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章 定性

第1052章 定性

湖北鹽政,搞成商鞅立木,那是戰略勝利。搞成張儀欺楚,那就只是戰術勝利。

在單純的鹽政一事上,兩種勝利,結果是一樣的。

但對鹽之外的工商業,那就大爲不同。

史世用拿着骰盅來劉鈺這,轉述皇帝對於“坐莊”的認識。

劉鈺則也希望史世用轉達一下,坐莊是靠抽紅來賺錢的,不是靠擺殺豬盤的。

哪怕明瞪眼的事,皇帝是把蘇南當豬圈。

但劉鈺希望皇帝明白,如今,還沒到生死存亡的時候,還沒到明末那種必須要用刀子收錢的時候,哪怕你心裡當豬圈,也得有豬圈的規矩。

這纔是真正的坐莊。

劉鈺的明面身份,是大順興國公。

他只能負責把豬養大、養肥。

殺豬的時候,豬起身反抗,還是要看豬的本事,難道指望他來拯救、刀下留豬?

現在大順的鹽政改革,怎麼定性?

本質上,是私鹽氾濫、總承包商鹽引制度、以及萬曆四十五年定下的鹽業法權規矩,嚴重影響了大順的鹽稅收入。

但是,大順需要展示給工商業看的“本質”,假裝是一場市場化的改革。

哪怕,皇帝壓根不這麼想、那麼改革派大部分人的出發點都是爲了鹽稅,但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讓那些工商業者這麼想。

大順是很彆扭的國度。

仍舊還是劉鈺在淮北搞得“明票暗引”一樣,如果完全放開票制,不搞暗引,那麼大豪商壟斷鹽票就是合法的。

更進一步,比英國更快一步取消鹽稅行不行,完全只在生產端收稅、朝廷不做任何的調控行不行?

不行。

因爲英國四面都他媽是海,而且島就那麼大,生產和運輸都能保證充分的競爭。

而大順……就湖北來說,距離海邊,趕上從倫敦到布拉格了。全面放開,就現在的運輸能力、利息高度、週轉週期,五年就會出壟斷一省鹽業的大商人。

一句話,英國東印度公司這樣的壟斷商業組織,在1857年工業革命之後解散,是正確的;而要是在1657年就解散,搞自由的散商制,誰都能去好望角以東,那能被荷蘭葡萄牙把屎都打出來,英國在東方貿易裡就只配吃屎了。

類似的情況,在大順更爲明顯。

這種極度彆扭之下,劉鈺只能精心編織一個美妙的、虛幻的謊言。

騙商人們不要老把錢往土地上扔呀,其實工商業也有規矩啦,不要怕,只要你在這規矩之內玩,工商業的這些票據什麼的和地契一樣安全可靠。

所以湖北鹽改要想不搞成張儀欺楚,就必須要給出明確的、且帶有漏洞的規矩。並且在這個規矩之內,在商言商,用商人的手段打死淮南鹽商。

坐莊的,直接下場去賭,並且願賭服輸。

本身,這就是給大順工商業最大的面子,最有效的定心丸。

他要讓大順的“沈萬三故事”,敗於商戰,而不是敗給皇權。

至少,得假裝是這樣的。

…………

幾天後,由皇帝的骰子所引發的意見,已經秘密傳到了皇帝眼前。

劉鈺在這封秘密奏疏上,用了殺人誅心四個字。

希望皇帝在湖北鹽改過程中,蒐集那些鹽商的不軌行爲。但是,只要沒有違背規矩,就先不要處置。

等着這邊勝利之後,再把這些東西公佈出來。

一來體現陛下之明察秋毫,早就知道你們玩這些髒手段。

二來體現陛下之寬容大度,你們玩這些髒手段,朕卻跟你們玩明的。

三來就是讓江蘇的商賈放心,只要在規矩內玩,就是安全的、有保障的。不再把錢老琢磨着投入土地,嘗試往工商業上多投一些吧。

皇帝對劉鈺這封奏疏的批示,倒也簡單明瞭,主題就四個字。

“此事在卿”。

皇帝的意思就是說,這件事還是在劉鈺玩的好不好。

因爲,皇帝的目標不是守規矩,在他看來規矩並不是最高優先級。

最高優先級,是兩淮鹽政改革、淮南墾荒退鹽。

如果劉鈺玩的好,可以這麼搞。

如果劉鈺玩砸了,皇帝纔不會管那些亂七八糟的規矩,會直接動用暴力機器,把淮南鹽商拔掉。

因爲,淮南鹽商,已經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不管是戰爭價值,還是緊急借債價值,都沒了。

對皇帝來說,對他的統治無價值的大肥豬,就可以直接宰了。

劉鈺這麼搞,若能搞成,也算是給足了皇帝面子,免得落個“沈萬三”的故事,傳到後世又不好聽。

能保住面子最好。但面子和裡子,只能魚與熊掌的時候,只能舍面子而求裡子了。

在給劉鈺坐了批覆之後,皇帝又召見了林敏。

有些事,需要他這個皇帝來講清楚,讓林敏知道在那邊到底該怎麼配合劉鈺,做好這個過渡期的兩淮鹽政使和江蘇節度使。

召見之後,皇帝先問了林敏一個問題,一個非常嚇人的問題。

“朝中都知,欲要治河,必先廢漕。如今漕運已廢,以愛卿所見,這黃河真的就能治住嗎?”

林敏以爲皇帝是要和他鹽鹽政改革的事,或者談淮南墾荒廢鹽的事。

沒想到皇帝問了這麼個嚇人的問題。

這問題根本沒法回答。

皇帝見他許久不說話,說道:“你大膽說,朕要聽實話。”

“回陛下……治不住。每年淤積甚高,至宋於斤已數百年。所堆泥沙之巨,實非人力所能治。昔日范公堤,今日已距海百里。”

皇帝嗯了一聲又道:“那麼,依你所見,若是現在黃河出了大事,本朝救災可能救的過來?”

這一點,林敏也並不懷疑。

“陛下,臣言,今非昔比。”

“南洋米、遼東麥、朝廷如今手裡能夠管控的糧食,遠非前朝可比。所能集結的財富,也不是過去所能比的。即便真有大災,亦可救治,而不至赤地千里、流民千萬。”

“修淮河一事,便如興國公所言,這是一場救災的總預演。能修淮河,也就證明朝廷還能救大災。”

“糧食調度、財稅調度、軍隊調度,這些都證明本朝江山穩固。”

皇帝笑道:“你發現沒有,不管是南洋米還是遼東麥,是黃河、洪澤若出大災,無論如何都威脅不到的地方?”

“如今江蘇的天災危險,只三處。”

“黃河、洪澤、海灌。”

“若江蘇遭了災,朝廷是能調來米救災的。”

“可若江蘇遭了災,鹽從哪調?”

“一旦遭災,若只是水災波及一省,以本朝現在的財力、運力、糧食產區海運,只要近海,便無流民百萬、易子而食之事。”

“兩淮鹽稅,三百餘萬,購買遼東蝦夷南洋之糧食,亦足夠賑災所用。”

“但不要忘了,若江蘇一旦遭了大災,這鹽也就沒了。到時候,各處豈能不亂?”

林敏心下一驚,卻也不得不承認,真要是江蘇遭了大災,首先影響的就是鹽業。

懸在江蘇頭頂的三大災,黃河、洪澤、海潮倒灌,只要規模夠大,淮南鹽必要受到極大的影響。

皇帝又道:“是以,興國公力主,將鹽場全都轉移到響水縣以北。”

“測繪隊的人測繪後表示,即便黃河將來出了事,響水以北而至膠東,都無大礙。”

“興國公的意思,就是關乎朝廷安穩的糧食、食鹽,必要放在受大災威脅最小的地方。”

“朝廷修一條從洪澤到大海的淮河河道,就已經費勁全力、數年積蓄。”

“而朝廷,無論如何是無法根治黃河的。這場災難,早晚要出。”

“與其諱疾忌醫,覺得無需考慮此災。”

“不如未雨綢繆,仔細規劃一旦出事,如何最大化救災。”

“災一旦發生,關鍵就在於救。”

“而能不能救、能救成什麼樣,又在於朝廷手裡能掌握多少資源。”

“如果大災的同時,鹽稅也廢了、鹽業也崩了、朝廷沒錢了,那麼這場災可就大了。只怕原本死個百十萬,竟最終要死個幾百萬。”

林敏冷汗直流,自己或許並沒有諱疾忌醫,但是也真的沒考慮過真要是發了巨大的天災怎麼辦。

按這個思路,就是這場大災是遲早的、防不住的。大順的能力是有上限的,這個上限,絕對不可能制服黃河,這是無需考慮的。

所以,既然大災必然要發生,那麼就要考慮救災。

救災的前提,一定得是朝廷還堅挺、還有錢。

現在,劉鈺通過北上、南下兩大戰略,將大順的“商品糧”基地轉移了。靠着強大的海運力量,在救災這一塊上的糧食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而出了事之後,鹽呢?

江蘇缺糧食,可以用全國的糧食來救。

可江蘇要是缺了鹽,有用哪裡的鹽來救?

淮南鹽佔了大順現在鹽產量的一半以上,一旦出事,那就真的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了。

不只是鹽稅那點錢,而是會直接四處烽火,各處積攢的矛盾都會因爲鹽價飛漲而爆發出來。

皇帝講完這些,又道:“朕豈不知,若將鹽區北移,必有許多人失其生計?但正所謂,不謀一世,不足以謀一時。”

“淮南煮鹽,土滷日淡;若行曬鹽,淮南地勢低,曬鹽不能取土滷,必要近海,近海則多險。”

“且各處運鹽,皆賴水道,一旦大災,縱然海邊無事,運鹽道途皆毀,又將如何?”

“若興墾,淮南無收,尚且用別處糧米接濟。若興鹽,淮南無收,又去哪裡弄鹽?”

“是以,爲社稷長久,淮南廢鹽興墾,乃大策也、亦大利也。”

“無河患之虞的海州產鹽;依託長江水道的松江府做中轉囤積分派地;以海運爲聯絡。”

“此雖大義、大利,然不可說與別人,以免恐慌。今日你知,不可再傳他人,也應全力輔佐,行此百年大計。”

(本章完)

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637章 承諾與回饋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958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四)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373章 強盜邏輯第996章 超額完成第1388章 凡爾賽和約(十五)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1183章 信不信不取決於腦袋第1485章 終章 九三年(三)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1438章 分歧(四)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第332章 可壓榨的第518章 城裡城外(中)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947章 歐洲貿易區(上)第256章 優劣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541章 人性第1170章 備戰(九)第1438章 分歧(四)第824章 海牙慘案(一)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60章 思維差異第1452章 “帝”(四)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10章 找茬第248章 鎖鏈第421章 混亂第1241章 三戰定印度(八)第444章 暫苦諸君十年第270章 先驅者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1164章 備戰(三)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64章 笑與悲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第29章 雪盲第444章 暫苦諸君十年第346章 埋雷第1128章 志向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68章 決心第680章 隱喻(上)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1232章 開戰(十一)第419章 絕望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57章 開戰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1365章 裡病外治(一)第705章 海戰(三)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13章 母多憐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