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尊王攘夷

六月初時,堅守長達三個月的長子城終於告破,上黨守鮑永自刎未遂,被景丹的兵卒拿下,押至河東聽魏王發落。

馮衍此番好容易被第五倫帶出來放風,原本是要讓他去長子喊降,還沒抵達城池就攻下了,如今再見到老友,卻見鮑永鬚髮繚亂,整個人曬黑了一圈,身上多有創傷,聽說是終日在城頭介甲抵禦魏軍所致。

“爲何五花大綁?”

馮衍見鮑永神志不清,繩子縛得很緊,想讓人解開。

兵卒們叫屈道:“馮典客,若是不綁緊些,人早就死了!”

原來這鮑永頗爲剛烈,被俘後趁人一個不注意就要自殺,對着牆上樹上就用頭猛撞,虧得被魏兵拽住。

無法自盡,他就開始絕食,強灌粥飯才續命至今,但也整個人虛弱不堪,馮衍親自給他餵了口小米粥,鮑永才轉醒過來,見到了馮衍,歲餘未見,馮敬通倒是富態了。

“君長兄,何苦如此?”

豈料鮑永冷笑起來:“汝何人也?你我相識?”

倒不是他失憶裝傻,而是先前馮衍寫信勸降鮑永,鮑永認爲馮衍言行不一,說好要和第五倫等一起擁漢,卻最終自立,便回信將他罵得狗血淋頭,而後宣佈絕交。

馮衍再如何與鮑永說話,他都不答,等帶到絳縣魏王行營時,正好幷州牧郭伋也在此,剛結束對第五倫的謁見走出來。

鮑永見郭伋今爲座上賓,得知太原已降魏,更是失望透頂,扭頭質問道:

“郭公,吾曾聞,晉文出奔而子犯宣其忠,趙武逢難而程嬰明其賢,如今二王背叛,魏寇危國,冀州蠢動,社稷顛覆,這正是忠臣立功之日,志士馳騁之時。郭公本是僞新幷州牧,被陛下不計前嫌,擢選留任,依然鎮撫大郡。”

“太原之地,有四面險塞之牢固,東帶井陘,屏蔽三河,聯絡幽、冀。我以區區長子孤城尚能死戰,就盼着郭公與我一同堅守,等到嗣興皇帝發兵來援。屆時縱是鮑永身死,大漢尚有機會收復太行以西,奈何舉之以資強敵?豈不哀哉!”

郭伋被第五倫發三封信,又曉以大義說動,放開關隘,將太原交給景丹,他自己則與杜林捧着小米前來河東謁見魏王。但畢竟還要臉面,被鮑永這一斥責,作爲友軍,既不能援助上黨,也未曾堅守太原,確實有些慚愧,也不回話,只訥訥回拜。

這鮑永平素就是對旁者要求極高的人,到頭來發現只有自己一個忠臣,頓感失望,只嘆息道:“馮敬通無信也就罷了,縱橫之士,本就是反覆小人,但我萬萬沒料到,連郭公也如此,竟做了‘四朝老臣’!”

接着,鮑永也被推入廳堂,魏王端坐於正中,旁邊是河東太守竇融,而馮衍剛剛進來,下拜懇求魏王寬赦鮑永。

“大王,鮑君長乃治郡能臣,若能讓他降服於魏,也算千金馬骨。”

然而鮑永也是頭鐵,進來愣是不跪,拗着脖子質問:“第五倫,汝收漢相印而不受,今雖僥倖一時,竊居關中,何以竟敢侵犯漢境?”

第五倫也不答話,看了一眼周公,竇融立刻就站起來說道:“久聞汝父鮑宣之名,敢於上書直言,抨擊時政。在漢哀帝時,曾發七亡七死之論,漢之黑暗,可見一斑。”

鮑永反駁:“此皆是外戚王氏、傅氏等堵塞上聽,胡作非爲所致,如今聖天子嗣興皇帝在位,體恤百姓,得銅馬擁護,當再興漢家,此大勢所趨也!”

“是麼?”竇融笑道:“我怎只看到,漢末之亂在河北依舊?且還多了三亡三死。”

竇融給河北找了六個新罪名,分別是:“河北之人盼政令安定,然諸王爭權奪利,不顧民生,此一亡也;劉子輿本詐名之輩,無德無才,騙取愚夫追隨,此二亡也;谷稼不修,以至於民衆無食,三亡也。”

“三亡之外,又有三死,劉子輿引銅馬寇亂諸郡,殺戮無數,此一死也;真定與趙王混亂,兵卒肝腦塗地,此二死也;忙於內亂,匈奴入寇而不顧,使雁門被擄,此三死也。”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 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現金/點幣等你拿!

“加上汝父所述漢時往事,民有十亡而無一得,民有七死而無一生,如此‘漢家’,堪比桀紂之亂,有何可戀?大王興師,滅殘漢,於幽冀百姓而言,反是好事!”

但鮑永依然認爲,河北之所以混亂至此,仍是真定王趙王打算架空皇帝的罪過,是魏郡耿純遲遲不歸附發糧賑濟的原因。

馮衍在那看着鮑永嘴硬,替他着急,第五倫卻根本不在意,只道:“再請郭州牧入內。”

郭伋進來後,第五倫賜之以上席,說道:“方纔鮑永在門外所斥之言,餘都聽到了。”

“他說郭君未能忠於僞帝劉子輿,故而無信,但餘以爲不然,郭公之信,天下皆知。”

第五倫道:“餘聽說過一個故事,當初郭君擔任幷州牧時,行縣至西河郡美稷縣,當地有數十名兒童,各自騎竹馬,在道旁依次拜迎。”

是啊,郭伋很喜愛孩童,當時便下馬問他們:“兒曹爲何遠道而來?”兒童們嘴乖,回答說:“聽聞使君至,喜,故來奉迎。”

不管是不是當地官員搞的鬼,郭伋還是向這些孩童道謝,買了果子給衆人分食,等離開美稷縣時,孩童們又送他出城,並約定好,郭伋再來時,他們還會出城相迎。

等郭伋下次再到美稷縣時,卻比約好的時間早了一天,郭伋不想失信於孩童,於是在野外亭中留宿,等到了約定日期才進城。

郭伋眼眶有些溼了,他當真好生懷念邊塞在自己治理下,尚且安寧,孩童能騎竹馬的日子。

鮑永一生都沉浸在對王莽的仇恨中,憧憬着漢家復立能解決一切,無法感同身受,遂不以爲然:“兒曹之信,如何能與君臣之信相比?”

“淺薄!”

第五倫卻板起臉斥道:“身爲守臣,上通君王,中承社稷,下通百姓。”

“古人云,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是故君臣之信最下,社稷之信次之,與民之信爲上!不可欺辱民衆,須得護其安寧。”

第五倫指着鮑永道:“相比於一族一姓存廢,華夏社稷之信、與幷州百姓之信更爲重要。”

“如今西河美稷,已被匈奴入寇,百姓流散,逃入長城之內。匈奴左賢王寇於雁門,烽火燒到了雁門關,而劉子輿只顧與真定王等爭權奪利,竟無動於衷。”

“於是郭州牧棄小信而守大信,獻出太原,讓我部大軍北上御虜。這信義格局,相較於汝這尾只認一家一姓,對御虜豪傑尚要狺狺狂吠的劉姓犬奴,不知高出多少!”

本以爲佔盡道理的鮑永,被第五倫這一通搶白,罵得無言以對,魏王當真是能將黑的說成白的,但又無法駁辯:漢儒最重春秋,春秋時縱有一家一國之門戶之忠,但當管仲和齊桓公祭出尊王攘夷大旗後,所有私利都得讓道。

如今因爲天下諸漢林立,漢帝貶值,“尊王”遂被消解,沒什麼用。這種情況下,誰能佔據“攘夷”名號,誰就能得到大義的名分!

第五倫這番態度,加上他派兵在幷州多地抗擊匈奴的舉動,很難不讓郭伋這種人生出想法:

“魏王年歲雖小,其志向大,行中正,稱王、稱霸小矣,雖帝可也!”

第五倫也不在乎鮑永的性命,他現在不缺人了,只隨意一揮手:“鮑君長不是想做那僞帝劉子輿的忠臣麼?”

“讓他做!”

“給他準備好白綾和匕首,若是對自己下得了手,任其自裁;若是下不了手,餘讓甲士幫你。”

言罷,第五倫便與竇融、郭伋離開廳堂,只留下鮑永在原地垂頭髮愣,整個人都蔫了,全然沒了最初的大義凜然,本以爲站在道德高地上居高臨下,豈料第五倫卻站在更高的層面。

馮衍趁機再勸他:“君長,魏王英主,勝過那假劉子輿無數,降了罷,縱是回家做一閒散之人,也好過喪命。”

但鮑永幾番糾結後,還是堅定地搖頭。

“委質爲臣,無有二心;挈瓶之智,守不假器。”

“第五倫所言或有道理,我做不到與社稷立信,與生民立信,但至少君臣之信,必須守住。”

“我不止是忠於嗣興皇帝,我真正效忠的,是漢家。”

馮衍痛心疾首:“但真正的漢家早就亡了,如今世上的,不過是盜名號者!”

“我知道。”

鮑永擡起頭,慘笑道:“所以我想要效忠於漢,唯有死。

“鮑永雖無守土之能,但至少有殉漢之志!”

“我選匕首!”

……

鮑永最終還是自盡了,以匕首割斷了自己的喉嚨。

馮衍作爲他的老朋友,沒能勸下,自然是頗爲傷心,只感慨:“鮑君長可惜了,所遇非人,竟爲了一個假劉子輿喪了性命,真是愚忠,我替他不值。”

竇融則說鮑永沉浸在復漢迷夢中,喊也喊不醒。

第五倫卻不這麼認爲,若是覺得自己握住了大義之旗,就站在道德高地上譴責鮑永愚蠢,那他們與其有何區別。

“爲理念而死,縱是理念有所偏頗,雖於民無利,但對他本人而言,倒也死得其所。”

“反之,若是他一時降服,餘生想起今日之事,亦會痛苦不堪,何必強求?”

第五倫對馮衍道:“身爲朋友,應當鼓盆而歌,爲鮑永感到欣喜。”

“以郡守之禮葬了罷,聽說他將上黨治理得不錯,得民衆效死,與其父鮑宣葬在一處,也讓上黨人有個哀思之處。”

魏王難得大度,馮衍這下倒是有事做了,而第五倫則繼續誇讚竇融道:“此番上黨、太原之役,若非周公治理河東有方,夏收竟能得數十萬石麥子,將士恐怕就要餓着肚子攻城了。”

“景孫卿當首功,周公則次之!”

所以能封侯了麼?

還不夠,魏王使喚臣子,跟使牲畜差不多,非得榨乾所有價值,激發一切潛力。

竇融自從上次渡河夾擊綠林被鄧奉八百人打退後,就一直沒什麼聲響,專心搞內政後勤,將漕運、民夫等事辦得妥妥當當,第五倫都快覺得他是“吾之蕭何”了。

但竇融的用處還不止於此,第五倫讓竇融坐近些,說起一樁事來。

“如今新秦中雖還未完全收復,但前往河西四郡的路卻通了。”

“我記得周公堂弟竇友,乃是武威太守?”

竇融立刻明白魏王的意思了,在關中的內線作戰,第五倫要求是一點點奪取,夯實京畿基礎,但對於遙遠的外圍,從勸降太原一事來看,第五倫也開始搞傳檄而定那一套了。

而衆所周知,與遠方郡國聯絡,依靠的主要是“熟人介紹”,若朝中有對方鄉黨、親族,往往能事半功倍。

竇融瞭然,立刻道:“臣立刻修書一封,遣家生子經新秦中,送往武威郡!”

第五倫目前將主力轉向東方,等秋日粟熟之後甚至要移師河北,但對隴右也不能任其龜縮,若能將西邊的河西四郡拉到己方陣營來,便可以堵死隴右勢力的發展方向。

更何況,既然已經舉起了”攘夷“的大旗,河西四郡同樣面臨匈奴右部威脅,具有諸夏國際主義精神的魏王,豈能不聞不問呢?

六月份的好消息真是接二連三,趁着北漢內鬥拿下山西后,第五倫又收到了岑彭的急報!

“上月,赤眉軍取汝南,擊南陽,與綠林鏖戰。”

“綠林東西不能相顧,臣願出兵南下,取商於六百里之地,獻予大王!”

第363章 反了個寂寞第143章 驚弓之鳥(求月票)第365章 私貨第367章 小鎮做題家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313章 運動第531章 齊家第180章 掌聲響起來第125章 五殺!第548章 山頭第344章 戰於周原第8章 以“德”服人第382章 棄地第539章 敵手第694章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29章 綠林第566章 圍魏救趙第568章 南巡第138章 誰是我們的敵人第395章 大公第367章 小鎮做題家第598章 落紅第270章 其血玄黃第523章 創業未半第430章 東北易幟第454章 怎麼是你第94章 千里馳援第337章 真香第489章 宣戰!第352章 還能離啊第136章 彩禮能少點不第403章 易姓第286章 過河卒(第二卷完)第27章 疏不間親第640章 蒼蠅附驥尾而致千里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440章 猛獸第469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第690章 “隕石”第50章 你爲什麼這麼熟練第132章 黃泥第60章 星星之火第180章 掌聲響起來第212章 努力第533章 不識大體第618章 不許秀!第285章 王侯將相第117章 打雁第624章 異端更可恨第19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177章 武安第344章 戰於周原第79章 遇事不決第630章 臉都不要了!第306章 高屋建瓴第445章 陳倉第301章 退婚第386章 亡國第629章 烽火第235章 莫須有第335章借貸第50章 你爲什麼這麼熟練第485章 鬼第271章 打拳第354章 百廢待興第605章 甩鍋大會第384章 全民皆兵第145章 騙紙第471章 改革第142章 反賊何苦難爲反賊第203章 地皇四年第415章 想桃吃第420章 北道主人第245章 義在東軍第250章 廣廈第650章 氣勢不能輸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168章 股東第60章 星星之火第683章 大敵第31章 西蜀子云亭第353章 四靈第566章 圍魏救趙第307章 驕傲第403章 易姓第667章 蜀中無大將第254章 大預言術第59章 爾來三萬六千歲第564章 我在上第246章 南巡狩第576章 斷蛇第597章 同室操戈第369章 我中了!第166章 前浪後浪第162章 赤眉第444章 二王第525章 畫圓第549章 大樹將軍第42章 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