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不敢推脫,只得接受了各路諸侯們的好意。
張飛可不幹了,只見他嘟嘟囔囔着說:“喂,你們這是幾個意思啊?”
張飛口出狂言,劉備這個漢室宗親就在帳中。
怎麼盟主之位,不是理所應當由劉備擔任嗎?
怎麼衆人推來推去,根本就沒有,把劉備這個漢室宗親,放在眼裡呢?
孔融見張飛出言不遜,又見盧門中人,忙着安撫袁紹,於是就命令帳中的袁紹軍親衛——將劉備一干人等,亂棍打出中軍大帳。
張飛吃痛,想要反抗,被劉備強行拖走了。
劉備哭了——三弟,你能不能不再坑哥了,好嗎?
袁家死了人,正是同仇敵愾的時候,張飛這麼一鬧,劉備軍算是,徹徹底底的被諸侯聯軍,給忌恨上了。
居然在緊要關頭爭權奪利,毫不顧全大局。
劉備又被坑了,只能仰天長嘆。
爲什麼當初,要用漢室宗親的身份,拉攏關羽和張飛呢?
扯了虎皮做大旗,牛皮吹破了之後,真的是後患無窮了。
劉備也不知道,這是第幾次被坑了。
第二天,酸棗大營西面,袁紹軍連夜趕工,築臺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
興漢侯劉正,得衆人之望。
奉請袁紹,登壇祭天。
袁紹整衣佩刀,慨然而上,焚香再拜。
盟誓: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
我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
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
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
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天人共鑑!
讀完之後,紛紛歃血爲盟。
參與會盟的諸侯們,聽了這番慷慨陳辭之後,無不涕泗橫流。
歃血之後,諸侯主將下了祭壇。
劉正扶袁紹升帳,帳下按照爵位和年齡,分排座次。
劉正喝了幾碗酒之後,藉着酒勁對衆人說:“既然大家都奉立二師兄,作爲聯軍的盟主。就應該聽從調遣,服從命令。同扶國家,不要以兵力強弱,斤斤計較。”
袁紹也說:“袁紹雖然不才,但是知書達禮。如今承蒙大家公推爲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得違犯。”
更何況,大家助袁門報仇雪恨。
袁門上下,無不感恩戴德,更是不敢怠慢大家。
袁術也當衆保證,支應糧草,絕對不會出任何的紕漏。
劉正見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就說:“盟主,請吩咐!”
袁紹拿出金絲翠玉刀,放在了帥案之上。
袁紹命令:
興漢軍立即出發,作爲大軍先鋒,拿下汜水關,不得有誤。
劉正高聲應諾,接了令箭。
劉正出了酸棗大營,帶着討董支隊,到汜水關東面的密林下寨。
這汜水關的背後,就是洛陽城的咽喉要地虎牢關。
它起着橋頭堡的作用,是關東諸侯聯軍與董卓軍的首戰之地。
由於汜水關有一條小路,可以直接引精兵數千,輕裝急進,奇襲洛陽城。
因此,汜水關成了董卓軍的前哨。
……
虎賁中郎將李肅,勸說呂布歸董之後,依舊回到汜水關,協助華雄和胡軫,把守關隘。
在李肅的建議之下,董卓軍分立兩營,約定以戰功論英雄。
胡軫與華雄之間的競爭,常常是敗多而勝少。
如今對陣聯軍,當然想要好好表現一番,好讓天下英雄都知道——董卓軍中,有大將胡軫的一席之地。
……
建安元年三月十八日,夜。
聯軍中有一支人馬,是那鮑信軍。
濟北相鮑信,見盧門五郎勢大,其餘諸侯,均在夾縫中求生存。
爲了避免聯軍,成爲盧門中人的囊中之物,他找來弟弟鮑韜商議對策。
鮑韜說:“大哥,興漢軍大部隊,齊頭並進。速度肯定快不了。”
鮑韜的言下之意,就是兵貴神速,搶在興漢軍之前,與董卓軍交戰。
若是斬將奪旗,這聯軍討董的首功,就是鮑信軍的了。
鮑信知道——弟弟鮑韜,統兵十年,縱橫濟北國中無敵手。
那董卓軍,不過是近幾年,才嶄露頭角的後起之秀。
把守汜水關的三位,更是無名之輩。
不如讓猛虎出籠,吃掉董卓軍的小雞仔。
也好叫天下英雄都知道——濟北國中,也有豪傑。
鮑信說:“二弟,鮑信軍揚名天下的重任,就交給你了。”
說完,鮑信傳令三軍。
鮑信命令:
先鋒大將鮑韜,率領三千精兵,連夜出發,進攻汜水關。
爲了確保行軍速度,鮑信調集軍中大小馬匹,湊夠了三千匹,總算是讓鮑韜部,以馬代步,火速西進。
然而馬匹良莠不齊,導致了奔跑速度天差地別。
鮑韜趕到汜水關下的時候,就只剩下一千人了。
鮑韜只能硬着頭皮,向汜水關上的董卓軍,通名搦戰。
……
華雄三人站在關牆上面,見鮑韜一個人,在關下耀武揚威,心中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是誰給了他勇氣,汜水河嗎?
華雄猶豫了,守關一事,責任重大。
鮑韜以千軍搦戰,要麼是本領過人,有都亭侯呂奉先的本事。
要麼就是心懷鬼胎,暗中算計出戰的將領。
李肅也搞不清楚狀況。
董卓軍的細作,把精力都放在了,盧門中人的身上,哪裡有功夫理會,一個小小的濟北相。
至於鮑韜,更是聞所未聞。
李肅見那鮑韜,身穿青鱗甲,頭頂青鱗盔,手中玄鐵撾,身後得勝青鱗披風,隨風捲殘雲,萬里起塵埃。
胯下黃鬃馬,也是塞上良駒。
雖然說比不上赤兔馬的雄駿,但是也自有一番風采。
胡軫見鮑韜大出風頭,心中更是難受。
他曾經自負勇力,然而先是統帥之纔不如徐榮,戰陣威風輸於華雄。
董卓軍中,來了天下無雙的呂布之後,胡軫更是自慚形穢。
如今遠離京師,不僅被主將華雄,壓得喘不過氣來。
好不容易董卓軍與聯軍開打。
還沒有來得及,與聯軍主力正式較量呢?
關下居然來了,一個使奇門兵器的無名之輩——鮑韜。
一番耀武揚威,令董卓軍的西涼健兒們,顏面掃地,羞愧難當。
胡軫怒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胡軫說:“華將軍,李參軍:守關之要,在於士氣!”
如今萬軍,屯於關中,鮑韜僅憑千人,尚且視咱們若無物。
要是聯軍主力趕到,那咱們豈不是要拱手投降了嗎?
這可是漲聯軍志氣,滅自己的威風呀!
要是不能打擊鮑韜的囂張氣焰,咱們必定士氣受挫。
胡軫請戰!
華雄說:“憑險而守!”
關下賊軍,區區千人,膽敢強攻關城,那是自不量力。
咱們佔據地利,又何必與敵人強行接戰,平白無故的損耗軍力呢?
李肅也說:“胡軫將軍,還請三思!”
江湖傳言:
有三種人不好對付——一是還俗的道士;二是掛甲的女人;三是奇門兵器的使用者。
城下敵將鮑韜,手中的玄鐵撾,更是聞所未聞。
胡軫說:“無妨!”
胡軫自忖——鮑韜的玄鐵撾是獨門兵器,自己的血月巨斧,重五十斤,也不是吃素的。
胡軫命左右親衛,擡出血月巨斧,堅持請戰。
士氣可鼓而不可泄,華雄不好橫加阻攔。
李肅見胡軫戰意十足,也不好傷了壯士之心,就不再相勸。
胡軫領兵兩千,大開東門,出關迎戰。
鮑韜見終於罵出一將,心中大喜。
催馬衝鋒,通名搦戰說:“濟北鮑韜,玄鐵撾下,不死無名之鬼!”
胡軫平推血月巨斧,架住了玄鐵撾,大聲說:“涼州胡軫字文才,送你歸西!”
血月巨斧,勢大力沉。
胡軫人高馬大,居高臨下,盛氣凌人。
鮑韜初戰胡軫,在身量上吃了虧。
兩人走馬交戰,三合既過!
胡軫立功心切,鮑韜揚名事急。
兩人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全軍出擊。
鮑韜攔下了胡軫,董卓軍羣龍無首。
鮑信軍縱橫中原,全憑戰陣顯威風。
如今面對一倍之敵,也能分庭抗禮。
……
正在這個時候,南面密林之中,殺出一支人馬,爲首三人。
中間那人,身穿勇士甲,頭戴勇士盔,手中雙股劍。
身後大白披風,勝似冰雪色。
胯下大白馬,名字叫的盧。
左後側一人,綠衣綠帽綠披風,手中青龍偃月刀,寒氣透出百米之遙。
右後側一人,碳染盔甲英雄軀,黑色披風豪傑氣。
手中蛇矛丈八長,萬中之中斬敵將,探囊取物顯功夫。
三人身後,是千名安城勁卒。
水陸縱橫無敵手,汜水關下逞英雄。
……
這劉備三兄弟,怎麼會出現在戰場上的呢?
這得從諸侯盟會說起。
當日陡聞噩耗,衆諸侯都以袁門遭遇悽慘,公推袁紹作爲盟主,統領聯軍,報家仇國恨。
唯獨張飛,以爲劉備是漢室宗親,強索盟主之職,憐憫之心,不見蹤影。
北海太守孔融,自承儒教,對於不義之人,深惡痛絕。
於是就一頓亂棍,逐出劉備三兄弟,不許他們參與會盟。
www ◆тт κan ◆c ○
原有的座次,也當衆取消了。
劉備本以爲諸侯謙讓,他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他萬萬沒有想到,袁門慘案當前,居然不識時務,犯了衆怒。
張飛是個渾人,劉備可不傻。
興漢侯劉正,就可以令他們兄弟三人,吃不了兜着走。
更何況聯軍大將,有近百人。
關羽和張飛,再是勇武,也是力所不能及,於是就含恨退場,失去了與諸侯並肩的機會。
張飛說:“大哥,咱們回安城吧!在別人帳下聽令,我不習慣!”
關羽捊着長髯,若有所思。
劉備說:“二弟,三弟,你們忘記了,梅園三結義的誓言了嗎?”
劉備說完,放聲慟哭。
關羽和張飛,忙低頭請罪,安慰愛哭的劉備。
簡雍待三人哭完之後,才提出了建議:
聯軍討董,天下大義所在。
半途而廢,更會惹人非議。
將來再以漢室宗親身份,行走九州大地,只怕會大打折扣。
不管討董的路有多難,劉備軍的立場和決心,不許動搖,不能改變!
劉備問:“憲和,聯軍不要咱們,又有什麼辦法呢?”
簡雍說:“諸侯不納,自軍西進!”
簡雍以爲,聯軍首戰,必在汜水關,於是就建議劉備:
大軍提前出發,到汜水關東南面的密林埋伏,等待時機。
劉備也覺得,在酸棗大營之外徘徊,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
於是就趁着,聯軍調度的功夫,提前帶兵出發了。
劉備軍全是步卒,又專挑小路行走,以免與聯軍遭遇。
纔剛剛進入預定地點,就見鮑韜在汜水關下,耀武揚威。
董卓軍守將氣憤不過,開關迎戰。
戰過三合,兩將旗鼓相當,又引軍混戰。
一時之間,平分秋色。
劉備立功心切,一馬當先。
這纔有了,大軍殺出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