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

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

清晨,北側的炮擊照常響起。

第十三營的士兵趙立生,咀嚼着今天的早飯,嚥下去那塊油膩膩的豬油,和身旁的夥伴說道:“豬油、肉乾、加了糖的茶……送死餐啊。”

旁邊的夥伴哈哈大笑,確實,看這頓早飯,就知道要投入血戰了。

因爲,連水壺裡的水,都是加了糖的茶水。早飯沒有吃醃菜,而是幹餅、醃豬油、肉乾、還有一大塊的可可糖,和一個甜橘子,甚至還分發了嚼煙。

他們戰鬥工兵實際上是特化的擲彈兵,所以不準抽菸,只能嚼煙,否則容易出事。

吃這樣的早飯,被這些士兵稱之爲送死餐。

把橘子連皮一起吞嚥下去後,連隊軍官開始要求各什伍互相檢查。

“都看一下火槍、燧石、子彈、手雷、鏟子、鐵鎬、乾糧和水壺。不要遺漏。”

趙立生機械地和身邊的戰友互相檢查了一下各自的火槍,他們的火槍不是制式的陸軍槍,而是用的海軍槍,槍管短,方便在壕溝裡使用,也方便他們投擲手雷。

他們是突進連。

後面的兩個連隊,是掩護連,看起來就像是虎蹲炮在這個時代又復興了一般,其實並不是,那只是改良後的榴彈發射槍,只是口徑大一點而已。

一伍一門。

一開始科學院的思路,是走那種碗口槍、胡斯手炮的思路,試圖用這種在歐洲也開始短暫復興的手炮結構裝備擲彈兵。

但嘗試了之後,發現這玩意並不好用,於是放棄了一人一把碗口手炮的思路,轉爲這種一伍一門的類似虎蹲炮的東西,用來發射手雷。

射程不遠,野戰無用,但於攻城則特別有效,屬於專門的特化。可以曲射,可以發射開花榴彈,主要用於攻擊壕溝、防炮坡、三角堡。

開花彈加農炮沒人敢用,膛壓太高,這時候的開花彈承受不住膛壓,容易把自己搞死。

靠手扔手雷,也實在扔不遠,接近壕溝了還行,不解近的話,誰有本事把這時候的手雷扔出個五六十米?

像趙立生所在的突進連,就不能躲在後面用小炮投擲手雷了,只能刺刀見紅,衝擊壕溝、爬坡、肉搏。

至於說這些人到底能不能打,其實大順軍方內部,是有鄙視鏈的。

簡單來說,實戰越多的,就越在軍隊內部鄙視鏈的最下方。

實戰最多的,是各省的駐軍,他們要和之前的私鹽販子打、要和走私販子打、和土匪打、和聚義的壯士打。

他們在軍中,被視作最不能打的。所謂的和臭棋簍子下棋,越下越臭。

實戰次多的,是西南各省改土歸流的軍隊,他們要和土司打、和奴隸主打、和一些民族打。

他們在軍中,被視作“千萬不要拉出去參與真正的戰爭、以及他們所有的經驗用在西南就行了,用在印度和歐洲就是扯淡”。

比如他們的經驗:部隊要全部火力化;重炮沒有任何卵用;部隊應該全面換裝輕炮和一些三兩個人能擡着走的小炮;標準化的騾馬炮兵就是毫無作用的擺設;燧發槍不如火繩槍好用因爲燧發槍的點火率比火繩槍低;標準的12斤炮不能擡着上西南山區所以師旅配置的12斤炮其實意義不大……

等等、等等。

這些經驗,不能說沒用,但用在對歐戰爭,那純粹就是副作用。尤其是西南改土歸流戰爭得出的“燧發槍不如火繩槍”;“打火率在潮溼西南地區燧發槍甚低、不若火繩槍配虎蹲炮和營連輕炮大噴子或者一磅炮”的經驗,還在大順內部早期引發了一場討論。

不過,最終還是軍改完成,《戰鬥條例》的確定,和燧發槍配野戰炮的模式,取代了那些亂七八糟的經驗。

南洋這批特化的、隸屬於陸戰隊的、以專業攻城圍堡爲老本行的、實質上在編制位置上是歐洲擲彈兵的戰鬥工兵,在大順內部屬於被視作“相當能打、很能打、但只在適合的地方能打”的那批編制之中。

只不過,大順的樞密院和總參謀部看來,大順在百年之內,沒機會打那種十萬人規模的會戰。

所以,這種特化的戰鬥工兵,要說野戰,其實用處不大。

和精銳線列兵區別不大、但成本就是天上地下。

比如此時的大規模野戰會戰,可以明確地說,標準的新制式炮兵的6斤和12斤的野戰炮,肯定比這些爲戰壕和三角堡而特化的變種虎蹲炮、實則是榴彈發射器的配置有效。

問題就在於,大順此時真的是拔劍四顧心茫然,周邊壓根沒有給他軍改之後的標準化線列兵野戰會戰的機會。

這種軍改思路下,這些戰鬥工兵到底能不能打,也需要一場正式的戰爭而證明自己。

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決定了這羣人真的能打。

比如在檢查完各自的裝備後,身邊的夥伴問趙立生道:“對了,還沒問你呢。你哥上回給你來信,他在南大洋那邊過的還好?等咱們服役完,也要去那邊分地,說的天花爛墜,也不知道具體怎樣。”

趙立生從口袋裡摸出來一塊冰糖,遞過去,自己也填口裡一塊,品着冰糖的甜味,臉上便露出了笑容。

“過的挺好的。我大哥、二哥他們都去了。不過他們去的不是大島,而是新苦兀。”

“我哥的信上說,挺好的,氣候可比關東強得多。至少,比黃龍府可要緩和不少。之前興國公就派人在那邊,養了不少的牛馬,到了那邊,牛馬都不缺。”

“就是都不怎麼會幹活,還得訓牛馬,不然壓根不拉套,也不拉犁。但是地是真多。”

“而且,聽說大島那邊有被蛇咬死的、又被蜘蛛咬死的。新苦兀,那真是一個蛇都沒有,也是怪了。”

“那裡糧食、肉、酒什麼的都便宜。就是衣服、布料、鐵器什麼的貴。在那邊,種地不如干木匠活、會鐵匠活。”

“我覺得挺好的,肯定比咱們之前在寶石礦那賣命要強。”

南大洋的授田,是他們這些需要服役十多年的正規軍的福利,也算是朝廷在他們身上給的最大的一筆開支。

如今軍中的人大體上相信,朝廷基本上不是把他們當做丘八,而是基本上把他們看成是人。

畢竟能分給他們土地——當然,荒地不值錢,值錢的是去荒地開墾的船票和農具——就這一點來說,他們的戰鬥力基本還是可以得到保證的。

趙立生將他哥哥給他的信上的內容一說,就不免談到了另一件事,有道:“我聽說,好像朝廷讓咱們去那邊的原因,還有一條。說是因爲那邊的夷人不少,咱們佔了他們的地,可能咱們去了,還免不了要拿槍。因着咱們拿慣了槍,所以朝廷才把咱們往那邊送。”

這話說的簡單且實在,趙立生同伍的夥伴笑道:“這不算什麼。咱們營裡那些上過學的,不都說什麼‘土改’嗎?其實咱們去南大洋,也算是一種‘土改’。把人家夷人的地,搶到自己手裡,這不就是一種‘土改’嗎?”

“你是不知道,我當年爲啥去邦加錫礦?我們客人在兩廣,那也要和本地人打,搶地、搶水。整日械鬥,後來沒辦法,只能下南洋了。”

“咱們跑到南大洋去,搶人家的地,人家當然不樂意了。既不樂意,那肯定要幹咱們啊。”

“就像咱們營裡那些上過學的人說的,在國內不敢土改,那去了海外還不敢土改嗎?萬丹不是改了嗎?錫蘭不也是把荷蘭人的地給搶了?但說起來,荷蘭人又是搶的誰的?”

雖然趙立生的同伍夥伴,不能準確說出把土地歸生存在此上的人所有的原始部落的自然公有思維,改成土地私有制,所要面臨的種種爭端。

但在大順這種土地私有制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地方長大的人,對於土地私有制那真是認爲是一種天經地義的理所當然。

這種理所當然,和別人認爲的理所當然,不是一種理所當然的時候,衝突也就不可避免。

這種土地私有制理所當然的延伸,應該是願賭服輸、弱肉強食、被兼併活該。所以,傳統的井田授田和原始平均主義的思潮,纔會有如此活力,因爲人們盛讚自己兼併別人、卻在自己被兼併和吞併時候嚎哭不滿。

歐洲之所以之前沒有這邊這種數百年一次大洗牌的原因,也就是因爲他們的農業生產力不足,主流還是條田制、份田制、村社制,壓根沒有普遍意義上的主流的土地私有制和完善的地契土地買賣制度。

大順在南大洋的移民殖民活動,也就理所當然的加上了一層意識形態的衝突。

比如一片河谷地,大順去了,劃分給個人;而原本土地上的原住民,難免覺得不能理解,憑啥這片地就是你的了?

而大順這邊的移民,則秉持着這種想法:我開荒出來,這片地就是我的,在國內也是如此,官府也是認的。甚至我們家常年在這片林子砍柴,那麼官府也默認這片林子是我家的。

從這種傳統來說,大順,因爲這種私有制思維,其實最具備日後成爲資本主義最後堡壘的潛質,但要提防小資反動社的那種輸不起卻又不想動所有制的空想。

於此時,尤其是此時正值對外擴張的階段,這種自中唐之後就已經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使得大順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無比順滑。

輸不起是隻有輸了的時候纔會輸不起。

一旦開始贏的時候,那麼贏的一方,人人都會支持贏了劃一塊地屬於自己。

大順的情況過於特殊,以至於大順在輸的時候反倒一致;而一旦開始贏,反倒分化。

輸的時候,反對遊戲規則本身、和反對我輸了的人,是同路人;而一旦開始贏,反對遊戲規則本身,和反對我輸了的人,就是陌路仇敵。

不過,於此時,對這些大順特殊的長期服役的專業士兵來說,他們當然是支持贏下去的人。

而大順難得地把他們不看成丘八、而是看成人,甚至居然給他們分地還給他們提供退役之後移民的船票和牛犁,也使得他們的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趙立生說,朝廷因爲他們拿過槍,且拿了十幾年槍,所以要把他們送去南大洋搶地。他的夥伴絲毫不覺得朝廷做的不對,反倒覺得這理所當然。

反正都是拿槍,是回國鎮壓百姓起義,還是去打印度英法,亦或是去南大洋去和夷人搶地,這也無甚區別。

單就這一點說,他們也無愧於當世第一強軍。因爲比爛下來,最起碼,比靠人販子買兵員的普魯士、靠抓醉漢去與龍蝦兵爲奴的英國,還是要強一些的,主要強在他們退伍後會授田墾荒。

廣義的自耕農,是帝國最堅實的擴張基礎。這一點,大順朝廷一直堅信,並且一直致力於精銳士兵自耕農化。

至少在老皇帝未死之前,這態勢會持續下去並且真的會把這些礦場、流民、饑民中招募的士兵,花大價錢送去邊疆和海外授田墾荒。以後舍不捨得花這個錢,難說,但現在是真的捨得花。

應該說,現在看來,卓有成效。

(本章完)

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2章 枯燥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84章 請別死第1210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中)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712章 反擊第138章 良家子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126章 一言爲知己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421章 混亂第1411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二)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1163章 備戰(二)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328章 問罪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548章 配合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109章 我們不冤,國子監諸生冤第191章 預想第1341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一)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723章 牆頭草(中)第1401章 遷徙路(四)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1226章 開戰(五)第704章 海戰(二)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1269章 攻防心理(四)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239章 教改第329章 真正的貴族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54章 全員賭棍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1228章 開戰(七)第1307章 死與復仇(二八)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1419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十)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48章 不可抗力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222章 爛傷疤不可揭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252章 特許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1278章 夷丁第1009章 親不親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497章 急躁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837章 賭國運(中)第1164章 備戰(三)第337章 見過第1317章 人多聲音才大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666章 分贓大會(三)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844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六)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807章 閹黨(上)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197章 活路第328章 問罪第1088章 工業革命(一)第205章 入營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139章 考察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