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

“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史記·貨殖列傳序】

“水衡都尉臣忠叩見陛下!”周忠稽首唱諾道。

皇帝這時已坐回席榻,點了點頭,身旁的侍中皇甫驪代爲說道:“皇帝詔曰可。”

於是周忠膝行趨前,命身後人奉上一副漆盤,口中說道:“自年初奉詔以來,爲朝廷新開錢法,穩定市價,臣等夙夜憂嘆。苦思數日,乃悟聖意,與鍾官、辨銅等令研畫錢範,如今終有所成,敢呈上御覽。”

周忠說話很是老練,幾乎挑不出一點錯處,皇帝也不得不多看一眼,想起汝南太守劉艾傳來的奏報,他不由將周忠與周瑜這對親族聯繫到一起。再過不了多久,周瑜就要帶玉璽入長安了,跟傳國玉璽相比,他更想見一見歷史上的‘美周郎’究竟是何等風姿,跟眼前這個老官僚周忠比起來,會有什麼不同。

“陛下。”穆順接過漆盤,將其放在桌案上,見皇帝有些走神,故而輕聲提醒道。

皇帝回過神來,多少有些恍惚,沒有去看錢樣,卻朝內謁者令李堅說道:“李堅!”

“奴婢在。”李堅在一邊隨時關注着皇帝的動靜,立即反應說道:“國家有何詔旨讓奴婢通傳?”

皇帝一擺手說道:“去一趟承明殿,傳趙司空、荀君二人過來。”

李堅答應一聲,剛剛起身離去,周忠忽然陪笑道:“稟陛下,歲末將至,各地賦稅將徵,若是議論新錢,不妨再喚大司農與少府覲見?”

皇帝這才伸手點了點漆盤上的錢樣,知道周忠是誤會了他的意圖,搖了搖頭,說道:“不是爲了此事,暫且不用傳他們。”

“謹諾。”周忠應了一聲,不再說話。

皇帝淡然一笑,盯着周忠道:“趁司空與荀君還沒來,你不妨說說,這新錢發下去,能革除積弊麼?”

周忠一臉茫然,看着眼前的地板不敢擡頭,一時間也不敢回話。新錢鑄成,按理說次年就要開始投入使用,充作稅賦的主要錢幣,逐漸代替舊錢、劣錢,改變以往市場混亂、以物易物的現象。

這本來是很合情合理的事情,起先在皇帝召集大臣們商議重鑄新錢的時候就已陳清利弊,怎麼到現在還要找他問這個問題?

正發愣間,皇帝見他遲遲不答,也沒了去聽個細究的意思反正只是隨口一問,沒話找話而已。周忠想東想西,不能抓住這個機會,那也怪不住別人。

這時候,司空趙溫與侍中荀攸兩人聯袂走進,正要行禮,皇帝擺手道:“不用了,直接入座就是。”

說完,便一指桌上錢樣,對穆順說道:“揀些一樣的,拿去給趙公他們看。”

這纔對周忠說道:“你雖曾爲大司農,但朝廷以往的體制是權歸中臺,你手裡管不到什麼事,不通經濟也是情有可原。剛纔即便是說錯了,我也不怪你,但你得知道,我重設水衡監的用意,絕不僅是鑄造錢幣。經濟,就是經營,也是經世濟民。”

看周忠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皇帝又看向正認真端詳着錢樣的趙溫以及面容沉靜的荀攸,繼續說道:“管子曾言,‘量資幣,權輕重’,‘幣重則民死利,幣輕則決而不用,故輕重調於數而止’,爲何金比銀值錢、銀比銅值錢?銅錢既不能吃、又不能穿,何以數枚銅錢就能換取較其還珍貴的貨物?”

這個時代經學大行其道,家傳淺薄的恐怕連《管子》都只是聽過沒見過,家傳淵博的如荀攸、周忠,也不會對此太過上心。若非特殊情況或者別有用意,很少有人會沉下心來研讀《管子》這類的雜書,更別說像皇帝這樣舉一反三,提出種種疑問了。

“陛下。”趙溫年輕時做過京兆丞,那時候還是地方自行鑄錢,所以接觸過一段時間的貨幣鑄造,躬身說道:“愚臣淺見,以爲錢本無價,令疾則黃金重,令徐則黃金輕。錢是否能流通民間,交換貨物,全在於朝廷威嚴。朝廷若是權重,則吏民皆服,錢自可大行其道。朝廷若是闇弱,則錢法廢弛,百姓寧可以物易物,錢也不再是‘錢’了。”

這番話是從國家信用的角度上來論證錢之所以有價值、能爲人承認的原因。

皇帝有些意外,沒想到趙溫在這方面還很有造詣。

周忠這時似乎也理解了皇帝的意思,不着痕跡的看了眼荀攸,見對方微閉着眼,沒有說話的意思,便沉着的說道:“臣也作如此想,如今朝廷漸次恢復,關中百姓無不心向漢室。此番增發新錢,大可以讓錢值錢,興復貨殖、方便百姓。”

“二位說的雖好,但尚有不足。”皇帝輕聲說着,故意停頓了下。

衆人會意,一齊說道:“臣等愚昧,還請陛下明示。”

皇帝點了點頭,說道:“不僅是朝廷威信影響錢重,朝廷發行錢幣的數量多少,也影響錢重。譬如東市,共有貨值三十萬錢,而整個東市僅有二十萬錢,如此便有十萬錢的貨難以售賣,於是則害損民利,若是水衡監知悉此事,又該何如?”

周忠眉頭一皺,下意識的說道:“由水衡鑄錢十萬,發往東市?”

“可是。”周忠緊接着說道:“這十萬錢總不能憑白給人吧?”

“這是自然。”見對方能這麼快想到關鍵之處,皇帝欣慰的點點頭,說道:“這十萬錢,可由朝廷出面採買貨物、或者僱傭民夫來發放東市。”

沉默已久的荀攸這時開口道,目光幽深,蘊藏精光:“然則朝廷未必知曉得如此精確,若是東市缺錢十萬,朝廷多發二十萬、或是少發五萬,則錢多貨少,更不益於百姓。”

“這纔是我重設平準監的用意。”皇帝說完,拿眼看了下穆順。

穆順趕忙說道:“唯,平準監奉詔更建以來,郡縣通衢、東西市裡,皆有平準吏員監測物價。尤其是城中市丞,如長安市丞,就是直屬平準監,每隔十日便會將採集的訊息整理上交,由平準監統一歸納,呈交御覽。”

這是平準監明面上的市場、經濟統計職責,至於其背後的刺探情報功能,臣子們都心照不宣,此時也不好說破。

“正如剛纔所言,區區東市是如此,放之整個天下、民間亦是如此。朝廷即便有平準監,也確實不能精確的知道民間到底需要多少錢,才能興旺貨殖、授利百姓。但平準監所收集到的數字,卻能給水衡監鑄錢數量提高一個借鑑。”如果說平準監是市場統計調查局和發改委的綜合體,那麼水衡監在皇帝心中就是後世操控貨幣發行的央行。

這個時代沒有誰會比皇帝還了解貨幣政策對於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了,所以此時既然有了平準監,那麼水衡監也不該僅僅只是鑄錢那麼簡單。

皇帝目光深沉的看向周忠,認真的說道:“重設水衡監的用意,周公可知道了?”

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