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元朝也有“蘇武”

bookmark

元朝也有“蘇武”

Www ◆ttKan ◆Сo

蘇武是西漢的大臣,他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卻始終寧死不屈,留下了“蘇武牧羊”的著名故事。蘇武被譽爲民族英雄,其愛國主義精神被歷代傳頌。

在元朝,有個漢族官員奉命出使南宋,被囚禁十六年,也是始終寧死不屈,經歷與蘇武差不多。這個人的名字,叫做郝經。

郝經是山西陵川人,出身儒學世家。郝經生於金末亂世,從小跟着父母四處流離,日子過得相當艱難。戰亂給郝經幼小的心靈留下了痛苦的記憶,他十分渴望能夠過上和平生活。

郝經家貧,卻很有志向,刻苦讀書,十二歲那年,就通讀了儒學典籍,其學問和品行,得到人們稱讚。郝經長大以後,拜理學大師趙復爲師,潛心學習理學,成爲一代名儒。

忽必烈在金蓮川開府,廣招天下英才。忽必烈聽說了郝經的名聲,派人去請,郝經卻不肯來。忽必烈不甘心,第二次派使者去請。郝經見忽必烈確有誠心,終於答應了。

忽必烈見到郝經,十分高興,馬上就向他詢問經國安民之策。郝經講了一通儒家學說,並詳細闡述了孟子“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的思想,勸忽必烈推行仁政。忽必烈感到很新奇。

郝經主張四海一家、天下一統。但他厭惡戰爭,反對用武力統一天下,而是希望通過推行儒家思想,用仁義實現統一。因此,郝經反對“華夷之辨”,主張各民族平等,四海之內皆爲一家。

在中華大地上,自古以來就存在着華夏民族和其他民族,而華夏文明比較先進,影響巨大,所以,有不少人視華夏民族爲正統,而把其他少數民族通稱爲夷族。其實,這是中國古代的陝隘民族主義。

在歷史上,許多有政治遠見的人,都反對狹隘民族主義。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經說過,四夷之人,如同枝葉,形同一體。郝經認爲,四海之內,各民族同爲一家,不一定漢人政權就是正統。郝經判定正統的標準是儒家思想,誰按照儒家思想治理天下,誰就是正統。郝經的觀點,自然得到了忽必烈的讚賞,但忽必烈對郝經不用武力統一天下的主張,卻覺得幼稚可笑。

在蒙哥發動大規模伐宋的時候,命忽必烈率東路軍攻擊兩淮和荊襄地區。郝經極力反對,他認爲應該把精力放在治理北方上,推行仁政,革除弊端,選賢任能,發展經濟,實現北方大治,然後再靠仁義收服江南,統一天下。忽必烈笑了笑,沒有理他。

蒙哥伐宋遭遇重大挫折,他自己也死於釣魚城下,西路軍被迫返回北方。忽必烈在東線作戰順利,已經包圍了鄂州,因而不想立即撤兵。郝經力主撤兵北返,回去繼承汗位。忽必烈的妻子察必派人送來密信,說阿里不哥正在籌備登位,讓忽必烈急速返回。

南宋負責鄂州保衛戰的,是權臣賈似道,他見蒙哥已死,有機可乘,便主動遣使議和。忽必烈正好順水推舟,撤兵走了。賈似道回到朝廷,大吹大擂,說他指揮有方,打得蒙軍大敗而逃。南宋朝廷對賈似道大加褒獎,提升他爲宰相。

忽必烈回到北方以後,在漢族士大夫們的建議下,搶先宣佈繼承汗位,佔據了有利態勢。阿里不哥不服,兄弟倆打了四年內戰。在此期間,忽必烈的主力部隊在漠北作戰,他擔心南宋趁機在背後搗鬼,便派郝經爲使者,南下杭州,與南宋議和。

這個時候,賈似道控制了南宋朝廷,他擔心蒙古使者到來,會暴露他在鄂州冒功的劣跡,於是極力阻撓郝經入境。

接近宋境的時候,郝經先派兩名官員前去通報,賈似道卻把他們殺了。消息傳來,隨行人員大爲恐懼,都勸郝經立即返回,不要去了,否則性命難保。

郝經毫不畏懼,大義凜然地說:“如此貪生怕死,有辱使命,回去有何顏面見人?”郝經義無反顧,繼續前行,進入到南宋境內。

賈似道見威脅不起作用,只好命人將郝經一行拘禁在真州,就是現在江蘇省的儀徵。賈似道見郝經是漢人,便派使者前去勸降。

南宋使者對郝經說:“你是漢人,又是著名大儒,熟讀四書五經,怎麼能幫助夷族助紂爲虐呢?我朝是正統,尊崇儒學,你不如歸順我朝,既對得起祖宗,又能得到榮華富貴。”

郝經義正詞嚴地說:“我是漢人不假,可更崇尚儒學。你們口頭上掛着儒學,但不講信義,無理扣押使者;你們的皇帝和臣子,沒有仁義之心,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驕奢淫逸,哪一點符合儒家之道呢?忽必烈雖然是異族,但四海之內皆爲一家,何況他尊崇孔子,推行儒學,施行仁義,所作所爲全都符合儒家之道,這纔是正統。”

賈似道不死心,又幾次派人去勸降,謊稱忽必烈兵敗身死。郝經並不相信,更沒有動搖。

賈似道見郝經不肯投降,十分惱怒,派人假扮強盜,夜裡闖進囚所,對郝經進行威脅恫嚇,卻仍然不起作用。賈似道又採取斷絕生活供應等方式進行虐待,企圖逼郝經就範。郝經常常幾天吃不上飯,身體受到極大摧殘,但始終堅貞不屈,過了十六年的囚徒生活。

郝經身爲漢人,卻寧死不肯投降漢人政權,一心只想效忠蒙古人。蘇武曾經有過飛雁傳書的故事,而郝經也有類似的經歷。

《元史》記載,開封百姓射落了一隻大雁,大雁腿上有書信,寫着一首詩:“霜落風高恣所知,歸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繳,窮海累臣有帛書。”落款是“國信大使郝經書於真州。”

公元1275年夏,在元軍大舉伐宋的時候,郝經終於獲救,拖着病體回到了大都。忽必烈對其忠誠大力褒獎,賞賜有加。當年秋天,郝經病逝,享年五十三歲,諡號“文忠”。

郝經與蘇武有着類似的經歷,不過,蘇武譽滿天下,其事蹟被後世廣泛傳頌,而郝經卻鮮爲人知,反差巨大。

許多漢人都忠於元朝,那麼,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呢?

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精選1、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精選7、大元朝爲何屢次對外作戰失敗68、朱元璋勢力崛起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48、元武宗創治改法32、忽必烈建立元朝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7、大蒙古國橫空出世47、元成宗守業有成55、權臣控制朝廷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2、北方興起蒙古族28、再次伐宋蒙哥喪命8、蒙滅西夏之戰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65、徐壽輝摧富益貧54、兄弟相爭弟殺兄41、元朝也有“蘇武”29、蒙軍第三次西征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精選7、大元朝爲何屢次對外作戰失敗64、紅巾軍威震天下精選3、大蒙古國三次橫掃歐洲12、忠心耿耿博爾術35、平定李璮叛亂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54、兄弟相爭弟殺兄42、華夷一統大元朝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19、窩闊臺試行新政精選1、一代天驕成吉思汗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56、元惠宗剷除權臣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41、元朝也有“蘇武”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42、華夷一統大元朝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52、泰定帝坐收漁利9、蒙軍南下伐金66、陳友諒弒主稱帝57、脫脫力挽危局6、恩將仇報攻滅汪罕46、孫子接了爺爺班26、蒙哥爭得汗位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29、蒙軍第三次西征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64、紅巾軍威震天下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42、華夷一統大元朝60、元末農民大起義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12、忠心耿耿博爾術39、劉秉忠輔佐忽必烈55、權臣控制朝廷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66、陳友諒弒主稱帝13、經略中原木華黎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66、陳友諒弒主稱帝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28、再次伐宋蒙哥喪命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19、窩闊臺試行新政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44、海外用兵受挫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1、《元史》與《新元史》43、蒙古諸王叛亂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54、兄弟相爭弟殺兄45、江南反抗迭起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18、鷸蚌相爭老三繼位22、盟友反目蒙古伐宋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精選8、元英宗推行漢化被蒙古貴族刺殺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