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再論大非川

一場秋雨就來臨了。

嚴格說不算是秋天,天光才過了立秋,天還是很熱。但有了秋雨那麼一種味道,下得不是很大,可連綿不絕,一會兒住,一會兒下,持續了一天一夜。

來得有些遲,就是下上個十天八天,對關中秋收已經於事無補。當然,下比不下好,否則明年的夏收怎麼辦?然後就傳出朝廷又開始議論大雩祭的事。

這倒是很無恥的。但父親的心情多少理解一些,在這個時代,凡事往鬼神上牽,連年的災害,給了父親很大壓力。不得不這樣做了。

正在胡亂想着心思,李治派太監請他到宮城議事。

還是在李治的御書房,房間裡坐着閻立本、郝處俊幾位宰輔,還有幾部尚書,另外又來了一個人,左相姜恪。有些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此人在長安的,爲什麼來洛陽了。

心中狐疑,禮數卻沒有失,說道:“參見父皇,見過幾個相公尚書。”

“坐吧,”李治讓他落座,又說道:“姜卿不日就要去涼州了。”

現在洛陽,不是在長安監國,因此沒有看到邸報,聽到父親的授命,卻也明白過來。不但是洛陽下雨了,恐怕關中等地都開始落下秋雨,至少秋天的小麥大麥能播種了,因此吐蕃的事,再次上了議程。

拱手說道:“姜相公,孤祝你一路順風。”

“不敢,”但姜恪神情不大好看的。

李治又說道:“當初,你與戴卿、張卿、劉卿以及姜卿等說的計策,朕已經看過了。”

“那是兒臣不懂事,又不知輕重,將心中淺薄的想法,說了出來。父皇請恕罪。”

“是很淺薄,不過也有一些可取之處,朕問你,爲何大非川之敗如此慘重,朕沒有處死郭待封?”

“兒臣不知。”

“你看一下地圖。”將地圖扔了過來,又道:“看看大非川到烏海有多遠。”

是很遠,又不象後世,這時候青海到烏海一帶,包括大非川在內,水草茂盛,甚至許多地方是沼澤。行程更加困難。李威看了一下說道:“兒臣還是不明白。”

“薛仁貴遠在烏海,曾下令讓郭待封運送輜重至烏海。此役,吐蕃士兵衆多,薛仁貴意欲取敵人糧道,所以先赴烏海,即取敵人牛羊數萬,欲瓦解吐蕃聯軍。吐蕃亦是用此意。從大非川到烏海數百里路程,如果押送輜重到烏海,兵力少了只會給吐蕃人截獲。在薛仁貴催促之下,只好全軍盡出。郭待封有失,也是薛仁貴提前沒有計算好導致的。”

這是現在最常規的說法。

不過不是如此的,爲此事,李威還與薛訥交談過。一開始對青海的情況都低估了,朝廷很有雄心的,任命薛仁貴爲邏娑道行軍大總管,這個邏娑,又是邏些城的另一個譯音,也就是準備將吐蕃納爲唐朝一個道。當然,自大非川敗後,唐朝再就沒有邏娑道這個詞眼了。所以薛仁貴來了一個兵貴神速,以大非川爲據點,進軍烏海,這是準備作爲第一場戰役的。如果此役勝利了,又有可能以多瑪城爲據點,向悉諾羅驛進軍,進行第二場戰役。或者再以鶻莽峽爲第三據點,象閣川驛進軍,進行第三場戰役。然後進軍邏些城。

總之,敗後李治大怒,現在唐朝不象宋朝,動輒一百多萬軍隊,輸了十幾萬人不打緊,總人口就那麼一丁兒,全國也沒有多少軍隊,看似八面威風,經常打了哪兒,這兒出事了,這兒征服了,又有一處出事了。加上民夫損失十萬最強壯的兵源與勞力,李治很肉痛的。然後派御史大夫樂彥瑋察看失敗原因,又將薛仁貴、郭待封、阿史那道真三人用枷鎖押回京城的。

不過最後赦免死罪,除官了事。

薛仁貴回家後,就檢討了自己,開始就輕估了,如果以鄯廓二州做據點,唐朝基礎好,誘敵前來,雖然論欽陵用兵很厲害,卻也有把握大勝之。不過敗兵軍之將不言勇,敗後與論欽陵私自議和,才逃了出來,更是恥辱的事。所以只有關起門說了。

對此,李威還是不認可的,也許不會大敗,但想大勝,就是在鄯廓二州,同樣未必。後世論壇上清楚地將這一時代將領排名,論欽陵高居第一,這可不是吐蕃人說的,是漢人自己說的。不承認都不行。還有後來突劂的啥人,契丹的啥人,名字記不起來了,也非常厲害。只要郭待封這小子不安份,就是以鄯州爲據點,有可能還會失敗,頂多沒有那麼慘。

然後薛仁貴又象兒子說出另一件事,自辨時也提到過一些。但進入大非川之後,薛仁貴感到不大妙,別進軍邏些城,能象隋朝或者李靖那樣,在吐谷渾取得一場耀眼的大捷,回去就能交待了。當然,這種氣沮的話,只是對兒子說的。但確實在離開大非川嶺時,對郭待封說過一句話,烏海險遠,車行艱澀,若引輜重,將失事機,破賊即回,又煩轉運。彼多瘴氣,無宜久留。準備這一戰打完,平定了吐谷渾,就班師回朝了。

於是設下一場計謀,讓郭待封與阿史那道真二人率兩萬軍隊在大非川嶺駐紮,看守糧草與軍用物資。他去了積石河口,大破了吐蕃聯軍。至於郭待封兩萬軍隊卻別有用意的,他能攻打敵人,截取牛羊,吐蕃人同樣也會這樣做。但據於大非嶺,有險可守,兩萬軍隊能守住一些時日,此時吐蕃攻打的士兵已經是疲兵。

然後他率軍返回。如果糧食丟失了,會怎麼辦,自己手下士兵肯定會鬥志激昂。兩方士氣一高一下,一舉就將幾十萬聯軍擊敗。這是取了項羽破釜沉舟之意。可郭待封與他不成見,他對郭待封也不成見,只是下了命令,連個商議都沒有。是下令押送了一些物資,但不是糧草,都繳獲了那麼多牛羊,不吃是用來養着玩的?也有軍用物資,不過吐蕃人的武器大多數還是很落後的,並不適用。但沒有想到郭待封不聽命令,將兩萬軍隊帶着民夫一起趕向烏海。薛仁貴一聽急了,連忙下令他快點行軍,這也是後來郭待封爲自己狡辨的由來。可是郭待封依然不緊不慢,薛仁貴又派了兩千精銳前來掩護,但一切都遲了……

因此,薛仁貴對薛訥說道:“此戰,爲父也有許多失職之處。”

這是薛仁貴臨行前向薛訥說的,薛訥爲人又沈默寡言,如果不是李威,又在言語中似乎對他父親十分仰慕,他都不會說起。而這一番話又是薛仁貴前往高麗時,對兒子說的,不是懺悔什麼的,是教薛訥從中學習其中的成敗得失,就包括吐蕃的氣候,等等,全部教給兒子,所以應當比較可信的。

不過嘛,李威也不會傻乎乎地爭辨,郭待封的父親雖然在龜茲戰死,可當初在李世民兵討王世充,竇建德舉兵來援,許多將領謀臣勸李世民退軍以後再取。唯獨其父郭孝恪說竇軍遠來已疲,依據虎牢關據守,一舉殲敵,竇軍覆沒,王世充軍自是沮喪,二賊斬獲之時。於是李世民聽從建議,這一戰是隨隋唐演義中最爲慘烈最爲重要的一戰。可以說這一戰,在唐朝統一天下功勞中最少佔去三分之一的功勞。所以郭家與許多權貴交好,薛仁貴嘛,功勞是立了不少,說到底,還是一個農民。再說,也有責任,所以李威說道:“父皇所言有理。”

“但爲什麼朕也寬恕了薛仁貴?”

“兒臣不知。”

“說到底,朕也錯了,低估了吐蕃人,因此授命薛仁貴爲邏娑道大總管。上下皆有輕敵之心,焉能不敗?”

這樣說也行。但李威卻是不敢接話的。

李治又說道:“你出的那個主意,朕也施行了。”

“兒臣愧不敢當,”李威雖然這樣說,可心裡卻在說,爲什麼我一點風聲也沒有聽到。看來此事保了密,只是不知道今天父親將它說出來,有何用意?

“可是接到的消息有些複雜,姜卿,你來說。”

“喏,太子殿下,吐蕃廣大,地形複雜,兵部用了一些精明忠誠的蕃兵,做了斥候,進入青海以及吐蕃其他地區,有的遠,現在斥候沒有回來,但近處的斥候陸續地帶回來消息。大多數部族都是同意的,只有少數部族忠誠於吐蕃,將我們的斥候斬殺了。可是情形有些複雜,首先就是部族,有的部族是世襲制,有的部族是禪讓制,有的部族酋長權利大,有的部族酋長還沒有長老權利大,有的部族酋長權利卻是很小。還有的部族,比如党項,大的就有八姓,各不相統,就是同姓亦不在一處。有的統一,有的又各不統一。再說忠誠度,有的部族對吐蕃很忠誠,有的部族內部又有許多小部族,有的忠,有的不忠,比如羊同,整個羊同有勝兵八九萬戰士,是吐蕃境內一個很強的部族,時叛時降,但不是所有部族投降,或者誠服於吐蕃。比如現在羊同就有些部族對吐蕃不滿,可有的部族對吐蕃又很忠誠。有一個大部族叫沒祿氏部,對吐蕃就十分忠誠,準備將族內公主下嫁給吐蕃贊普。還有的部族,酋長對吐蕃忠誠,可是百姓對吐蕃並不忠誠。只有一點,聽說後,都表示向我們大唐誠服,甚至說了,物資他們可以託族人假借商賈,自己運回部族內部。”

“弘兒,你可聽明白了。”

“兒臣明白了,姜相公意思是說,我們唐朝年光不好,將物資給他們,就算是對吐蕃不滿,族內所有族民未必肯助我大唐,甚至有可能用這些物資反過來對付我們唐朝。”

“殿下,臣正有此意,而且言語不通,風俗不通,習慣不通,道路又非常困難,斥候又很難混進去,聽到有用的消息。再說這大大小的部族,有的多達幾十萬人,有的只有幾百人,物資又不好分配。就是資助,亦是非常困難。”

“弘兒,你可有什麼計策?”

李威心裡叫暈,我能有什麼計策?不過這個父親似乎從他這裡得到了一些甜頭,這倒是一個好兆頭。於是低頭苦想。這也不是開玩笑的,一旦實施了,如果這些人真用唐朝提供的武器,反對來對付唐朝,自己吃不了兜着走了。似乎他前世越南人就這麼做過,從武器到糧食,到技術都是中國人提供的,但後來呢?

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道:“我都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我先說出來,你們做一個參考。”

“說。”

“我在市坊裡聽到一些狼的傳說。”李威剛一說完,就看到李治臉色陰沉下來,想起來了,自己前幾月說了胡人,讓父親狠狠責罵一頓,自己與父親還是半個胡人,卻是不應當用狼做比喻的。

———————————————————————————————

第412章 樓臺歌舞(一)第167章 朱威小辨 成人事儀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152章 大案落幕 蕙好小母第373章 香車血斾(三)第139章 定(一)第400章 紅妝春騎(二)第229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下)第224章 以神爲名 西南始治第183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下)第293章 只愁風雨無憑準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431章 聽得念奴歌聲(二)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166章 探(四)第399章 夜寒月白(四)第294章 乾坤乃大(一)第43章 成嘆息(二)第214章 王妃是妃 堅城人城第37章 東園岑寂(二)第232章 太子成人 皇帝上天第105章 兵臨城下第34章 時叩窗隔(二)第436章 抱銅仙(一)第31章 東宮大宴 太子約胡第210章 仁,是吹笛子第86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下)第413章 樓臺歌舞(二)第397章 夜寒月白(二)第64章 廢賀蘭 救公主第162章 啓航(八)第231章 奉儀破例 蠻人入京第109章 越權第40章 靜繞珍叢底(一)第151章 問鼎(三)第11章 一去無跡(二)第148章 少師自殺 雪藕新市第165章 探(三)第211章 渡(上)第65章 進退失據 禍福難料第76章 東都洛陽 初見父母第479章 天上人間夢裡(三)第264章 曲江第147章 兩聖震怒 對鸝迴歸第334章 遙憶當年第158章 狄公要錢 大雩草草第215章 烏龜第473章 暗滴蛟珠淚(五)第80章 武后殺人 元忠嚮導(下)第107章 玩笑不當第104章 會戰(五)第325章 江山回首(一)第26章 亂點桃蹊(三)第153章 問鼎(五)第153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上)第82章 母子唱戲 拜訪許府第126章 說服仁杰 最喜六月第434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二)第279章 分相權第233章 活字周頌 九天吉期第176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下)第210章 仁,是吹笛子第403章 竿旗過市(二)第240章 貴妃第52章 黑山之戰(中)第179章 南征問策 聖意難解第438章 抱銅仙(三)第435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三)第280章 殺死你(上)第361章 射日墜(三)第76章 報應第154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中)第220章 姚州之戰(五)第74章 火耗第67章 圖窮(中)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378章 陌刀橫崖(一)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第109章 高梁冷落 楊敏自救第99章 婉兒初啼 齋月漸滿第50章 攤牌第279章 分相權第124章 東都黃昏(四)第450章 肯把菱花撲碎(一)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467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二)第95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下)第154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中)第13章 爲問花何在(一)第161章 蘿莉進宮 韋月乖巧第83章 曙光(下)第27章 亂點桃蹊(四)第35章 時叩窗隔(三)第81章 小彩丸 乖兒子第179章 南征問策 聖意難解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115章 暴力繼續時第60章 風向第77章 君子之戰(上)第71章 沒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