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大梁城外有賢人

候駕,並不等於見駕。

各地官員無數,等着、盼着始皇帝接見的人不計其數,劉闞不過是這許多人當中的一員罷了。

但不管怎樣,有了候駕的資格,就說明劉闞已經步入高等官吏的序列之中。

對於這麼一個結果,劉闞且驚且喜。

喜的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他不再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吏。這數年的奮鬥,終有了成果。

然而,始皇帝又是什麼人物?

劉闞真的很擔心,見到始皇帝的時候,會被他看出什麼破綻……

哦,破綻!

好像也沒什麼破綻吧。

可劉闞心裡就是有一種七上八下的感覺,從得到要前往滎陽的消息之後,就感覺着忐忑不安。

另一方面,劉闞開始疑惑了!

始皇帝究竟什麼時候纔會掛掉呢?能東來巡狩。說明這位千古一帝身體不差。根基現在地情況。只要不出意外。等再過個十年八載。整個天下地局勢就將完全穩定。六國後裔到時候再想折騰出什麼浪花。可就難了……六國後裔束手無策。天下穩定。大秦又怎可能迅速滅亡?

大秦不亡。霸王何在?

自己又該怎麼辦?

一輩子做始皇帝地臣子?

未來地局勢。會是什麼樣子?該如何走下去呢?

數不清楚地問題。糾纏在一起。讓劉闞感到無比地困擾。但困擾歸困擾。他還是要前去候駕。

周昌和苦行者,押送着劉家滿門老小去了蜀郡。

樓倉也沒什麼緊要的事情,於是劉闞讓灌嬰和鍾離昧留在軍營中,繼續操練兵馬;樓倉政務,皆有陳平蒯徹和曹參三人打理。安期生有心遠遊,但是在劉闞的勸說下,又留在樓倉。

韓信司馬喜兩人。負責打點田莊雜務。

兩人都已經過了十六,司馬喜略大一些,性情穩重;韓信則兔脫一些,常有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讀萬卷書,尚需學以致用。劉闞已着手安排兩人蔘與一些樓倉的政事軍務,也算是一種培養。

此次見駕。劉闞原本只想,帶賈紹一人足矣。

可是在臨出發前,王姬卻登門拜訪,“阿闞,信眼看着就要及冠,卻足不出樓倉,整日渾渾噩噩,只知練武打熬力氣。韓信和喜子,都已經能處理一些事情。我實擔心。這樣子下去,信會越發呆傻。此次你前去候駕,不知道能否帶上他呢?也算是開開眼界。多見些世面。”

想想看,這兩年劉信(即王信)的確是整日呆在演武場中。

上一次帶着他,本想一起去巴郡拜訪秦清。誰曉得在半路上聽說了始皇帝要焚書的消息,於是又急急忙忙的命劉信和韓信返回樓倉。如今,劉信業已十七歲了,但還是很不通世事。

除了家人之外,幾乎不和別人有什麼交流。

現在,他算是自己地侄子,帶他出去見見世面。培養一下倒也不是一件壞事。

想了一想,劉闞就答應下來。

兩天後,他帶着賈紹劉信,在二百樓煩騎軍的護衛下,和嬴鑊趕往相縣。嬴壯已經等得不耐煩。和劉闞匯合之後,他立刻點起三百甲士,兩股兵馬匯合一處,浩浩蕩蕩的開拔,趕往滎陽。

閒言少敘。這一路是曉行夜宿。

十五天,嬴壯和劉闞抵達滎陽城外……

這個時候,始皇帝的車駕,業已離開了咸陽,向三川郡行來。被點名前來候駕的各地官員,雲集滎陽城。

這滎陽,北臨黃河,是中原要地,素有三秦咽喉之稱。

劉闞也不是第一次來滎陽。但之前的幾次。全無這一次地忐忑和不安。

對始皇帝此次東巡的主要原因,嬴壯給出了一個答案。

和早先蒯徹陳平等人的猜測大致相同。不過陳平卻從始皇帝提前發出的東巡路線中,看出了一些其他的意味。“山東經逢三田之亂,今年初又連番進行清剿,使得齊魯之地的百姓,難免心生恐慌之情。

早先因燕趙方士、齊魯儒生的幾次動盪,陛下曾經發出過山東黔首,不得留駐關中的命令,本來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山東百姓感到不安。再加上這兩年一連串的變故,百姓不安,也在情理之中。故而,我以爲陛下巡狩東方,一方面是爲了震懾六國貴勳後裔,令其不敢再招惹是非。

另一方面則有安撫六國百姓地意思……此次巡狩之後,陛下肯定會有所動作,緩和中原之緊張局面。”

始皇帝身邊有能人!

對於這一點,劉闞從來不會予以否認。

若無能人賢士,始皇帝怎可能橫掃六國,統一天下?

也就是說,始皇帝甚有可能,已經意識到之前所犯下的一些錯誤,藉由巡狩之機進行補救。

巡狩東方,的確是一個很好地主意!

劉闞抵達滎陽之後,在當地官員的安排下,並未留住在滎陽城內,而是被安排在了城外。

也難怪,此次候駕的官員,大都以文官爲主。

即便是嬴壯這等武將出身的人,也揹着一個郡守的官職。

劉闞是爲數不多的武將之

把他安排在城外,倒也不是歧視武將。只不過從各方面來考慮,把武將安排在城外最合適。

大秦以法治國,以勇武爲根本。

從這點而言,也不可能出現後世那種重文抑武的現象。

不得不說,始皇帝是一個極有魄力的雄主。

他對自己充滿了信心,所以早在出巡之前,整個行程安排,就昭告了天下。

自咸陽出,他將先至三川郡,在三川郡接見候駕的官員。但在接見之前,他需要在洛陽停留十日。然後再往滎陽。在滎陽接見了官吏以後,將南下直奔雲夢(今湖北安陸市南),遙祭死在九嶷山地舜帝姚重華。接着再乘船順大將而下,過丹陽(今安徽當塗縣西北),抵達錢塘。

抵達錢塘的目的,是爲了登會稽山。祭祀禹帝。

然後過吳縣(今江蘇蘇州),走江乘(今南京市東北)渡大江而被,沿大海至琅琊,在去芝罘山。

走平原津(山東省平原縣西南古黃河渡口),北去上郡。

最後再由上郡,迴轉咸陽。

去什麼地方,走什麼路線。詔令中寫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始皇帝似乎根本就不怕什麼六國餘孽在路途中尋事。甚至說,他很可能想借由這一次巡狩。將那些謀逆份子全部吸引出來,一網打盡。古往今來,似乎很少有皇帝能如始皇帝這般勇氣。讓人不得不欽佩一下。

如果能成功,始皇帝可以徹底消滅六國餘孽。

如果六國餘孽不上鉤……那他也可以藉此巡狩機會,令天下蒼生心安,徹底斷了那些謀逆者的心思。反正不管是什麼結果,始皇帝都不會輸。

這也讓劉闞對始皇帝越發的敬重起來。

距離始皇帝抵達滎陽,還有大約二十天地時間。

劉闞呆在滎陽,感覺好生無趣。沒辦法,來這裡候駕的官員,他大都不認識。除了王恪嬴壯和李由三人之外。整個滎陽城,劉闞再無一個熟人。而嬴壯三人,各有各的圈子,也不可能整天地陪伴着劉闞。開始的時候,劉闞還有些興趣,可兩三天過去後,他可就煩了。

甚至在一次宴會上,看着滿堂的官吏。

劉闞甚至不無惡意地猜想:如果天下大亂,這屋子裡的人。還有幾個能活下來?

三川郡的冬季,來得遠比泗水郡早。

這一天,劉闞正在軍帳裡翻看唐厲送給他的那部《尉僚子》,帳簾突然挑起,一股寒風涌入。

只見賈紹搓着手走了進來,一邊走一邊說:“怎地今年的天氣這般凍人?”

劉闞不禁啞然失笑,“紹舍人,你一個土生土長的三川郡人,怎麼連家鄉地天氣都受不了呢?”

舍人。有兩種意思。

一種是豪門大戶家中地門客。另一種則是官職。

賈紹如今還是白身,這舍人的身份。自然是頭一種含義。不過,門客也有三六九等,賈紹這個舍人地身份,就類似於劉闞的幕僚。他頓了頓足,毫不客氣的一屁股在劉闞對面坐下。

“紹雖是三川郡人,可今天地天氣,的確是不尋常。

往年這個時候,雖已天冷,但卻不似這般寒意凜凜……呼,今年的冬天冷,可是不好熬啊!”

說着,他朝着手上哈了一口熱氣,順手端起書案上的一杯溫酒,美美的飲了一口。

“主公,還記得何公臨別之前,和您說過的事情嗎?”

何公,就是那已去了咸陽,如今在大秦朝中擔任博士職務的叔孫通。

劉闞一怔,疑惑的看着賈紹道:“甚事?”

“呵呵,紹就知道,主公可能把這件事情忘記了……何公走之前,曾向您推薦過一個人。”

“啊!”

劉闞先是一怔,旋即想了起來,“若非紹舍人提起,闞幾乎忘記了這件事。”

叔孫通去咸陽之前,曾經對劉闞說過:他麾下的人才雖然不少,但是還缺了一個能掌舵地人。

所以,叔孫通給劉闞推薦了一個人,那就是住在大梁城外二十里小王莊的公叔繚。

只不過,劉闞從平陽迴轉樓倉之後不久,就發生了呂雉那件事情。呂雉死後,劉闞忙着尋找劉季和劉肥父子的下落,把叔孫通提到的這件事情,幾乎給拋在了腦後。當然了,以樓倉當時的情況,劉闞也不可能輕易的離開。畢竟他是泗水都尉,怎可能隨便就擅離職守呢?

而請人這種事情,又不可以隨隨便便讓人代勞。

看叔孫通當時鄭重其事的樣子,就說明他推薦的這個公叔繚,怕非是等閒之輩。若是普通人,一紙徵召足矣。但真正有本事的人,卻需要釋出足夠地誠意。劉闞就算是什麼都不懂,也知道後世三顧茅廬的典故。那些有本事的人,個個脾氣古怪,可不能隨隨便便的徵召。

如今賈紹提起,劉闞立刻想起了這件事情。

賈紹說:“如今陛下才出函谷關,而且還要在洛陽停留些日子。估計抵達滎陽,也要二十天後。

主公趁此機會,何不走上一趟?

反正從滎陽到大梁,快馬不到一日的路程。

不如和嬴郡守他們說一聲,去大梁拜訪一下那位賢人。左右不會超過三天,不會耽誤候駕的事情。”

這個嘛……

劉闞倒是有些意動。

左右呆在這裡,也無所事事。

去那小王莊拜訪一下賢人,倒也能打發時間。可他現在是在候駕,能不能離開,還要另一說。

沉吟片刻之後,劉闞道:“不如這樣,我明日去問一下李由郡守。如果他覺得可以,咱們就走一趟大梁城……但實在不可以的話……紹舍人,只好就請你代我走上一趟。能不能把那位賢人請出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代我向賢人行弟子之禮,向他請教一二,就足矣!”

先要有個好印象,以後可以徐徐圖之嘛!

賈紹想了想,覺得這也是個辦法。

於是兩人商議下來,決定第二天請教了李由嬴壯之後,再做其他的計較。

下午還有一章,先奉上三千字。

第二更18:00前奉上。

第289章 狂暴巨熊(一)第5章 沛(三)第156章 老羆營(五)第171章 決戰河南地(一)第1章 白龍伏屍(一)第355章 江山一盤棋(四)第155章 老羆營(四)第130章 鍾離相隨第95章 任囂到來第223章 千字文第98章 豐邑小故事第188章 信任第23章 三尺青鋒搏功名(三)第18章 餌(一)第154章 老羆營(三)第33章 歡宴(一)第255章 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二)第72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二)第162章 夜半鼓聲第147章 演武(一)第178章 氣死頭曼第110章 血色第141章 徵召第7章 審食其第210章 巴蜀風雲(五)第327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八)第184章 泗水都尉第354章 江山一盤棋(三)第31章 笑看風雲起(三)第161章 籌謀第111章 弓倉是誰第88章 博弈(一)第142章 樊噲請命第232章 伴駕(二)第27章 成也法,敗也法第314章 九原之爭第一彈(三)第147章 演武(一)第370章 戶牗之會(二)第144章 永正原第26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第295章 樓倉之戰(三)第19章 餌(二)第36章 春夢了無痕第29章 唯有義長存(二)第372章 四面楚歌第341章 會師關中(九)第51章 大有來頭第123章 好漢鍾離昧第190章 韓信(一)第347章 會師關中(十五)第319章 一柄青魚劍第31章 笑看風雲起(三)第48章 暴徒灌嬰(一)第75章 大鐵椎第229章 大梁城外有賢人第38章 萬歲酒第53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203章 唐厲無間道第3章 沛(一)第361章 江山一盤棋(十)第229章 大梁城外有賢人第46章 你不如他第195章 盤野老第93章 蕭何出招第118章 巴蜀來人第17章 任務第61章 太極崩劍第38章 萬歲酒第216章 青魚蓋聶第93章 蕭何出招第299章 樓倉之戰(七)第308章 長征(八)第62章 古怪氣象第285章 徐縣第一戰第127章 馬耳山(一)第32章 笑看風雲起(四)第330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完)第111章 弓倉是誰第9章 他是誰?第26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二)第257章 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四)第140章 亡秦者胡第77章 中車府衛第54章 擔水功第270章 何方神聖(一)第137章 合作(二)第104章 恩威並施第96章 樓倉鎮第18章 餌(一)第54章 擔水功第338章 會師關中(六)第294章 樓倉之戰(二)第7章 審食其第102章 雷霆手段第30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一)第210章 巴蜀風雲(五)第102章 雷霆手段第157章 小豬快跑第238章 八大郎中之公子嬰第211章 巴蜀風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