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小時候。
營救計劃出來,所有的人員物資都到位,科學家還爲這次營救計劃命名——渦眼營救。
渦眼營救計劃參與的人並不多,總共只有十四人,其中還包括了韓星海。
不過,爲這十四人提供後勤支援的達到了五百多人,其中有二百多人的科學家團隊提供數據支持,還有兩百多人的工程師提供技術支持。
當然,真正核心人物是韓星海,因爲,他是整個計劃的靈魂,也是執行者。
金屬攔網的距離是每公里一個,總共有七個金屬攔網,也就是說,渦眼營救的距離達到了七公里出頭。不過,嚴格計算的結果並不是七公里,因爲,其中最近的一個安全對接通道與第一個金屬攔網的距離有七百米,也就是說,營救的總距離接近八公里。
鑑於近八公里的距離太長,這一個計劃最後被科學家否決,修改爲從遊輪內側的一個安全通道放出七根繩子,那麼也就意味着,形成了一個扇形的平面圖,每一個金屬攔網的距離都不會超過五百米,因爲,遊輪的環形結構寬度只有四百米,哪怕是兩端最遠的金屬攔網也不超過五百米。
優化後的計劃最大的好處就是安全出口是在環形的內側,幾乎不會遭到隕石的撞擊,而且,由開始的一條主線變成了七條主線,不會造成擁擠。
另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因爲納米繩是從橫拉,這就爲參與營救計劃的人和被營救的戰士都有了一個躲避隕石的空間,一旦發現隕石撞過來,可以加速或者退後避讓。
營救的方案非常細緻,先是從安全通道里面放出去七根堅固的納米繩,然後,由十一架電磁機器人牽引着到納米繩往前面走,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個電磁機器人停下,在安全通道與金屬攔網之間形成一個或者兩個納米繩的支點。
完成了上述任務之後,十四個人就要分成七組,用安全扣扣在由電磁機器人固定的納米繩上面,然後,每兩人一組前往金屬攔網的背後,那納米繩固定在金屬攔網的背後,再只會被困的機甲戰士順着納米繩的引導返回遊輪…
…
整個計劃說起來簡單,但操作起來風險極高,因爲,遊輪的頂部並沒有建造金屬攔網,也就是說,當救援人員從安全通道鑽出來的時候,便是呼嘯而來的隕石羣,其危險程度可想而知。
當然,爲了確保救援風險,科學家們臨時改裝加固了幾架巨型工程機甲,然後,工程人員通過頂部的一些通道把改裝後的機甲焊接遊輪頂部,這樣可以阻擋一些隕石,特別是能夠擋住那些貼着遊輪頂部上面衝撞的隕石。
總之,科學家們已經絞盡腦汁的想了很多辦法把風險降低,但是,實際上風險依然不可控,因爲,在隕石亂流之中,遊輪任何一個方向都會遭到撞擊,而且,在遊輪自轉的情況之下,凸起的任何物體所承受的撞擊力量都是極爲恐怖的,特別是那些巨型隕石。
爲了避免隕石對電磁機器人造成破壞,科學家們在讓電磁機器人固定納米繩的時候,都會選擇一些凹槽部位,讓電磁機器人下蹲手撐的動作,減少被隕石撞擊的橫截面,也增加了與遊輪的附着力。
爲了配合營救活動,遊輪的在飛行之中也開始不停的調整姿勢,儘量讓頂部避開隕石密集的部位和一些巨型隕石。
行動開始後,電磁機器人的佈置還算順利,有驚無險,很快就在頂部固定了七條特種納米繩。
韓星海是最遠的七號金屬攔網,而且,因爲電磁機器人不夠的情況下,通往七號金屬攔網的納米繩只有一個電磁機器人作爲固定指點。
渦眼營救已經展開了,數百個科學家和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後勤,他們負責監控周圍的隕石數據,然後第一時間提供數據。
全息屏幕上在直播着營救行動。
成千上萬雙眼睛死死的盯着全息屏幕上的畫面,每一個人都屏住了呼吸看着全息屏幕上那驚心動魄的畫面。
外太空沒有聲音,全息屏幕上也沒有聲音,但是,從那全息屏幕上看到隕石貼着遊輪飛過,人們彷彿感覺到了呼嘯的風聲。
電磁機器人的佈置很順利,爲了避免納米繩被隕石撞到,納米繩都貼着遊輪的外裝甲上面。
最危險的環節到了,這個時候,必須要要有人把納米繩牽到金屬攔網的背後固定,然後引導被困的戰士順着納米繩返回遊輪的安全通道。
七組人馬同時出動。
理論上,讓七組人馬同時營救並不科學,但是,爲了避免營救時間拖太久讓星際旅軍蟻反應過來,韓星海決定速戰速決,同時展開營救。
韓星海最擔心的是有星際旅軍蟻偷襲。
目前,星際旅軍蟻的環境也非常艱辛,因爲,整個隕石帶都處於失控無序的狀態,而這種狀態讓隕石撞擊異常的狂暴,這也導致數不勝數的星際旅軍蟻葬身在隕石渦流之中,在這種情況之下,星際旅軍蟻也陷入了無組織狀態,要想發動對人類的攻擊也並不容易。
不過,不容易是不容易,韓星海可不敢冒風險,萬一星際旅軍蟻發現人類正在營救之後展開悍不畏死的衝鋒,那將是一場災難。
隕石流的衝撞雖然可怕,但是,隕石在失去了星際旅軍蟻的控制之後是沒有目的性的,被隕石撞上只是概率性的問題,如果星際旅軍蟻主動攻擊,那就不是概率性的問題,而是百分之百,所以,韓星海希望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完成營救任務。
“先生,右方有一塊隕石正朝你的方向撞過來,請及時規避!”
“先生,前方有隕石掠過,請停下。”
“先生,到達電磁機甲人身邊,注意安全。”
“安全到達。”
“…”
…
讓人欣慰的是,營救計劃出人意料的順利。
最爲艱難的是韓星海和另外兩個小組,因爲,只有世一架電磁機器人,如果一根納米繩需要兩個電磁機器人的話,那麼也就意味着有三根納米繩只有一個電磁機器人固定。
遠遠看去,遊輪的轉動似乎很緩慢,實際上是風馳電掣驚心動魄,少了一個電磁機器人固定納米繩,也就意味着駕駛着半獸人的韓星海需要自己牽引着納米繩穿越兩百米沒有固定的距離。
沒有風,但韓星海卻感覺自己在風雨中飄搖。
遊輪的頂部雖然並不是平坦的,但要駕駛着機甲在上面行走並不容易,最要命的是,不時會有大大小小的隕石呼嘯而過。
“蜂后。”
“在。”
“如果我死了,你會不會死?”
“不會。”
“…”
“我是永生的。”
“啊…什麼意思?”
“根據我查詢到的一些資料顯示,我所設計的功能之一就是永生不死。”
“也就是說,如果你和皇帝的完全融爲一體之後,皇帝也會永生不死?”韓星海驚訝的問道。
“理論上是如此。”
“也就是說,以後我們融爲一體後,我也會永生不死?”
“理論上如此。”
“爲什麼說理論上如此?”韓星海問道。
“因爲,我和另外一臺臨界點是第一批產品,也是最後一批產品,所以,在沒有參考的前提之下,只能說是理論上的存在。”
“哦…”
“注意,右側有隕石。”
“收到!”
…
全息畫面上,一塊重量至少達到數千噸的隕石呼嘯着撞向遊輪,爲了躲避這塊巨型隕石,遊輪把頂部硬生生調整成了一個斜面,但依然無法避開隕石的剮蹭,巨型隕石擦在外裝甲上,就如同犁地一般,在頂部的金屬裝甲上面耕出了深達半米的溝壑,觸目驚心。
不好!
十萬多雙眼睛看到,那巨型隕石磕碰上了一塊凸出的傳感裝置之後,居然改變了方向沿着頂部滾向了木棍少年,而木棍少年的背後的幾根納米繩上至少有數十架機甲正往遊輪的安全出口方向前進。
主控室裡面的人都是一臉呆滯的看着全息屏幕上。
二百多個科學家也是一臉絕望的表情。
實際上,早在幾分鐘之前,科學家們就計算出來那塊巨型隕石的飛行軌跡,爲了避免隕石正面撞擊到飛船,可謂是下了大工夫,整艘遊輪都改變了飛行姿勢,讓遊輪形成側面同向刮擦。
按照科學家們的計算顯示,那隕石與遊輪一個短暫的剮蹭之後就會被離心力甩得飛出去,並不會影響到營救計劃。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人們沒有想到的是那塊稱得上是小行星的隕石居然會在頂部滾動的時候磕上一塊突出來的傳感裝置,然後改變隕石的滾動估計,沿着遊輪頂部的平面一路朝韓星海的方向滾了過去。
那塊隕石實在是太大了,大到根本不是人類機甲能夠抵擋,按照它目前滾過去的軌跡,遊輪頂部所有凸起來的一切都要夷爲平地,包括哪些沿着納米繩往裡面走的機甲都要被摧毀。
很多人想閉上眼睛,他們不想看到慘烈的一幕。
動了!
就在人們一臉絕望的時候,那架汪藍色的機甲突然解開了扣在納米繩上的安全扣,居然朝那巨型隕石狂奔而去,動作狂野勢不可擋…
…
他要幹什麼?
人們一臉驚駭的看着汪藍色的機甲衝向那塊隕石,和那塊如同山峰一般隕石比起來,那架機甲顯得格外的渺小。
令人震驚的一幕出現了,汪藍色的機甲衝到隕石的旁邊和一個急劇的變向轉身,與隕石同向奔跑數十米,然後,躬身,雙臂擡起隕石,雙膝伸直,居然順勢把那數千噸的隕石擡離飛船頂部。
與此同時,汪藍色的機甲引擎噴出火焰,居然與那隕石同時飛起,把那隕石送上了遠方。
不好!
十萬多人同時發出一聲驚呼,因爲,木棍少年駕駛的藍色機甲在那巨大的反作用力下脫離了遊輪,被裹挾到了狂暴的隕石渦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