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擊者S-1,陸戰類機甲,二級科技文明產物,採用可充式氘元素熱核類高能液態溶液驅動,滿溶液持續高強度戰鬥極限六小時,巡航最大速度每小時140公里,持續巡航二萬四千公里。配有基礎機甲用離子震盪刀一,震盪速度每秒720萬次。配有55毫米機甲專用能量步戰槍一,彈藥容量三個基數。配有九管機甲專用速射激光炮一,彈藥容量三個基數。配有105毫米實彈型機甲專用重狙一,彈藥容量420發。配有地對地夸克導彈十六枚。配有地對空電漿導彈二十枚。配有質子魚雷二十枚、配有脈衝飛彈五。缺乏多種輔助武器。配有短途飛行裝置。配有機載三維雷達,地面最大檢測距離120公里。配有電子壓制系統及軍用八型高速光腦,操作系統天盾十四代……”
一連串的數據跳出來,早已將馮星辰震驚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他嬸嬸的,幾十秒鐘而已,得到的數據如此詳細,這種教育系統牛叉了!”
可是,接下來,他才知道什麼叫做牛叉。
那個聲音出現:“數據灌輸完成,寄居體可以上機實際操控!”
馮星辰真的想不到,這麼快可以上機。
以他了解的情況,每一個機師,最少要進行爲期半年的基礎學習,再在教官的指導下,花費兩個月熟悉各種儀器,纔可以實際上機。
但在這裡,幾十秒而已。
有點不敢相信地看了一眼機甲,突然興奮地搓搓雙手,跑到機甲面前,敏捷地爬到駕駛艙口子,看了一眼駕駛艙裡面,接着,像是很隨意那樣坐到駕駛員位置。
剛坐到位置上,馮星辰再次愣了一下,如果沒有記錯,此時此刻,肯定是平生第一次接觸機甲,而且是虛擬機甲。
但是,他應該如何進入機甲,以及在機甲內該做什麼,這一切都像是經過無數年殘酷訓練,深深刻進骨髓裡面的樣子,似乎,想怎樣就能怎樣。
是的,短暫的愣了一下之後,隨手打開一系列開關,並熟練地讀取各種數據,幾分鐘而已,便確認機甲處於最佳狀態。
到了這時候,他隨手將自己固定到一個平臺上,手腳都伸進由傳感器組成的貌似手套、腳套裡面。
嗯,怎麼說呢?
看過《阿凡達》麼?馮星辰現在的機甲控制很像是那種模式。
這便是俗稱的“肢體傳感模式”。
說起肢體傳感模式,早在公元2010年前後,已經擁有了雛形。
當初,普通人接觸得最多的是3D動畫片,那是用密密麻麻的傳感器粘貼到演員身上,由演員做出各種動作,跟蹤的電腦會記錄下複雜的行動模式甚至是面部表情,然後,纔在這個基礎上染色以及修飾,最終形成一個個精美的畫面。
經過480年變遷,肢體傳感模式早不是那個年代能相提並論的了,僅僅是二十幾個傳感器,能模擬出所有機甲駕駛員的最細微動作,而且,模擬效果相當精細,哪怕想用7米高的機甲拿起一根繡花針,再把繡花線穿進針眼裡都能做到。
一切穿戴整齊,關閉駕駛艙,耳裡傳來天鈺環的聲音:“第二課,熟悉機甲各種武器位置,做到最快速度取出相應武器。學習機甲行動模式,並在行動中掌握射擊能力。”
這一次,並沒有出現強自灌輸信息的痛苦,因爲,所有的基礎知識都在那四十秒的時間裡,硬生生地塞進了腦子裡,作爲深深的經驗保留下來。
但是,經驗永遠是經驗,並不能有效地反饋在肌體運動上面,這需要通過實際控制,形成肌肉羣記憶,才能得到合理的條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