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

“聖人早知天地之反,爲之預備。”————————【越絕書·計倪內經】

王輔一時仍未回過神來,他想,若真是如此,那朝中聰明如荀君這般的人物豈會看不出來?以皇帝的洞察,真按司馬懿所說的那樣預知,又爲何至今無動於衷?他皺着眉頭,奇道:“韓遂既然要挑在這時候造反,那君上爲何還要籌備東征,不思先除肘腋之疾?”

“因爲與韓遂比起來,關東袁氏纔是心腹大患。”司馬懿鬆開拉着王輔的手,冷然道:“如今袁紹已奉平原王稱制封拜,河北等地多有影從,以袁氏的聲望與兵馬,與平原王的孝桓帝裔……天下人思興復久矣,朝廷更不能將此刻的精力花在涼州上,更不能因此坐視袁氏壯大。”

“這不就是趁他擁戴了平原王,還未穩定人心,先出兵討伐、一舉戡定?”王輔點了點頭,又重新坐回了席榻上,道:“這樣說來,那韓遂肯定是與袁氏有聯繫了?”

司馬懿眼中精光一閃而逝,隨即笑道:“你是怎麼想到的?”

“這也並不難猜。”王輔得意一笑,炫耀似得說道:“韓遂要想造反,必然要聯結外力,彼此響應。如朝廷先伐涼州,則關東二袁併力,進兵兗豫。如朝廷先攻袁氏,則韓遂作亂雍涼,牽制朝廷。所以君上深知於此,故而率全軍攻滅大敵,至於雍涼,必是以守爲重。等二袁破滅,韓遂也就頃刻瓦解了。”

司馬懿驚訝的看了眼對方,誠然,朝廷之所以要在這個時候出兵,就是要趁着二袁沒有足夠的時間穩定人心、修養實力,試圖一戰而下。他本以爲這樣的道理以王輔的才智不當是能想出來的,沒料到對方這些年大有長進,不能再小瞧他了。

這樣一想,司馬懿也不藏着了:“天子前已下詔調動幷州諸將,寧胡將軍徐榮領兵南下,改駐於上郡。上郡西接安定、安定;南臨馮翊、河東,位置緊要,四方有事,可隨時支應。徐榮又是軍中的久戰宿將,天子調徐榮駐兵上郡,已然是在悄然防備涼州羌胡了。”

王輔順着他的話回想起這段日子朝廷的種種軍事調動,深以爲然,除了徐榮以外,還有雍州刺史鍾繇也被皇帝加了建威將軍的官銜,這難道還不是皇帝在爲關中對涼州設置防線?

司馬懿見他入神,繼續說道:“除了徐榮,還有駐守漢陽郡的安集將軍張濟,屆時京畿以驃騎將軍皇甫公爲首,地方上則以徐、張二將爲輔。明面上看着只有三萬不到,可必要的時候,駐守益州陰平的虎威將軍蓋順、以及關中雍州各郡的郡兵、典農校尉的屯兵也能聽詔助戰。統共算起來,也有六七萬人了,如今涼州窮破,羌氐勢弱,韓遂再是了得,又能興起多少風浪?”

看則三萬,實則六萬,這明擺的是個火坑。王輔暗自腹誹道,皇帝故意擺出一副不知情的態度,專等着韓遂跳進來。有皇甫嵩帶着六七萬人,足以守住關中,等皇帝帶着大軍凱旋班師,韓遂反叛的名實也都有了,禍亂西北二百餘年的羌患在皇帝手中成爲歷史——難怪司馬懿會說這纔是皇帝想要的‘新朝氣象’。

“那我們呢?”王輔終於記起來司馬懿開始說過的話,如今真按司馬懿所言,跟着他留在長安應對必然到來的韓遂叛亂,的確比跟着一衆人競爭征討二袁大功所得到的要更多:“我們該怎麼做?”

“自然是要一鳴驚人了。”司馬懿知道對方一直急於證明自己,喜歡炫耀功績與才幹,此時見他心動,便趁熱打鐵道:“我觀朝廷局勢,若是沒有猜錯,屆時留守長安的,必會是司空趙公與太尉董公、驃騎將軍皇甫公,而尊君身爲天子舅父,身體不宜遠行,也必會在其中。而我父官居執金吾,涼州一亂,長安防務必是歸他操持,你我兩家聯合,足以在這場平亂中出一份力。”

其實司馬懿並不清楚皇帝最後會不會將他父親帶去隨軍,雖然執金吾負責保衛京城、宮城,防備水火等突發事件,按職責來說理應留在長安。可依漢家故事,執金吾既能在皇帝出巡郡國時留守京城,也能跟着皇帝外出,隨行宿衛。但他爲了說服王輔,便儘可能的往最好的一面去說,因爲只有王輔的支持與身份,他才能在朝堂的最終決議說上話。

“你是說平亂?”王輔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應敵,少年將天下大事看得如同兒戲:“不僅是禦敵?”說完他又憂愁起來:“可這談何容易?就算留下,有趙公他們在,我們也做不得什麼。”

“太尉董公是外戚,性情強勢,留守長安,必然會壓過趙公一頭,凡事以他爲主。”司馬懿衣袂飄飄,幾步走了過來,也不嫌擠,一屁股坐在王輔旁邊,循循善誘道:“皇甫公雖以驃騎將軍主兵事,但爲人識時務,老來暮氣,不敢與董公相抗,長公主又是女流……朝中若論資歷、身份,唯有尊君可以主大局,而尊君大病初癒,身軀衰弱,不堪煩劇……”

王斌自從今年倒春寒不及防受了涼氣,便生了一場大病,差點要準備後事,就連長子王端都嚇得從河東趕了回來。幸而長安有華佗在,才只是到鬼門關走了一遭,但也是元氣大傷,近年來都需靜養安神。若非如此,留在長安主持朝局的就該是王斌,想到這裡,王輔呼吸一緊,側身面對着司馬懿,滿臉的不可置信,一顆心怦然作響:“你是說我?”

這人雖有些才智,但也糊塗,朝野諸公,誰還會聽一個弱冠的年輕人的話?司馬懿心頭冷笑着,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外戚王氏,只要把王斌的名義頂在前頭,趙溫與皇甫嵩就會大概率的對他們兩個年輕人在幕後的一舉一動選擇性的視之不見,而聯合起來制衡董承。王輔想在這場紛爭裡立下大功、證明自己的能力,而這對司馬懿來說卻是其次,他更想借此機會,讓司馬氏加深與各高門大族之間的緊密聯繫。

這是他一直密切關注朝廷動向、皇帝言行,費盡思量才謀算出的一着。這一着,足以讓他超過同輩所有人——就連皇帝一直拿他對比的諸葛亮也是如此。

“不是你。”司馬懿立即打消了王輔不切實際的想法,搖了搖頭,又接着說道:“是我們。”

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