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和基本要求
要論摘編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開闢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堅定不移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 《人民日報》2012年11月18日第1版
在前進道路上,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先後形成了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黨的十八大又提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的“八個必須”基本要求,這是對我們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鮮經驗的科學總結,用新的理論認識和實踐經驗進一步回答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問題,是我們黨探索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取得的重大理論成果。
—習近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個方面工作(2012年11月15日)》, 《求是》2013年第1期
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我們逐步形成了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這是我們黨的寶貴財富,也是實現我們偉大奮鬥目標的根本保證。對這些基本的東西,必須倍加重視、倍加珍惜,不能變,也不能丟。
一、 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爲行動指南
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爲自己的行動指南。對於每一個要求入黨的同志來說,明確黨的指導思想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有助於我們深入瞭解黨爲什麼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作爲自己的指導思想;有助於我們確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自覺地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自己的行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逐步成長爲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完整的科學世界觀,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普遍規律的學說,尤其是關於資本主義發展及其轉變爲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發展普遍規律的學說。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主體部分,是它不可分割的三個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運用與證明,科學社會主義既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運用,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落腳點,這三個組成部分共同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完整的科學體系。
列寧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經驗的結晶,是20世紀初人類思想史上的重大成果,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人類的實踐在不斷髮展,馬克思主義也隨之不斷髮展、創新。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主義在指導革命和建設的實踐過程中不斷以新的經驗、新的理論豐富自己的歷史。自從馬克思主義創立以來,馬克思主義一直是適應時代需要、與時俱進的。列寧主義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俄國。當時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帝國主義階段,列寧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新情況和新特點,依據世界各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規律,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國或少數國家內取得勝利”的理論,解決了帝國主義時代無產階級革命一系列重大問題,並領導偉大的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列寧還研究了自由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經濟狀況,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了劃時代的新內容。
wWW •тt kān •¢O
以毛澤東同志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思想以獨創性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解決了中國工人階級及其政黨在中國這樣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以農民爲主要羣衆的、經濟上文化上落後的國家裡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開展共產主義運動的問題。毛澤東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內容,主要是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關於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關於政策和策略的理論,關於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關於黨的建設的理論,等等。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貫穿於上述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它有三個基本方面,即實事求是,羣衆路線,獨立自主。實事求是,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根本點,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羣衆路線,就是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路線。羣衆路線是以毛澤東同志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獨立自主,是從中國實際出發,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革命和建設事業,是我們立國、建國的一個根本方針。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爲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了全黨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的轉移,實行改革開放,開創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逐步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闡明瞭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全黨全國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可珍貴的精神財富。
進入新世紀,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以江澤民同志爲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集中全黨全國人民的集體智慧,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緊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基本問題,把我們黨關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爲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立場是以人爲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面向未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體現到黨的建設各方面。
回顧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只有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隨着時代的變化而不斷髮展自己,馬克思主義才能永遠保持旺盛生機,才能永遠充滿活力。
二、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時代發展的高度,立足國際國內發展全局,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回答了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展示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執政理念、改革思路、戰略決斷,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宏偉綱領和行動指南。它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個時代主題,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展開,構成了一個系統的科學理論。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繼續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三大基本問題作出創造性科學回答的同時,還圍繞“什麼是改革、進行什麼樣的改革、怎樣改革”這一時代課題,科學佈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重點、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路線圖,深刻反映新的社會訴求和人民期盼,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注入了新的時代內容和鮮活元素,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個新的有機組成部分,開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黨的理論創新每推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當前,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是全黨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引向深入,首先要全面準確把握講話的豐富內涵,關鍵是全面準確把握講話的精神實質,目的就是爲了更加自覺以講話精神指導新的實踐。我們要堅持不懈地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不折不扣地把講話精神貫徹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各個方面,以不斷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業績,爲全面深化改革、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作出更大貢獻。
三、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逐步形成、黨的十三大作出明確概括和闡述、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又進一步肯定和強調的黨的基本路線,是一條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路線,是全黨和全國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明瞭正確的方向。黨的十七大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爲把我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黨的十八大重申了這條基本路線。這條基本路線以“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爲主要內容,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爲奮鬥目標,集中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長期堅持的一條路線。
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主要內容中的核心內容。學習黨的基本路線,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在黨的各項工作中,發展始終是第一位的任務、根本的任務、中心的任務、壓倒一切的任務。強調發展充分表明我們黨執政的目的始終着眼於發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整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很長曆史過程中的初始階段,是生產力不發達的階段,需要花大氣力解決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發展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黨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聚精會神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努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物質基礎。
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四項基本原則是中國各族人民從一百多年來的切身體驗中得出的歷史結論,是對於中國革命和建設成功經驗的科學總結,反映了中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歷史發展的根本規律。全黨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根本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做到頭腦清醒、立場堅定,矢志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一次新的偉大革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提出的理論路線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最鮮明的特徵就是改革開放。通過改革開放,我們實現了黨的工作重點的轉移,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衝破了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障礙,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對外開放的全新格局,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
當前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既勇於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並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更是通過了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全面深化改革,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爲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努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前景。新形勢下,黨領導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是爲了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今後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一是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三是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四是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五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
第一,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屬性,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由於我國生產力落後,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不少人尚未擺脫貧困的狀態。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擺脫貧困,使國家富強起來,這個目標就顯得更爲突出和迫切。
第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之一,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突出表現,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億萬人民的偉大實踐,沒有真正的民主政治,就不能充分調動人民羣衆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因而也就不可能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勝利。
第三,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徵。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爲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爲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爲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
第四,社會和諧是我們黨不懈奮鬥的目標。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爲促進社會和諧進行了艱辛探索,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驗,取得了重要進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極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爲促進社會和諧進行了不懈努力。目前,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人類社會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進步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居安思危,深刻認識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科學分析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更加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不斷促進社會和諧。
第五,生態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重要目標。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另外,自力更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國家建設的成功經驗。堅持自力更生和實行對外開放是統一的,它們之間有着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我們既不能用自力更生來排斥對外開放,也不能因爲對外開放就放棄自力更生。正確的態度是用自力更生精神來搞好對外開放,通過對外開放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
總之,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關係到我們事業的全局和根本,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前途與命運,是制定其他一切具體工作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必須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偏離和動搖。
四、 黨的最高綱領和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中國共產黨以實現共產主義爲自己奮鬥的最終目標。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歷史上最理想的社會制度,實現這一社會制度,是我們黨的最高綱領。通常說的共產主義,一般有三層含義:一是指共產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和思想體系,即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二是指在這種科學思想體系指導下所建立的最合理的社會制度,即共產主義社會制度;三是指在這種科學思想體系指導下,以建立這種社會制度爲目的的實踐活動,即共產主義運動。因此,共產主義就是共產主義思想、運動與社會制度的統一。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他著作中曾對共產主義社會進行過論述。綜合他們的觀點,共產主義社會有以下基本特徵:
第一,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在共產主義社會裡,由於生產力的極大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物質財富不斷涌流,社會產品極大豐富,達到可以滿足整個社會及其成員需要的程度。
第二,社會成員共同佔有全部生產資料。在共產主義社會裡,生產資料的佔有關係徹底擺脫了私有制的束縛。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全社會公共所有,勞動者本身既是勞動者,又是生產資料的共同佔有者。
第三,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則。社會成員將盡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參與社會勞動和工作,社會將根據每個成員的實際生活需要,分配個人消費品。消除了社會主義時期實行“按勞分配”存在着的某些事實上的不平等現象。
第四,徹底消滅了階級差別和重大社會差別。在共產主義社會裡,由於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產生剝削階級的社會條件不復存在,階級和階級差別都將消滅,城鄉之間、工農之間、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間的差別也將消失。
第五,全體社會成員具有高度的共產主義覺悟和道德品質。在共產主義社會裡,勞動已經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人們生活的第一需要。勞動者都具有高度的科學知識、廣泛的專業知識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在體力智力等方面得到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成爲共產主義新人。
第六,國家消亡。隨着階級和階級差別的徹底消滅,作爲階級統治工具的國家將完全消亡。那時,管理公共事物的機構雖然存在,但它的社會職能已經失去其階級性質。以上這些特徵,儘管只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大致輪廓,但它已經向我們表明:共產主義是人類歷史上最美好、最進步、最合理的社會制度。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鞏固人民民主專政,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切實保障人民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的權利。尊重和保障人權。廣開言路,建立健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制度和程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法律實施工作,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增強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強精神,抵禦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
侵蝕,掃除各種社會醜惡現象,努力使我國人民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民。對黨員還要進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教育。大力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爲重點,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堅決打擊各種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危害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犯罪活動和犯罪分子,保持社會長期穩定。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爲主的方針,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着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爲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習近平同志指出,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要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我們既要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懷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貫徹執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做好當前每一項工作。作爲一名入黨積極分子,要堅持黨的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的辯證統一觀,既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堅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腳踏實地地爲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不懈努力,紮紮實實地做好現階段的每一項工作。只有從現實國情出發,紮紮實實地做好當前的工作,纔能有效地推進共產主義事業。忘記遠大理想而只顧眼前,就會失去前進方向;離開現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就會脫離實際。我們既不能因爲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認爲共產主義“渺茫”;也不能超越階段,對共產主義作不切實際的幻想。志存高遠,立足現實,既胸懷實現人類美好社會的崇高理想,又具備腳踏實地的求實精神,是共產黨人和要求入黨青年應有的政治品格和精神境界。
五、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的基本經驗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的基本經驗,概括起來說,就是“十個結合”。
第一,必須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爲改革開放提供理論指導。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偉大成功,關鍵是我們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根據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發展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和發展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勃勃生機。
第二,必須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始終保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我們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既以四項基本原則保證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又通過改革開放賦予四項基本原則新的時代內涵,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當今世界的深刻變化和當代中國的深刻變革中牢牢站住了、站穩了,成爲充滿生機活力的社會主義。
第三,必須把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結合起來,堅持執政爲民、緊緊依靠人民、切實造福人民,在充分發揮人民創造歷史作用中體現黨的領導核心作用。我們堅持人民創造歷史這一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真誠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緊緊依靠人民,最廣泛地調動人民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人民中汲取智慧,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使黨得到人民充分信賴和擁護,始終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凝聚起強大力量、提供根本政治保證。
第四,必須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效性,使全社會充滿改革發展的創造活力。我們既在深刻而廣泛的變革中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又創造性地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實現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任務。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歷史性貢獻。
第五,必須把推動經濟基礎變革同推動上層建築改革結合起來,不斷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製度保證和法制保障。我們既積極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又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不斷推動我國社會主義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展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第六,必須把發展社會生產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結合起來,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我們既重視物的發展即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又重視人的發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質的提高,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第七,必須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實現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由廣大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既高度重視通過提高效率來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經濟發展,又高度重視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實現社會公平來促進社會和諧,堅持以人爲本,以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爲重點,着力發展社會事業,着力完善收入分配製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第八,必須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爲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貢獻。我們既高度珍惜並堅定不移地維護中國人民經過長期奮鬥得來的獨立自主權利,又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始終站在國際大局與國內大局相互聯繫的高度審視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問題,思考和制定中國的發展戰略,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爲我國發展爭取良好國際環境,也爲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
第九,必須把促進改革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堅持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程度的統一,確保社會安定團結、和諧穩定。我們既大力推進改革發展,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堅持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爲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重要結合點,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在當今世界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的大環境下,始終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第十,必須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結合起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我們既緊緊圍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來推進黨的建設,又通過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應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明確黨的歷史方位,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六、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必須把握的基本要求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八個必須”的基本要求,並使之成爲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要發揮人民主人翁精神,堅持依法治國這個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更好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以科學發展爲主題,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
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要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鬥、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爲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
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着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創造活力,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和平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要堅持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共贏的發展,通過爭取和平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擴大同各方利益匯合點,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要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