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9章 工業革命(二)

第1089章 工業革命(二)

縣城裡的產業,幾乎都是圍繞着蘇南資本的需求展開的。

本地的工商業,佈局還算是比較完整。

糧棧,以及糧棧配套的高粱燒酒業、榨油業、豆餅加工業。

商號,售賣從營口沿着遼河運輸上來的棉布棉花綢布茶葉白黑紅糖香料鐵器以及從生到死的基本全套雜貨。

客棧車店,提供遼河運輸線的夏季水運、冬季爬犁冰運的全套服務:吃飯、喝酒、馬料、窯姐兒。

後世的歌謠唱道: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煤礦什麼的,暫時就算了吧。鐵路還早,對煤需求最大的蘇南地區,現在用的是徐州府的煤。

至於大豆高粱,則和原本的演化路線,有些相似,又有些不同。

大豆的演化路線基本是一致的。

原本歷史上東北地區大豆產業的發展,源於一戰之前的歐洲戰備,無煙火藥對油脂的需求;以及合成氨工業之前,日本農業對豆餅肥田的需求。

現在,這裡的大豆產業,也是以一種資本需求的商品化模式發展起來的。

蘇南資本來東北,沿着遼河流域運輸方便的地區,進行圈地,種植大豆。

蘇南的蠟燭工業、肥皂工業,急需東北的豆油。

蘇北的棉花種植業,也需要價格低廉的、此時所能找到的成本最低的氮肥。

而因爲化肥工業此時根本不可能建立起來,南美洲的硝石做氮肥又實在太遠,是以由於豆科植物的特殊性,資本圈地種植大豆,成爲了蘇南資本投資的一項優先選擇。

因爲豆科植物自發的固氮機制,使得豆類的產量呈現一種非常奇葩的狀態。

伴隨着後世化肥的使用,小麥畝產從原本的一二百斤,蹭蹭蹭地漲到了一千四五百斤。

伴隨着後世化肥的使用,黃豆的畝產,從原本的二百斤,憋憋屈屈地漲到了三四百斤。

就此時大順的情況來看,小麥的普遍畝產,是低於黃豆的。

大量的空閒土地,被資本圈佔之後,招募墾荒。外加劉鈺在江蘇省鎮壓起義,大量的起義軍成員被用一種類似於契約奴的形式被髮配到了東北,以及豆類作物的收割種植相對方便,使得專門面向江蘇、南洋、日本的大豆產業,迅速發展起來。

都是資本的需求,促進了豆類的種植。區別無非是原本是賣向歐洲和日本,現在主要是賣向江蘇。

而豆類作物不能年年種植,需要改茬。大量的黃淮區移民,又促使高粱種植面積迅速上升,並且很快成爲了東北地區的主食。

緯度更高的鬆遼分水嶺以北,因爲朝鮮人逃亡、日本稻種的緣故,主食是大米。

緯度更低的鬆遼分水嶺以南,主食是高粱米。

這裡面的緣故,就和原本的歷史有些不同。

明中晚期開始,黃淮地區由朝廷推廣種植高粱。

作用是爲了治水,高粱秸稈用作一些小型河堤的骨架,也同時催生了黃淮地區的高粱酒發展。

大順在黃淮地區實行了激烈的改革,以及海運的發展,營口地區遼河運輸線的延伸,使得大量的黃淮區百姓進入東北。

由他們帶來的高粱種植技術、高粱釀酒技術,迅速鋪開。

並且很快,高粱成爲了鬆遼分水嶺以南地區的廣泛主食,並且伴隨着南部地區人口增長,一部分人被擠得繼續向北翻越鬆遼分水嶺,使得高粱種植不斷北移到松花江流域,和由海參崴烏蘇里江延伸的水稻種植業逐漸雜合。

有了上次淮河修築工程的經驗,朝廷對於東北地區的釀酒業,並沒有進行遏制。

相反,釀酒業作爲一個蓄水池,可以保證在必要的時候,花錢就能買到足夠的糧食。

高粱米也是糧食,用來救災,肯定比大米便宜。

原本大順唯一能控制的糧食資源,也就是每年徵收的那點漕米。現在則可以弄到各種亂七八糟的糧食,只要花錢,就能買到大宗商品。

以這個三江口縣爲例,其所有的產業佈局、經濟發展,其實都是圍繞着江蘇資本的需求所佈置的。

農民和圈佔土地的資本種植大豆。

大豆在這裡加工成豆油和豆餅。

豆餅沿着遼河運送到營口,實際上也是非常便捷的,尤其是冬季一到,從黃龍府後世的長春,運送到瀋陽,冰爬犁只需要不到十天時間。

豆油之類,則一般是等到夏季,由船隻沿河,一直運送到營口,在那裡裝船往南運輸。

高粱則是基本用作釀酒,再把高度的烈酒裝捅,運送到營口;或者是沿着遼河逆流而上,運送到蒙古牧區,換取皮子。

去年開始,這裡倒是又多了一項產業。

亞麻種植。

從羅剎國引進的亞麻良種,以及從羅剎國引進的格林科夫梳麻機,使得亞麻產業也開始生根增長。

新型的格林科夫梳麻機,使亞麻纖維的生產效率快速上升;而漫長的冬季,大量的女性又將這些亞麻纖維紡成亞麻紗,反正閒着也是閒着,這裡又沒得棉花,包買制很快就在周邊發展起來。

這些亞麻紗,也要運送到營口,再從營口運送到松江府,主要方向是作爲經線,紡織成英國的混紡棉布,大量走私到北美和歐洲,打擊英國剛起來的棉布紡織業,順便換取白銀。

純棉布質量太好,英國緝私部門一看就知道是走私貨。而荷蘭的走私集團給出的以真亂真的辦法,卻可以最大程度地擾亂市場,摻雜了亞麻、羊絨和棉紗的混紡棉布,很快成爲了走私界的大宗商品。

羅剎人剛發明的梳麻機,很快被引入了正急需做經線的麻紗的大順。

但鑑於蘇北種棉花價值更高,是以亞麻種植仍舊是放在了東北地區,搓成成品紗線後,再海運轉移。

當地人對於高粱、黃豆等產業,早已經習慣。

這亞麻產業,倒是個新興起來的,不免好奇。

當然,肯定知道這玩意兒是織布用的,這幾乎是傻子都知道的事。

但爭論的點,是比較奇特的。

此時,那些趕着馬爬犁的車伕,正熟練地使用小額紙幣,買了幾斤本地燒鍋裡產的高粱酒,要了幾斤高粱酒酒糟的副產品羊肉,和客棧酒肆裡的其餘人,談論着今年出現的、遙遠的蘇南地區運來的新明星產品——讓這些原本男耕女織的移民所震驚的、竟然達到了二尺八寬幅的棉布。

然後他們在討論:“你們說,這二尺八大布裡,用沒用這邊的麻線?”

客棧裡的人對這些東西都很熟悉,因爲這些趕車趕爬犁的,主要就是將各種貨物南北運輸。

去年興起了亞麻紗,今年這邊就有了二尺八大布,難免不叫人有端聯想。

原本的織布機的寬幅,只有一尺,是以現在俗稱爲小布。

而這種寬幅超過了二尺半的改良棉布,被俗稱爲大布。至於這玩意兒是怎麼織出來的,怎麼能織出來二尺半寬,當地人基本不瞭解。

但今年新來的這些大布,很快就取得了廣泛的市場認同,裁剪衣服做棉褲什麼的,都比以前方便多了。

一陣爭論這大布裡面到底有沒有麻線,直到有個商鋪的夥計,用有些濃重的江蘇口音道:“這二尺八的大布,還真就沒有麻線。這都是南通布,南通布沒麻線,松江府的大廠出的棉布,纔有麻線。”

“我跟着掌櫃的來這邊做麻紗生意,這裡面的事,我可知道。南通那邊的布,和這邊紡麻差不多,都是撒機子的辦法。而松江府那些大廠,是上大工。不一樣。那邊的大廠用麻線,撒機子的不用麻線。”

所謂撒機子,是俗稱。

按劉鈺的叫法,叫包買制。

所謂上大工,也是俗稱。

按照劉鈺的叫法,叫工場制。

遼河流域的麻線紡織業,既有上大工,也有撒機子。

亞麻變成纖維的過程,要用梳麻機,是工場制。

而麻纖維紡成麻線,要分包給農村的婦女,是包買制。

這商鋪夥計倒是沒有說謊,這二尺八的大布,裡面還真就沒有麻布。

或者說,包買製爲主流的南通,生產的棉布,是不用麻線、羊絨的。

這裡面,也算是大順特色工業革命的一種特異性體現。

如果說,英國工業革命的開端標誌,是珍妮紡紗機。

那麼,大順工業革命的開端標誌,就是此時在江蘇大規模生產的腳踏鐵輪飛梭織布機。

事實上,哪怕蒸汽機已經在井鹽行業、煤礦排水等行業上展開了應用,但也不算是大順工業革命的開端。

大順工業革命的開端,是劉鈺在江蘇完成了改革,蘇北成爲長絨棉產區之後的“腳踏鐵輪織布機下鄉”。

伴隨着蘇北圈地種棉的進行,原本繁華的運鹽運河,現在成爲了運棉運河。

南通,成爲了淮南棉花過江的集散地。

機器軋花、除籽、梳棉,人工紡紗。

而新型的腳踏鐵輪飛梭織布機,因爲價格略貴,是以很快包買制就成爲了南通棉布產業的主流。

資本出錢、買棉紗,爲農村婦女提供鐵輪織布機。

再低價收購她們製成的成品棉布,支付一定量的勞動報酬,織布過程都是在各家的家庭進行。

但前期的棉花種植、採摘、去籽、軋花、搓條、紡紗等;以及後續的染色、漿洗等,則多半都是以工場制的方式進行的。

而腳踏鐵輪飛梭織布機下鄉,這就是劉鈺說的紡織業的技術進步,或者說特色的紡織工業革命,必須“先織後紡”。

(本章完)

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4章 衝突第1345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五)第1381章 凡爾賽和約(八)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44章 三百年後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206章 狠話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969章 舊怨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574章 領導權第707章 海戰(五)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1088章 工業革命(一)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233章 壟斷權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101章 畜牧稼穡皆學問第642章 逃避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464章 立碑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第282章 放鬆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鄭成功的經驗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第1081章 爭功(六)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426章 錯覺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799章 時代的浪漫(上)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938章 笑話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338章 下心毒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96章 未雨綢繆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76章 恍然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100章 槍和槍第34章 買賣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1419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十)第1254章 封爵加分項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208章 記憶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700章 反圍城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337章 見過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702章 備戰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625章 手段第663章 推諉第689章 建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