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米島,琉球羣島中的第五大島。和所有火山島一樣,島上山丘起伏,最大落差178米。島的東北面是姑米山、山上有兩座天然火山湖,南面是阿拉山,中間稍小的是天后山。西南面有一條狹長的珊瑚沙丘,沙丘和主島結合處,還有兩座小島扼守天譴。東南面的白瀨河河口兼城港,則是島嶼的中心。
就是這樣一座59平方公里,人口不到萬人的小島,卻橫在了大陸架和琉球羣島之間,成爲日本海上“絕對防禦線”的前哨站。爲防備中國,在第二次中日戰爭中丟失臺灣後,日軍就將琉球作爲防禦中國的第一線。不僅在琉球各島上修建各類要塞十餘處,還用水泥和鋼筋建造了數以百計的小型掩體,並大量挖掘地洞,充分利用巖洞和高地落差優勢,試圖將琉球打造爲“永不沉沒的海上要塞羣”。而久米島也在過去二十年中不斷加強防禦,島嶼最高的姑米山山頂,就有一座安裝有大口徑岸炮的要塞,以要塞爲中心,形成了以隱蔽工事和巖洞爲支撐的防禦結構。
戰爭爆發後,中國空軍轟炸機就多次對島上的防禦設施進行轟炸,並用“滾雷”無線電制導炸彈摧毀了姑米山要塞,但對巖洞和隱蔽工事的轟炸效果卻不算好。隨着海上多次失敗,日本意識到中國登陸琉球勢在必行,所以幾個月內將島上居民全部撤走,並將原來的守備大隊從三千人加強到一萬五千餘。還挖掘了大量洞穴,有一些深入地表十米以上,將洞穴串聯形成複雜的地下網絡,洞口則用植遮掩,極難被發現。在此情況下,北京總參和海軍也想過繞開久米島直取琉球,但從大陸到琉球。運輸線長,後勤壓力大,轟炸機也不能滿載起飛。而且總參還認爲,馬里亞納突襲和後來的馬紹爾等登陸戰與具有縱深寬度的琉球不同,登陸後必定會有一場較長時間的拉鋸戰,所以有必要在登陸琉球前用這裡來檢驗部隊,並將其作爲拉鋸戰的海空前沿基地。
所以從半個月前,空軍就再次對久米島進行持續的轟炸,使用凝固汽油彈,焚燒地表植被和建築。儘量讓那些掩藏的洞穴暴露出來。經過長達十餘天的空中偵察和轟炸,海軍部還將方圓59平方公里的久米島分割爲176個炮擊地塊。
這份炮擊表,現在正握在山東號戰列艦的槍炮長手裡。
“一號炮塔準備完畢。”
“三號準備完畢。”
“二號。”
“液壓正常、左舷供電正常,泄壓閥開啓正常、前桅測距儀就位。”
“甲板人員注意,帶好耳罩、二級防震準備。”
嘟、嘟電話裡每響起一次“準備完畢”的聲音,航海艦橋的戰備儀表盤上,指示燈就亮一盞。12門406毫米主炮在萬衆矚目下,徐徐擡起粗大駭人的炮管,當甲板損管燈也被點亮。張曉宇和所有將士一起,齊齊握緊最近的扶手。“轟。”如春雷驚蟄,似山崩海嘯,一聲聽不出層次的巨響。震得耳鼓欲裂。不等翹首張盼,一萬餘噸的後坐力,就將吃水11米,總重7萬餘噸的艦體。橫推出十幾米遠,所有人都禁不住身形搖晃,腳下踉蹌。
300公斤普通發射藥包。將860公斤高爆彈推向18公里外的同時,溢出的罡風在炮口形成衝擊波,生生將左舷海水往下壓了兩米深,形成四個直徑50米的半球形巨大凹陷。22秒後,炮彈激落在堅硬的火山岩上,砸出一個個六米深,直徑三十米的彈坑。四周百米內的灌木連根拔起,塵土被衝擊波捲起,綻放出十餘朵灰黑色蘑菇雲。
爲檢驗訓練成果,槍炮長特意採用海戰戰術,要求在五分鐘內打出六輪齊射,考驗急促爆發射擊能力。等到最後一枚炮彈落地,偵察機發回散佈點半徑800米的數據後,張曉宇滿意的點點頭。雖然比北京號要差,但作爲一艘剛交付才幾個月的新艦,這個成績已經不錯,足見將士們漸漸逐漸適應了新的光電火控操作模式。
檢驗完訓練成果後,就進入正常的對地支援。之前沒有開火的四艘北京級戰列艦,相繼加入炮擊。“轟隆隆,轟隆隆。”12門406毫米艦炮、36門380毫米艦炮,以艦爲單位,在校射飛機的引導下一個個點名炮擊。其中最重要的島北姑米山、南面阿拉山和中間的天后山,則由山東號和北京號聯手反覆炮擊。
撼人心肺巨大轟響震徹天地,崩裂的大塊大塊山石裹挾着血肉飛濺而起,起伏不絕的爆響、膨脹的煙雲、在島嶼上空連綿成片。即便是日軍修築的鋼筋混凝土暗堡,也無法抵擋如此猛烈地轟擊。各式各樣暴露在地表的目標,如同瓦解的積木般,一點點的坍塌。隱蔽山洞和陣地裡,很多日本兵被滾雷般的轟鳴震得耳鼻出血,蜷縮在角落,不敢擡頭,更沒人敢走動。406毫米高爆彈重862公斤,380毫米高爆彈重800公斤,以每一分鐘一輪的勻速,向久米島傾灑炮彈,短短一個多小時,780枚406毫米和2232枚380毫米榴彈,被投擲出去,總投擲量2458噸。平均每平方公里,要承受42噸彈藥的轟擊。如果用標準的500公斤航空炸彈計算,即使目前載彈量最大的轟七,滿載起飛都需要250架之多。
但這還沒有結束,有着前人在硫磺島的經驗,楊秋特意要求將火力準備時間延長,所以戰列艦編隊撤出後,輕重巡洋艦和六艘改裝火力支援船組成的火力支援編隊,再次開到距離海岸不足七公里的地方。後者甲板上的60門130毫米32管火箭炮,讓正在準備登陸的海軍陸戰隊士兵們,見識了什麼叫滿火力輸出。5151枚白磷燃燒火箭彈、6777枚155和203毫米榴彈,在半小時內遍灑全島。天空中全都是火箭彈留下的灰白色航跡。與重型艦炮不同,海軍從開始就沒指望輕型火炮能砸開堅硬的火山岩,所以乾脆全部使用燃燒彈,繼續焚燒地表植被和一切阻擋視線的障礙物體。四散迸裂的白磷粉末被引燃,一團團快速膨脹的火星,見到什麼就燒什麼。灌木、房屋甚至岩石,遠遠看去,就彷彿島嶼上的死火山再次噴發般,竟似有一層流動的暗紅色“岩漿”在地表流淌。
“這、這”正要下繩梯的張水生見到這一幕,驚愕的張大嘴巴、拉拉身邊正在拍攝的荊啓倫:“小日本該死絕了吧?”兩人都是國內小有名氣的隨軍記者。這次託了好大關係,才說服國防部,才得以參加登陸行動。
“不可能。”一名突擊班長從旁走過。將自動步槍往背上一挎,叼着煙,反身拉住繩梯繼續說道:“這種地形火力不能做到無死角,而且日本人都像老鼠一樣,賊精賊精的,很會挖洞。年初我們在高棉吳哥窟就遇上過一回,二營突襲一箇中隊。大炮飛機轟的比這還猛。本以爲人家死絕了,可衝上去呢?連副營長都犧牲了。”
“哦?能和我們說說嗎。”。
“行啊,不過你們得快點,要出發了。”
炮擊準備時。數以千計的士兵們,從運輸船上,沿着繩梯爬到等在下面的登陸艇,不消片刻。海面上就雲集起數百艘中小型通用登陸艇。更前面的坦克登陸艦,也紛紛打開艦艏艙門,釋放出百餘輛“海蛇”兩棲坦克和“水獺”兩棲運兵車。投入久米島登陸的。總計有四個師,其中陸戰隊二師將負責首輪登陸。
陸戰隊二師的現任師長,就是去年在湄公河上演“裝甲飛渡戰”的張連生。那次成功,不僅讓他一路晉升爲師長,還成爲陸戰隊裡的頭號兩棲裝甲戰術專家,哪怕年初調到臺灣休整,也整天將兩棲裝甲車當成艦船,在澎湖羣島來回演習。所以一師遠征南太平洋後,總參將最嚴峻的搶灘攻堅任務交給了他。
經歷一年多的戰爭鍛鍊和檢驗,如今的五個海軍陸戰師都已經重新調整。以二師爲例,下設3個兩棲裝甲營和4個陸戰團、每個兩棲裝甲營都有36輛“海蛇”兩棲坦克。這種坦克酷似著名的pt76坦克,採用70毫米線膛炮,再加師屬裝甲偵察營部隊等,全師一共122輛坦克,318輛“水獺”兩棲裝甲車(dukw)和725輛其它車輛。每個陸戰團設有4個營,再加上師屬裝甲偵察營,工兵營、炮兵營、防空營、加強重炮連等等,總人數20147人,基本實現機械化。
不過在久米島,機械化幫助不大,因爲環島一週可以發現,這裡的大部分海岸都是落差數十米的懸崖峭壁,峭壁內巖洞衆多,易守難攻。只有西南面的兼城港,和西面長兩公里的伊福海灘適合登陸,但這兩處是日軍防禦的重點,部署了很多水泥三角體和障礙物,無法一次投入太多部隊。所以張連生將部隊分爲四批,首批登陸的包括2個兩棲裝甲營、6個步兵營,同時從河口和伊福海灘上岸。
隨着兩架用轟七改造的炮艇機開始在久米島上空盤旋,三枚紅色信號彈迅速升起。張連生和荊啓倫一起,站在中型通用登陸艇內,跟着3700名首批陸戰隊突擊士兵,在十餘艘驅逐艦和“海蛇”兩棲坦克的保護下,向西面的伊福海灘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