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探(十)

元旦剛過,狄仁傑遞來一份奏摺。

是劉懿之在洛陽寫來的,他是劉之的兄弟,因爲長兄才氣的籠罩,一直名聲不顯。可在文學之材上,還有些造詣的。此次受到牽連,所有官職一櫓到底了。

李威回京之後,給天下人出了一個難題,泰來否閉。

並下詔書,說出原因者重重嘉獎,上書的人倒有不少,了無新意,有的說得更是牛頭不對馬嘴。

只有劉懿之這份上書,給了狄仁傑一份驚喜。

但事關重大,非是他所能做主的,交給了李威。

李威打開看了一眼,上面寫道;

天地渾沌,盤古斧劈,分開陰陽,陽者氣盈,故爲上,陰者氣沉,故爲下,於是萬物生,百民出,後方有聖王.....民者,是水,君者,是舟。君統御萬民,順者民意,合於民禮,國運祚長.....

說了很多,大約意思是說,天地開,先有老百姓,後纔有君王的。就象水與舟的關係一樣,沒有水就沒有舟。君王雖是老百姓的父母,但必須對百姓要善待。

否則國家就不保哪。因此,做了君王,要保持一顆謙卑仁愛的心,這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擁戴。就象泰卦一樣,將坤民放在其上,君乾放在坤下,國家才能大治。否則,君王本來就有無限的權利,又不加節制,勢必成窮九必亡之勢。所以輕盈高高在上的乾卦,絕不能再置於坤卦上面了。不然,就會有不好的事發生。有一個例子,隋煬帝正是抱着這種態度的,視萬民若芻狗,結果若大的隋朝,居然短短几十年就亡了國。

說得十分含蓄與隱晦。

的確,做爲現在的人,這層意思普通人很難敢將它表迮出來。

但已經接近李威心中的想法。

想國運變得更長久一點,關健就是一個良好的制度,與權利的分配。漸漸削弱君權,但這個權利卻不能集中在某一個大臣手中。於是又回到李世民的政事堂制度。

以後還要做一些調動,還要看百姓的反應。不能步子邁得太大了,反而得不償失。

將魏元忠與狄仁傑等宰相召了進來遞過了這份疏折,給他們傳看。

魏知古擔心的說;“陛下,劉懿之是看到陛下謙遜,所以斗膽冒犯,以圖輕言再次僥倖蒙陛下垂青,進入仕途。這種輿論不可要,若是所有百姓都輕視君權,後果無法想像。”

“魏卿,你再看看他只說要人君保持一顆謙卑的心,獸待百姓,可曾說了其他什麼?”

不知道劉懿之的想法,有可能他是看出自己心思,有可能過着平民的生活不習慣了所以賭上一把。但這份疏折來得正及時,若沒有它,自己過一段時間,也會主動公佈答案。

以後若有不肖的子孫,那麼朝中的大臣就可以將它拿出來,當作法例進諫了,看一看,你的祖先說了什麼泰來否閉。不能這樣胡作非爲。多少會起一些監督作用另外也容易培養大臣的節氣。

你們是國家的大臣,是做事的不是做君王的奴才。不能小視它的作用。若是自己在位時很有作爲,對後世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力。比如趙匡胤兄弟的重文輕武,一直影響到南宋的末年,甚至都影響到了明朝。

“下一份詔書#吧,讓他爲侍御史。順便將他的折疏,向天下頒發,人君者,必須要保持謙卑的心,以後朕若是做得不好,勿論何人,都可以對朕進諫。”

皇帝自己兒非要做一個苦『逼』的皇帝,還能說什麼呢?諸臣只好稱“喏”。

李威也沒有想到沒祿氏來得這麼快。

上元節未到,沒祿氏就率領着一行人,來到長安。

李威在皇宮裡接見了她,手一揮,將所有的宮女與太監打發走了。問;“爲什麼你親自來?”

“想你哪,來長安探望你。”沒祿氏伸了一個懶腰,嬌慵的說道。

“我兒子呢?”

“他在羊同,我孃家,很好。你不用擔心,此時噶爾兄弟民怨很大,我就是將我兒放在他們的手中,都不敢傷害,否則引起的後果,他們負責不起。”

“但你知道你這一行有多兇險?”

論氏兄弟可以用自己兒子做一個傀儡皇帝,號令吐蕃。然而沒祿氏未必有這個作用。在國內,因爲數次戰敗,給吐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民憤大,不敢對沒祿氏動手。

但沒祿氏來到唐朝,若在回去的半路上,做一些手腳,將這個罪名戴在唐朝身上,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沒有沒祿氏的扶佐,自己那個兒子真會成爲論氏兄弟的傀儡了。甚至有可能終身不明白他真正的身世。

“你放心#吧,來的時候,我就想好了,暗中吩咐了羊同一些部族。等到回去時,分成兩路,一路從青海回去。另一路,我自己從西域回去,經于闐南山口到羊同。到了羊同,我也就安全了。除非你有意泄密,可你會不會呢?”

“還是很冒險。”

“人家只是想你嘛。”

一半真。吐蕃的事,他也在關注,情報雖落後,可多少知道一些情況。吐蕃壓力大,自己自從去年讓各軍返回後.做了一些措施。比如截斷鹽路與商路,進行報復,吐蕃形勢更加雪上加霜。

最關健,自己佔據了道義。

無論是在青海,還是在劍南,或者在西域,都是吐蕃人,或者說是噶爾兄弟動的手。

這時候沒祿氏“冒險”前來唐朝,爲百姓尋找一條生路,那可以說是帶着一層光環來的。一旦成功,將會爲沒祿氏贏得巨大的聲輿。其實所謂的危險,並不是在唐朝,而是在吐蕃國內。

只要條件提得不過份,自己怎麼好意思不答應呢?

有了這個聲望,再加上漸漸扭轉上風的贊普系大臣的協助,沒祿氏就能漸漸從噶爾兄弟手中將權利瓜分過來。除非噶爾兄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強行將沒祿氏殺害。可眼下他們的名聲,能不能冒這個危險?

“但終不是長久之計。

“是啊,可我們的兒子還小,我終是一個『婦』道人家,不是你母親,有那麼強硬的手腕。只有等我們兒子再長几年,那時候,我才能想辦法。”

論欽陵不僅是沒祿氏心腹大患,也是唐朝的心腹大患,比如在青海,在西域,在劍南,駐紮了多少兵力?不駐紮不行,有這個人在吐蕃,邊疆若有絲毫的閃失,將會成爲他快樂的獵場。

“也不容易。”

“我想過,要你配合啊,你若將他引出去,我將邏些城控制住,將他的巢『穴』催毀,諒我們吐蕃軍隊也不會全部附從於他。”

李威深思,就是這樣,沒祿氏母子也會擔負着巨大的風險。不過還早,不急,真不行,自己到時候花一些心血,做一些配合。

沒祿氏又說道;“我來,還爲我們兒子求一門親。”

至於放一放鹽路與商路,沒祿氏提都沒有提,難道李威不答應嗎?

“你是胡來,上次居然求親求到我小妹身上。”

“那樣別人纔不會懷疑嘛。但兒子漸長了,你自己兒看着辦吧。”

“不行,同姓不能婚,難道你沒有聽說過?”若真娶了一個公主、郡主的啥,兒子的身世,只能隱瞞一輩子了。其實所謂的近親不婚,這時候人們觀念還是比較落後的。同姓隔了七代八代的,爲什麼不能婚?異姓的,姑舅表姐妹兄弟,血緣豈不同樣很近?這個理兒不能說。不迂他作爲帝君,要遵守這個時代的規則。

“那最少是五姓七家的女子。”

李威有些汗,五姓七家的女子,那可是比宗室女子還要嬌貴,誰個願意嫁到吐蕃?

“那可是你的兒子。”

“我知道。”

不成功罷了,一成功,沒祿氏的聲望會更上一層樓。大食人也許不知,可吐蕃人怎能不知道唐朝五姓七家女子有多高貴?不過,難道自己要做出一些讓步,讓某一家答應?

想了想,清河崔家、博陵崔家、范陽盧家、趙州李家與隴西李家,想都不要想了。只有太原王家一直與宗室保持着親密的關係,要麼是滎陽鄭家。但就是如此,不做出巨大的讓步·恐怕也不會同意。自己是皇帝,難不成用強權手段『逼』親?

“讓我試試看吧。”

有了這句話足矣。沒祿氏眨着美眸說道;“聽說上元節,皇宮很熱鬧。我一路搶速度,就是想看一看長安城上元節的繁華。”

“你若想看,就留下來吧。”

“反正不急,我會在長安呆上一兩個月時間,還有啊,我難得來,你那個後宮的妃子,就不能碰了。要留給我。”說着用眼睛瞟啊瞟,瞟向某一處。

外人肯定不知的,沒祿氏要爲吐蕃爭取條件,就要與唐朝皇帝纏,慢慢磨,一步一步的談判。並且她是太后,唐朝皇帝接見,也合乎禮儀。說不定吐蕃的老百姓,也許哭泣,也許感動,看,我們太后爲了我們生存,冒着多大的風險啊。卻沒有想到是這麼一個香豔的談判場面。

良久後,兩人繫上了衣服。沒祿氏象一隻波斯貓伏在他懷中,軟綿綿的問;“陛下啊,你胃口真好,那個西夷的公主,是什麼滋味?”

這能有什麼滋味?頂多視覺上享受有些不同罷了。

不過這一刻,李威有些癡了。他絕沒有想到這一生,與兩個太后纏雜不清。一個是親生母親,恩怨難分。一個是情人,未來何去何從,又不能掌控。

送走了沒祿氏,狄仁傑走了進來。

問;“狄卿,有何事?”

狄仁傑嘴張了張,不知說什麼是好。過了半天才說道;“陛下啊,要有分寸啊。”

“朕知道了。”

忽然宮外又傳來一陣鞭炮聲,日子太平,百姓遇到新年,心中就充滿了喜氣,鞭炮放得烈。不過春天的腳步,隨着這一聲聲鞭炮響聲,也漸漸來臨了。

第376章 勇臨寒磧(三)第102章 會戰(三)第383章 羣小掌臉第351章 枯骨接翠(一)第137章 春雷(九)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115章 暴力繼續時第136章 春雷(八)第86章 前夕(三)第18章 葬楚宮傾國(一)第300章 元不是池中物(二)第374章 勇臨寒磧(一)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28章 曲轅犁出 國老心折第200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下)第177章 合(五)第62章 和親(中)第360章 射日墜(二)第111章 馮太后第127章 東都黃昏(六)第435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三)第326章 江山回首(二)第1章 打了武則天的臉第358章 欲摘弓(二)第352章 枯骨接翠(二)第254章 尚飯心不老(一)第106章 奇兵第374章 勇臨寒磧(一)第427章 甚輦路(二)第339章 蕃胡菸灰(三)第337章 蕃胡菸灰(一)第119章 問琴(下)第63章 和親(下)第31章 但蜂媒蝶使第462章 春不歸來第75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下)第156章 啓航(二)第177章 合(五)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289章 地下水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19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下)第166章 探(四)第163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中)第41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四)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34章 千古絕對 俏女跟蹤第58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中)第47章 毀屍滅跡 馬踏賀府第13章 宮中立威 將軍指點第84章 迴文詩 連環計第163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中)第29章 輕翻柳陌(二)第431章 聽得念奴歌聲(二)第95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74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上)第97章 等(上)第255章 殖民第474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一)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8章 二七二七 不小不小第102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二)第186章 沛王同志 二女道士第50章 三位大賢 指點迷津第18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上)第178章 韋月省親 許氏求歸第11章 一去無跡(二)第320章 正涼風新發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347章 非川悽草(五)第424章 未怕金吾呵醉(二)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24章 亂點桃蹊(一)第170章 探(八)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421章 約綵鸞歸去(二)第248章 親事(下)第92章 和尚吃肉 狄公歸來第49章 攤牌(一)第340章 蕃胡菸灰(四)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8章 二七二七 不小不小第60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上)第370章 龍出海(三)第132章 太子高梁 皇宮大宴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第116章 有策可對 春藥補身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219章 姚州之戰(四)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136章 春雷(八)第310章 江流如此(一)第200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下)第177章 風輕雲淡 花好月圓第121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下)第275章 小重山第329章 杜鵑枝上殘月第149章 問鼎(一)第78章 君子之戰(中)第94章 聲東擊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