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是怎樣發跡的
公元927年農曆3月21日,在洛陽一個叫夾馬營的地方,一名男嬰呱呱落地。《宋史》記載說,嬰兒出生的時候,紅光繞室,滿屋飄香,嬰兒身上有金黃色,三天沒有消退。當時誰都不會想到,這個嬰兒,就是後來開創大宋王朝的趙匡胤。
趙匡胤是河北涿州人,出身於官宦世家。他的高祖、曾祖、祖父都當過大官;他的父親叫趙弘殷,是個軍隊將領,武功高強,驍勇善戰。趙匡胤的祖上幾代人都做官,而且多是武將,這對趙匡胤影響很大。
趙匡胤的母親姓杜,杜氏生了趙匡胤、趙匡義、趙匡美兄弟三人。趙匡胤稱帝之後,他的兩個弟弟名字中不能有匡字了,於是改名叫趙光義、趙廷美。杜氏治家嚴毅,很有權威,幾個兒子十分孝順。
趙匡胤生於軍營,長於軍營,從小就練習騎馬射箭,也跟着父親練武。有一次,他騎上了一匹烈馬,不料烈馬脾氣暴躁,亂竄亂跳,一下子把趙匡胤摔到地上。趙匡胤大怒,追上去又騎到馬背上,一直到把烈馬馴服爲止。
趙匡胤長大以後,相貌雄偉,胸有智謀,性格剛毅,爲人仗義,愛打抱不平。他不想沾父親的光,獨自出走,闖蕩江湖。
趙匡胤去過許多地方,有史書記載的起碼到過太原、永濟和湖北一帶。趙匡胤增長了閱歷,也拜訪名師,使得武功更加高強,至今尚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太祖長拳”、“太祖盤龍棍”等流傳於世。
有一個《宋太祖千里送京娘》的故事,流傳很廣。說趙匡胤在闖蕩江湖期間,從強盜手裡救下一個美女,名叫趙京娘,千里護送她回家。趙京娘對趙匡胤心生愛慕,以身相許,趙匡胤不圖回報,堅決拒絕。這故事當然是虛構的,正史中並無記載,但卻符合趙匡胤的性格和爲人。
趙匡胤滿懷豪氣,一身武功,想投軍從戎,博個前程。他到了湖北一帶,想投靠復州防禦史王彥超。王彥超是當時的名將,十二歲就上陣殺敵,而且與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有交情。但不知道爲什麼,王彥超卻沒有留用他,而是給了趙匡胤一些錢,打發他走了。
這事對趙匡胤刺激很大,使他長期耿耿於懷。多年以後,趙匡胤當上了皇帝,還想着這事呢。有一次在酒宴上,趙匡胤忽然問王彥超:“朕當年投靠你,你爲什麼不接納?”
王彥超回答得很巧妙,說:“淺水怎麼能夠藏住神龍?我沒有接納陛下,才使得陛下另攀高枝,當上了皇帝。這都是天意啊!”趙匡胤聽了,哈哈大笑。
王彥超的回答固然是託辭,但也符合事實。後來趙匡胤成了柴榮的部下,才飛黃騰達了;當初如果成爲王彥超的部下,事情就很難說了。所以,人的一生在於關鍵的幾步,有時候機遇決定命運。
趙匡胤投靠王彥超不成,後來投奔了郭威。趙匡胤這次投對了人,從此開始了他不平凡的人生。不過,趙匡胤投入郭威軍中,是從普通士兵開始幹起的。
公元951年,郭威自編自導了一出黃袍加身的好戲,給趙匡胤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當時,郭威手握兵權,有心稱帝。有一天,邊境傳來急報,說遼國南下入侵,郭威率軍前去抵禦。
大軍走到澶州的時候,突然發生了兵變,將士們扯下黃旗,披在郭威身上,擁戴他當皇帝。於是,郭威率軍返回京城,坐上了皇帝寶座。趙匡胤當時只是普通士兵,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但目睹了整個兵變的全過程,這事對他觸動很大。後來,趙匡胤搞的陳橋兵變,幾乎與郭威搞的澶州兵變一模一樣。
郭威建周稱帝以後,趙匡胤才當上了東西班行首,是個類似於隊長一類的小官。不久,柴榮擔任了開封府尹,趙匡胤調去當了他的部下。從此,趙匡胤跟隨柴榮左右,這爲他日後發跡提供了必要條件。
後來,柴榮繼位當了皇帝,他手下的一班人自然得到了重用。趙匡胤被提拔當了禁軍的一名將領,屬於中下級軍官。趙匡胤開始發跡了。
趙匡胤發跡的關鍵一步,是高平之戰。柴榮即位不久,北漢和遼國就打了過來,形勢十分嚴峻。柴榮御駕親征,在高平一帶與敵決戰。柴榮把部隊分爲左右兩軍,戰鬥打響之後,右軍統領樊愛能、何徽怯敵,帶頭逃跑,眼看右軍就要崩潰了。
柴榮見情況危急,不顧危險,打馬向前,要親自與敵人搏鬥。身邊的趙匡胤搶先一步,擋在前面,振臂高呼:“主上面臨險境,我等當拼死一戰,決不能後退半步!”
趙匡胤一邊高呼,一邊躍馬舞棍,帶頭衝向敵人。趙匡胤武功高強,把鐵棍舞得呼呼風響,觸者非死即傷,勇不可擋。趙匡胤手下兩千禁軍受其鼓舞,齊聲吶喊,也跟着衝了上去,這才穩住陣腳,避免了潰散。
與此同時,禁軍大將張永德、李重進率軍展開攻擊,結果反敗爲勝,把北漢軍隊打得落花流水,死傷慘重。遼國軍隊見後周將士兇悍,沒敢參戰,悄悄溜走了。最終,後周贏得了高平大捷。
戰鬥結束以後,柴榮對擅自逃跑的樊愛能、何徽等人十分痛恨,下令處死。柴榮認爲,高平之戰所以能夠轉敗爲勝,趙匡胤起了關鍵性的作用,特別是他臨危不懼的大將風度和對皇帝的忠誠,更是難能可貴。於是,柴榮擢升趙匡胤爲殿前都虞侯,成爲禁軍殿前司的五名高級將領之一。當時,趙匡胤只有二十七歲。
柴榮對禁軍不太滿意,下決心進行整治,並把整軍的任務交給了趙匡胤。這對趙匡胤來說,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會。趙匡胤治軍有方,很快把禁軍整頓訓練成了紀律嚴明的精銳之師。同時,趙匡胤借整軍之機,與中下級軍官乃至士兵,都建立了密切關係,並且提拔培養了一批自己的親信,與許多人結拜爲兄弟。趙匡胤在軍中打下了很深的根基。
在柴榮南征北戰過程中,趙匡胤都率軍跟隨,屢立戰功。趙匡胤英勇善戰,常常出奇制勝,很快在全軍有了名氣。
有一次,趙匡胤與南唐名將皇甫暉對敵,雙方擺好陣式,準備廝殺。突然,趙匡胤口銜單刀,抱着馬脖子,藏在馬肚子下面,驅馬向皇甫暉衝去。皇甫暉見一匹快馬飛馳而來,卻沒看見馬肚子下面有人,等看清楚了,已經來不及了。
趙匡胤驅馬直衝到皇甫暉面前,翻身一躍,一刀砍破了他的頭盔,鮮血直流。趙匡胤趁機將他擒獲過來,打馬跑回了自己的陣中。
在兩軍對陣之際,趙匡胤單人獨馬活捉了敵軍主將,這在古今中外的戰例中,都極爲罕見。趙匡胤威名大振,將士們對他十分欽佩。柴榮對趙匡胤很滿意,提升他爲殿前都指揮使,成爲禁軍殿前司的第三把手。
公元959年,柴榮北伐遼國,不料身患重病,只得班師。在行軍途中,柴榮審閱各地上奏文書,看到一個皮口袋,袋中有一塊三尺多長的木板,上面寫着“點檢作天子”五個大字。柴榮心生疑慮,憂鬱不樂。
禁軍屬於朝廷的軍隊,分爲殿前司和侍衛司兩個平行的系統。殿前司的最高統領叫殿前都點檢,簡稱點檢。當時任點檢的是張永德,張永德是郭威的女婿,深受寵信,長期統領禁軍。
柴榮認爲,張永德統領禁軍多年,根基很深,在朝中也有很大勢力,如果他有野心,是很難控制的;而趙匡胤是自己一手提拔的,十分忠心,並且年輕資歷淺,應該更爲可靠。於是,柴榮回到京城以後,果斷免除了張永德的軍職,把趙匡胤越級提拔爲點檢。
由此可見,趙匡胤的發跡,是靠了自己的能力和才幹,更是靠了後周皇帝的提攜和信任。
柴榮回京後不久病逝,年僅三十九歲。柴榮本來有三個年齡稍大的兒子,但不幸全都死了,只得讓七歲的四子柴宗訓繼承了皇位。
兒子年幼,不能理政,柴榮自然很不放心,所以,他在臨終之前做了一系列精心安排。那麼,柴榮是怎樣安排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