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

“居彼人之所,則欲其報我也;爲我妻,則欲其爲我詈人也。”————————【戰國策·秦策一】

“我軍在太行剿平了張燕,‘正好’得聞河東起事,於是明公西進平亂,便是爲國討‘賊’之師,可謂堂堂有名。”沮授在一邊補充說道:“朝廷難道還要派皇甫嵩領兵攻打有功之臣麼?”

話未說完,只見沮授復又說道:“即便朝廷有意興師問罪,屆時只要明公駐兵上黨、河東,藉太行地利、擁冀州強兵,便足堪坐守無慮,之後再遣使入朝,陳說緣由,並上表提請他人爲幷州刺史、河東郡守。”

先是攻伐張燕,採取擊而不滅、剿而不除的方針,力圖將張燕殘軍當做前驅,一路趕到幷州去。然後袁紹便可順理成章的‘追擊’至上黨,這時候河東聞風起兵,與袁紹夾擊上黨,即可斬斷太原及幷州北邊諸郡與關中的聯繫。

以有心算無心,屆時趁着戰禍初起、朝廷反應過來之前,先一步平息幷州與河東、甚至弘農的‘戰亂’。按田豐等人的籌算,只要一切順利,軍隊進展足夠迅速,在河東有內應、幷州無強兵的情況下,袁紹在短期內拿下兩地是非常輕易的一件事。運氣再差也能奪得上黨,佔據一方地利,保障冀州後背的安全。

那時候即便公孫瓚做出反應,也只需派大將領少量兵馬扼守天險,其餘兵馬即可班師回援。

如果運氣再好一點,進圖京畿也不是不行——

“涼州刺史鍾繇出身潁川,素來親近關東,明公手下郭援又是鍾元常之甥……至於雍州刺史韓遂,勢利小人而已,遇強則服從,遇弱則起釁。俟明公駐兵河東,威震關中之時,雍涼諸將自不難作出決斷。”沮授很久未有在袁紹面前暢所欲言了,這一回他緊隨田豐之後,將近來的籌劃和盤托出,說得袁紹連連點頭。

“善。”袁紹拿筆尖點了點硯臺裡的墨水,又在硯邊輕輕地颳着筆鋒,讚許道:“此戰若是能得幷州、關中、乃至雍涼,那麼整個北方將有半數皆在我手,屆時奉朝廷還都雒陽,遵天子令以討不服,擁兵西向,何懼公孫小兒?”

這次的方略大計幾乎全是出於田豐與沮授之手,郭圖與逢紀等人不過是參與敲定了邊邊角角的細節罷了。此時見袁紹對田豐等人的誇讚,郭圖神色有些微妙,與其身側的南陽人逢紀相視一眼。

逢紀會意,立即笑說道:“是了,不僅是雍涼之地不足爲慮,但說那堪稱精銳的北軍,其射聲校尉沮雋,不也是沮監軍的族親?即使不求其臨陣投奔、但求其能互通消息,傳達朝政,那對明公可真是莫大的助益了。”

這話真是不懷好意,沮授頓時想起了田豐許久以前就對他的交代,要儘量與沮雋撇開關係。這麼久以來,沮授一直是按田豐的話去做的,爲此他刻意保持低調,甚至不惜讓田豐代替他在袁紹身前曾經的‘謀主’地位。沒想到小心謹慎到這個地步,還是被小人抓住了把柄,甚至拿他現有的職位‘監軍、奮武將軍’來暗示袁紹。

逢紀所提的建議對沮授來說其實是個兩難的抉擇,畢竟自家人瞭解自家人,沮雋年紀輕輕就被皇帝提拔於行伍,對皇帝可謂是感恩戴德,要想讓他臨陣倒戈,簡直比登天還難。可若是沮授不能做到讓沮雋來投、或者是與他暗通款曲,那袁紹又將作何想?會不會因此懷疑他沮氏的立場?

沮授不由得將目光投向了田豐,畢竟當初勸他明哲保身的正是對方,如今沮授有些心慌意亂,下意識的就想讓田豐替他解圍。

田豐根本就沒有看向沮授,他針鋒相對的說道:“此乃妙計,我聽聞荀友若的侄子荀攸正在朝廷擔任侍中,位在樞機。既然要聯絡沮雋以通款曲,何不也遣人過去聯繫荀攸?彼出身潁川荀氏、又是友若子侄,理當傳告機密纔是。”

逢紀臉色一凝,荀氏親族如今各爲其主、各謀其事,以避免全族傾覆,這是上至皇帝、下至曹操都默認的事實。即便是袁紹也沒有那麼認不清事理,非得強求荀彧、荀攸等人全族來投,儘管如此,荀諶在袁紹手下依然未受到真正的重用,只是充當一個普通謀士、甚至是說客的角色。

從這一點來看,荀諶就比不上荀彧叔侄,袁紹也比不上另外兩人更有容人的氣量。

如今被田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讓想趁機給沮授下絆子的逢紀有苦說不出。幸而這個話是由他,而不是由郭圖提起來的,彼此尚留有一絲轉圜的餘地。

郭圖此時呵呵笑道:“親族之間相隔千里,書信往來,敘親倫之誼,這也無可厚非。如今各守其任,自當遵君臣之義,可若是另有心慕,或是願有更張的,我等也當事先覺察、以備變故不是?”

田豐眉頭一皺,對方一口一個‘親倫之誼’、‘君臣之義’,按他的說法,到底是該書信往來,與身在敵對勢力的親族曖昧不清、還是該盡忠主君,與親族劃清界限?

郭圖圓滑的費了一番脣舌,看似什麼都沒說,其實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當事先覺察’。可實際上袁紹無論是對此事打算怎麼做,都能與他的話對應上,這就是郭圖比田豐、沮授等人厲害的地方,也是他能成爲袁紹手下潁川士人的代表人物、備受袁紹賞識的地方。

“自己都是強項的脾性,你那族侄未必比你寬和到哪去。”袁紹眼神專注的看着紙上寫好的字,輕聲說道:“興許又是個剛烈正直的品性,若是自有主見,強求亦是無益。如今正是關鍵時候,還是不要另生枝節了。”

“謹諾。”沮授暗自鬆了口氣。

“有關幷州、河東的方略。”袁紹搦管持筆,筆尖懸於紙上,他似是隨口提到:“公則可還有什麼話要說?”

這是在給郭圖一個表現的機會了,只見郭圖拱了拱手,欠着身靠近袁紹,表現出極爲親近的姿態。

他雖然工於心計,但在謀略上倒也不賴:“等大局已定,弘農必成交兵之處,楊氏斷然不會坐視桑梓遭受兵燹,其與黃琬認清局勢,勸朝廷緩兵,應是題中應有之意。此外,即便王公後知後覺,知悉我等隱瞞於他,彼也無計可施。何況王公對明公信任有加,到時候只要明公好言相勸,尊之敬之,並許下三公宰輔之位,想必王公也說不出什麼來。至於劉虞,在大勢之下,其要麼俯首認命、要麼死忠自戕、或是亡奔異族,此外絕無他途。”

與田豐、沮授不同的是,郭圖沒有從軍事上入手,反而從政治上分析了這個方略的流程與可行性。到時候無論袁紹入不入朝,都要想盡辦法籠絡在朝的關東士人,並利用、扶植黃琬、王允這些人來充當袁紹在朝廷的代言人,與他們合作,從而達到自上到下,牢牢把控朝政的目的。

爲了避免把話說得太滿,郭圖既謹慎又奉承的提了一句:“按元皓等人所言,此計當無一失。到那時候,天子垂拱而治,明公可爲大將軍。”

袁紹手下謀士逢紀,應爲逄紀,古同‘逄’,音‘pang’。《後漢書》注:因復博徵智謀之士(龐)〔逄〕紀。校補引陳景雲說:謂據荀彧、袁紹傳均作「逄紀」,此作「龐」,誤。今據改。按:逄讀同龐,音近而訛。爲了閱讀方便,書中還是採取常用的用法。

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二百一十八章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