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烏托邦

“樊公就這麼恨王莽麼?”

那“王莽頭”被帶下去傳示三軍後,真王莽這才緩過氣來,心有不甘問了樊崇一句話。

“當然恨!”

樊崇的回答理所當然,他做了大公,也沒什麼禮儀,依然盤着腿在榻上,說起當初還在莒地做佃農時,當地新官巧立名目,利用王莽頒佈的五均六筦,將山川林澤收歸國有,以至於他們連上山砍柴都得交稅,樵夫當場失業。

“明明是海岱之地,官府的鹽卻賣得奇貴無比,吾等苦不堪言,索性做了盜賊,該砍柴砍柴,該販私鹽販私鹽。”

王莽有些慚愧,可這不是他的本意啊!五均六筦是爲了抑制豪強控制山林,順便由官府給貧者貸款,以免他們落入豪強的債務陷阱中,淪爲奴婢佃農。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劉姓和豪右的錯!

王莽也吸取了教訓,五均六筦和改革幣制這種複雜的事,暫時就不必再做了。

他遂向樊崇獻上了第二策,關於土地。

“古時候,每八戶人家設井田一處,一夫一婦耕田百畝,什一而稅,如此則國給民富而頌聲並作,這便是唐、虞之道,三代之治也。”

王莽照舊甩鍋秦朝:“然而暴秦無道,壞聖制,廢井田,導致土地兼併,貪婪卑鄙之徒產生,豪強大戶擁有良田千頃,貧弱小民沒有立錐之地。漢承其弊,豪民侵陵,分田劫假。百姓父子夫婦終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富者則犬馬食人食,驕而爲邪,這便是樊公與赤眉經歷的一切,王莽雖有責,但根源在於土地!”

王莽做皇帝時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了,頒佈王田令,將天下田土皆收歸國有,杜絕買賣兼併之道,這一刀,直接砍向了支持自己上位的豪族,宣佈與過去幾十年的階級感情一刀兩斷。

結果可想而知,法令才推行了三年,就以灰頭土臉而收場,連王莽這麼執着的人,也服軟了,不強求豪強交地恢復井田,只死死咬着土地禁令不準買賣,好歹剎住了一點兼併之風——起碼是關中的。

如今新朝一滅,兼併重新盛行。尤其在南陽,豪右和綠林合流,混到了官職,手握兵丁,更始肆無忌憚。

王莽被綠林抓壯丁前就聽流民說,連參加綠林軍的人,回鄉後都不一定能保住田畝。

既然如此,赤眉就要體現出與綠林的不同之處,這一刀,必須切下去!

他上前一步,拋出了自己的老藥方。

“治季世當用猛藥!”

“滅豪右,分田地!”

……

“滅豪右,這我擅長。”

聽王莽提出這六個字,樊崇立刻就精神了。

從泰山到南陽,一路過來,赤眉都是這樣乾的,他們註定和所有貴戚豪右不死不休。樊崇也從沒想過要妥協共處,只是過去流竄作戰,吃完就走,土地則撂下,愛誰要誰要。

“如今既然要紮下根來,便不能如此了。”

王莽道:“赤眉已奪宛城,南陽其他縣也遲早能拿下,每個縣派遣一營萬人過去駐紮,本地豪強再大,還能家家都湊得出幾千徒附來?要麼逃要麼降。”

“等諸縣拿下後,不論大小,皆不可赦!尤其是舂陵劉氏、宛城李氏,新野陰氏、鄧氏、來氏,湖陽樊氏等,皆乃南陽豪族大宗,土地數百乃至於上千頃,富比王侯,應將他們一家不留,統統剷除!”

這也算公報私仇,南陽豪強擁護綠林反叛新室,王莽當初就心心念念要將其族滅殆盡,卻沒想到是假赤眉之手做到。

王莽道:“豪族夷滅後,其廣袤田土,則分予赤眉戰士耕之,多餘者用來安置本地人,每戶分一百畝。”

王莽不想承認,以武力強行均田的設想,源於第五倫在魏地的做法,他最後一次與阿倫相見時,王莽還想掃平綠林後,便在南陽試點推行,可惜旋即就被第五倫背刺,美夢成空。

樊崇對此策倒是贊同,但也有顧慮:“田翁之意是,所有人,不論身份,都分百畝?”

王莽道:“沒錯,樊公及諸公也得如此!以爲表率,有詩云,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田翁別念詩了,我聽不懂。”

樊崇頭疼,對王莽好不容易在典籍裡找到損富益貧的證據不感興趣,接着道:“於我而言,自然願與兄弟姊妹均等,想必其餘諸公也是如此……”

話雖如此,但樊崇還是有點擔心:“可按照田翁的分法,赤眉兵卒與南陽本地人,亦無高低之分,也是每人分百畝?”

“必須如此!”

王莽堅持道:“田都是公田,不得買賣,更決不能有佃農。不患寡而患不均,只有這樣,才能使耕者有其田!”

王莽流亡這一年時間,也偶爾聽到來自魏國的消息,他以爲,第五倫的均田,根本就不均!

首先是軍隊內部不均衡,根據軍功,得田從幾十畝到幾百畝不等。其次是外人分不到田,關中百姓只能當佃農,替第五倫的兵種地,這是萬惡的暴秦漢初名田宅制啊!王莽豈會效仿?

他要走相反的道路,絕對平均的井田制!

諸如每八戶共有一井,中央是公田百畝,八戶人家平素還要去公田幹活,同時上交十分之一的收成。

王莽已經想好了施行之法:“秋收結束後,先將各縣豪強土地集中,收歸赤和大公幕府所有,再舉行度田,丈量完畢後,將其一一劃爲井田,春日便可開種。”

樊崇覺得,此舉或許能使南陽貧者擁戴赤眉,且先答應現在宛城附近試試看,但又遇上了一個難題。

“田翁,赤眉中,恐怕湊不出那麼多識數之人,沒法丈量土地,你所說的地契也不夠人寫……”

赤眉在中產中的名聲太臭,宛城士人都跑光了,上哪尋那麼多刀筆吏啊。

王莽卻有一個妙計:“樊公軍中,正好有一批人,可做丈量記述之事。”

他指的正是俘虜營中已去奴名,實際上仍然爲奴的劉姓宗室,像劉盆子兄弟那樣的人,加起來有一百多,大多受過良好教育。千金之子們跟着赤眉千里征途後,五體已勤,五穀已識,只用來放牛太浪費了,倒不如利用起來。

“每縣派幾人去,何慮計吏不足?”

樊崇一愣,旋即大笑:“好,此策甚善!”

“用昔日的大豪強劉姓子弟來度田均田,田翁啊田翁,你真是個大才!”

……

同樣做着一個均貧富夢想的樊崇,基本答應了王莽的提議,等離開郡府時,王莽看到“王莽頭”正在赤眉軍中傳閱示衆,一羣年輕的赤眉兵,像踢蹴鞠一樣羞辱那老人的頭顱,讓它在地上滾來滾去。

但在王莽低頭經過他們時,衆人卻又敬重地朝這位“老祭酒”行禮。

王莽的目光,與地上的“王莽頭”空洞洞的眼眶交匯,胃中一時翻騰,竟忍不住跑到水溝旁吐了起來。

巨毋霸的大手掌輕輕拍着老瘋子的背,王莽喘過氣來後,只暗暗道:

“天生德於予,故予受盡背叛與磨難而未死。”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予之不死,必是天將降大任於予!”

王莽的心一度死了,如今再度復甦,但他必須找到老天讓自己活下去的理由,諸如完成項崇高偉大的事業,好讓自我感動勝過自我懷疑。

那他折騰了這麼多年,甚至不惜將墮落的子孫四殺五殺,爲的究竟是什麼?

王莽想起自己年輕時,便是王家的另類,被五侯冷落,過過一段孤貧的日子,因而折節爲恭儉,在貧窮怨憤中看盡了漢末黑暗,他是想改變這天下的!

他師事大儒勤身博學,貫通五經,但主攻的是還是《禮經》,裡面的《禮運篇》對他影響極大。

孔子說,夏禹、商湯、周文王、武王、成王、周公,這六位聖賢,沒有一個不是把禮當作法寶,用禮來表彰正義,考察誠信,指明過錯,效法仁愛,講究禮讓,向百姓展示一切都是有規可循。

然而那個時代,也只能稱之爲“小康”,天子、諸侯的寶座,父傳於子,兄傳於弟,家天下而私之。人們各自親其雙親,各自愛其子女,財物生怕不歸自己所有,勾心鬥角、兵戎相見的事也因此而起,即便有聖賢輩出,遲早也會走向禮崩樂壞。

但孔聖又說了,在這“小康”之前,還有一段時光,那是大道尚存的年代。

大道不止是先王之道,也是天地萬物運行的規律,與天地和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

在唐虞時代,君主是禪讓的,百官是選賢與能的,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

男女異途,各安其份;百姓沒有私心,助人爲樂。那時候沒有爾虞我詐、陰謀詭計都用不上;大家都沒有私心,自然就不會去偷盜,所以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樣的時代,就叫“大同”!

在孔子的時代,已經禮崩樂壞,很難回到唐虞的大同了,所以他就只能先求其次,一心想着恢復周禮,先回到小康。

王莽一度也想如此打算,但他想要踐行的大道,還沒來得及實施,就被天下人,第五倫、劉姓這些野心家的私心所摧毀了。

過去王莽還以爲是自己要求太高,如今看來……

是他要求太低了!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既然如此,倒不如一口氣再邁一步,直接回到“大同”!

在王莽看來,赤眉不但戰力驚人,作爲“三皇五帝之民”,是有這種潛質的。

赤眉有幸遇上樊崇這樣的領袖,心存均貧富的夢想,所以起兵數年來,內部依然沒有分化太明顯,不用官號,只稱三老從事,戰士間互稱巨人——相信赤眉軍中人人平等的,除了樊崇,又多了一個王莽。

因爲一直是流亡狀態,自然也難有貧富分化,在赤眉中,當真會有“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感覺。

就比如王莽在溝邊嘔吐時看到的一幕:

一個赤眉戰士,正費力扛着一袋糧食,將其送入一個因爲年邁,無法離開宛城逃走的老人門戶中。赤眉滿臉笑容,朝老人行禮,臨走時還摸了一下他家的孩子,而王莽讓人去打聽後,才知道,他們並非其父、子。

又問是否有隱情,那戶人家連忙搖頭,都說是赤眉戰士主動給糧。

這讓王莽頗爲感動:“不僅孝順自己的雙親,不僅疼愛自己的孩子,而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哪怕是鰥、寡、孤、獨、殘者、病者都可以得到照料供養。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大同之世,便是如此啊!”

這個孤例讓王莽信心倍增,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幫樊崇找到大道,帶着赤眉抵達到大同。然後將這世上與大同之道不符的野心家們,統統摧毀,不論漢魏!

“這一次,予將徹底拋棄私心!只爲天下!”

然而在王莽聽不到看不到的地方,那“無私撫養他人孤寡“的赤眉戰士等王莽等人離開後,才鬆了口氣,暗道好險,大罵田翁多管閒事,也慶幸苦主識相。

他眼睛瞥向那戶人家,窗扉中還有一個人的身影,女人只默默穿着衣裳,爲往後的命運哭哭啼啼,卻又有點暗自慶幸,畢竟王師是倒貼,綠林是白搶,赤眉還給點糧。

袍澤們圍過來則打趣道:“巨人,這女閭之娼要一斗糧食纔給睡一次,究竟長什麼模樣?”

另一人熟門熟路地笑道:“不如城外野女,一斗糧能換十次。”

赤眉戰士呸了一口:“一斗糧買下了!彼輩若是敢反悔、告狀,我就將她老父扔出城喂狗,再殺了她兒!”

“不是不讓蓄奴婢麼?”

“胡言亂語,這哪是買奴婢。”

赤眉戰士哈哈大笑:“這是親若姊妹的‘家婦’啊!”

……

而另一頭,得知樊崇已經同意“均田”之議,謝祿頓時暴跳如雷。

“樊公是越來越糊塗了!”

他們的本意,是尊樊崇做皇帝,然而樊崇不願,其餘人就沒資格。

那就退一步,扶持一個劉姓皇帝,那樣衆人就能像綠林一般,封王拜將,各有封邑,帶着手下人去奴役南陽人,過好日子。

可樊崇聽了田翁的話,搞了什麼鬼共和,廢奴他們還能換個名字搪塞,但均田卻讓徐宣等人頗爲失望。

這田翁,非但耽誤了他們諸侯的之名,連佔田的豪貴之實也不肯給啊!

諸公和三老、從事們跟着樊崇造反,轉戰千里,歷經千辛萬苦,就是爲了來南陽分到一百畝地?騙傻子呢!

別說他們不樂意,赤眉戰士也絕不可能接受這個結果!和南陽人同貧富?憑什麼?刀子一橫,地也好,人也好,不就全是他們的麼?

謝祿已經起了殺心:“老叟擋路,不能留,得想辦法除掉他!”

倒是徐宣陷入了思索。

“廢奴、均田……這些舉措,我怎覺得這般熟悉,對了!”

徐宣一摸頭頂的委貌冠,是了,很多年前,東海郡確實頒佈過來自常安的詔令,王莽老兒還真搞過這兩件事,只是下頭沒人當真,不等推行就忘了,只堆積在無數來自朝廷,卻從沒實行的政令中發黴。

徐宣頓時疑心大起。

“這田翁,莫非是莽朝某位定策的大臣?他害完新室覆滅,又要來禍害我赤眉軍!?”

第78章 陰兵借糧第490章 禹跡第92章 第五縱隊第222章 左隊後隊第120章 天下亂第244章 哭,都給我哭!第112章 爭個屁第448章 山海情第231章 兵諫第84章 起飛第325章 遠交近攻第70章 你是要做一輩子的懦夫第159章 挑動黃河天下反第568章 南巡第344章 戰於周原第112章 爭個屁第94章 千里馳援第105章 刈麥第386章 亡國第419章 西線無戰事第418章 遊擊第665章 定軍山第295章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第139章 熟練第652章 漢奸第487章 濁流第700章 致兩千年後的你(大結局)第487章 濁流第223章 打得贏就打第694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453章 天下第一第455章 孤膽第468章 祁山第180章 掌聲響起來第525章 畫圓第71章 揚子(今晚0點上架)第557章 還鄉第276章 北狩第580章 午時已到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135章 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第333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314章 賭徒第411章 真龍不怕火第57章 城市套路深第316章 柱天第652章 漢奸第423章 燕歌行第630章 臉都不要了!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第188章 洪流第5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啊第328章 不似人君第45章 諸君!第368章 公平第624章 異端更可恨第514章 鐐銬第213章 大新忠臣第37章 你信麼第133章 蜂蠆之毒第565章 江漢第365章 私貨第241章 五陵少年第264章 臣等正欲死戰第262章 點擊就送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第589章 忠誠!第234章 把腿接上第129章 綠林第469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第419章 西線無戰事第100章 反了!反了!第296章 跳舞第483章 禮物第530章 破防第151章 道德綁架第196章 攘外安內第112章 爭個屁第435章 末代皇帝第7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25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42章 殺人第657章 彼月而食第470章 周率第16章 死狗第95章 那沒事了第550章 我們聯合第71章 揚子(今晚0點上架)第505章 鶡鳥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696章 窗外日遲遲第274章 政治正確第313章 運動第688章 這誰頂得住啊第348章 關門大吉第630章 臉都不要了!第323章 豆粥第417章 友軍第542章 第五包圍網第219章 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