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

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

這幾年京城的人口越來越多,這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了。大量的人口跑過來,就說遣送回原籍,那都是屁話。因爲肯定沒事做,活不下去了,才往京城跑。

現在是土地私有制,也沒有自己的份地,逼人回去那就是等於叫人造反。

加上運河問題,使得流民確實不少。

連滿清那樣的玩意兒,都知道“流民中謀生者,多系故土無田廬依仗之人,即還其故鄉,仍一無業之人爾。不若聽其自爲覓食謀生”。

大順自是比滿清強的,這個道理還是懂的——主要是歐洲那邊的雷霆風暴,還沒有出現,也沒有傳過來。但凡傳過來了,大順保準會學習歐洲的先進經驗,進行城市改造,免得弄出來街壘——是以現在,人口日增。

有句話說得好啊,是條狗也得託生在京城。雖說大順現在還沒出現街壘事件,但京城肯定不可能任流民造反,該賑濟的時候,力度肯定也別別處大。

人越來越多,京兆尹對於無定河改造工程,那是相當的支持。

這些流民,要麼在挖河、要麼在修鐵路、要麼進煤礦。

而修鐵路和挖煤礦的事,和他都沒關係,那邊出了事是工商部負責,反倒是還能幫他解決一下流民帶來的治安壓力問題,他自是支持的。

反過來要是沒有鬆蘇改革而出現的專門的工商部,負責一系列的官督商辦的工商業發展,京兆尹絕對蹦着高反對修鐵路、開煤礦這些事。

這是京兆尹的選擇。

皇帝這邊,其實問題更大。

京城的民生問題,是事。

除了民生問題,別的事也一大堆。

鑄錢局,得用煤。

造炮廠,得用煤。

槍械、火器、鉛彈、這些都得用煤。

大順的白銀,基本都集中在鬆蘇地區。貨幣改革涉及的範圍,也就是被拉入鬆蘇體系的那些地方。

而鬆蘇體系,本身就是個奇怪的體系。

比如說,福建的茶葉,是不能在福建出口的,必須要運到上海走海關出口;比如說江南江北鹽政改革之後的鹽稅,揚州被廢之後,上海就是鹽業的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

內部經濟在不斷髮展,之前的白銀,又大部分流向了南洋和東北大開發中。在鬆蘇體系之外的地方,也得用錢。

而且各地其實都在發展,雖說速度不快,但技術擴散還是帶來了一定的生產力進步。還有人口增多。

每年需要鑄造的錢,也越來越多。鑄錢肯定要在京城鑄錢,監管起來容易,這每年用的煤,也就越發的多。

不鑄錢還不行。

而大順這幾年的軍事發展,也讓皇帝認爲,軍械製造,肯定還是要放在京城周邊。

槍什麼的還好說。

大炮之類,放到別處,他也不放心。

這些都在逼着大順,趕緊解決掉京城的燃料問題。之前就已經不少人鋌而走險,去皇陵上砍樹去了。

正好趁着這個契機,劉鈺提出來了無定河治理工程。

他當初在鬆蘇交權交的也痛快,回到樞密院也就是養老,皇帝也算是做一種詭異的恩賜——在皇帝看來,這就是補償,功無可封、賞無可賞,這種情況下,又不想殺,那就最好給他找點事幹,顯得皇帝還在用他,按照君臣思維這也算是一種恩賜。

大筆一揮,撥錢也痛快,辦就是了。

這幾年漠河、黑河等地的金礦,已經逐漸有了收益,每年按照固定的額度報效的錢,也日益增多。

還順帶着解決了北方邊疆的空虛問題,也解決了朝鮮國邊境的越境移民問題。

重新拓寬的無定河河道,以及後續計劃中的用煤代替木柴的水土保護,也算是稍微解決了一下無定河的水患。

總的來說,皇帝這幾年還湊合。有大臣提出過,直接把南苑拆了,溝通河水,作爲一個調節蓄水的湖泊,皇帝也只是說不行,而沒有斥責大臣其心可誅之類。

以一個封建帝王的評價標準,這就算是不錯了。

大致來說,鬆蘇大閱之後,劉鈺在京城的這段時間,基本上就辦了這麼點事。

修了條不長的鐵路、解決了京城用煤、移民到黑龍江的邊疆區四五萬人、拓寬了一下無定河河道。

畢竟這是京城,束手束腳,施展不開。但凡這不是京城,他早把南苑拆了。

至於現在南苑的海民不滿,也足見京城與衆不同了。

在淮南,劉鈺是直接把軍隊,把鹽戶起義鎮壓了,不是往東北扔、就是往南洋送。

在京城,劉鈺也只能出主意,建議弄一堆現在還比較罕見的蘋果樹,說在南苑種蘋果吧。

種了蘋果,往京城賣,朝廷再給你們點補貼,賞賜點錢,算是對不能賣柴禾的補償。

樹苗錢什麼的,都是朝廷出,還專門選了農學的學生,教授一下。再種點一些美洲傳來的新物種,茄子辣椒洋柿子、西葫蘆糯南瓜什麼的。

這事也算是解決了。

故而牛二剛回京城的時候,看着京城裡有士兵,以爲出了什麼事。

等着問清楚劉鈺到底出了啥事之後,關注點也就不在這件事上了,而是全都關注在了那條鐵路上。

這對他而言,可是大事。

至於改革過程中的矛盾、利益等,他在南洋見得多了。而且那是南洋,手段可酷烈的多。對於改革中遇到的既得利益問題,他是司空見慣了,一聽是這等事,壓根都沒覺得是算是個事。

畢竟,他都琢磨過,佔領孟加拉之後,先把那些和英國人做出口棉布生意的大商人都抓起來突突掉這樣的想法。

但鐵路可就大不同了。

這條鐵路,在不同的人眼裡,是有不同的意義的。

在一些官員眼裡,這就是一條緩解京城用煤荒的攻城,和修和運河、移個百姓、造個漕船差不多的事。

可在牛二這批人的眼裡,這是一種強心劑。

他們所聽到的、所構想的、被劉鈺潛移默化所灌輸的未來裡,是有這個東西的。

未來什麼樣,什麼樣的社會、什麼樣的政治結構、有沒有皇帝這些,他們還沒開始想,或者一些人才剛開始想。

但,他們所構想的未來裡,一定有冒着黑煙的車,在鐵軌上穿行,將天下聯繫在一起。

這個東西,之前他們只是聽說過,見過馬拉的鐵軌路,見過科學院的模型,幻想過其中的模樣。

但,到底能不能變成現實呢?

他們心裡雖然信心滿滿,但其實終究沒底。

而現在,這個東西,真的出來了。對他們來說,效率不足、功率不夠、這個問題、那個問題,都無所謂。

重要的是,他們堅信,自己構想的那個未來,是可以通達的。

是可以摸到的。

看到的。

不再是那個虛無縹緲的三代之治。

自然,這是大事,對他們而言,比南苑百姓的柴草貿易大得多的多事,畢竟他們又不是靠賣海柴維持生計的。

(本章完)

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16章 震動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1228章 開戰(七)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134章 懂倭語的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1052章 定性第633章 斡旋家第586章 中轉港第419章 絕望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1467章 最後的鬧劇(十四)第1076章 爭功(一)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1381章 凡爾賽和約(八)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256章 優劣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633章 斡旋家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這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345章 畫餅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1194章 木牛流馬(一)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780章 抓與放第713章 活路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663章 推諉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47章 先把地圈起來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1388章 凡爾賽和約(十五)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1045章 平衡第1345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五)第1116章 脈絡第37章 大膽的想法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1493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一)第849章 威望(下)第637章 承諾與回饋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七)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順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1450章 “帝”(二)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250章 欺瞞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642章 逃避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