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9章 國富論(二)

第1359章 國富論(二)

這本小冊子,其內核當然是那一套2.0版本。

但因爲實際上是plus版,所以裡面也摻雜了一些貨幣問題。

小冊子中的內容,基本上是邏輯自洽、且聽起來相當有道理的。

至少,喬治三世等王黨核心成員,是無法反駁的。

而這本小冊子的核心內容,大致上可以分爲六條。

第一條:

貨幣問題。

英國,甚至整個西歐,在和中國貿易的時候,爲什麼歐洲商品的競爭力不足?

刨除掉技術因素,貨幣因素也是關鍵問題。

小冊子上來還是要以史爲鑑的:

曾經有這麼一個國家。

它是世界貨幣的發行者,它掌握了世界貨幣的發鈔權。

從波羅的海,到西非叢林,再到印度海岸,直到中國,全世界都在用它發行的貨幣。

甚至於,後來一些後發居上的國家,其本國發行貨幣的時候,也是和其發行的貨幣綁定、兌換。

這個國家的一次經濟上的動盪,可能會導致世界範圍內的戰爭,甚至直接影響到了大洋彼岸,導致了大洋彼岸的古老國家發生了貨幣混亂,政府財政崩潰。

曾經又這麼一個國家。

它的艦隊,從歐洲到美洲、從美洲到亞洲,巨大的戰艦讓其餘所有國家都相形見絀,無敵的艦隊讓世界所有國家的海軍都瑟瑟發抖。

它和另一個生死敵對的國家,瓜分了世界,所有後來者都試圖抵抗這種兩大強國的劃線瓜分。

曾經有這麼一個國家。

它對自己的價值觀無比狂熱,滿世界推銷。

靠金錢、文字、大炮、軍艦,將它的價值觀推廣到了世界各地。

並且推行了榮譽入籍制,認可它價值觀的“蠻夷”,便可獲得榮譽國籍。

曾經有這麼一個國家。

它自己國內的生產力不足,卻強制要求它所影響和控制的地區,必須使用它本國的商品。

並且試圖用盡一切辦法,遏制後發國家的商品進入它的控制範圍。爲了打壓後發國家,它不惜組織了一支強大到全世界無對的強大遠洋艦隊。

曾經有這麼一個國家。

它本國有一些先進的技術,這些先進的技術對外嚴密封鎖,任何試圖把這些新技術擴散出去的人,都將受到嚴厲的懲罰……

但是,最終這個國家還是衰敗了。

這個國家,叫西班牙。

因爲太多的金礦銀礦,所以國內的物價不斷提升,最終帶動了整個歐洲的物價革命。

西班牙作爲世界貨幣的發鈔國,它必須要把這些錢花出去,買東西。

於是,物價革命從西班牙開始向外傳導,西班牙的商品因爲其是世界貨幣發鈔國的緣故,缺乏足夠的競爭力。

即便其擁有諸如“美利奴羊”之類的優勢技術,卻也仍舊擋不住自己的衰敗。

而其衰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貨幣問題。

現在,英國,乃至於歐洲,面對大順的商品,缺乏足夠的競爭力。

這裡面,固然有技術因素。

但是,貨幣因素也極爲重要,否則,長達一年半週期、且運費高昂的貿易,是不可能有這麼高的利潤的。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貨幣問題帶來的本國商品競爭力不足呢?

這個問題,在主權貨幣法幣時代,和貴金屬時代,解決的方法,表面看當然是不同的。

這本小冊子,爲英國,或者歐洲,開出的藥方,就是全面取消關稅、擴大進口。

爭取在20年內,將歐洲、美洲白銀和黃金的三分之二,流向中國。

通過全面放開貴金屬管制、放開關稅,讓中國人用棉布、瓷器、金屬、絲綢、茶葉等,將歐洲的白銀和黃金吸走。

越快越好。

這樣,20年後,整個歐洲美洲的存銀,將大爲減少。

原本,一兩白銀在英國,能買60斤棒子麪。

而20年後,當歐洲三分之二的白銀流入中國中,一兩白銀,就能買120斤棒子麪,甚至更多。

如果能夠做到1兩白銀,能買200斤棒子麪或者高粱米。

那麼,在同等技術下,歐洲,英國的製造業,就有競爭力了。

到時候,因爲大順的存銀量增加,大順一兩白銀能買的棒子麪減少,或者至少到兩國水平相近的程度。

那麼,才能知道,英國適合發展什麼產業。

才能在褪去了“貨幣匯率”問題後,擁有真正的、英國人所擅長的、相對的絕對優勢的產業。

否則的話,是看不清楚的。

因此,放開關稅、放開貴金屬管控,是絕對正確的。

不但要放開,而且要鼓勵進口、鼓勵消費,尤其是鼓勵英國人消費中國商品。

這不是在害英國,而是在救英國。

如果,英國能夠在10年之內,通過快速的、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白銀外流和貿易逆差,讓英國的物價和大順差毬不多,那麼英國就跑贏了其餘歐洲國家。

而這個道理正確的前提,就是“重商主義”和“自由貿易”爭論的根本問題。

貨幣,是不是財富?

財富是啥?

是貨幣?

還是說,貨幣只是國民財富的一種等價物,而國民財富是勞動創造的?

而這,恰恰就是自由貿易1.0版的核心內容:

【所謂國民財富,就是指供給國民每年消費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

那麼,就不提20年後,白銀外流到物價革命全世界平緩之後的事。

只說,徹底放開關稅,加大貨物進口,那麼,英國的國民財富,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對一個英國人來說,他手裡現在有30兩白銀,那麼這30兩白銀是財富嗎?

如果,因爲放開進口,棉布茶葉什麼的,瘋狂降價。

那麼,他手裡的這30兩白銀,或者說,他可以擁有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是不是增加了呢?

是的話,放到全英國,如果徹底放開關稅、鼓勵進口,是否可以認爲,英國手裡的白銀和黃金所代表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增加了呢?

那麼,是不是可以說,如果放開進口、取締關稅,可以視作英國的國民財富增加了呢?

故而,哪怕這個2.0plus版,其能自圓其說、邏輯自洽的根本,還是基於1.0版的“國民財富到底是啥玩意兒”的這個內核。

由此,再繼續往下延伸。

現在,英國內部是有《穀物法》的,在1688年,英國的第一版穀物法就已經出臺。

那時候起,出口燕麥、小麥等,英國政府就需要給予一定的補貼,從而獎勵出口、獎勵農業發展。

而如果採取這種加速白銀外流的方法,現在農業僱工每週的工資,接近12先令,才能滿足衣食住行等。

二十年後,三分之二的白銀流向中國,加上中國棉布茶葉等消費品的進入,那麼農業僱工只需要每週給個5個先令,就能滿足衣食住行。

到時候,還需要再給燕麥之類的農產品補貼,才能獲得競爭力嗎?

以上,就是這個休克甦醒大法的第一步,在貨幣問題上製造休克,從而解決自明中期就開始的東西方白銀購買力差距的問題。

也即是歐洲製造業獲得競爭優勢的基礎。

休克法,在主權貨幣、法幣紙幣時代,其表現是極爲苛刻的“緊縮財政”,這是玻利維亞休克的貨幣方案。

而在貴金屬貨幣時代,則應體現爲極爲苛刻的“貿易逆差”,通過海量進口,迅速消耗掉本國的存銀,緩解“通貨膨脹”。

第二條:

英國應全面取消對經濟的任何管制。

取消諸如對北美南方種植園的靛草補貼;取消對北方州的亞麻生產和帆布生產的補貼。

取消任何對本國產業的保護,尤其是要取締《棉布法案》這種嚴重的、以行政命令而扭曲經濟運行的措施。

要對那些因爲取消補貼、取消進口關稅保護的產業,重拳出擊。

如果曼徹斯特的棉布從業者,敢反對,就應該直接上軍隊,將其抓捕,轉送種植園。

而不應該由這些“既得利益者”,傷害本國的產業轉型。

英國政府以高額的關稅,保護曼徹斯特的棉紡織業,是絕沒有未來的。

•тt kan•℃O

是不可能出現曼徹斯特的棉紡織業技術急速進步的。

任何認爲給曼徹斯特的棉布以保護和補貼,會讓曼徹斯特成爲棉紡織業中心的想法,都是不懂經濟學的白癡。

對曼徹斯特的保護和補貼,只可能讓這些“懶惰”的“既得利益者”,藉着《21年法案》的保護,生產劣質的棉布。

當然,也包括北美新英格蘭地區的製造業補貼,包括紡織業的亞麻6便士補貼法案、和帆布的3便士法案,也應該全部取消。

如果新英格蘭地區的製造業補貼繼續存在,那麼原本就貧窮的新英格蘭地區,會和南方州的差距越來越大。最終,南方州一個州,就會比整個北方州更富庶。

以史爲鑑。

中國爲什麼能出口棉布?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因爲中國沒有對呢絨徵收高額的關稅,也沒有對棉布給予出口補貼,所以,經過充分的競爭,中國可以出口棉布。

反觀英國,有東方棉布禁止令,有棉產業補貼和原棉進口退稅減免,這就是曼徹斯特不可能成爲棉紡織中心的根源,也是英國此時無人懂經濟學的明證。

這種畸形的補貼和法令限制,只會扭曲英國的經濟,使得英國的經濟不健康,無法找到屬於英國的、真正的、絕對優勢的產業。

至於這套說辭對不對……

對,也不對。

此時,經濟學剛起步,此時的經濟學,連解釋現在的世界都做不到,只能解釋歷史。

曼徹斯特在英國的關稅保護和原棉靛草補貼下,到底是混成了一羣既得利益者在那混日子?還是混成了19世紀的世界棉紡織業中心?

這個是未來的事。既然還未發生,肯定是要狂噴的,這種關稅保護肯定會把曼徹斯特搞成一羣懶漢、毫無技術進步之可能。

至於說中國的棉布產業……

那隻能說,“相對優勢”理論,是他娘了個腿的完全正確。

因爲洪武皇帝的稅收政策,那時候是實物稅,不能折色銀,當然也沒法折色銀。

所以,黃道婆先發的松江布,因爲實物稅裡的“布”,快速的發展起來了。

別處的人要交稅,自己紡織棉花,還不如拿着糧食啥的,來松江換棉布呢。

這就是在全國統一市場下的、以徵實物稅制造需求的、米絲桑棉幾大產業在長三角地區的相對優勢促進下,使得松江地區的棉紡織業在明代快速發展起來了。

甚至可以說,松江地區在明代的棉紡織業發展,就是個典型的“相對優勢”的實操。

同樣是一天的勞動,我種大米、我採桑葉,都比松江快。而松江,織棉布也確實比我快。

那我幹嘛又種大米、又採桑葉、又搓棉布呢?我幹嘛不多采桑葉搓絲,去松江換棉布呢?

我擅長搓絲,他擅長搓棉。

我一年幹365天,他也一年幹365天。我這365天都搓絲,因爲我搓絲快;他這365天都搓棉花,因爲他搓棉花快。然後我和他交換。

我一年幹365天,300天搓絲,65天搓棉;他一年幹365天,300天搓棉,65天搓絲。我倆不交換,各自交稅。

哪個總生產量更高?

甭管這些東西是不是交稅了,交稅了,不是進黑洞了、不是蒸發了、不是消失了。

社會分工、地域分工、相對優勢、在勞動量不變的情況下整個長三角的總生產量增加,簡直可以視作教科書般的相對優勢實操。

雖然,制定政策的人,是無意識的推動了歷史。他壓根就不可能考慮到這些問題。

甚至,連“消費”也是扭曲的,是實物稅促成的這種消費品交換。

但至少,比靠着高額關稅保護和印度崩潰而發展起來的曼徹斯特,更具有自由貿易的代表性吧?

曼徹斯特也配談自由貿易?甘地領導個自紡運動,都20世紀的技術水平了,一年就幹廢了曼徹斯特246家紡織廠,也配談自由貿易?

明代松江府的棉產業發展,確實是沾了“實物稅”的光。真就是誰也沒想到的事,實物稅這種玩意,催生出了個16世紀最符合自由貿易裡“比較優勢”、“相對優勢”的果。

(本章完)

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126章 一言爲知己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769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322章 五月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2章 枯燥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329章 真正的貴族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847章 雙贏(下)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450章 放低姿態,麻痹對手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順便平第1089章 工業革命(二)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991章 煙幕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31章 收心第367章 平平無奇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1438章 分歧(四)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1169章 備戰(八)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574章 領導權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1335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六)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735章 咱們(下)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65章 報捷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1162章 備戰(一)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216章 軍改構想第1076章 爭功(一)第28章 初來乍到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1228章 開戰(七)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807章 閹黨(上)第825章 海牙慘案(二)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1093章 工業革命(六)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408章 出租奴婢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1366章 裡病外治(二)第1331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二)第1009章 親不親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576章 另一種空想(下)第204章 投名狀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1011章 錯亂的美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