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7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八)

第1337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八)

這種事大順這羣人不但可以從歷史中借鑑,此時此刻的現實也正在發生。

東北地區的狀況,和北美的土地問題差不多。

靠南的地方,兼併開始大規模出現;原本靠南地方的自耕農,被迫向北。

一個因菸草而得資本青睞,另一個因黃豆得資本青睞。

只不過因着宗教問題,大順這邊沒那麼魔怔。

一個在屠戮印第安人。

另一個因着漁獵部落朝貢因素請求朝廷不要讓人再往北墾了,或者主動半主動地開始向地主轉型。

大順朝廷的做法,自也是老一套。一些老林子裡的首領,搖身一變,從部落酋長變爲大地主,放墾、賣地,招募資本前來。管你是原來本族的,還是南邊來的漢族,通通在地裡扛活,效《少郎與岱夫》故事,農場主多半還是山東口音,闖關東嘛……有詩“贊”曰:少郎喬裝來到了炮臺前,亮開嗓門喊的是山東腔。

如今大順過了鬆遼分水領,也是個差毬不多的狀況:今兒長工起義、明兒邊軍鎮壓、後兒逃亡山林,不多久又冒出來一個個在山谷河谷地小平原的村落。

這種河谷小平原村落非常常見,朝鮮的、索倫的、漢族的、蒙古的,聚在一起,朝鮮族教山東人種水稻、山東人教朝鮮人挖菜窖、索倫人教他們擋河口抓大馬哈魚……

故而大順對於這種邊疆區墾殖的亂七八糟事,着實門清。

況且就不說那遙遠的鬆遼分水嶺以北,隨着小冰期結束,跑到承德墾蒙,蒙古貴族搖身一變招攬貧民種地,變成地主、大農場主,結果引的放羊的和種地的幹仗的事,更是離着京城就不遠。

這種事既清楚,大順這羣人對於武裝干涉後,封禁西部邊界之後,土地不增而人口加增的未來會怎麼樣,自是非常清楚的。

念《聖經》,又不能真的念出來五餅二魚。

私有制加土地買賣,人口加增,墾田不能,只要沒有五餅二魚,這種事就絕不會因爲大順唸的經和北美唸的經不同,便不一樣。

既是理解了這一層,那麼剩下的事就好說了。

無非還是分化、瓦解、拉一派、打一派那一套便是。

總結起來,豎着切:

就是和東部沿海地區的商人集團妥協、和西部拓邊的土地集團對抗。

橫着切:

拉攏商人、種植園主、和大順的商品沒有衝突的小資產階級工匠如鐵匠瓦匠釀酒師鞋匠等。

打壓土地投機商、破產自耕農、向西墾荒的農民。

要把握的關鍵點,其實就那麼幾個。

小資產者是對貨幣波動和貿易波動最敏感的,也是最容易被利用和被煽動的,暫時不能讓他們反。

一個是要向英國施壓,至少暫時不要禁止北美自己印紙幣。

另一個,就是一定要打碎英國的海關,尤其是遏制英國琢磨着讓海關吃皇糧、真的去查稅的傾向。

只要這兩個不出問題,小資產者根本就反不起來,煽動也沒用,他們自己不疼、日子能過,纔不會放着日子不過非要去反英。

但這恰恰也是最不好辦的地方。

貿易大使對於大順取代英國,成爲北美所不能自產的消費品生產國這件事,信心滿滿。

但也正是因爲這份信心滿滿,他在巴哈馬和漢考克等商人溝通之後,就感覺到北美的貨幣問題確實是個大麻煩。

還是那句話,大順離得太遠了,賣布匹賣瓷器,那是大順的生產力水平高。但這時候的運輸能力,總不可能從南方州回程的時候裝兩船大米回去,這不是說賠錢不賠錢的問題,而是會被視作腦子有問題:從佐治亞州裝了兩船大米,途徑產大米的印度、產大米的錫蘭、產大米的南洋、最終抵達產大米的江南,然後賣大米?

大順要是在歐洲,那的確如休謨所言:衣食住行,皆中國產。工業品換原材料,則歐洲亡矣。

但現在,不行,大順只要白銀黃金銅。別的也確實沒法要。

大順既是打定了主意要瓜分北美,搞三國演義、五方劃界,就需要在對英國施壓談判的時候,也要把北美的貨幣問題給解決了。

貿易大使便將心中所慮直言相告,又問道:“殿下,如今召集北美鄉紳往去費城開會難度倒是不大。但,談什麼,有件事還是需要解決的。”

“自由貿易,賣茶葉、賣布匹、逼着英國取締糖稅等等,這都好說。但這也只能拉攏一部分人。”

“或者說,這些很容易拉攏到北部、中部的人。但中部、南部的人,就不好拉攏。”

“他們關注的重點,並不在此。”

“但他們又很重要。如果天朝想要在北美賣貨,賺白銀,那麼就很需要南部那些人。因爲南部那些人,才能大量地從歐洲弄來白銀,比如賣菸草、賣靛草、賣些種出來的東西。白銀才能流入北美,這樣他們才能用白銀買茶葉絲綢瓷器等。”

“本朝賣貨,只要白銀、金銅。其餘之物,皆不能要,也不肯要。總不可能從佐治亞州換大米回南洋吧?誰會做這樣的生意?”

“此事,總要在會上給他們個說法,如此他們才能支持我們。但這個問題,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答應他們。”

“那日在巴哈馬,他們商人便問過我這個問題,我當時也只能搪塞過去。”

李欗這羣人接受的新的經世致用的學問,對這些東西自然瞭解,也知道一些大概的情況。

貿易大使將巴哈馬會談的一些細節一談,更是讓這件事錯綜複雜。

走私、自由貿易、商人利益等,這些都好說。

唯獨這個北美紙幣問題,這事真就不太好辦。

因爲紙幣問題,不只是關係到小資產者,工匠等。

還關係到南方州的種植園。

他們也想發紙幣,目的就是還錢。

資本主義入侵,他們肯定欠了金融資本一堆錢,還又還不上,就琢磨着印點錢,拿點紙還給英格蘭、蘇格蘭的金融資本。

當然也不可能全還紙錢。

至少,歷史上,種植園那批人琢磨着,自我感覺,自己的要求也不是太過分。

比方說,一共借了1500萬,說好明年還。

加上利息,一共就是1600萬。

那這邊印個500萬紙幣,然後再要求金融資本別那麼着急收賬,你可以延期個一兩年,後年還、大後年還嘛。

延緩三年,還1000萬白銀、600紙錢。但其實正常來說,加上延緩的三年利息,實際上一共要還2000萬。

但這麼一搞,只還了1000萬的貴金屬。

這就等於是把債務貶值了50%。

幹種植園的這批人,肯定是覺得這是個好辦法。

但問題是人家搞金融的,也不是傻子,因爲傻子當不了金融資本家。既然不傻,肯定覺得這個辦法不好啊。

所以,這件事看似就是個簡單的紙幣問題。

但實際上並不是那麼簡單。

比如說,我拿着紙幣,去還錢。人家債主不要,說這是紙錢,就要白銀。

那就得打官司吧。

打官司,英國大法院怎麼判?

這不是個簡單的道德問題,也不是個簡單的對錯,或者和稀泥的事。

判紙幣還債可以,那就意味着,英國大法院,要給北美的紙幣背書。

或者說,英國政府,在用政府信譽,爲北美這些濫發的紙幣背書。

歷史上法國人爲了給北美那羣人濫發的紙幣背書,可是用真金白銀髮的債券把幣值穩住的,背書背的把國王的頭都背進去了。

如今整個殖民地現在大約已經發了1800萬的紙幣,全無錨定物,而且南方州爲了貶值債務還準備再印600萬,英國政府哪有這本事,給這2000多萬紙幣背書?

再說了,放貸的金融資本,腦子又不是進水了。有馬塞諸塞州和羅德島,貶值到4%的前車之鑑,誰敢收紙幣?

所以這件事,難解。

按照“法律”、“自然法”、“神聖財產權”、“傳統”這些東西的邏輯,是難解的。

唯一好解的,就是革命的邏輯。革命,是最高規則、最高天賦之權,是可以不用還債的,只要打贏了。

這事,就是資本對墾殖殖民地的侵襲。

也即是本地小生產者、土地所有者、和一些本地的地主,對資本主義、尤其是金融資本的反抗。

難點就在這。

這些放貸的大金融家、大資本家,在英國,是和輝格黨結盟的正兒八經地統治階級。

哪怕是英國國王,他也不敢說讓北美用紙幣還債啊。

你這國王還想不想幹了?

而北美的貨幣問題不解決,只解決自由貿易問題,是不夠的。

或者說,拉不到足夠的人,去打壓那羣大順要打壓的西部土地投機集團的,反倒會把大量的小資產者推倒敵對一方去。

只解決自由貿易的問題,像是漢考克這樣的大商人,倒是肯定就不反了:跑西非、跑加勒比貿易的,又不用紙幣,都是真金白銀,只是不想交關稅而已,用不用紙幣對他們影響不大。

可對那些小生產者、小資產者來說,那不啻於天塌了。他們手裡是紙幣,而且平日交易用的也是紙幣輔助,買兩斤苞米、打一桶朗姆酒啥的,都是本地貨,紙幣就能交易。

他們手裡也沒有啥白銀貨幣。

一旦要是英國要求交稅還債啥的都用白銀,那些大商人肯定會選擇把白銀窖藏,因爲明顯白銀針對紙幣會升值。

這種事,明朝就上演過。

北美的人又不是特殊材料造就的,不可能不出現紙幣貶值導致大量的白銀被窖藏從而更加加劇緊縮紙幣更加貶值的情況。

這是必然的。類似的貨幣問題、通貨緊縮、白銀窖藏等事件,已經在大明、日本,上演過好幾次了。

而北美的情況,就是個資本主義慢慢侵襲的過程,資本主義的體系是一整套的,而不是一個單獨的孤立事件。

資本先侵襲東南沿海,造成人口向西拓墾,這樣西部的土地投機纔有利可圖。

西部土地投機的資本,也是借的金融資本,否則哪有那麼多錢圈地?

不在東南沿海搞土地兼併,人怎麼往西?

人不往西,那圈的地怎麼能賣出去錢?

土地投機公司賺的就是個差價,花100塊錢把地屯下,將來慢慢賣出去1000,把債還了。

這是一環套一環的。

不是說私有制種點苞米,然後賣了苞米買棉布,那就叫資本主義了。

紙幣、禁西進,這兩件事若辦成,都要敲在倫敦金融資本的頭上,總得拿出來一個說法,讓他們接受。

(本章完)

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889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下)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1055章 小麻煩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184章 備戰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568章 英國是講法律的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586章 中轉港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381章 臚音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1029章 不公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343章 絕戶計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1098章 工業革命(十一)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163章 備戰(二)第1072章 惡龍殘影(七)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100章 槍和槍第1183章 信不信不取決於腦袋第290章 翻譯運動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1453章 “帝”(五)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173章 對日最後一舔第48章 不可抗力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394章 軍費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974章 照舊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390章 清華園第993章 直鉤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44章 三百年後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順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359章 三人行,必不遠第412章 自我意識(上)第240章 納稅做個好商人第137章 澤被後世的遺產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585章 要忍讓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35章 府兵第786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三)第939章 自覺(一)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637章 承諾與回饋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1050章 坐莊(中)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418章 諸君免送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384章 逼迫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