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兵敗吳郡

趙信回軍汝南的路上,張遼派人奏報將於近日內進兵吳郡,當初趙信曾吩咐張遼伺機襲取吳郡,盡以東南之事付張遼,既然張遼看準了情形,趙信如何會不同意,遣人告知張遼讓其便宜行事.以張遼的才能對上吳郡嚴白虎、嚴輿兩人應該綽綽有餘,趙信自然放心.

且說張遼自從鎮秣陵以來,事必躬親,一面日夜不停操練士卒,一面派人剿滅各處賊患,自此秣陵一境皆平,百姓得以安居樂業.自從趙信吩咐他伺機進取吳郡之後,張遼便時刻準備,派出無數探子前往吳郡探聽消息,時機一到便引兵出征.

昔日趙信發兵取秣陵之時,嚴白虎便有引兵相助劉繇之意,只因部下向其陳說利害,這才作罷.後劉繇兵敗,趙信全取秣陵一境,嚴白虎便遣部將守烏程、嘉興以防趙軍.時嚴白虎聞知漢家天子駕崩,便自稱吳德王,甚是暴虐,百姓怨聲載道.

張遼聞知此事後,一邊整頓軍馬,一邊派人報知趙信.得趙信首可後,張遼令臧霸穩守曲阿,自領兩萬大軍往吳郡進發.

嚴白虎聞張遼兵至,便遣其弟嚴輿領兵出城,兩軍相會於楓橋,嚴輿橫刀立馬於橋上,大喝道:"來將通名,爲何無故犯我吳郡地界?"

張遼欲在吳軍面前立威,縱馬出陣,挺槍直奔橋上而來,口中大喊道:"張文遠來也!"兩人便在橋上這狹窄之地鬥了起來,量那嚴輿如何是張遼敵手,要不是在橋上施展不開,張遼早就取了嚴輿性命,恁是如此,十餘合過後,嚴輿刀法就已經凌亂不堪,在橋上一時間又難以撥轉馬頭逃命,嚴輿無法,只得死命接戰.張遼瞅準嚴輿破綻,一槍刺去,嚴輿翻身落馬.吳軍見主將被斬,當即退兵,待得張遼兵馬渡過河來,吳軍已去的遠了.張遼遂引兵馬緩緩而行,比及到得吳城,城中無人出戰.大軍圍城三日,城中仍未有絲毫動靜,張遼便分兵往襲烏程、嘉興二處,欲使吳城成爲一座孤城,再緩緩圖之.張遼引兵迤邐往烏程而來,烏程守將得知,連夜遣人往嘉興求救.嘉興援兵卻被張遼設計殺敗,復又令人扮作嘉興吳軍,賺取城門,襲破烏程.平了烏程之後,張遼又馬不停蹄往嘉興進兵.嘉興本來兵馬就不多,派往烏程的援軍又被張遼殺敗,此時城中兵馬就更少了.守將聞知張遼兵至,無奈之下開門納降.

於是張遼留數千兵馬守烏程、嘉興,自率大軍趕回吳城.

嚴白虎在吳城日夜指望烏程、嘉興兩處兵馬來救,沒曾想不過十餘日兩處皆被張遼襲破,便有開門納降之意,遣使往張遼營中商議請降一事.張遼聞知大喜,款待來使,席間就納降細節討論起來.沒商議幾句,張遼的一個親信匆匆跑進帳中,附耳跟張遼言語一番.張遼聽了鎮定如常,揮手示意那人先下去,令副將相陪來使,自己告罪出帳去了.

張遼一出大帳,直奔一處營帳,進帳之後,張遼焦急的問適才那人道:"人在哪裡?"那人連忙出去傳人進來,張遼見了來人道:"詳情如何,你與我細細道來."

那人道了聲"是",便開始詳細述說起來.原來自從張遼引兵回吳城之後,嘉興守軍便兢兢業業保守城池,絲毫不敢懈怠.哪知孫策、周瑜二人在會稽得知張遼引兵取吳郡,便慫恿王朗出兵,王朗便令孫策、周瑜二人領兵一萬往救吳郡.孫策便和周瑜、韓當、朱治三人領兵出會稽,過餘杭收得凌操父子,待到得嘉興地界,卻聞知嘉興已被趙軍所據.孫策等人沒想到張遼竟然如此神速,早早襲取了嘉興,孫策無奈,只得引兵攻城.得知嘉興爲趙軍所據之後,周瑜便令凌操父子詐作過路行商,先一步引數十人入城,相約到時裡應外合攻取嘉興南門.嘉興守軍不知孫策的人已經混入城中,聞知孫策兵至,一邊遣人往烏程、張遼處求救,一邊謹守城池.

這人便是嘉興遣來張遼處求救的人,張遼聽完,令其下去好生休想,自己在帳中仔細思量了起來.向在汝南時張遼對孫策也略有所聞,知此人武藝非凡,恐怕嘉興難以久守.若孫策襲破嘉興引兵到來,那時與城中兩相呼應,兩下夾擊,事情就難辦了.還好如今嚴白虎已經派人請降了,只要儘快受降,安定吳城之後,到時再引兵去救嘉興不遲,如今情勢,受降也就在一兩日間了.張遼想到這裡,便不動聲色,嚴令衆人保密.回到大帳三下五除二的便和來使敲定了關於受降的事宜,使者回城去稟報嚴白虎.等嚴白虎使者一走,張遼便派副將領兵三千去救嘉興.

援軍剛剛派出才一日,城中嚴白虎還沒開門納降,流星馬來報嘉興已被孫策襲破.張遼大吃一驚,沒想到才一日的功夫孫策等人便攻取了嘉興,忙傳令前往嘉興的援兵改道前往烏程,防備孫策,一面又加派探子探察孫策兵馬的動向.

原來孫策兵馬得城中內應接應,趁機奪取嘉興南門,城中兵少,又無大將統領,見敵軍衝進城來,守將見事不可爲,便果斷下令退兵,退往烏程.沒曾想周瑜早料到這一着,派韓當領兩千兵馬伏在去往烏程的路上,加上孫策又引兵在後追趕.韓當兵馬突然衝出,衝動趙軍陣腳,後面孫策趕上,兩下夾擊,趙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張遼只能從探馬那裡得知一個大概的情形,具體是怎麼回事就不清楚了,張遼眼下也沒這個功夫去深究.

大軍一進入嘉興之後,周瑜便令人飛馬報知嚴白虎,讓嚴白虎堅守待援.嚴白虎取得張遼的承諾之後,便開始安排受降一事,眼看這吳城將非自己所有,在城中的一切也將成爲他人囊中之物,嚴白虎是能拖一日算一日,能匿下的東西都想匿下,反正已經和張遼談妥,張遼應該不會變卦,嚴白虎也有恃無恐.

張遼耐着性子在城外等了兩日,城中卻仍舊沒有動靜,張遼當下派人進城催促,讓人措辭嚴厲一些,令嚴白虎即刻開門投降.這卻大出嚴白虎所料,照理說不應該啊,按原先議定的也需兩日時間,怎麼兩日剛過張遼就派人來催了.當下裝作誠惶誠恐的向張遼使者訴說他的難處,其實是想多爭取點時間好多享受一日,也多卷些錢帛.奈何那使者得張遼嚴令,不吃嚴白虎那一套,嚴令嚴白虎必須於日內開城納降,聲言他就在城中等着,直到嚴白虎開城納降爲止.

周瑜派來吳城的人想方設法潛入吳城,便來見嚴白虎,卻被門上所拒,原來此時嚴白虎正在接待張遼使者.那人知道事情緊急,便在門上鬧將起來,試圖驚動嚴白虎,高喊道:"我有緊急軍情稟報你家主公,若是耽誤了,恐怕你們有幾個腦袋都不夠砍的!"門上的人打量這人也不像個瘋子,說不定還真有其事,便傳話到裡頭.

裡頭管家得報,知此時不宜打擾嚴白虎,便令人把那人帶進去,親自問話.

來人見了管家,得知管家的身份後嚷嚷道:"事涉你家主人身家性命,若是遲了,恐怕你家主人性命不保."

那管家畢竟見識的人多了,自然不會被他這幾句話嚇倒,聽了也不着惱,問道:"你究竟是什麼人,來此所爲何事,若不從實道來,教你來得去不得."

那人經門上一鬧,也是昏頭了,半天還沒提起自己的身份,聽了管家的話醒悟過來,連忙把自己的身份和來此的目的大概的和管家說了一下.管家聽了,急匆匆的攜了那人來見嚴白虎,着人稟報進去言道有十萬火急之事等嚴白虎處理.

嚴白虎聽事情好像很嚴重的樣子,向來使告了罪,不明所以的走出廳堂來見管家.管家一見到嚴白虎,便把事情大概向他介紹了一下.嚴白虎聽了大喜過望,激動的執着來人問道:"這都是真的麼,你家將軍真的已經攻取嘉興了麼?"

那人道:"此事千真萬確,孫將軍此時應已領兵趕來吳城,只要吳城能堅守數日,等孫將軍兵馬趕至,裡應外合,必能大破趙軍."

這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天無絕人之路,嚴白虎立即下令把張遼使者囚禁起來,親自整頓城中防務,準備應付趙軍的攻勢.

張遼在城外許久不得使者遣人回報,便知事情有變,果決的揮軍攻城,爲今之計只有儘快拿下吳城才能避免兩面受敵的處境.

此事大出嚴白虎意料之外,沒想到張遼見事如此之快,事情稍有不對,立刻便做出決定.嚴白虎如今也只剩下死守一途,只得督促兵馬抵擋住趙軍的猛烈攻擊.

攻了兩日,吳城尤自巋然不動,又得知孫策兵馬離此不過兩日路程,張遼知事不可爲,便留下數千兵馬在城外大建旌旗以爲疑兵之計,自率大軍前往迎擊孫策兵馬.

原來周瑜生怕事情有變,便和孫策商議繞過烏程倍道往吳城趕來,所以纔來得如此之快.

周瑜得知張遼果斷放棄吳城,率大軍前來迎擊,也是吃了一驚,沒想到張遼竟然深通兵法至此,不由重新衡量趙信的實力,重新思量定計取豫章的可行性,沒想到光一個張遼就如此棘手.

兩軍相會,孫策見了趙軍便兩眼通紅,恨意上涌,周瑜剛想勸阻,孫策已經縱馬出陣去了.張遼見了,便挺槍來戰孫策,兩人武藝不相上下,鬥個旗鼓相當,一時之間勝負難分.孫策陣上週瑜見了,雖知孫策不喜以多擊寡,但軍旅之事又非兒戲,不能由着性子來,便令韓當出馬助戰.韓當得令,揮刀與孫策合戰張遼.張遼漸漸遮掩不住,他身爲一軍主將,頭腦可清醒的很,當下奮力擊退韓當,又向孫策連出數槍,拍馬而退.孫策、韓當二人不捨,提繮追上,比及張遼陣前,陣上弓箭齊發,二人狼狽而退.

周瑜在陣上見張遼一退,便揮軍衝殺,若是趙軍陣腳一亂,便可趁勢掩殺.哪知趙軍訓練有素,又久經戰陣,見敵軍衝上,只穩守陣腳以待.待得張遼退回陣中,令旗一揮,大軍井然有序的殺向敵軍.

周瑜見趙軍在此等情形下仍然進退有序,陣法沒有半絲凌亂,相比之下會稽兵馬卻差多了,不由得佩服趙信治軍有方.

兩軍混戰在一起,雙方多有死傷,相持不下,比及日頭西沉,兩家都鳴金退兵.

孫策等人是深知趙軍戰力的,交手這麼多次,幾乎每回都會吃虧,只有今日與趙軍鬥個旗鼓相當,衆人相當興奮.只有周瑜在一邊悶悶不樂,擔心起孫策的前景來.

孫策瞥見周瑜的神色,關心的問道:"公瑾,你怎麼了?"

周瑜嘆了口氣道:"趙軍兵馬戰力遠在我軍之上,若非今日我軍佔了先機,恐怕我軍已經敗了."

還好此時帳中就孫策幾個人,否則周瑜這話傳出去必然大大影響軍心.孫策彷彿瞭解周瑜的感受似的,拍了拍周瑜的肩膀道:"公瑾無需如此,趙軍雖然實力強悍,可也不是不可戰勝的,以公瑾之才,眼前這小小的趙軍哪裡用得着放在心上!"

這話好像說在周瑜心坎上一般,周瑜聽了精神大振,一掃先前的頹廢之色.

孫策等人見了,相視一笑,周瑜畢竟是第一次上陣,有些不適應也是理所當然的.

周瑜腦筋轉的飛快,只一會便道:"如今張遼親率大軍來此相拒我軍,又需分兵守烏程,吳城外必然沒有多少兵馬,可令人星夜潛入吳城,令嚴白虎趁勢殺出城來,到時張遼首尾不能相顧,必爲我軍所敗."

衆人都稱妙計,於是連夜派人去勾連嚴白虎.

卻不知張遼在領兵來此的路上得知孫策兵馬繞過烏程後,便立即派人傳令烏程守軍棄了烏程,率兵趕來會合,共擊孫策.烏程守將得令後,即刻起兵趕去.

卻說周瑜遣人告知嚴白虎城外敵營空虛,讓他趁勢出擊.嚴白虎聽了之後半信半疑,生怕中了趙軍之計,一時間猶豫不決,便令人領了五百兵馬出城試探.兵馬剛到趙軍寨前,寨中衝出數千兵馬,砍瓜切菜般把這五百吳軍幾乎殺個精光,只十餘人拼命逃回.嚴白虎得知後,便不敢依周瑜之言出兵,仍舊據守城中.原來張遼臨走時料到城中吳軍有可能出城來,便吩咐留守將校,若是吳軍傾城而出,便立即退兵,若是吳軍派小股兵馬來擾,便以雷霆之勢殺出.

兩軍相拒了兩日,周瑜沒等到嚴白虎出城接應,倒收到烏程趙軍趕來和張遼會合的消息.得知嚴白虎依舊龜縮不出,周瑜大罵"蠢材",只好另謀他法.

既然嚴白虎不敢出城,只好孫策這邊趕去跟他會合了,否則等張遼合兵一處殺敗孫策兵馬後,這吳城還是難逃張遼之手.於是周瑜獻計星夜趕往吳城,留下韓當領三千兵馬拖住張遼,等吳城那邊事成之後,再趕去會合.

張遼得報嚴白虎派人出城試探卻被留守兵馬殺敗,便一心一意的等烏程兵馬趕來會合,沒想到對面營中如今只留下韓當和三千兵馬在此作爲疑兵.

周瑜雖然令韓當多建旌旗迷惑張遼,可一日後還是讓張遼看出端倪來.這日張遼領人在寨中巡視,遠遠望見孫策營中炊煙四起,此時正是造飯就食的時候,張遼剛想回去進食,驀地一個念頭電光火石般襲上心頭,張遼細細一想,叫了出來道:"不對!"原來張遼從孫策營中炊煙想到此時炊煙遠沒有先前濃厚,便猜到此時敵營中必然沒有多少兵馬,那那些兵馬哪裡去了呢,張遼想及此事,心中大是着急.等大軍吃完,便下令整軍出戰.

不管是周瑜還是韓當,都沒料到張遼會這麼快看破此事,按先前周瑜的安排,是讓韓當在此拖住張遼到孫策襲破吳城外趙營爲止,至少也得拖上數日.孫策兵馬需遠遠繞過張遼營盤,此時恐怕離吳城還遠着呢.張遼大軍一到,韓當無奈,又不能退兵,堅守不出更會令張遼起疑,只好點兵出戰.

張遼見是韓當領兵衝出寨來,便肯定自己的猜測沒錯,眼下不是細思孫策率軍去了哪裡的時候,還是先一鼓作氣戰敗韓當再說.

於是盡驅兵馬衝殺,量韓當這三千兵馬如何是對手,半個時辰不到,便被趙軍殺得七零八落,韓當落荒而逃.

清理戰場之後,張遼細細思量一番,料定敵軍不是趕去吳城了,就是去劫殺烏程趕來的兵馬.一時沒有兩處消息,張遼不敢輕動,便令人快馬前往兩處探聽消息,烏程兵馬倍道趕來距此不到一日路程,張遼派去的人半路就碰上了,立刻回報張遼.張遼得知後便清楚敵軍的去向了,不由爲吳城外的兵馬擔心起來.於是起兵趕回吳城,派人傳令烏程兵馬折道趕去.

雖然張遼大軍急速趕回,可終究隔了一日多半的路程,等張遼引兵趕到時,城外軍營已被孫策襲破,兵馬損失殆盡.

原來城外大營只顧防着城中兵馬,沒料到孫策引兵從背後殺來,被孫策輕易襲破營寨,再加上嚴白虎在城中聽見城外殺聲大起,便派了一撥兵馬出來接應,兩下夾攻,趙軍大敗.孫策棄了趙營,引兵入城,和嚴白虎合兵一處.

看到自家營盤內外的慘狀,恁張遼如何堅定,眼角也微微溼潤.半日後烏程兵馬趕到,兩軍合在一處,離城十餘里重新下寨.穩定心緒之後,張遼開始籌謀着破城之策,如今城中又多了孫策兵馬,想要強行破城是不可能的,而且還得時刻擔心城中兵馬衝出,非有奇謀否則難以破城,張遼一時間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

得孫策領兵入城後,嚴白虎安心了很多,款待孫策衆人.孫策等人剛剛殺敗趙軍,雖然只數千兵馬,可也令人振奮不已.周瑜如今作爲孫策的左膀右臂卻不得不時時刻刻爲軍務操勞,別人休想時,他卻想着韓當的情形,以及今後如何破敵等等事情.

沒過兩日,韓當領着數十人狼狽逃到吳城,見了孫策、周瑜,備言張遼次日就看破虛實一事,以及兵敗的經過.雖然周瑜也曾料到此計遲早會被張遼看破,可沒想到竟然如此之快,雖然也曾料到韓當會爲其所敗,可沒想到會敗得如此之慘,三千兵馬只逃出數十人來.

如今看來雙方都是一勝一敗,還是維持個不勝不敗的局面,接下來就要看各自的手段了.

城裡城外相持了數日,都沒什麼動作.

這邊正在相持不下的時候,趙信也趕回汝南了,雖然想過派人去幫張遼一把,可想來張遼對付嚴白虎綽綽有餘,就不必多此一舉了.趙信這時還不知道孫策和周瑜投了王朗,而且領兵去救嚴白虎,否則肯定會派人領兵支援張遼的.

張遼想了數日也沒想出什麼辦法來,吳城看來是拿不下了,只得面對現實,便思退兵回秣陵,日後再來取吳郡.只是趙信對他如此信任,委以重任,卻無功而返,張遼實在愧對趙信,所以有點猶豫不決.張遼一邊思量對策,一邊派人稟報趙信.

趙信得報後,得知周瑜、孫策二人在吳郡,便知張遼此次只能無功而返了,有心想親領大軍去取吳郡,又怕這段時日內張遼有失,於是傳令張遼退兵,一切等他返回秣陵後再說.

周瑜在城中見趙軍這些日子都沒有動靜,便知張遼有退兵之意,於是讓孫策和嚴白虎妥加準備,隨時出兵追擊張遼.

張遼得人回報後,便下令退兵,自己引重兵殿後,緩緩而退.果然,兵退不過二十餘里,後面韓當、凌操二人領兵追了上來.張遼早有準備,等兩人兵馬一出,領兵先衝殺過去.二人當先來戰張遼,張遼施展平生絕藝,槍法神出鬼沒,二十來合將將敵住二人.韓當、凌操二人雖得周瑜告知張遼必有重兵殿後,卻沒想到趙軍會如此勇猛,只衝殺一個來回便殺得追兵凌亂不堪.二人在這邊大戰張遼,那邊兵馬卻被趙軍殺得大敗虧輸,二人不敢戀戰,棄了張遼,領敗兵退去.

張遼剛想整兵退去,梆的一聲鼓響,身後孫策和嚴白虎又引兵殺來.原來周瑜早料到張遼會領精兵殿後,所以令追兵分作兩撥,先前一撥只是爲了疲敵亂敵,後面的才真的是爲了追殺而來.張遼無法,知道此時萬萬退不得,否則非被敵軍殺得一潰千里不可,只得整軍接戰.

孫策一馬當先來戰張遼,二人再次相逢,分外眼紅,二話不說,槍對槍,馬對馬戰在一起.

那邊趙軍剛剛戰過一場,還沒恢復過來,敵軍卻又殺了過來,只得奮起餘力廝殺.架不住敵軍人多,而且又是生力軍,漸漸落在下風.

張遼雖在和孫策全力周旋,可心卻緊繫周圍的戰況.見形勢不妙,再纏戰下去恐怕有全軍覆沒的威脅,奮起神威,連刺數槍,逼退孫策,縱馬在戰陣中往來接應自家兵馬.漸漸的,張遼身邊的人越聚越多,人人悍不畏死,奮勇爭先,在張遼的帶領之下,到處衝殺,形勢才挽轉了一些.張遼不敢再戀戰,一聲令下,領着兵馬邊戰邊退.

孫策見張遼棄了自己,引兵往來衝殺,便領着數十人追趕張遼,可怎麼也趕不上,孫策怒氣勃發,只好拿周圍的敵軍出氣,那槍過處,倒下無數趙兵.此時見張遼引兵退去,不肯相舍,領兵在後追殺.

張遼見了,從馬兜中取出弓箭,連發數箭,箭箭都不落空,孫策身邊頓時倒下數人,射往孫策的那箭卻被孫策用槍打落.衆人見張遼箭術了得,不敢追近.

張遼好不容易甩開追兵,回身相顧,卻只有千餘兵馬相隨,其餘兵馬都陷在適才戰陣上了,張遼便欲引兵回去救出這些兵馬,被身邊衆人死死攔住,連拖帶拽的趕回秣陵.

陷在戰場上的數千趙軍體力漸漸不支,兵力上更是不如,更有孫策領人往來衝殺,支持了許久,分散在各處的趙兵都被敵軍圍了起來.眼見一個個趙兵倒下,卻沒有一人投降,戰事慘烈無比,趙兵捨生忘死,奮力拼殺.

終於,戰場上只剩下數百趙兵兀自在抵抗,被敵軍重重圍困,孫策縱馬趕至,大喊道:"降者不殺!"周圍的軍士也都跟着大喊道:"降者不殺!"可是圈中的趙兵卻沒有一個放下手中兵器的,孫策惱怒起來,縱馬衝了過去,連挑數人,復又高喊道:"降者不殺!"

一干趙兵只冷冷的看着孫策,一人激昂道:"只有戰死趙兵,沒有屈降趙兵!"周圍的趙兵跟着齊喊道:"只有戰死趙兵,沒有屈降趙兵!"聲勢悲壯,周圍敵軍都意動不已.連孫策也爲這悲壯的氣氛所感染,大喊道:"好樣的,我就成全了你們!"於是領人把這數百趙兵屠戮殆盡.

此戰雖然嚴、王兩家聯軍佔盡優勢,可一場大戰下來,死傷比起趙軍來有過之而無不及,若不是在兵力上大佔優勢,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周瑜得知戰果後,整個人都呆住了,雖然已經充分考慮到趙軍的實力派出了城中大半兵馬,可怎麼也料不到趙兵有如此戰力,在那等情形下,姑且不說讓張遼脫身,就兩軍的傷亡對比來說讓周瑜根本無法接受,竟然傷亡比趙軍還慘重.這在周瑜眼裡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難以理解趙信是怎麼訓練兵馬的.當得知最後這數百趙兵慷慨就義的情形後,周瑜心中也不知是什麼感覺,反正沒有半絲勝利的喜悅,一言不發,轉身離去.

城中也是全無勝利的氣氛,每個從戰場回來的人好像都受了詛咒一般,心不在焉,垂頭喪氣.

雖然保住了吳郡,可對孫策來說此次卻是勝不如敗,從會稽帶來的一萬兵馬,只剩下兩千多人了,還好嚴白虎答應給他補足五千兵馬,否則真不知道回去怎麼和王朗交代.

不顧嚴白虎的挽留,補足兵馬後,孫策等人就急急返回會稽.

第142章 兩軍對壘第170章 太公釣魚第16章 喜得二城第152章 情勢明朗第33章 孫堅舊部第98章 戰火四起第71章 兵發兗州第20章 荊州出兵第132章 左右逢源(下)第167章 事難兩全第156章 風雲再變第126章 將遇良才(上)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81章 無功而返第149章 猛將如雲第104章 大帳驚豔第161章 痛罵劉備第146章 疑雲重重第167章 事難兩全第67章 趙信之變第12章 聲威初振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105章 攻心之戰上第66章 喜得臧霸第40章 桅檣之下第109章 江夏之失(下)第168章 奇貨可居第134章 選將用事(上)第74章 威加徐州第136章 擰成一股(下)第124章 如此計謀(上)第3章 初進洛陽第17章 高官厚祿第107章 自作聰明(下)第39章 爲官廬江第126章 將遇良才(下)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35章 長安之叛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70章 一戰全功第34章 蔡邕消息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41章 驚險異常第78章 一場鬧劇第70章 一戰全功第182章 平夷之策第109章 江夏之失(上)第134章 選將用事(下)第91章 賢士未名第135章 喜得麟兒(上)第12章 聲威初振第183章 起兵伐曹第169章 與虎謀皮第135章 喜得麟兒(下)第60章 陶商受傷第25章 求才大計第84章 敵酋喪膽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178章 江陵城破第174章 梟雄伎倆第148章 烏雲蓋日第12章 聲威初振第40章 桅檣之下第89章 終得漢中第10章 外出訪賢第173章 將星隕落第41章 驚險異常第52章 一破曹軍第89章 終得漢中第157章 河上之謀第172章 連連得手第51章 救援徐州第89章 終得漢中第109章 江夏之失(下)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73章 傷折二股第158章 掘與不掘第38章 江中遇險第105章 攻心之戰(下)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108章 荊州換主(上)第18章 重逢佳人第121章 倭人該殺(上)投胎機會第57章 曹操吃癟第123章 殺人之法(下)第94章 大敗袁紹第161章 痛罵劉備第119章 河北義士(下)第37章 出巡各地第88章 事難求全第4章 論交荀攸第135章 喜得麟兒(上)第54章 子龍之威第24章 幕後黑手第136章 擰成一股(下)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第118章 身死族滅(下)第81章 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