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長恨歌】

時間回到建安二年的暮秋,霸陵原上陽光和煦,空氣清新,深秋的宿雨滋潤了這一方蒼翠的天地,農人踩着深色的泥土,將最後一把稻麥收割裝車。耕牛挽着板車,低着頭走在鄉間的土路上,每一步都是踏實的落下。長安附近,有牛的殷實人家並不少,再不濟也有從官府便宜租賃的耕牛充作運力,偶爾也有不少人推着樣式新穎的獨輪車,車子雖小,堆放的穀物卻不少,常在羊腸小路上游走靈活,引人側目。

關中安定將近五載,大小盜匪絕跡,雖然或有旱蝗,但在官府持續不斷的督促新建水利設施以來,這些災禍也開始逐漸消弭。尤其是生活在三輔的黎庶,足不出亭、裡的他們,耳中盡是歌頌不絕的天子仁政、惠民之策。年紀少不更事的,恍然還以爲自己生在清平之世,誰又會在乎函谷關外數千萬同胞的哀聲哉道、水深火熱?

曾經的他們也是這其中的一員吶。

這纔過去幾年,就彷彿都忘記傷痛了。

一羣身着光鮮的錦衣騎士,正策馬穿行在長安與新豐之間的驛道上,大路平坦開闊,兩旁遍植柳樹。在不遠處就是灞水,岸邊和風輕拂,岸上柳樹成蔭、垂下千萬絲絛,令行者心曠神怡。因爲‘柳’音通‘劉’,所以這些柳樹都是京兆尹胡邈一力推行、命京兆各縣邑廣泛種植於道旁的樹木,藉此應符天命,試圖討皇帝的歡心,在胡邈之後,傅睿也有樣學樣,在右扶風也興起了植柳的風尚。

至於皇帝高不高興,這就得問那一羣飛馳而過的錦衣騎士之中,爲首的一個少年了。

“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少年勒馬停在河堤旁,遙看着暮秋時節,關中最後的一抹濃翠。他一身錦衣,颯爽不凡,一雙深邃有神的星眸四處眺望,像是初出高門的豪強子弟,首次見到天地遼闊,竟如何也看不夠似得:“關中沃野千里,也不光是要田地阡陌,就是多種些樹纔好看嘛!”

“陛下說的是。”荀攸騎在馬上,緊隨在後,道:“這道兩旁多栽柳樹,廕庇行旅,可見京兆尹很是下了番心思。”

皇帝扭頭看去,粲然一笑,狀若無意的說道:“我看中的也不是樹能成什麼景,與我而言,這不過是錦上之花,表面功夫!我看中的,是樹的效用,樹根扎於地下有數丈之深,枝幹高大,既能固土保水,又能防遏風沙。西河、河東、河內一帶的河岸上不就是樹木少缺,以至於‘河水重濁,號爲一石水而六鬥泥’麼?若是沿岸遍植長木,使沙土不得失,黃河之清,也就指日可待了。”

“俟河之清,人壽幾何?”荀攸目光閃動,知道皇帝對這類低級的讖語、方術尚未放在心上,胡邈顯然投錯所‘好’了。是故他幽幽一嘆,向皇帝拱手行了一禮,正色道:“陛下既有宏願,臣等才拙智淺,然敢不奮力勤事?”

皇帝抿了抿嘴,在黃河沿岸植樹造林、治理水土流失,是要舉全國之力的大工程,如今連議程都不敢提,別說統一之後,就說是統一了,也得過上好些年才能逐步實施。荀攸引言‘俟河之清,人壽幾何’,當真是恰如其分了。

不過,大河暫時治不得,涇河這樣的支流倒是可以開始摸索嘗試了,皇帝想起了掌管陂池灌溉、新建河渠的治水之官,都水使者孔融。如今朝廷有關興修、維護水利設施的政策、制度都已逐漸完善,各級官員也無不重視,身爲都水使者的孔融,在沒有大型河渠工程開工的情況下,平日裡只需按時下去巡視檢查就好了。

由於孔融不善理俗務,也沒有主動去學習如何治水修渠的自覺,豐富的閒暇時光,全讓他投入了經學的研究當中,時不時地應太常陳紀之邀前往國子監,與祭酒、大儒任安講授經學。在治學講學上花的功夫,居然比花在主職工作上還要多,隱然有不務正業的做派。這本該爲人詬病,卻因他的聲名與行徑,在京中頗有好評。

皇帝不想讓這件事任人效仿下去,經過考慮,便想着給孔融多添些事做:“人言‘涇水一石,其泥數鬥’,詩云‘涇以渭濁’,這沿河植樹一事,不妨先讓孔融由涇水始。日後若是得見成效,不但是清河之功,更能爲以後清黃河培養能手。”

孔融在京中的行爲,荀攸也曾有耳聞,他原以爲,按皇帝對吏治的嚴格,孔融定然難保此位。可如今卻被皇帝輕輕放下,換了種方式去解決問題,這讓荀攸心裡想了又想,聯繫起近來各方事務,隱約明白了什麼,內心喜悅之下,話語都輕快了不少:“唯!陛下由柳堤而想治河,其仁心惠意,計策天下之政,着意千秋,何止於一時!”

說完,荀攸又緊跟着提出了自己的補充意見:“孔文舉屬下善於治水者鮮少,如今太學一批經營科學子略有小成,太學僕射曾上疏請放於勸農、將作、考工等司曹實習。以臣之見,不如再分一批於建渠治水別有所長之人,交由孔文舉,以爲助力。”

“嗯。”孔融出自關東,又是聖人之後,與鄭玄等人相交莫逆,雖常有憤世嫉俗、驚人駭俗之語,皇帝也不能輕易去懲治他。何況明年就要預備出征關東,朝廷之中的事務,一應以少起波瀾、穩重爲主。此外,不啻於還有皇帝對劉備、曹操等人,不願有什麼刺激性動作的考量:“孔子做魯國司寇,攝相七日而誅少正卯,國內大治。他是先賢之後,在都水使者的位置上,是得給他加重些擔子了。”

皇帝目光在波光瀲灩的灞水清波上輕輕一轉,對荀攸說道:“荀君以爲,新設一個都水監,以都水使者爲主,其下領水道吏、及各處巡河吏,掌河渠、津樑、堤堰等事務。再將其掛在工部之下,如何?”

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零七章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