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

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

兩千年前,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項羽觀儀仗而嘆的那句“彼可取而代也”。

其實就在剛纔,類似的場景剛剛在這裡重現。

孟鐵柱感嘆自己懂農學、懂管理、看管過種植園。那些種植園的真正主人,自己一樣可以取而代也!只是自己缺原始資本。

這就是狼。

當他們開始生出“不過如此”、“彼可取而代之”、“丈夫當如是”這樣想法的時候,他們已經是狼了。

因爲他們被科舉制拋棄,又被血統制拋棄。

他們是劉鈺教出來的人,可劉鈺的爹和他們的爹卻又不一樣。

於是他們試圖去走邊緣的工商路線,卻發現這條路上,他們的老闆,不過如此。

不過是乘着風口期,乘風而起。

不過是自己的父母在給人當佃戶刨食的時候,他們的父親在當海盜、當走私犯、當私鹽販子,積攢下了第一桶金,然後伴隨着大順的改革扶搖直上。

或是,一個一輩子都在村子周圍三十里的人佃戶,的確沒資格說一句“種植園有啥難的”,因爲對他們而言,確實難,畢竟沒接觸過沒學習過沒歷練過。

但這羣沒有資本,卻又學問,掌握了先進生產力和知識,看似是中產職員實則依舊無產的人,卻真的有資格說“種植園有啥難的”、“收毛皮有啥難的”、“開紡織廠有啥難的”?

當然,此時正處在大順改革後的市場急速擴張期,這些人有很多機會。

一旦抓住機會,可以一躍而上,完成階級跨越。

不是彼可取而代之,而是丈夫當如是,他可以我亦可以,自此之後平起平坐大家是自己人。

可一旦將來沒有這樣的機會時,一旦機會被瓜分殆盡時,只怕到時候剩下的,只是面對着皇權、面對着皇權附庸下的特權專營者們,發出一句彼可取而代之的不屑。

大順還能養得起一百萬生員,一百萬基本都是廢物的生員,維繫士紳的特權。

可大順還能再養得起一百萬邊緣人嗎?養得起一百萬社會邊緣、無法進入體制、卻又遠比士紳生員掌握更先進生產力的邊緣人嗎?

此時,正處在帝國的擴張期。

萬物竟發,勃勃生機。

一羣被科舉社會士紳社會邊緣化的餓狼,恐懼於皇權和其周邊掌握的力量,只能衝到外面撕咬。

他們投身於軍隊、軍艦、商業、工業、海盜、殖民、冒險、搶劫、擴張、在殖民地尋找發財的機會、在新世界找尋得到第一桶金的辦法。

對這個欣欣向榮的世界,充滿希望。

堅信自己只要拿到第一桶金,在這個勃勃生機的時代,就能像之前被劉鈺扶植起來的海盜、走私販子、私鹽販子、松花江畔劫道的邊軍、北方戰爭中販賣軍糧的前輩一樣,一躍而進入鬆蘇體系的上層社會。

一旦壓在他們頭頂的、讓他們一直恐懼的、唯一不敢仰視的那羣人或是死去、或是消散、或是隱居、或是撕下面具、或者只是老了露出了一絲優柔。

一旦這個欣欣向榮、充滿希望、勃勃生機的世界開始停滯。

就像是許多年前的大梁城,仰慕信陵君的那個不讀書的少年遊俠。

那個不讀書的少年,瑟縮在那股世間至強的力量之下,蟄伏於陰影之中,甘心去做一個亭長。

可那股世間至強的力量,也有老去的一天,也有消亡的一日。

對他們而言,即便是鬆蘇這些年崛起的、富可敵國的新興階層,他們依舊不屑,覺得不過如此,不過是乘風而起,可取而代之。

正如之前康不怠評價劉鈺,說劉鈺不是大順人。

其實,這些人,也不是大順人。

在大順人中,認爲這些富可敵國的新興階層,不過如此的,是皇帝身邊的核心力量,他們覺得,三五廠衛足以。

而在非大順人中,認爲這些富可敵國的新興階層,不過如此的,比比皆是。他們覺得,自己和那些人只差一桶金。

二十年來,劉鈺一直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不拿架子,非不得已不打儀仗。

這不是在營造一種平易近人的人設。

混到這個位子了,任何正面的人設都是找死。

他是在用二十年的時間,讓這些新學學生,養成平視的習慣。

我血統尊貴,我一人之下,我身居高位,我是禮法等級制的上層。

可我也只是個人,我和你們這麼近,近到可以和你們開玩笑,和你們聊家常,和你們談些粗俗的笑話。

禮法制下,我的上面,只有一個人了。

我和皇帝談笑風生,也和你們談笑風生。

四捨五入之下……

你們都已經習慣了平視我,習慣了和我開玩笑,甚至有人抽過我遞送過去的菸捲。

那麼,這個天下,還有多少人,值得讓你們理所當然地仰視?

維繫禮法等級的,更多時候,只是一種理所當然的意識。

毀滅他們,也是一種無意識的理所當然。

劉鈺一句類似的話,都沒和這些人說過。

新學教材裡,也從未有過這樣的意識教育。

但他衝着很多人笑過,平視過很多人的眼睛,多到他都不記得許多名字。

甚至有時候只是以辦吏員培訓班、牛痘接種班、青苗貸管理班的名義,抽空去溜達了兩圈。

皇帝知道,劉鈺沒有多少嫡系,這一點他非常確定。

因爲他還在用舊時代的尖端經驗、不傳之秘,去盯着劉鈺的一舉一動,得出了確信的、舊時代的正確結論:劉鈺的嫡系壓根沒多少力量。

但皇帝不知道,劉鈺到底留下了什麼。

斬木爲兵、揭竿而起、誅殺不義、不做安安餓殍的道理,輪不到劉鈺去講。

千百年人,無數人已經講過,深入人心,理所當然。

劉鈺留下的,是成百上千掌握了先進知識和生產力、在公司鄉村青苗貸殖民地鍛鍊過組織術、平視過公爵雙眼的邊緣人。

他們,是成百上千不讀“書”的少年,是在始皇帝治下安安去做亭長的中年。

所以,當孟鬆麓面臨此番檀香山之行的第一個問題時,他只能選擇“暴動水手共和制”。

因爲這些一無功名,二無財富,三無血統,四不讀書的人,都在平視他,甚至嘲諷他。

當然,這是他們的原因。

而至於孟鬆麓自己的原因,也有。

因爲他們學派的教育理念,是“通儒”。

而他們構想的完美體制,是通儒爲聖,管轄下面的半通不通的上士,再管下面六藝精通一門的中士、再管下面禮之一藝都要分婚喪嫁娶分別掌握一門的下士。

配上他們設想的小學、縣學、成均館制,成均館畢業後分齋去基層歷練的教育理念。

再配上他們設想的文武雙修、六藝精湛、提升軍人爲四民第二位、郡縣議事會等政治空想。

其實他們的理想制度,類似於哲人王,加騎士團,加學術理事會。

他們定義的【通儒】,是哲人王,兼單挑王,兼孫吳戰神,兼技術王,兼科學大佬,兼數學王,兼職一身。

於是等着上船之後,孟鬆麓很快就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

他曾以爲,自己是上士,自己可以做通儒。

但當船行駛到大洋之中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其實只是個下士。

甚至,尷尬的發現,自己通儒沒學成,結果樣樣稀鬆。

他們學派的教育理念之下,自己連通儒的邊都沒摸到,哪有資格去以上位者的身份,去管這些人?

其實,這倒是孟鬆麓有點妄自菲薄了。

因爲,船上的情況,過於特殊。

應該說,此時世界上,不是天下,而是天下之外的整個地球世界,科學和數學的力量,除了在科學院裡最能體現外,就是在船上了。

船在茫茫大洋中航行的時候,本就是讓“偏科者”大顯身手的時候。

孟鬆麓以爲自己六藝精湛。數學其實也不差,至少相對於大順將近百萬生員來說,肯定不算差。

但結果就是,在船上,被一個有點口吃、連背個論語都磕磕巴巴的、其貌不揚的的人,一道簡單的月距角法算經緯度的手藝,驚得孟鬆麓陷入了四五天的自我懷疑之中。

這也是他們學派自找的。

換了別的學派,自有讀書人的優越感。

他們學派的發起者顏習齋,噴人頗多,而且是個堅定的“開卷無益”論堅持者。所以,一個論語都背不太明白、但卻能根據月亮星星的位置,準確在地圖上畫出此時艦船位置的人,在他們學派,其實……算中士。

六藝精其一者,可謂儒,天下生員大部分都是文人,根本沒資格叫儒生。這是他們學派自己說的。

當然他們學派想的挺好,要教出來精銳的“通儒”。

問題是現實是殘酷的,孟鬆麓這等師承弟子,距離通儒還遠得很不說,連個用月距角算經度都不會……

社會在分工。

學科也在分工。

再加上劉鈺拔苗助長地重建了一套新學體系……

他們學派的“通儒”,實際上,是要求這個通儒,是哲人王,是單挑王,是孫吳戰神,是技術王,是科學大佬,是數學王,兼職一身。

當科學技術只停留在造水車的截斷、當數學停留在足以分地收稅算曆法的程度時,這種通儒設想,理論上還是有可能的。

甚至哪怕這時候已經開始在檀香山經營了,其實孟鬆麓的落差和自我懷疑也不會那麼大。畢竟數學這玩意兒,日常生活裡其實用不到算月距角、推經緯度的水平。

偏偏這時候是在船上。

他發現自己不是通儒,甚至在某些方面和這些“儒生”差的很遠,自己最多算是在禮樂上穩拿頭籌。

所以,他自己都沒覺得,自己有資格管轄他們。

於是,本來只是爲將來分贓、分賬、涉及利潤分配的“暴動水手共和制”。

漸漸,也就只能成爲他們學派設想的基層的“六藝儒生分部議事制”,或者叫“專業內閣議事制”。

四十多個人,來到原始的島上,自是期待自我以上人人平等,自我以下皆爲民氓。

畢竟,暴動水手共和制,領土面積只有一條上了黑名單的船,而且所有“公民”都在船上,想多吃多佔的會被吊死在船上。

可到了島上,那還有三四十萬人呢。難道要讓他們和我們平等?

孟鬆麓上島之前,想的還是教化一方,使之藩屬,重現周禮之制。

而剩下的三十幾個人,則告訴孟鬆麓:不,你不想,你想要的是讓我們這個團體,在這個島上攫取更多的利益,完成我們在鬆蘇經濟體系內的階級躍升,並且要儘快把這個島拉進鬆蘇的經濟體系。

我們跑這麼遠,可不是爲了來建理想國的。你不是通儒,你沒有能力一個人管理一個幾十萬人口的原始國家。

(本章完)

第498章 天朝邊界論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704章 海戰(二)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081章 爭功(六)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735章 咱們(下)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16章 震動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83章 轉機!俄國背鍋俠來了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199章 報捷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443章 誘降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753章 表演戰(三)第256章 優劣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430章 權謀第700章 反圍城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972章 割袍(下)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1230章 開戰(九)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707章 海戰(五)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936章 綁定(下)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1196章 木牛流馬(三)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1367章 裡病外治(三)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1341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一)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270章 先驅者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1046章 破綻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3章 出事了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973章 名與實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1339章 過渡之痛 幼稚空想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1083章 經驗豐富第736章 機遇(上)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331章 雷罰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73章 法理問題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641章 前科第1410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一)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325章 迎天使第883章 無用功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419章 絕望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808章 閹黨(中)第1437章 分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