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 這就叫鬥爭

第1008章 這就叫鬥爭

待這些事都安排妥當,過了年,三月份兩淮那邊的好消息不斷傳來的時候,大順朝廷裡發生了一件大事。

改元了。

皇帝活着就改元,這在明太祖之後,實在是第一次見到,一元一世都已經成了一種潛規則。

但李淦還是要求改元,改元惟新。

改元這種事,其實在明之前也挺正常的。但明之後,改元就有些“力亂怪神”的意思。

很多隻是巧合,只是巧合的多了,就有點讖緯宿命的感覺了。

比如永樂皇帝的年號,也不知道是自黑、自嘲還是咋的。

永樂,是方臘教主稱帝時候的年號,標準到不能再標準的反賊年號。

比如天順。

那是蒙元阿速吉八的年號,然後來了個兩都之戰,雖然奪門之變沒有兩都之戰的規模,但往內裡說也實在差毬不多。

比如正德。

那是西夏李幹順的年號。

再加上明末崇禎的兩個騷操作,更添了許多宿命論。

比如繼位時候,選年號,一共四個,排第一的是永昌、然後纔是崇貞。

比如修宛平城,西門叫永昌門、東門叫順治門。

在前朝這些騷操作之下,雖然都說什麼不語亂力怪神,但總感覺年號這玩意兒能不瞎折騰就別瞎雞兒折騰。

但既改了,就難免讓人多琢磨琢磨。

看上去,更像是皇帝的一個“政治宣言”。

惟新二字,不難解釋。

語出《大雅·文王》:周雖舊邦,其命惟新。

而皇帝真正的用意,則是因爲當年唐太宗的改元詔書中,用了“萬國來庭,長世之術既宏,惟新之命方始”這句話。

按照舊時規矩,用歷朝改元詔書裡出現的連詞,算是對那個朝代的一種欽佩和追慕。

改元嘛,無非幾種。

要麼青龍現世、鳳凰來儀,各種祥瑞。

要麼借用前朝或者祖宗的年號,以示尊重和繼承。

要麼就是從古籍裡挑字。

要麼就是奪回朔方、堵塞黃河之類的治國功績。

再一個就是武則天那種,純改微信簽名或者QQ名恨不得三天一換的既視感。

大順這一次改元,既有彰顯皇帝改革決心的意思,也有一點和前朝劃清界限,表示自己是李唐繼承人的那種感覺。

既然前朝一元一世,本朝偏不。

反正都已經把六部改成六政府、兵備道改防禦使、巡撫改節度使了,也不差這點形式了,形式主義要做全套嘛。

皇帝本來覺得自己至今爲止最大的功績,是復西域、拿下了南洋這個新西域。

甭管怎麼看,縱向還是橫向,倆“西域”總有一個是真的,這個也算是自己唯一不心虛的地方。

按說要追也該追首開西域都護府的孝宣皇帝,但一來夾着一個霍光權臣、二來人家姓劉。

想着追一追李治吧,後面有“牝雞司晨”的亂事兒,不吉利;追開元盛世,後面更噁心,更不吉利。

到唐太宗這,就不好意思追超了,只能慕了,是以從改元詔書裡挑了這麼個詞。

本來一開始禮政府那邊還給了幾個備選,比如有一個是從《堯典》裡挑的,原句是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但被皇帝給否了。

也不知是不是真的有點冥冥中自有天意的意思,亦或者說好容易改元也得對得起名副其實這個詞,改元后不久,便真的有那麼點“惟新”的意思了。

農曆三月初。

大順改元惟新元年。

農曆四月初五。

科學院獻祥瑞於朝廷,純粹用錢、硝石、鳥糞石礦堆出來的冬小麥,畝產九百斤,皇帝親自前往科學院的試驗田搞了個聲勢浩大的開鐮儀式。

祥瑞獻畢,一場真正對得起“惟新”這個年號的改革,在川南、蘇北、湖廣等地,正式鋪開。

…………

改革的第一炮,是在川南敲開的。

淮河修完,還要等大約半個多月。

今年運鹽,要等着枯水期結束,纔是開始今年的鹽引銷運。

而在川南,風塵僕僕來到敘州府的一票官員,很快接管了川南的大小政務。

之前川鹽入黔的消息已經傳開,各種風聲傳的真真假假,但沒有朝廷正式的命令之前,誰也不敢說這事就是真的。

大量的陝西商人云集川南,剛建立的西秦會館,甚至已經有些容納不下忽然間涌入的這麼多“老鄉”。

大量的四川商人,也攜帶資本,從各處趕來。

新到任的敘州府尹牛從昀,到了這邊第一件事,就是來到了鹽井區,查看這裡的情況。

工商部那邊的人也已經過來,兩邊雖然互不統屬,但畢竟在蘇南都見過面,也都配合過。

牛從昀和工商部那邊的人一起先來到了一家陝西人開辦的鹽井,抓了一把色澤如雪的好鹽,看着那些赤膊的僱工在那勞作,不免感覺到有些熟悉。

不管之前是在臺灣還是在鯨海,類似這樣的工場,牛從昀都是見過的。

鋸木的、舂米的、榨糖的等等,雖然不是產鹽的,但這種僱工、分工、合作的模式,卻是一樣的。

陝西商人跟着牛從昀的後面,指着一口鹽井道:“大人,如這口井,租金就頗高。”

“一個月三十天,我等要拿出半個月的鹽給地主。地主無非就是有塊地,可他們又不出資生產。”

“若是朝廷真要官運、商銷。我等也不敢說別的,但若是定的價低了,我們肯定是不做的。我們只能用半個月的鹽,來養這些僱工、牯牛、草料等,真要是定價太低,我等真的做不起。”

牛從昀嗯了一聲,他之前還真沒處理過類似的情況。鯨海也好、臺灣府也罷,很多土地都是無主之地。

或者,是生番、部落的。和他們打交道,簡單粗暴。

而像川南這種情況,就很不相同。

從情理上講,似乎也說得過去。人家的土地,人家收點租子怎麼了?你嫌貴,你可以不租啊。是資本求着地租租出來,可不是地主求着資本來租。

情理上是這麼回事,可從工商業的角度,地租就是最大的敵人。

商人跟在後面,又嘀咕道:“客來起高樓,客去主人收。若無朝廷做主,我等實在不敢過多投資。投資若多,十年之後,所有設備,皆歸了地主。那我們自然是能湊合就湊合。”

“朝廷若能主持,或辦永佃,或收爲官有,對我等最是有利。”

牛從昀心道,這當然對你們有利,但這對這裡的地主就大爲不利斷其根基。

果然如興國公所言,這等階級的鬥爭,都是你死我活的。

想到這,牛從昀問道:“那日興國公約談你們,也同你們說了這邊的事。他的態度,我素來是知道的。”

“原本這裡也有一些自提、自煎、自銷的小手工業者。按照國公的意思,這些都該被你們消滅、兼併。只要你們上了機器、上了技術,那些小手工業者都要消亡。”

“這事兒,國公的意思是什麼?”

商人忙道:“國公言,此自然之理,非要保留小手工業者是逆天而行。國公的意思,是我們發展起來後,他們要麼識相點自己賣了產業參股;要麼就等着被我們擠破產,來我們的鹽場做苦工賣勞力。”

雖然這是一貫的態度,牛從昀還是忍不住嘖了一聲,心道興國公真的是一點人味都沒有,冷冰冰的。

雖論起來,道理確實是這麼個道理,可就是缺了點人味兒。

自己擔了這麼個差事,這輩子可就與清官無緣了,日後指不定怎麼編排自己呢。

凡被稱頌的青天大老爺,必要護小農、護小手工業者、護小民,自己做的卻恰恰相反。

邊想着,便被商人引着來到了提滷的地方。

幾頭牯牛拉動着沉重的滷桶,將黑乎乎的鹽滷水從數百尺深的井下提出來。

旁邊幾個科學院派過來的人,正在那和當地的一個工匠交流,在研究蒸汽機取代牯牛後如何配套。

這些井滷沿着已經鋪好的管道,流向了遠處的天然氣井,在那裡統一進行煎煮。

實際上在劉鈺準備策動川南鹽政改革之前,這種模式已經逐漸擠得那些自產自煎的小鹽井戶快沒活路了。

淺層的井出的鹽也不好,而且他們也打不起天然氣井,只能燒柴燒煤,實在爭不過這些兩淮的失敗者。

牛從昀在臺灣、鯨海、蘇南都見過類似的大型作坊,知道這些大型作坊的優勢。

站在一個朝廷官員的角度,搞激烈的兼併和地租改革,可以方便朝廷加強對井鹽的管控。

站在一個讀書人的角度,不去看那些地主的哭嚎、小生產者的悲歌,可以壓一壓鹽價,從而使得許多“寧口淡”的百姓,吃得上鹽。

當初他在皇帝面前,說的就很明白了。

要麼,朝廷收鹽井地租,按井收稅;要麼就收鹽稅。不能兩個都收,那就成重複收稅了。

現在朝廷的意思已經如此明確了,他也知道該怎麼辦了。

看着這些簡陋機械源源不斷地將滷水提上來,他心想,一家哭,勝過一路口淡無鹽。

陛下就叫我讀辛昂傳,無非是讓我記住“苟利百姓”這四個字。

又轉了兩圈後,剛出了工場,就見外面黑壓壓地跪了一羣人。

“大人!”

“那些傳言是真的嗎?”

“朝廷這麼做,這不是強取豪奪嗎?”

“吾等祖上傳下來的土地、鹽井,竟不知犯了什麼罪,要被強制收走?”

“這與前朝稅監、礦監,有何不同?”

“我等都是良民,耕讀傳家之輩,守着祖產。若大人非要收地,我等寧死在大人面前,不然如何去見祖宗?”

“這是秦人奪我們川人之產啊!”

這羣人全都跪在外面,攔着牛從昀的去路。牛從昀卻不打話,目光盯着遠處,似在等待着什麼。

不多時,傳來了一陣馬蹄聲,一個號兵喊道:“防禦使大人到!”

說話間,後面出現了一列隊伍,六百多名荷槍的士兵跟在敘馬防禦使馬浩川的後面。

馬浩川縱馬在前,來到了這羣人面前,手裡的馬鞭在空中一甩,啪的一聲脆響。

見到部隊開過來了,牛從昀的底氣也足了,清了清嗓子道:“你們要幹什麼?朝廷有說白要嗎?不說了嗎?折價入股,折價入股。你們還想怎麼樣?”

“地下面的鹽,是你們的嗎?莫要說什麼祖上傳下來的,漢時鹽鐵專營,這鹽本就是朝廷的。”

“漢祚既終,傳於魏晉,而後隋唐,至宋元明,本朝上應天命而取之,自是繼承了一切。本官倒是要問問你們,你們祖上是何時把官產佔爲私有的?”

“如今朝廷不問你們要這八百年的息,便不錯了。甚至還許你們折價入股,你們竟不知足?”

“若之前你們自己出資本、辦鹽井,朝廷又何必多此一舉?倒是你們佔着土地,卻只收租,還有什麼可講的?”

“我知你們本事。或是找人去告我;或是自縊死在我面前鬧騰;或是找出老者在前攔阻寧死不動。”

“這些手段,你們只管用。我若眨一眨眼睛,便當不起這敘州府尹!”

他剛說完,後面又來了一羣四川商賈,圍過來衝着那些土地所有者道:“你們說這話,就該剜口割舌,什麼叫秦人奪川人之產?難道我等不是川人?”

牛從昀冷聲道:“然也!這分明是工業資本與你們地主地租之間的矛盾,卻非要挑唆什麼秦人川人,其心可誅!”

(本章完)

第973章 名與實第1047章 大改第313章 亂力怪神第96章 未雨綢繆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815章 大事成矣(二)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493章 盜火 護火第889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下)第544章 皇權最可信的刀第125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一)第555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一)第922章 歸來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974章 照舊第612章 搶人才第243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下)第1198章 木牛流馬(五)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1080章 爭功(五)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112章 絕纓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1467章 最後的鬧劇(十四)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418章 諸君免送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348章 怕疼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705章 海戰(三)第924章 開眼看世界第181章 監獄船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1023章 割裂(一)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499章 洗頭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699章 身份的轉變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194章 卸力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580章 同樣的荷蘭人,不同的態度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167章 論跡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208章 記憶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157章 老婆本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279章 中轉港的尷尬地位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1066章 惡龍殘影(一)第496章 高規格的宴會第938章 笑話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1088章 工業革命(一)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217章 國雖大,好戰必亡第16章 震動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181章 監獄船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1045章 平衡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1490章 終章 九三年(八)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