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能拿獎嗎?

事實上,已經有兩部電影肯定能拿獎了,一部是《黑幫黨徒》。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黑人電影旗手斯派克·李,講述的是黑人警察陰差陽錯臥底3k黨的喜劇,態度決絕地諷刺和抨擊當下美國的政治生態,太特麼符合凱特布蘭切特的胃口了!

還有一部則是《太陽之女》——非常平庸的作品,掛滿了西方想象標籤的庫爾德女戰士抗擊原教旨主義恐怖分子的女權口號!

華語藝術電影近兩、三年有些陷入瓶頸,一個比較顯著指標就是在戛納那麼想拉攏中國電影市場的情況下,依然很難挑出適合片子入圍戛納。

去年戛納70週年,請了範兵兵去做評委,可死活挑不出適合片子,最後時刻才選了李睿珺《路過未來》。

但從最終反響來看,這應該是一個比較勉強的選擇,或者說爲了選一部華語片而選的可能性很大。

一個總體的感覺是,隨着中國電影市場高速發展,從商業市場方面考慮,戛納越來越需要拉攏整個中國電影產業,來戛納中國買家也越來越多;

但另一方面,相比於上世界九十年代和新世紀伊始,現在的華語藝術電影陷入一個相對創作低谷。

第五代已經全面退出歷史舞臺,第六代現在也只有婁火華和賈章柯還保持比較高質量藝術創作,香港電影的低迷已經是一天兩天了,臺灣新電影浪潮也早就過去,新一代導演並沒能涌現。

於是,在戛納這個頂級舞臺上,曾經華語電影浪潮已經開始讓位於南美、東南亞電影。

戛納方面當然很關注中國市場——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不是虛的!

然後小白的作品寄來了。

歐洲的普通影迷可能不知道白小飛的名號,戛納主委會可不是普通人,人家早就把你的底細差的一清二楚,他們認爲白小飛已經是華語電影圈年青一代的領頭羊了!

如果能培養成嫡系,嘿嘿,你懂得…

所以,給他們安排的放映廳是盧米埃大廳——整個戛納電影宮最大場次的放映廳!

……

劇組抵達戛納,先做的第一件事肯定是宣傳。

在接到了參展邀請之後,工作室的宣傳部門就已經開始着手準備,也做了一批畫冊、宣傳冊的設計,最終小白選定了一款,印刷好了,在劇組尚未抵達戛納之前,就已經打包先發了過來。

除此之外,當然還有海報之類的!

戛納的商業氛圍很濃,隨處可見一堆的電影海報!

戛納電影節是簡單而又複雜的,說它簡單,是因爲年年差不多的程式;

每年的四月中旬,戛納電影節組委會都會在巴黎召開記者會公佈當屆入圍主競賽單元的電影名單。

五月的戛納將迎來全球各地的電影創作者、明星、電影公司從業人員、媒體記者、影評人以及無數影迷,每個人都以“電影”之名聚集在這座法國南方的小城,在“電影節”這個瘋狂運作的大機器中各司其職,各享其道。

說它複雜,是因爲戛納的背後如同好萊塢和奧斯卡一樣,都充滿了各種各樣檯面下的因素。

不過,從表面上面,戛納電影節一樣的光鮮亮麗、熱鬧非凡。

電影圈不僅是藝術圈,更是一個封閉式、外人甚難闖入的“人際圈”。

戛納是存在所謂“嫡系”的——甚至,歐洲三大電影節都有嫡系之說。

與中國人頭腦中“走後門攀關係”甚或“潛規則”概念不同的是,戛納“嫡系”的形成更多源自西方社會裡“圈子”的傳統與現象。

法國人是熱衷並嚴格恪守圈子法則的,這不僅僅存在在電影圈,更存在在時尚界、商界甚至各行各業。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進了“家門”就要恪守“家規”,並且必要時,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戛納電影節就是扇高級大宅門,藝術總監的角色大抵相當於守門人兼管家,自然不是什麼人都有資格走進這扇門。而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生成國際化的嫡系大家庭則是一件更爲玄妙的事情——這和中國人眼中的“關係”又不一樣,嫡系當然是仰仗親密歷史的,但其形成並非是胡作非爲或者純粹金錢交易就可以得到的,至少需要在藝術風格、思想表達、創作視角、身份背景等各方面滿足戛納符號的高期待,強求不來。

若它一朝看上了你,春天就來了。

對嫡系的重視和培養讓門外的人只有羨慕的份,至少,每一年嫡系導演們都可能獲得一次全球閃光燈的注目,而他們的電影海報則可能被印上戛納電影節的圖標——這一電影營銷的殺手鐗將幫助他們在電影市場中脫穎而出。

戛納嫡系導演的名字在迷影圈幾乎人盡皆知,達內兄弟、肯?洛奇、邁克?李、拉斯?馮提爾、阿莫多瓦、河瀨直美、錫蘭等等…

多嘮叨幾句天才少年多蘭,所謂幸運必不是憑空從天上砸下來的餡餅,從19歲與戛納發生關係之後,多蘭就一路搭乘戛納快線實現進階式成長。

25歲的他與電影界的神話級元老戈達爾並列拿下評審團特別獎,在頒獎典禮哭紅了雙眼,還鼓勵全世界的電影少年不要輕易放棄夢想,最後和評委會主席坎佩恩如母子般深情擁抱。

多少雙眼紅的藝術青年唯有慨嘆:這究竟是憑什麼?

才華天分與獨到的思維眼光當然是第一要義,有機會被相中的運氣也是必不可少。

但是天才少年在全世界並非少數,多蘭的幸運除了滿身才華以及被看見的機會,還得益於他渾身上下充滿着被戛納熱切需要的各種元素:魁北克法語區出生成長,能說英法雙語,演藝世家背景,4歲就出道做演員,十幾歲就在當地積累了一定的名氣與口碑,長相氣質佳,同性戀身份,性格內斂不浮誇,年輕——這一切簡直就是爲戛納而生。

其他的天才少年們,不如乖乖認命吧。

簡言之,戛納電影節從打造邏輯、選片標準、觀念塑造等方面,都深深體現着人本特色,最終電影是導演的電影,導演則成爲有戛納印記的導演——獲得金棕櫚的影片禁止參加其他任何國際電影節,且入圍官方評選的影片必須在其各種宣傳材料上標明戛納電影節“官方評選”字樣!

作者先於創作的思路其實讓人讚賞,畢竟藝術也是因爲個人才變得充滿魅力。

所以,如果《楚門的世界》拿獎,很有可能只是因爲戛納需要白小飛!

每年,中國媒體都會無數遍地問:“今年有華語電影入圍戛納嗎?”或者問“爲什麼我們的電影距離戛納、威尼斯越來越遠了?”

不如,或者換個角度自問,“戛納需要什麼樣的華語電影?”再或者,“華語電影爲什麼非要去戛納?”

當華語電影在戛納舞臺席位缺缺時,或許我們應該反思的不只是電影工業的問題,而是在整個創作環境之下,華語電影導演是否能夠堅守具有個人風格和視角的創作,而不被現實綁架的問題。當然,還有是否願意被戛納綁架的問題。

現實情況就是這樣,連白小飛都想着去戛納鍍金,可想而知其它導演的想法!

……

作爲導演,最重要的是什麼?

當然是電影受歡迎!

票房大賣!

其餘的獎項之類的,那都是附屬價值,《楚門的世界》,從電影本身來看,大賣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畢竟是白小飛的作品,拿個5、6億票房還是很容易的,如果能借着戛納的平臺把電影賣到歐洲、賣到北美,那就更好了!

至於戛納電影節,來還是要來的,但來了之後能不能拿獎,就全無壓力了,來的目的其實很簡單:人總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

好萊塢全球化證明,商業電影纔是王道。

至於類似《楚門的世界》這類片子,以後有創意再拍,沒有想法還是算了…

怎麼又被屏蔽了,我無語了…

第十七章 和諧社會第七十四章 百花三十三第八十章 電影導演白小飛第九十三章 我去!潛規則!第十八章 客棧第七章 聽前輩們吹牛逼(上)第四十一章 人民內部矛盾第二百四十七章 單日破三億!第一百四十九章 導演的作用第六十七章 六月第六十章 赤雞第四十七章 繼續拍攝第一百一十二章 點映第一百二十九章 單獨見面第一百一十九章 前瞻第九十三章 演員的職責第四十二章 超過《戰狼2》第三十四章 靜觀其變第二百六十一章 合作?(第六更)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淡風輕第七十三章 工作日跌幅(第四更)第二十五章 春節(第二更)第十七章 和諧社會第九十四章 回學校第二十五章 宣傳開啓第四十七章 回國第一百一十五章 首次參加綜藝第五十八章 封殺我?第九十四章 回學校第一百五十章 張山的一天(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檔期分析(第二更)第四十五章 《功夫》北美上映第四十八章 殺青(下)後記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司發展第九十五章 可愛,想…第十六章 票房(第七更)第一百六十三章 休假就該有休假的樣子第十九章 開幕第三十四章 《白小飛的低級趣味》第五十九章 殺青第一百四十六章 友人前系列…第七十九章 感謝還有…第二百三十二章 熱搜第一百零二章 影響力第七十一章 心結第一章 萬事開頭難第一百一十九章 前瞻第六章 玩法!第九十三章 我去!潛規則!第四十五章 大年三十(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拿錢砸第一百二十八章 兩個人的旅行(下)第五十九章 上影節第四十三章 演技第一百零四章 對手上線第二百零六章 你以爲你是誰?第三十八章 專訪第一百六十五章 回國…第一百零七章 對賭?第一百零五章 我替《刺客》鳴不平(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最終票房第六十章 赤雞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小飛,你注意點第一百六十章 導演協會第六十章 小導演和名記(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正式上映第二百一十一章 圈子(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偶然聽到的消息第二百四十五章 口碑第六十四章 公映第三十一章 年關將至第二章 果然還是系列片賺錢!第七十章 Who Cares?(第一更)第二十二章 孤男寡女第二十章 繼續拍攝第二十二章 爲什麼敢投資?第五十六章 回國第二十五章 後期剪輯第九十九章 你倆退羣吧!第一百二十五章 檔期排片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映第十二章 《未生》播出(第三更)第八十六章 十月第九十四章 回學校第八十七章 爆發(第三更)第一百八十九章 最大競爭對手第十一章 計劃第一百三十八章 應該不會再合作了第四十章 便是有所求不得第五十一章 過來幫我吧!第七十七章 熱議第二百零九章 中國電影報道第一百八十八章 回京城番外四 解讀第二十章 精彩打鬥第十三章 陳小妹第一章 萬事開頭難第五十章 二手準備第五十六章 罷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