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華飛變了?

澳洲發現大型煤礦的消息。在日本國內引起的震動,尤其是在政府軍界帶來的影響簡直是驚天動地的。要知道澳洲大陸面積遼闊,遠非日本狹長的土地所可比擬的。更爲重要的是,這片大陸上還發現了大型的煤礦,根據中國知名地質學家的秘密報告,這片大陸上蘊含了豐富的礦藏資源。

日本二戰時期之所以瘋狂外擴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土地的狹小,資源的匱乏。尤其是一場關東大地震,讓日本人的不安全感與日俱增,促使了外擴的軍國主義思潮在日本氾濫。但是現在如果有這樣一個選擇,讓日本人發現他們在西進大陸受阻後,還有一個更加誘人的決定,你說日本人會做出何種選擇?至少在民間輿論中,分歧會產生不是。

就在中國赴英代表團傳來消息,日本代表團已經與英國人達成合作協議的時候,一條命名爲‘禍水別引’的絕密計劃制定完畢,並正式開始實施。

禍水別引的計劃完全是內閣辦公室極少數人通過多天的秘密商議制定的,大致的舉措就是運用中國目前手上的秘密力量,對日本政界,軍界施加影響,把日本的主流觀點從向大陸擴展變成向海洋擴展的國家未來戰略方向。

這種影響並非強制性的影響,而是借勢而爲。對於日本來說。他們在大陸上屢受挫折,投入很大,收穫卻甚微。但在海面上,雖然他們的海軍在軍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小,但日本海軍在東亞的霸主地位還是無人可以動搖。如果日本放棄與中國在覈心利益上的爭執,運用其強大的海軍優勢,向東南方的海洋前進,那麼收益未必就不讓人心動。

當然,對於日本來說,還可以與中國暫時聯合,趁着俄國分裂的機會,北進蠶食俄國廣袤的領土。這無論是對於日本人來說,還是對於中國來說,都未嘗不是個誘惑。

如何改變日本人對於中國的野心,或者說如何讓日本對中國死心,這就是在無法徹底打敗日本之前的一個緩衝之計。而中國所能運用的力量,就是這些年在日本安插的間諜人員。這些人,大部分都是華飛爲了未來的二戰而預設的。現在,他們中的一些人,可以發揮作用了。

華飛當然明白,澳大利亞的煤礦發現,中國與日本競爭的希望是渺茫的。英日之間畢竟有着多年的同盟關係,雖然這種同盟關係最後因爲華盛頓條約而解散,但因爲東亞局勢的改變,英國未嘗不需要一個制衡中國的可靠盟友。畢竟這個煤礦是中國人發現的,而且他們對於此煤礦的興趣還極大。這倒不是說英國人會因爲這個而疏遠中國,靠向日本。一切以利益爲重的英國佬們唯一的考慮。就是如何最大化保護他們在東亞的權益。相對於強勢不斷崛起的中國,英國對於東亞的不安全感絕對會與日俱增。那麼對於中國的宿敵,又是英國的昔日盟友,英國與其保持一貫的良好合作關係,並讓出這個煤礦的部分權益,當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可能英國人都想不到的是,中國奧運代表團在巴黎罕見地收穫三枚金牌,一枚銀牌,五枚銅牌的歷史性成績後,中國國內和平解決中日爭端與武力與日決一死戰的爭論變得愈演愈烈,甚囂塵上。

巴黎的奧運代表團取得的成績,就連華飛自己本人也感到十分意外。要知道這些人可是完全沒有經受過正規的職業訓練,甚至在離開上海登船時,他們的有些人可能還不瞭解規則。但就是這樣一支雜牌軍,卻取得了令人大爲意外的成績。除了有全國海選的良好選人機制外,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也是一個重要的優勢。

第一枚金牌的獲得者就是獵戶張大早,這名傳奇的獵戶早在去巴黎之前可就是報紙上小有名氣的新聞人物,這次去巴黎奧運會,更是一鳴驚人。他以絕對領先的成績,絕對與衆不同的造型。絕對拉風的姿勢,成爲巴黎報紙的火熱明星。幾乎整個法國的百姓們,都對這樣一位來自中國大山之中,充滿野性和淳樸氣質的獵人,感起了巨大的興趣。

你看,一名名不見經傳的憨實山中獵戶,因爲奧運會而參加中國舉行的所謂海選。傳奇的關鍵是他一開始不是因爲射擊而進入預選,卻是因爲田徑多個項目。偶然之間被選入射擊隊,並且根本沒有受過多少的專業訓練,就憑他多年來的打獵技術,來到巴黎,輕鬆地拿回一塊金牌。

在張大早紅遍法國的同時,另兩位金牌得主也被媒體詳細地報道着。一位綽號爲小旋風的長工蔣大爲獲得田徑項目五千米長跑的冠軍,並且還獲得一塊1500米中距離跑的銀牌,成爲中國代表團唯一一名獲得兩塊金牌的選手。

這蔣大爲也頗具傳奇色彩,他原本是鄂省境內一地主家的長工,素以善跑而在附近很有名氣,人稱小旋風。本來他對於啥比賽完全不感興趣,因爲秋收要開始了,如果出去比賽,那一年不白忙活了。

不過當僱他的東家知道如果蔣大爲可以拿到金牌,他將得到政府一大筆豐厚的舉薦獎勵後,地主置辦了一桌好酒好菜,並許諾無論蔣大爲得不得到金牌,他該得的糧食依然按照往年的數量給他。如果可以得到金牌,再多給他一份糧食。如此,就半哄半騙地把蔣大爲忽悠到巴黎,不曾想還真給他哄來二塊獎牌。

當消息傳回湖北,那名地主開心的差點沒暈厥過去。反應過來的他第一時間就吩咐家人。置辦酒席,購買鞭炮,等小旋風回鄉,他要祭拜天地祖宗,宴請八鄉父老。

最後一名金牌得主外號爲浪裡白條,韓雨水,職業漁民。本是潘陽湖上一漁夫,同樣爲偶然的機會,入選代表團,並去巴黎參賽。從他的外號就能看出,他在水性上的驚人造詣。果不負衆望,取得1500米自由泳冠軍。事後中國代表團說,如果韓雨水多報名參加其他游泳項目,肯定會讓中國代表團多上一至二塊金牌。

不提其他獎牌得主,只說這次中國代表團運動員無論是得獎還是沒有得獎的,都有一個非常醒目的特色,那就是每位運動員都有一個綽號。這些綽號或是他們早就有的們,或是加入代表團後發現很多人都有,臨時給自己起的。另外,三名得金牌的運動員,有兩人都有着類似梁山好漢的綽號,令中國的古典小說水滸在法國迅速走熱,並掀起一股中國文學熱潮。這是別話了。

奧運代表團的出人意料的成績,掀起了一股強烈的民族思潮。無數的青年人們民族意識高漲,迅速帶動了對日強硬立場的陣營擴大。不過在華飛的佈局下,大量有着豐富經驗的評論家則開始主張對日和解,宣傳造勢。

在這種環境下,24年初秋,中國南京政府宣佈二條世界廣泛關注的公告。一,中國將於1925年正式開始新政府的選舉,全面推行之前的選舉議程,在25年的年中,成立新的民選中央政府。一定程度上改組現有的政府機構。

二,南京中央派出代表團赴日本訪問,與日本政府進行廣泛的接洽,就中日消除分歧和誤會,發展友好的合作發展關係,開闢一條道路。

這兩份公告迅速就引起中國國內在野政黨派別的反應,他們一方面對南京的大選計劃表示讚賞,另一方面對於南京做出對日和談表示極大的不滿。在野黨認爲,在民間對於對日和談抱有很大的反對意見時,南京中央不顧民意,一意孤行,實在是很不恰當的行爲i在野政黨用詞十分委婉,誰不知道南京政府這樣做,等於是把許多選票送給他們啊。他們又如何會真心誠意地反對,做做表面上的功夫罷了。

沒有人知道南京到底在做什麼,也沒有人知道華飛到底怎麼了。許多熟悉還是不熟悉華飛的人都納悶不已,這真的還是當年那個以鐵腕著稱,以武力爲第一選擇的華大總統嗎?不過對於政治稍微有點關注的人們都會猜測,恐怕南京這樣的選擇,也是無奈的選擇。經歷不久前嚴重的財政危機,南京政府對於軍事軍費支出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而且與日本抗衡這些年來,除了在山東問題上取得了一定的戰果,其他方面根本沒有多少看得見的成績。或者說,日本全面進攻東北,與華總統的對日強硬刺激也不無關係。難道是如今的南京中央,開始了新的反思?

不熟悉內情的人看不出這裡面的玄機,獲知一部分內部消息的人更是困惑不已。按理說軍方內部一直是以鷹派爲主的。對日和解這樣的大鴿派議題,難道得不到軍方的反對?即使消息再靈通的人,也只知道總統府壓下了無數軍方將領的信件,多名行爲激進的軍方將領甚至被臨時調離職位。看來表面上沒有多大反應,但背後的風波,絕對不似表面上的平靜。只是華飛在軍中的地位無人可以動搖,不管是誰,更是不敢去華飛的府邸質問,所以軍方的人只能找上內閣辦公室。但有華飛撐腰的他們,自然無所畏懼。

308 戰爭,遠未結束190 東亞大變局303 尖彈頭,殺!序章 死,也是中國魂85 挫折281 被調戲的英國水兵258 日本分遣艦隊的覆滅186 戰略突破323除了瘋狂,只有死亡279 格殺勿論72 杜月笙的大禮19 風雲起181 長江口大戰07月16 幾句話想說說~181 長江口大戰336 絕密追殺令36 經濟建設301 鐵的脊樑,血的燃燒239 春季攻勢316 戰爭前的寧靜239 春季攻勢74 皖南鄉紳的妥協105 先發制人185 名揚歐洲121 狙擊手的傳奇342 大建設,大動作306 華飛的決斷217 地盤倍增266 軍隊大整編295 中日戰略態勢逆轉的契機121 狙擊手的傳奇2 成了款少150 秘密協議281 被調戲的英國水兵70 南洋募晌256 東海之上的交鋒335 底線是什麼183 任重道遠251 戰事不休303 尖彈頭,殺!33 新軍改編50 擴大地盤349 海盜計劃314 坐在礦車上的國家304 決定國運的大海戰89 生的曙光103 內憂外患65 德國人的友誼258 日本分遣艦隊的覆滅300 隨你去死83 轟動48 前路漫漫81 大風波241 大戰前夕193 時代週刊144 計劃總結331 列車上的歌聲326 戚海晨的選擇136 戰上海186 戰略突破177 逮着大傢伙174 深度打擊301 鐵的脊樑,血的燃燒148 沒有硝煙的戰爭240 吳橋空戰143 自治協議208 骯髒的政治75 大建設計劃95 好消息162 新大陸投資296 絕無仁慈256 東海之上的交鋒18 飛行學院127 戰前全面部署30 調解244 血色畫卷117 先驅者的榮耀61 暗流278 一箭雙鵰29 餘波234 戰爭的暴利收穫276 民主制度278 一箭雙鵰51 軍事演習347 二戰爆發345 海軍的崛起289 定粵州319 閃電戰114 第一次轟炸112 下一戰234 戰爭的暴利收穫96 神龍飛機309 嚴重的財政危機328 東北大決戰--毒氣戰70 南洋募晌149 轉機262 毒人在臺灣229 新的生命115 徐州激戰190 東亞大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