩圈,詢問了一番,這沿途碼頭市場都有漁霸,非經其手,不能售賣,這就叫魚價高了幾分。”

“再者朝廷收丁口銀。貧富所差日大,富者三分銀不算什麼,可貧者三分銀就是大難。許多貧苦漁民沒有船,岸邊灘塗又被漁霸、地主所佔,不能在灘塗捕魚,只能數人租借一艘船,號‘各倒包’。”

“數人一艘,各帶漁網,租借船隻出海。回來後還了租船費用,又被漁霸壓了價,每年再繳丁銀、服徭役、只能說是餓不死。”

大致介紹了一下情況,康不怠便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買魚肯定是貴。

當募兵去捕魚,那就又練成了地方駐軍,根本不是野戰部隊。

所以康不怠就想,能不能劉鈺出一筆錢,造幾艘漁船、買幾套漁網。

僱傭這些貧苦漁民來捕魚,一方面可以上報爲服徭役,鑽個空子,就免了這些人的役;另一方面,一個人每年三分銀的丁銀,也不多。

平日裡再給一些米麥,一個月給個三五斗就行。以三年爲期,在這三年內,打的魚都歸軍營。三五年後,船和漁網都歸漁民,丁口銀軍中出,徭役劉鈺出面找人給他們免掉。

康不怠算了一筆賬,如果就按照日後募兵七千來算,每天都能保證有魚吃,若是買,開銷就極大。

但若是用這種方法和貧苦漁民合作,這些貧苦漁民必然願意,因爲他們三五年之內根本攢不下一條船的錢,而且還省了徭役之苦。

七千人,也就需要三十條船,百十個漁民,這樣一年的開銷實際上就是三兩銀子的丁口銀、每個月三五十石的米麥,船平攤下來也沒幾個錢。

而且如今可以暫時試行,反正軍營裡此時才幾百個人,先弄一些漁民試試。

至於漁霸和地主佔據的灘塗,也不用去管。威海營房附近、劉公島等地,這是軍管區,哪個漁霸敢佔的話,趕走就是。

聽完康不怠的辦法,劉鈺琢磨了一下,似乎可行。

“仲賢這辦法,倒的確可以。想來他們也會願意,反正暫時用不到太多,你就去把這件事辦妥吧。給你一個月時間,算算漁船、漁網等一共需要多少錢,算出來後到我這支取,一個月之內我要見到魚。可有問題?”

康不怠心道這事若是一個月才能辦成,那我也不用當門客了,遂道:“一個月自然是夠的,公子不妨再想想下個月要我辦成什麼事,一併說了。屆時做完了,我也好歇兩個月的假。既來此地,不遊蓬萊,豈不虛來?”

劉鈺知康不怠的性子,這件事的想法也大爲可行,足見其辦事的能力,主要是思路不那麼死板。

當初說好的只要把事做完了剩下的事劉鈺不要管,便道:“那好吧,我再多給你一個月的事,你就去各地轉轉,結交富戶文人,尤其是開礦的,打着我幕僚的旗號去就行,蹭吃蹭喝,作詩扯淡,隨你,也不用問太多。我再撥給你二百兩銀子,總吃別人的,你也得回請,反正就是個吃喝玩樂的任務。”

(本章完)

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260章 委婉拒絕第699章 身份的轉變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700章 反圍城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621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二)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30章 立信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932章 覺醒(四)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421章 混亂第1081章 爭功(六)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1170章 備戰(九)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1045章 平衡第1287章 死與復仇(八)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183章 變陣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14章 江湖第470章 試錯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77章 入吾彀中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10章 找茬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221章 先知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1002章 獻禮第1184章 區別很大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1001章 缺陷第60章 思維差異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37章 大膽的想法第1240章 三戰定印度(七)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850章 誤解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826章 海牙慘案(三)第642章 逃避第958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四)第279章 中轉港的尷尬地位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888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上)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326章 演戲做全套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1024章 割裂(二)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1009章 親不親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1368章 裡病外治(四)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