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給呂梁的時間所剩無幾,原本歷史上,再過兩個月就是日俄戰爭爆發的時間。在這個時空振國黨的崛起讓遠東的局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呂梁現在無法預知日俄戰爭是否會如時爆發,但必要的準備一直都沒有停止。
從國際局勢上看,日本和沙俄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地區的矛盾無法調和,雙方對於此次戰爭都沒有疑問reads();。日本的立場是儘可能的縮短戰爭爆發的時間,“每拖延一天甚至一小時,都會增強俄國取勝的機會”;而俄國希望能推遲戰爭爆發的時間,認爲時間是俄國最好的盟友,其原因在於西伯利亞鐵路貝加爾湖段的通車還沒有到來。雙方的外交戰場已經進行的如火如荼,日本不斷提高要價,俄國則想盡辦法拖延。
長江流域的失去對於日本來說也是個巨大的打擊,這個國家本來就工業實力弱小,基本上靠着向中國輸出棉布維持着經濟發展,再加上資源匱乏,對於海外殖民地的野心急劇膨脹。中國市場的基本失去對於日本經濟是毀滅性的,因此他們對於朝鮮和東北的領土才更加迫切,發動日俄戰爭的期望更加濃厚。
英國希望日本能夠阻止貪婪的俄國對與中國長江流域的野心,所以全力支持日本備戰,當振*北伐勝利後,英國在中國的利益受到了極大的損害,但同時招惹俄國和振*是不明智的,日本也不想在長江流域與振*開戰,他們的目標一直都是東北和朝鮮,所以英國只能繼續支持日本。與此同時,大力開拓中國北方的利益,以減少失去長江流域帶來的損失。
美國自1899年提出“門戶開放”政策以來,開始對海外市場感興趣,幾度想插手中國東北,但都被俄國拒之門外,爲了打破俄國的壟斷地位,美國政府站在了日本一邊。不過,振國黨的崛起讓美國人欣喜若狂,認爲這是美國外交的最大勝利。北伐勝利後,英國失去在長江流域的利益,美國人趁虛而入。美國與革命政府並不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美國人對於領土和特權也沒有太大的野心,他們的眼中只有市場,而革命政府對於美國產品的需求幾乎是無止境的。
尤其是北伐勝利後,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整個長江以南變成了一個大工地,所需要的工業產品和原材料不是小小的惠州工業基地能滿足的。所以,美國和德國都接到了大批的訂單,尤其是鋼軌,成爲了美國出口中國的最重要商品。
如此一來,美國人的態度站在了革命政府一邊,他們希望拖延日俄戰爭爆發的時間,甚至不希望看到日俄戰爭的爆發,不論是日俄哪一方佔據了朝鮮和東北,都會對革命政府造成威脅,也間接的對美國的利益造成威脅。
法國則忠於俄法同盟,對俄國在遠東的擴張表示支持,但這種支持也是有限度的,法國政府不希望俄國把主要軍事力量投入到遠東,這會導致俄法同盟在歐洲對付德國的實力減弱。
德國希望俄國東進,以減輕其在東邊的軍事壓力,後來革命政府提供了鉅額訂單,德國爲了照顧這個冤大頭的利益,對於俄國的支持變成了不聞不問。
這樣看來,英國全力支持日本開戰,俄國背後只有一個有限度的法國,美國則盡力阻止這場戰爭的發生,局勢對日本非常有利,這樣一來,日俄戰爭很有可能提前爆發。呂梁的準備時間本來就不足,如果提前爆發戰爭,就會打亂前期所有的部署,倉促間干預這場戰爭,很有可能無法取得理想的戰果。
呂梁的目的,是希望藉助日俄戰爭,日本將主要兵力集中於東北的有利時機,火中取粟。所以,計劃中介入的時間是對馬海戰(1905年5月)發生之後,此時日俄雙方已經在東北廝殺了一年多。以前呂梁想到這裡就會在心裡暗暗狂笑,做黃雀的滋味真是不錯。但目前看來,如果戰爭提前發生,海戰肯定也會相應的提前,這樣一來,自己就會出現準備不足的情況。
所謂的準備,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海軍的準備,這種規模的海戰,如果想取得完勝,光靠幾艘巡洋艦是不現實的,必須有自己的戰列艦,第一艘戰列艦在1902年底水,海試完成後加入了海軍的作戰序列,並進行了高強度的訓練。但,只有一艘明顯不夠,而第二艘和第三艘水時間都在1904年的11月左右,建造時間長達兩年零三個月reads();。耗費如此長的時間,主要是因爲呂梁堅持這兩艘龐然大物要在造船廠中建造,而不是像第一艘那樣由鋼鐵基地生產。至於原因,很簡單,就是要鍛鍊造船能力,藉此完善工業體系。
負責建造戰列艦的惠州造船廠和湛江造船廠單單是準備工作就用了9個多月,硬件設施還好說,包括用於建造戰列艦的船臺機械鋼板等都不是問題,戰列艦的主炮動力系統等可以暫時由鋼鐵基地提供。耗費時間的主要是軟件方面的能力,技術工人需要培養,造船廠需要完成由小噸位到大噸位船隻建造的積累,漁船運輸船驅逐艦巡洋艦,一步步走過來,跨越式的發展有時候並不適用,尤其是在基礎非常薄弱的時候。
再一個方面是陸軍的準備,呂梁的計劃裡,需要動用的陸軍數量至少要三十萬,這還是保守數字。現在七個軍也不到三十萬,所以陸軍還需要擴充,軍工廠還需要擴建,滿足好幾十萬軍人所需要的物資也需要海量的工廠支撐,軍隊的運輸需要大量的運輸船。這就是所謂的準備,不可或缺的準備。
所以,從1904年1月開始,呂梁就將大部分精力用在了重工業建設上,鋼鐵,鋼鐵,呂梁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如此的渴求鋼鐵。截至目前,轄內的年鋼鐵產量爲130萬噸,距離呂梁的期望還差老大一截。
這個數量的鋼鐵,如果完全用在軍工產業上倒是可以暫時滿足,但是,耗費鋼鐵最多的,卻不是軍工產業,而是鐵路和基建。從美國進口的鋼軌佔到了鐵路用鋼軌的二分之一,這已經是能夠從外界購買的最大數量的鋼鐵,不同於後世,這是個鋼鐵衡量國力的時代,每一個國家都不會將鋼鐵這種戰略產品無限制的外銷。關鍵還得靠自己!
漢陽鐵廠的改建工作沒有持續多久,呂梁就令拆除所有的舊設備,改用惠州出產的新式設備。改造的難度和成本巨大,還不如完全使用新式設備,漢陽鐵廠留的,只是那些工人和場地。經過三個月的改建,漢陽鐵廠煥發新生,使用鋼鐵基地海底採礦車直接從長江運過去的海底礦產,使得鐵廠的成本降到了最低產量迅速提升。由於最重要的因素——鋼鐵工人的充足,漢陽鐵廠在短時間內就成爲僅次於惠州鋼鐵廠的第二大鋼鐵廠。
最大限度的利用海底採礦車是發展重工業的一大準則,這也是重工業基地都位於沿海或者沿江地區的主要原因。考慮到沿海地區很容易遭受外敵干擾,所以新建的重工業工廠大多位於長江沿岸,尤其是武漢地區,這也使得武漢迅速成爲長江中游地區的製造中心,而上海,則充分發揮了優勢的交通條件,成爲了商業中心。
馬鞍山鋼鐵廠也在迅速建設之中,這裡不會使用當地的礦產,只是藉助了長江便利的交通條件。另外,杭州鋼鐵廠南京鋼鐵廠長沙鋼鐵廠重慶鋼鐵廠南寧鋼鐵廠都在1904年完成建設並投產。呂梁的狂熱使得革命政府瘋狂的投入到了重工業的建設之中,鋼鐵基地五千輛海底採礦車在海底日夜穿梭,這個數目已經是鋼鐵基地能夠控制的最大數目,但也是剛好滿足目前的重工業需求而已。
鋼鐵只是基礎,還需要生產成各種工業製成品,鋼軌鐵絲建築用鋼材等只是初級產品,戰艦用鋼板纔是最能體現工業實力的東西。這方面呂梁擁有先天優勢,基因人們採取先進的配方技術,製造的艦船用鋼板領先這個時代二十多年。另外,迅速擴大的汽車生產規模也佔用了相當大的鋼鐵份額,尤其是卡車,市場對於卡車和小型卡車的需求幾乎是無止境的,沒有遭受太大損失的中國地主階級順利轉化爲民族資產階級,他們地窖中近乎腐爛的銀兩是一個天文數目,受到建設工廠的大潮影響,無數的財產從地窖中取出,變成了一座座新式工廠,並隨之產生更多的財富,他們是購買汽車的主力軍。另外,運輸公司海運公司對於運輸船和卡車的需求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從1904年開始到年末,整個長江中游地區似乎變了一個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