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 星期三 夢想是什麼
10月22日 星期三 夢想是什麼
早操,剛繞着操場跑一圈,天空又淅淅瀝瀝的下雨了,我們跑步帶回。
早飯後,雨停了,我們到操場訓隊列。訓了不到半小時,迷離的細雨又開始下,我們回營,雨休又開始了。
在班裡呆着,高談闊論,回憶往昔,訴說夢想。我在這種情況下都是聆聽者,和在大學時一樣。在部隊的日子裡,我有時一覺醒來,看着寢室的牀,忽然有種回到大學的感覺,感覺自己還在學校,沒有畢業。
部隊和大學有很多相同之處:兩者都是談論理想的地方;都是思考人生的地方;都是人生的十字路口;都是思想上沒有實質壓力的地方。而對於我,此刻還有一個相同點:和大學寢室一樣,陸院的班級裡,只有我一個家庭是農村的。
成長的環境影響着個人的夢想,我的“夢想”時常在變化,就像夏天的時候,我特想找個涼快點的地方,冬天的時候,我想住一個不用自己每天生火取暖的房子。
夢想是什麼?我不知道。實際上,我是個沒有夢想的人。
電影《中國合夥人》中曾有這樣的一段話:
“我從來就沒有什麼夢想。我也不知道什麼是夢想,我只知道什麼是失敗。中國的學生是全世界的學生裡最容易失敗的,因爲你們面臨的是全世界最殘酷的考試。教育部公佈的1993年的升學率,從初中到高中是44.1%,也就是說近600萬人失敗了。高考的這個升學率是39.9%,140萬人失敗。來到我們新夢想參加託福和GRE考試的,我算過比例,大概每四個學生裡面只有一個能拿到美國獎學金出去的,又有三萬多人失敗了。失敗無處不在,人生如此絕望,這就是現實。那我們該怎麼辦?掉在水裡你不會淹死,呆着水裡你纔會淹死。你只有遊,不停的往前遊。失敗並不可怕,害怕失敗才真正可怕,我們只有從失敗中尋找勝利,在絕望中尋求希望。”
一轉眼的幾年軍旅,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我遇到了一批又一批的戰友,而聽到的“夢想”卻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夢想,而是務實的需要。部隊是讓人知道務實的地方,這裡的人的夢想都是一個個務實夢想。
央視第一新聞評論員白巖鬆曾在美國耶魯大學演講,演講的題目是《我的故事以及背後的中國夢》,其中這樣說道:
“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在過去的三十年的時間裡頭,讓個人的命運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一個邊遠小城市裡的孩子,一個絕望中的孩子,今天有機會在耶魯跟各位同學交流。中國現在經過這三十年,有無數個這樣的家庭:他們的爺爺和奶奶依然在農村,依然守候在土地上,依然去擁有很微薄的收入,千辛萬苦。他們的父親和母親已經離開了農村,通過考大學,現在在中國很多大的城市裡頭,擁有了很好的工作,而這個家庭的孫子和孫女,也許此時此刻就在美國留學。三代人像經歷了三個時代,但是在目前的中國,你隨時能夠找到這樣的家庭。”
我和我的戰友都不是出國留學的這一代,我們能做的和努力在做的是開啓這“三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