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

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

實際上,皮特的恐懼,比起大順真正要帶來的毀滅,還是差了很多。

籠統點說,皮特通過讀歷史,讀從護國公時代的歷史,隱約觸摸到了“原始積累”的幾種手段,並且知道了富庶源於原始積累。

但他錯把原始積累,當成了目的。

然而,只有把這些原始積累作爲手段、並且完成原始積累的真正目的,纔算是一個合格的、引領時代浪潮的人。

因爲他把本來應該是手段的原始積累,看做歷史的終結和英國的最終目的,所以他提出了全球殖民戰略和瓦解法國西班牙的艦隊計劃,要戰鬥到底。

只不過後來英國靠他豪賭的基礎,完成了原始積累到工業革命的轉變。

然而他自己的意識,是把原始積累作爲目的的。

所以,他所恐懼的,也只是大順的貿易品蜂擁而至後,在原始積累層面的問題。

實際上的問題,要比這個嚴重的多。

比如,一旦放開了自由貿易,資本就會涌向那些盈利的產業當中。

要注意的是:

因爲英國對貿易進行極致的控制。

所以大量的資本無處可去,得以投入到英國的大基建——運河工程當中。

放到大順這邊,同樣的道理,就是因爲鬆蘇地區對土地的改革和控制,大量的資本不得不投入到土地之外的行業。

這是資本逐利性決定的:搞基建,是不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不是。貿易纔是。但是,貿易被管控着,不讓入場,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我也想賣茶葉,但是朝廷不讓啊,而且抓着是真殺頭的。

一旦放開貿易管控,大量的資本會投入到貿易當中,而不是去投資基建。而貿易本身……怎麼說呢,荷蘭就是個現成的例子,貿易可以發財,但會毀滅英國的根基。

英國的根基是什麼?

是管控貿易下得以發展的實體經濟。

是資本無處可去,不能投入到更賺錢的貿易因爲有管控,不得不把大量的白銀,投入到運河建設中,以獲得比國債的3%略高一些的回報率,使得英國國內的基建水平迅速提升,物流成本降低,爲下一步的產業發展打好了基礎。

如果100英鎊做買賣,買東方棉布再賣掉的利潤,高於把這100英鎊投入到紡織廠、或者搞基建、挖運河、修道路,那麼這100英鎊就會買棉布,而不是去建紡織廠、搞基建、挖運河、修道路。

這是個簡單的道理。

除非,依靠集權、政府、海軍、關稅,做到誰敢買棉布,就先罰200塊錢。

大順如果在貿易問題上有索取,那麼摧毀的就是英國的實體經濟,而帶給英國一個虛假繁榮的商業經濟。

這個時代,沒有核彈。

荷蘭當初繁盛無比,結果如何呢?商業摧毀了本國的工業,幾場戰爭,打崩了荷蘭的軍力。

乃至於歷史上第四次英荷戰爭,英國帶着軍艦和大炮,逼着阿姆斯特丹的金融家,必須買英國國債。

只靠貿易繁榮,在這個時代是混不下去的。況且,這種貿易繁榮的背後,是本國的白銀外流,以及大量的白銀流入到買辦集團的手中。而他們又會把這些白銀,送去中國,因爲大順的工業已經起步、加之利息本來也高,回報率更高。

在這個貴金屬時代,錢真的是錢,不能印、不能超發,真的就是個“你多我就少、你少我就多”的零和博弈。

而大順的奇特性,就像是1826年的《英屬印度史》裡描述的那樣:【……曼徹斯特的工廠在一開始就會停止,甚至不可能再次啓動,即使是蒸汽的力量】

這纔是真正的問題所在,所帶來的將是英國快速的全面荷蘭化。

而此時真正的金融中心,阿姆斯特丹的資本,也會選擇支援大順的工業革命,而不是去投資英國的運河、基建、工業等,因爲利潤更高。

至於此時的英國,以及皮特所絕望的現實,除了東印度公司問題外,在面臨外國貨衝擊的時候,還面臨一個更爲嚴峻的情況。

這個嚴峻的情況,本質上就是劉鈺認爲皮特,要麼是個昭和參謀水平的、要麼就是反對派當久了爲了反對而反對水平的原因。

後世有句非常、非常、非常著名的話,基本上多數人都聽過,這話就是皮特說的。

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

這句話的原文,是【最窮的人可能會在他的小屋裡蔑視王室的所有力量。它可能是脆弱的;它的屋頂可能會搖晃;風可能會吹過它;風暴可能會進入;雨水可能會進入;可是英格蘭國王卻進不去——他全力以赴,不敢跨過被毀壞的地契的門檻!】

這句話所產生的背景,是歷史上七年戰爭結束後,英國欠了一屁股的債,財政要崩,只能想辦法摳錢、加稅。

而加稅的重要一項,就是生產稅、關稅。

這裡面有一個法令,就是“協助搜查法令”。

即:海關官員、稅務人員,可利用這些協助令以武力進入任何建築物,搜查和扣押任何可能被沒收的物品。該官員必須有合理的理由懷疑,在獲得和執行搜查令之前,應予沒收的貨物被保存在該處所內,而且這些貨物很可能被移走、銷燬或遺失。協助令狀自簽發之日起有效……

簡單來說,比如《航海條例》所加的關稅。

走私是司空見慣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海關官員、稅務人員,有資格進入船上搜查,只要手裡有協助搜查令,且懷疑這艘船走私,就可以進入船裡面,清查走私貨物。

亦或者,比如英國的蘋果酒稅,酒這玩意兒,也是逃避交稅的重災區。有這個法令,即可進入可能的私酒商的房子進行搜查。

而這件事,從一開始威廉·皮特反對沃波爾的消費稅政策的時候,就是皮特一直用來獲得資產階級和城市小生產者支持的一個口號。

他反對這種搜查令,反對海關人員和稅務官,進入房屋和貨船搜查違禁品。

這裡面,其實和法國貴族和巴黎高等法院,以自由而反對清查土地是一個意思——由封建時代衍生出的法國貴族所理解的自由,和法革時代和啓蒙學者給出的哲學意義上的自由,不是一回事。

【最窮的人可能會在他的小屋裡蔑視王室的所有力量。它可能是脆弱的;它的屋頂可能會搖晃;風可能會吹過它;風暴可能會進入;雨水可能會進入;可是英格蘭國王卻進不去——他全力以赴,不敢跨過被毀壞的地契的門檻!】

這番話,有一個很著名的案例,即馬爾科姆事件。

一個叫馬爾科姆的“走私販子嫌疑人”,被懷疑家裡就是個走私品倉庫,於是海關人員去查。

馬爾科姆讓海關人員進去了,但是發現了一個上鎖的地窖,海關人員讓馬爾科姆把地窖打開,但馬爾科姆說不行,因爲你的協助搜查令,只是說搜查我的房屋,卻沒有說可以搜查我的地窖。

海關人員就撤了,回去補辦了個搜查地窖的協助搜查令。

但回來的時候,馬爾科姆卻把自己的房子鎖上了,而且還召集了300多人來圍觀,表示伱這回的搜查令是搜查我的地窖的,不是搜查我的房子的。

當然,這件事,應該說,馬爾科姆大約沒有走私,即便走私,也可能早把貨物挪走了。

這就是波士頓地區的獨立派,挖的個坑,派人去舉報線索,又一手主持了這件事,來製造衝突的。英國這邊傻呵呵地就掉坑裡了。

還有那個很著名的在宣言上簽字的約翰·漢考克的走私船搜查事件,也是差不多的路數。

威廉·皮特的這番話,就是針對這種事說的。

他的話,是正確的。

這一點,無可否認。

單獨拎出來,是進步的。

但是,有個問題。

爲什麼招致了這種情況?

爲什麼走私橫行?

爲什麼走私,被英國人、北美十三州的人認爲,這是一件“沒有受害人的犯罪”,是值得大家稱讚的英雄,而不是罪犯?

爲什麼大家對走私犯加以幫助?

威廉·皮特知不知道,這是因爲《航海條例》導致的?

顯然,他是知道的。

那麼,他反對《航海條例》嗎?

他執掌內閣的時候,是否提議要廢除《航海條例》?

並沒有。

在總的罪惡上,他支持罪惡。

在具體的細節上,他又支持人的權利和自然法。

這能說明啥?

要麼說明,他腦子根本不好使,水平一般,不能看到問題的本質。

要麼說明,他有腦子,也知道問題的根源,但他只敢在細枝末節上扯犢子,卻不敢觸碰真正的既得利益者的核心利益——航海條例所造就的大量的得利者。

要麼說明,他只是那種對着地圖一通畫的人,卻對稅收、財政、國債問題根本沒有概念。

這麼多標籤,總得拿一個,否則怎麼解釋這件事?

徵稅可不可以徵?徵稅要搜查,可不可以?

這事,不好說,因爲涉及到了辯經。

往大了說,只要取消了消費稅、取消了關稅、取消了酒稅,那麼不就沒有走私犯、沒有私酒販子了?

如果沒有了走私販子、私酒販子,那麼這個協助搜查令的入戶搜查問題,不就在根源上解決了嗎?

這是辯經。

但是,辯經的世界,在現實並不存在。

所以,這就不得不涉及到一個和稀泥的辦法:

因爲關稅太高了、因爲酒稅太高了,所以大家才把私酒販子、走私販子,當做“沒有受害人的犯罪”,認爲這是光榮的。

故而,可以把關稅降低、酒稅降低,降低到一個大家覺得其實還好的程度,是不是這樣一來,就可以搜查走私了呢?

但這件事,從辯經上,又說不通。

50%的關稅走私不是壞人,那麼10%的關稅,走私就是壞人了?

問題就在於,從當初劉鈺去阿姆斯特丹,大談自由貿易問題的時候,跟着劉鈺擴張的大順新學派的侵略擴張派,一直都在拿着這一套經書來宣傳。

尤其是當時正處在威廉·皮特反對波沃爾的消費稅問題的關口。

皮特是用風能進、雨能進的理由,反對波沃爾增加消費稅。因爲消費稅就涉及到清查走私品和不交稅的那些貨。

而劉鈺,則是以“只要取消了消費稅、取消了關稅、取消了酒稅,那麼不就沒有走私犯、沒有私酒販子了、逃稅者了”的理由,來評價這件事的。

很長一段時間,劉鈺和皮特,在英國和北美,都被視作真正的自由的象徵。

劉鈺當初在阿姆斯特丹大肆宣傳自由貿易的時候,就用了一個“治標治本”的詞,來解釋這件事。

他說,他這種要求歐洲取消消費稅、取消關稅的做法,是治本;而皮特,就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而很……很有些不好意思的,是劉鈺很會喪事喜辦。

大順的稅收能力,吃屎一般,和大明一脈相承。劉鈺把“沒能力”,解釋爲了“故意的”。

藉着中國熱、和啓蒙運動的“借東諷西”,劉鈺說,你看我們大順,這麼大的國家,一年就收2000萬兩銀子的土地稅,消費稅、酒稅、茶稅什麼的少的可憐,你們也應該這樣。我們爲啥富庶?就是因爲我們收稅少啊!

算了算,法國按照大順的標準,一年國庫收入400萬兩就行;而英國200萬兩就行,多餘的,都是“暴政”、“與民爭利”。

這些年宣傳的可是不少。

這也就是此時英國面臨的問題。

東印度公司之前的種種辯護,解決了“白銀外流未必是壞事”的經書。

劉鈺鼓吹的自由貿易,解決了“走私販子是英雄”的經書。

前者,解決了“用外國貨是愛國”問題;後者,解決了“違法的心理障礙”問題。

在意識形態和認知方面,大順已經做好了全面經濟殖民的準備工作,這一定要感謝東印度公司,之前每年花那麼多錢遊說和僱傭筆桿子,消弭了白銀外流的認知問題。

就像要感謝東印度公司,培養了茶葉、絲綢、棉布的消費羣體,還幫着大順打開了西非市場,爲松江棉布贏得了“哀傷之布”的好名聲。

(本章完)

第441章 瘋了第450章 放低姿態,麻痹對手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358章 實封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441章 瘋了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572章 藍狗子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681章 隱喻(下)第1069章 惡龍殘影(四)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579章 廢物第967章 轉正第830章 海牙慘案(七)第275章 明知故問第1341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一)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727章 毀屍滅跡第1098章 工業革命(十一)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1331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二)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1050章 坐莊(中)第316章 結善緣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2章 枯燥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441章 瘋了第617章 許願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880章 區別對待(上)第322章 五月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1449章 “帝”(一)第1019章 全都裝傻(下)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314章 綁定第1278章 夷丁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1079章 爭功(四)第1222章 開戰(一)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順便平第1026章 割裂(四)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419章 絕望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359章 三人行,必不遠第78章 以商控蒙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1065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九)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171章 萌芽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1229章 開戰(八)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933章 覺醒(五)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783章 作死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329章 真正的貴族第914章 南洋大開發(九)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