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章 另一種表達

第1010章 另一種表達

不久前還痛罵陝西商人刁鑽奸詐放貸如附骨之疽的四川商賈,喝茶之後大讚道:“都言秦人豪商,此言果然不需。諸位也真對得起這西秦會館供奉的關二爺!”

幾年前還逼的平武某人賣老婆、逼得十幾家喝滷水自殺,最終被趕出了綿州發誓世代不與川人通婚的陝西商人,這時候也道:“諸位都是川人,川人忠義,我們素有耳聞。日後還要在這裡討生活,大家說不得還是一起做買賣的生意人,過去的事咱們互有對錯,如今也就都過去吧。”

兩邊互相認了個錯,便說到了正事。

川商很少往江南那邊去,一般也就是跑跑川西、入藏,搞茶葉馬匹鹽巴之類。

雖也聽說過鬆江府那邊興起的股份制模式,卻不知道到底如何。

封建社會,是不太喜歡搞這種合股制的。

好比別的股東犯了事,牽連起來,自己可能也要跟着倒黴。

而且,公司資產是怎麼算的?

真要是公司賠個底掉,這錢怎麼辦?公司借的債,怎麼算?

是隻把公司所有的資產賠進去?

還是說各家出股的都要出自己的家底子?

亦或者,得罪了官員,或者謀反之類的,被牽連,公司是不是也一併被沒收?

陝西商人是兩淮商戰的失敗者,頂着大順之前還未徹底解決北方邊患的巨大優勢,被徽商一路打回了陝西。

但他們也算是對江南頗熟悉的人,前朝揚州號稱半城晉陝半城徽,如今雖不復以往,但交流密切,深知一些新情況。

當即陝西商人就將怎麼操作的、諸多規矩說了說。

商人關注的方向,都是相似的。

這些四川商人聽完這些規矩後,點頭道:“應是要得。若這麼辦,大家也沒了什麼爭競,合力賺錢就是。”

“如今看朝廷這意思,是真的要扶植我們了。只要解決了這邊的地租事,便是朝廷要搞官運商銷,再壓一壓價,我們也有得賺。”

這件事,究其根本,還是朝廷和這些商賈沆瀣一氣,目標雖不一致,但此時卻還是同路人。

這些商人也不傻,很容易就能明白朝廷這麼辦的意思。

無非就是朝廷想要鹽稅。

別說什麼讓老百姓吃便宜的鹽,那不是一個封建王朝該考慮的事,也不是該給皇帝和朝廷加上的義務,封建統治者沒有這樣的義務。

只不過,官鹽太貴,老百姓都吃私鹽,以至於收不上錢。

是以纔要改革川南鹽業。

而老百姓吃的鹽,不是憑空變出來的,終究還是鹽井裡生產的。

之前鹽井林立、緝私困難,使得很多人吃的相當肥。

朝廷這麼幹,無非是借鑑松江府那邊的改革經驗,要搞方便控制和查賬的大公司,儘可能擠壓私鹽的生存空間。

地租問題,於朝廷的邏輯,是地租導致官鹽貴、官鹽貴導致老百姓吃私鹽、吃私鹽導致收不上來稅,收不上來稅導致中央的權力一退再退。

本身鹽井產鹽,就是很容易逐漸發展爲壟斷的。打井需要高額資本投入,如今這麼改,不算是拔苗助長,只是相當於把必然要完成的事提前推了一把而已。

陝西商人和四川商人對此心知肚明,吃虧還是佔便宜,只朝廷取締地租這一件事,就讓他們佔了大便宜。

提前放出的風聲,就是爲了讓足夠的資本涌來。

兩邊說着話的時候,下人跑進來道:“老爺,工商部的大人來了。”

這纔是今天的主角,主位一直空着呢。

秦、蜀兩邊的商人連忙起身去迎,二十啷噹歲還不到三十的工商部的人走進來後,很自然地坐了主位,也沒太多客套。

說起話來,也是開門見山,給自己的身份定了個性。

“我們,說的簡單點,其實就是朝廷給你們安了個公公婆婆。讓你們自己搞,能搞成什麼樣,大家心裡都明鏡兒似的。”

“就跟六政府是官面稱呼,實際上大傢俬下里還是叫六部一樣。我們雖叫什麼工商部,私下裡也有人管我們叫‘少府監’。”

“自武皇將少府的鹽利交予政府之後,其實我們‘少府監’是不管鹽政的。當然現在也不管。”

“工商的事歸工商,鹽政的事歸鹽政。”

“鹽政是管收稅的,我們是管投資建設的。土地地租的事,那是府尹管,我們也管不着。”

“先說清楚,各管一灘,該我們管的,我們來管。不該我們管的,你們也別問我們。”

到底是叫六政府還是叫六部,這不是個類似於“闖賊”還是“闖王”的政治原則問題,只是官方稱呼和私下稱呼的區別。

而工商部的人直言這工商部其實就是“少府監”,亦算是這件事皇帝終於要正規化了。

之前皇帝便說,如今諸多事,全靠劉鈺的“幕府”來辦,雖不開府卻和開府沒什麼區別了。爲避免人亡政息,還是搞出來章程的好。

既搞出來了章程,那麼這羣人是官吏,卻又不歸六政府管,那這到底是個啥,不言自明。

這年輕官員更是直言不諱,明確說自己這些人就是朝廷給他們安插的“公公婆婆”。

這句話有兩重意思。

其一,有事,尤其是和外面發生衝突的時候,公公婆婆肯定是照應自己媳婦兒的。

其二,將來事平了之後,有句話講,多年的媳婦熬成婆。若有本事,就送公公婆婆歸西;若沒本事,那就要受到監管。

至於送公公婆婆歸西這種事,這些鹽商可是想都不敢想。

真要送公婆歸西自己熬成婆,他們可擋不住地主勢力的反撲。

既沒這等自己來當公婆、當統治階級的能力,那就老老實實聽話,做現有的統治階級的附庸。

一通話講完,商人們也着實沒見過這種講話風格,一個個連聲稱是,心想如今自然是找個公婆罩着要緊,若不然連當地的地主都鬥不過。

如今就想着日後公婆的監管,簡直和還沒吃上饅頭就擔心吃饅頭撐死一般。

年輕官員定下調子後,便叫人把一副圖展開,說道:“如今你們要開辦鹽業公司,募集資本,這資本怎麼用,便要好好說說了。”

“朝廷把這裡的鹽井收歸官有,交給你們經營,可不是爲了讓你們繼續用老辦法的。”

“朝廷要產量。要能保證黔、藏、川等地的用鹽所需。也要保證將來下游出了什麼事的話,亦能以川鹽相濟。”

“用我們內部的話,要提高生產力,否則就沒必要這麼搞。”

“所謂提高生產力,就是上蒸汽機、上大型的天然氣井,集中煮鹽,鋪設輸滷管道。”

“這都是需要集中規劃的。而不是說,只將經營權交給你們,任你們還用老辦法。那樣的話,是換湯不換藥。”

這一番話裡,除了蒸汽機,這些人裡很多不熟悉外。

剩下的,不管是大型的天然氣井,還是輸滷管道,他們都是熟悉的。

這幾年真正有財力的,也確實正在這麼幹,將分散的鹽井滷水集中到火井處集中煮鹽。

只不過,因爲纔剛剛興起,是以還不是很成規模。

年輕官員的意思,無非就是說從一開始,就是按照這等規模來規劃這個大型的產鹽區。

這裡面,也就相當於是朝廷剝奪了地主的利潤,將這些利潤作爲誘餌,使得資本願意進行高額的投資。

如之前這些商人訴苦一般,之前很多井都是“客來起高樓、客去主人收”,除非是如一些豪商用聯姻等手段,徹底拿到了土地的所有權,纔會搞那種大型建設。

否則的話,豈不是爲他人作嫁衣裳?誰肯出大錢建設,將來全留給地主?

初期投資肯定不小,但一旦運轉起來,用整日不停的蒸汽機取代了“三汲一歇”的牯牛,每日所得之利必然可觀。

展開的圖紙上,也只是個粗略的規劃,第一期工程還是以改造現有的鹽井爲主。

看着朝廷這邊的人展開的規劃,這些準備投資的商人也就更加放心。因爲鹽能不能賺錢,其實不在於機器是否先進,而在於朝廷願意扶植誰。

願意扶植,那淮南地區,一人一竈的技術最低端的煮鹽業,不也是活得好好的?

而朝廷展示出這樣的規劃,其實也是給這些準備投資的商人吃最後一枚定心丸:朝廷不會閒的蛋疼搞這麼大的陣仗,既是搞了,那就是真的要扶植你們,官運商銷政策之下,肯定主力買你們的鹽。

越是折騰,越是監管,越讓這些商人放心,因爲鹽和別的東西真不一樣。誠如之前那些陝西商人在京城所言:巴不得這鹽政衙門,建在成都府纔好呢。

吃下了這枚定心丸之後,年輕官員又道:“如果沒什麼問題的話,那麼募股的事就定在下個月初一吧。府尹大人估摸着月末之前,也能給我們解決好土地問題。”

“陝、川的佔比已經訂好,內部再怎麼分,你們自己商量。”

“手裡還有餘錢的,也不要急。這邊還有修運煤路、建榮縣的煤礦等幾個項目。”

“朝廷不喜歡僱工太多,因爲僱工好鬧事,最難管束,又多結幫。但,鹽又不能不吃、煤又不能不燒。”

“咱們的原則就很簡單:每個人的單位生產力越高,那麼就是朝廷要扶植的;每個人的單位生產力越低,那就是朝廷要消滅的。”

“所以,朝廷爲什麼要扶植你們,上蒸汽機?朝廷爲什麼默許你們擠垮那些自滷自煎的小生產者?其意在此。”

“要用一萬個工人,幹之前需要三萬人才能幹出來的事,這便是真的明白陛下的深意了。”

“大力發展生產力,就是爲社稷、爲陛下分憂!”

這年輕官員學到了劉鈺話術的精髓,張口朝廷、閉口陛下,把個生產力進步的事,說的如此符合大順這個封建王朝的政治正確。

研究鐵路,是爲了培養出一羣造反相當專業的鐵路工人?不,是爲了陛下的江山社稷,弄一條不需要水的大運河。

搞蒸汽機,是爲了將來幾十萬上百萬在悶熱工廠裡上班的新階級來挖坑埋掉大順?不,是爲了陛下的江山社稷,讓類似西山煤礦這種朝廷頭疼、卻又不得不存在的地方,用最少的人幹足夠的活。

雖然魔幻,可這就是大順此時的政治正確。

朝廷是怕小農無業出王自成、趙獻忠,要盡一切力量維護小農經濟。

可卻巴不得僱工越來越少、工人的單位生產力極高,因爲當年同期在湖南等地最能打的郭子奴、劉新宇、李大用、江長子、曾介奴等人,一聽這名,這個奴那個奴的,就知道基本全是黑礦窯裡挖煤挖礦的。

(本章完)

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419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十)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637章 承諾與回饋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612章 搶人才第367章 平平無奇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第394章 軍費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188章 對策第974章 照舊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59章 四兄弟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第1049章 坐莊(上)第51章 小小批評第1042章 國運(下)第1450章 “帝”(二)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285章 黃淮患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1390章 凡爾賽和約(十七)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48章 不可抗力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375章 凡爾賽和約(二)第406章 都是生意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1366章 裡病外治(二)第521章 離開體系只是普通人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215章 海軍部第68章 決心第406章 都是生意第72章 參謀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426章 錯覺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423章 勸說第663章 推諉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1324章 冒犯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65章 報捷第325章 迎天使第796章 工商局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1368章 裡病外治(四)第188章 對策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972章 割袍(下)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869章 “不正當”競爭(一)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493章 盜火 護火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421章 混亂第216章 軍改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