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崗英雄歸大唐
由於受隋唐小說的影響,瓦崗英雄的故事流傳很廣。李世民大戰中原,一個重大收穫,就是招降了大批瓦崗軍將士。許多瓦崗英雄成了唐朝開國功臣,有的成爲李世民的親信,爲他奪權登基立下大功。
瓦崗寨,位於河南省滑縣。在隋末大亂的時侯,滑縣人翟讓在瓦崗寨聚衆起義,早朝首領有徐世勣、單雄信等人。瓦崗軍初期打家劫舍,頗似綠林好漢。後來,貴族出身的李密加入,改變了瓦崗軍的發展方向,瓦崗軍以奪取天下爲目標,形成了一支勢力強大的反隋力量。
李密,出身於關隴貴族集團,素有大志,胸有謀略,曾經當過隋煬帝的侍衛,因不被重用,感到懷才不遇,常常忿忿不平。在貴族楊玄感造反的時候,李密充當謀士,失敗後逃匿。後來,李密投奔瓦崗寨。翟讓仁義宅厚,胸襟寬闊,見李密文韜武略,十分佩服,主動將寨主之位讓給了他。李密成了瓦崗軍首領,如魚得水,從此大顯身手。
當時,社會上廣泛流傳“李氏當爲天子”的讖語,不少人認爲是指李密。李密憑着這個優勢,再加上他機智敏捷,能言善辯,遊說各個山頭,使許多起義軍紛紛歸附。一些隋朝官吏、軍官和英雄豪傑,也前來投靠,如大名鼎鼎的魏徵、秦瓊、程咬金、羅士信、裴仁基、張亮等人,都先後加入了瓦崗軍。瓦崗軍總數達到幾十萬人,號稱百萬,是當時實力最強的軍事集團。
李密擁有如此雄厚的資本,奪取天下、登基稱帝應該不是夢想。可惜李密志大才疏,犯了一系列錯誤,致使大業未成,抱憾終身。
李密犯的最大錯誤,是恩將仇報,謀殺了主動讓位、對他有大恩的翟讓。這個不仁不義的做法,使李密輸掉了人格和道德,失去了人心和凝聚力,導致許多將士與他貌合神離。所以,李密一直不敢分兵,都是自己親自統領隊伍。
其次,李密犯了戰略性錯誤。他一心想打進洛陽,在洛陽城內登基稱帝,因而把全部兵力都集中在洛陽周圍,長期與隋軍對抗,而忽視了戰略要地關中,結果讓李淵捷足先登,佔領了關中,成就了帝業。
第三,李淵犯了組織體制上的錯誤。瓦崗軍雖然人多勢衆,但卻像加盟連鎖店式地進行管理,各山頭自成體制,獨立性很強,一旦有變,很容易崩散。
第四,當宇文化及軍隊到來時,李密又犯了策略和戰術上的錯誤,結果使瓦崗軍像雪崩一樣潰散了。李密的帝王大業,毀在了他一系列的錯誤之中。
瓦崗軍失敗了,卻爲唐朝提供了大批人才,許多英雄投奔大唐,爲唐朝建功立業,名垂青史。比較出名的,有以下幾位。
魏徵,河北晉州人,爲人正直,滿腹學問。他是隋朝官員,但看到隋朝已經沒有希望了,便毅然投奔瓦崗,一心匡扶天下。魏徵曾向李密獻上十條發展大計,可惜李密沒有采納。
魏徵歸唐以後,屢獻計策,立有大功,並且以直言敢諫著稱。魏徵後來官至宰相,輔佐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成爲一代名相,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徐世勣,字懋功,山東東明縣人。在隋唐小說中,徐懋功智慧過人,是一位諸葛亮似的人物,實際上也確實是一位智勇雙全的英雄。徐世勣早年跟隨翟讓聚義瓦崗寨,是瓦崗寨的元老和核心人物之一。李密謀殺翟讓時,徐世勣也捱了一刀,差點喪命。
歸順唐朝以後,徐世勣南征北戰,爲大唐開國屢建戰功,之後,又率軍大破突厥,消滅高句麗,平定磧北,是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功臣之一。徐世勣出將入相,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被封爲英國公。因徐世勣功勳卓著,皇帝恩賜他姓李,徐世勣改名爲李勣。
秦瓊,字叔寶,山東濟南人,行俠仗義,勇力絕人。他原是隋朝軍官,討伐瓦崗軍時被俘,便投降了瓦崗寨,成爲瓦崗軍中著名戰將,曾捨身救了李密的性命。
歸唐以後,秦瓊深受李世民信任,每次作戰,幾乎都讓秦瓊當先鋒。與敵軍對陣時,遇有敵將挑戰,李世民總是讓秦瓊出戰。秦瓊躍馬挺槍,總是將敵將斬殺於陣前。秦瓊一生戎馬,歷經大小戰鬥二百餘次,戰功累累,被封爲胡國公,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秦瓊是李世民的心腹,在玄武門事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秦瓊作爲英雄好漢,受到人們喜愛,他爲朋友兩肋插刀的故事,至今廣泛流傳。現在每逢過年的時候,人們都把秦瓊、尉遲敬德的畫像貼在大門上。他二人作爲門神,威風凜凜地把守門戶,保護人們的安全。
程咬金,也叫程知節,山東東阿人。在隋唐小說中,程咬金被稱爲“混世魔王”,說他只有三板斧的本事。其實不然,程咬金武藝高強,而且有勇有謀。在隋末大亂時,他拉起了一支數百人的隊伍,後來依附了瓦崗軍。李密曾在全軍挑選了八千勇士,組建了一支精銳部隊,戰鬥力極強。李密常對人說,這八千勇士,可敵百萬大軍。李密把八千精兵,分爲四隊,命程咬金統領一隊。
歸降唐朝以後,程咬金率軍大敗劉武周,攻破王世充,擒獲竇建德。他身先士卒,勇冠三軍,攻城時常常舉旗先登。程咬金因功被封爲盧國公,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在李世民與李建成爭鬥時,程咬金力勸李世民早下決心,並在玄武門事變中立下大功。
張亮,滎陽人,爲人忠義。他投奔瓦崗寨以後,不被李密重用;歸唐以後,卻得到李世民的賞識,把他召入府中,任車騎將軍,成爲李世民的心腹。後來,李世民與李建成爭鬥,密令張亮去聯絡關東豪傑。不料,李元吉聽到消息,挑唆李淵將張亮逮捕拷問。張亮受盡酷刑,寧死不招,保護了李世民。張亮先後任御史大夫、工部尚書、刑部尚書,被封爲鄖國公,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羅士信,山東濟南人,隋末唐初著名猛將,是隋唐小說中羅成的原型。羅士信十四歲就上陣殺敵,他槍法精妙,所向無敵,很快當上隋軍軍官。羅士信在討伐瓦崗軍時被俘,與秦瓊一起投降了瓦崗寨,成爲瓦崗軍著名戰將。
歸降唐朝以後,羅士信在攻打王世充戰役中大顯神威,他夜襲洛陽外城,火燒清化裡,攻破青城堡,智取千金堡,槍刺王世充之子王玄應,打得王世充狼狽不堪。羅士信因功被封爲剡國公。
可惜,在征討劉黑闥戰鬥中,羅士信不幸兵敗被俘。劉黑闥想招降他,羅士信寧死不屈,慷慨赴死,年僅二十三歲。李世民非常悲痛,用重金贖回他的屍體,隆重安葬,賜諡號爲勇。羅士信如果不死,必定會名列凌煙閣功臣榜。
裴仁基,隋軍名將,因受小人陷害,憤而投奔瓦崗。裴仁基和兒子裴行儼,勇猛過人,號稱“萬人敵”,是瓦崗軍的著名戰將。
瓦崗軍潰散時,裴仁基父子不得已投降了王世充,後來密謀刺殺他,不料泄露機密,被王世充誅殺。裴仁基父子未能歸順唐朝,就遭遇橫禍。唐朝念其忠勇有威名,追封裴仁基爲原州都督,賜諡號忠。裴仁基的另一個兒子裴行儉,爲唐朝建立大功,官至禮部尚書,被封爲聞喜公。
在瓦崗英雄中,只有一個單雄信,誓死不降唐朝。單雄信是山東曹縣人,與徐世勣是朋友,最早跟隨翟讓聚義瓦崗寨。李密謀殺翟讓以後,單雄信鄙視李密,與他離心離德。
在瓦崗軍潰散之時,單雄信歸降了王世充。王世充對單雄信很器重,拜他爲大將軍。所以,單雄信爲報知遇之恩,誓死不降唐朝,慷慨就義。單雄信雖然沒有爲唐朝效力,卻不失爲一位忠義雙全的英雄好漢。
瓦崗軍諸多英雄,卻不被李密所用,而歸唐之後,他們一個個建功立業,名載史冊。可見,李密失敗、李世民成功,是必然的。歷史的經驗表明:得人才者,必得天下。
李世民招攬了諸多英雄,爲他發動玄武門事變積累了資本。李世民還有一位著名謀士,叫劉文靜,經常爲他出謀劃策。不料,劉文靜卻被李淵無故殺掉了。這是爲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