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姊,你錯了。只有我早一日入主東宮,才能真正爲母親洗刷冤屈。樑王心中不服,桓康王對寧王的寬容讓他惱火。混淆宗室血脈,私調禁軍謀逆,樁樁都是誅九族的死罪。可父王僅僅是將寧王遷出聿德殿,還在京城爲他開設王府,也沒有剝奪他的爵位與封地。
樑王不以爲一個男人能忍下如此奇恥大辱,可父王不降罪、不徹查,他不得不懷疑,桓康王或者壓根不相信寧王血統有疑的事實。如果父王不相信,寧王日後勢必復起。斬草不除根,必是後患。
朝陽卻擰起眉頭。她理解樑王的憤慨,可女人的直覺告訴她,樑王的乘勝追擊並非良策。
“私扣兵符與謀逆何異?”想起桓康王冰冷的笑,她心中的不安逐漸擴大。“你難道想和寧王一樣,再把好容易到手的前程拱手讓人?!”
“阿姊說笑。待我剪除夏侯崇安在朝中參與的勢力,東宮便是我囊中之物。” 樑王大笑,他已然勝算在握,誰也無法撼動他的決心。“除了我,父王還能選誰?老三老五倒是敢?!”
“怎麼不敢?”朝陽反問,“老三慣會做人,不聲不響領了兩個州的封地。老五這些天四處逢迎,籠絡人心,他圖的是什麼?都是皇子,寧王倒臺,他們爲什麼不能一爭?!”
“拿他們就等着和夏侯崇安一個下場!”樑王自負輕笑。
朝陽瞧出,弟弟已經被勝利的喜悅衝昏了頭,又是急又是氣。“他們不是寧王。父王安在,尚未老邁無力運籌。你難道想兄弟鬩牆,自毀根基嗎?!”
“可他老了!他偏聽偏信,到現在還在袒護那個野種!”樑王也來了氣,嗓音揉了怒意。桓康王一次又一次踐踏他的驕傲,卻原來他纔是徹頭徹尾的笑話!他的母親因爲父親的背叛、姐妹的誣陷走上絕路
“直道!”朝陽高聲喝止。“他是我們的父親!”
樑王摔手,怒目相對。“他害死了母親!他爲那個賤人害死了母親,又爲那個賤人生下的野種,處處打壓我。他還記得,我纔是他的嫡長子,是他明媒正娶的原配發妻膝下唯一的兒子嗎?!當年若不是姑母庇護,他能容得下我們姐弟嗎?!”
“你這是氣話!”朝陽用力抓住他的手,繞到他面前四目相對,近似哀求般。“直道,阿姊知道你心裡有怨。就算是爲了母親,你忍了這麼多年,難道就不能再這忍一回?你不是想要父王后悔嗎?你不想讓他親口爲母親昭雪冤屈嗎?”
樑王沉默了。
事態的發展總是出人意料。朝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好說歹說說服樑王在萬壽賀宴上歸還兵符。還沒等萬壽籌備妥當,江州私鹽案爆發。
六月十七,驕陽躲在雲層後,煦風輕輕遊走在翠色間。桓康王在蒹葭殿見到了靖王略顯單薄的小兒子。孩子白淨的小臉上是一雙好奇的眼睛,下巴尖尖的,秀氣又乖巧。
“平安,叫阿爺。”阿滿穩穩地扎着兩條小短腿,一手牽着弟弟。
桓康王閒散地盤着腿,歪倒在一摞錦墊裡。淑妃坐在他右手邊的一張海黃玫瑰椅裡,眉目柔軟地看着堂中央的三個孩子。
崇儀和兩個王妃站在下首,他們剛問過安退在一邊。沒有人會指責孩子不夠尊敬的稱謂,且看桓康王一派輕鬆的姿態,滿面趣味的神色,誰也不想掃他的興。
平安握起小手作禮,認真地作揖。他開口晚一些,一旦會說開了卻是口齒清晰。他的性子綿軟安靜,比起哥哥的穩重,他還很有耐心。
“阿爺安康。”平安說完,顧自擡頭打量桓康王的表情,見他是笑着的,心裡又踏實幾分。他高興地向哥哥一笑,邀功似的。你看,我都說對了。
“到阿爺跟前來。”桓康王招招手,一個也沒落下。“都過來,阿爺悄悄。”
臻兒正扯着母親的衣角噘嘴,一見桓康王招手,立時高興地小跑上去。“阿爺,我想阿爺呢。”
桓康王挨個兒揉揉頭,心裡軟得像一團棉花,散發着驕陽曝曬後獨特的香味。“都是好孩子。”
他已經很久沒有想起過那個早夭的孩子,隨着寧王一家退出舞臺,許多相關的記憶都隨之淡去。琪哥兒也是個好孩子,活潑好強,像他父親一樣倔強。可他如今想起樑王,就覺得心寒,不大願意見到樑王府的人事。琪哥兒不進宮,璋哥兒進來的也少了。今天藉着玜哥兒的生辰,把老三一家都叫進來,也好鬆快鬆快。
孩子們和桓康王說笑時,崇儀渾然只作壁上觀。
李岑安擔心三個小的童言無忌冒犯大王的威嚴,陪笑着勸了一句,被孟淑妃擋回來。
“這會兒沒有旁人,親爺孫說說話,若是拘着掖着反倒不美。”
桓康王暢快地笑了。果然有孩子在,連菩薩似的孟淑妃也不似往日木訥,說的正合他的心意。“你們母妃說得極對。”
李岑安討了個沒趣,窘迫地退後兩步。
桓康王賜下一對螭紋青玉環,孟淑妃賞的是一個如意頭赤金項圈。徐圖替平安捧着,滿臉沾光的喜悅。如今,椒蘭苑的內侍都歸他管。兩位公子跟前的人事都得經過他。
平安還不懂生辰的意義,他默默等了一會兒,疑惑地問兩位長輩:“姐姐的呢?哥哥沒有嘛?”
桓康王登時笑開了懷,迭聲應道:“有,都有。真是個好孩子!”
說着,彎腰兩手抄起平安,把孩子舉起來顛一顛。
才與孩子們共度輕鬆的一日,桓康王心中尚縈繞歡樂的餘韻。御史臺彈劾江州太守倒賣私鹽的摺子又在他心頭點了一把火。
奏摺呈到暄室的案頭上時,事情的經過原委已經調查得明明白白。劉鯤在官驛案上栽過跟頭,此次做了萬全準備。是御史的鐵骨,或是範家的垂死掙扎,這些都不重要。桓康王惱怒過後,很快意識到,這是個機會。
事情的起因是私鹽,牽扯其中的人是樑王姻親。都說樑王是最像他的兒子,眼前看來何其諷刺。他被小周氏愚弄半生,直道也爲一個歌伎幾番功虧一簣。
鹽商夾帶私鹽遠非新聞。商人奸猾貪利,連通官服篡改鹽引偷稅漏稅自古有之。事情鬧大的根本還在一場人命官司上。
袁愛愛進了樑王府後,樑王愛屋及烏,爲她的一房表親在自己的領藩江州安置產業。那人仗着家裡與王爺有親,行事跋扈,魚肉鄉里。他倒沒有膽量摻和私鹽,卻十分眼紅。江州鹽商爲討好樑王,刻意結交袁家。袁家在杯光籌措裡,很快沉迷在銷金窟裡。初時,他們只是享受酒宴間受人追捧的得意,貪些小便宜。找對了門路,他們便開始日常採購私鹽。用着用着,某一天表親忽然發現自己的愚蠢。販賣私鹽是重罪,鹽販結交袁家不就是想着來日萬一事發,可以通過樑王的勢力消災去禍。於是,他不在花錢買鹽,從一開始賒賬用鹽,逐漸地開始伸手討要財帛,後來甚至明目張膽要求鹽販進宮,還戲稱之爲“鹽敬”。
袁家也有衡量,不敢開罪那些結交權貴的鹽商,盡挑着小鹽販下手。天長日久的,他們的胃口越來越大。與鹽商往來後,沾染了大手大腳的奢靡風氣,整日燈紅酒綠,還玩起古董珠寶,對鹽販的索要愈發沒有節制。最後,竟生生把鹽販逼上絕路,被人在鬧市上當衆毆打致死。
一時間,江州府譁然。袁家自是不依不饒,要求太守從嚴判刑,不僅要肇事鹽販的性命,還要藉此霸佔人家家產。
桓康王冷笑着看完,心道當真一出好戲。隔日,便降下明旨叱罵樑王。
“內闈不修,何以治朝綱。”
聖旨中,桓康王將江州鹽場收歸官府,還不忘勒令樑王上繳兵符。他命令樑王在府中自省思過,交出一切公務,也不必面聖請罪。與幾個月前寧王的處境,何其相似。
朝陽匆忙進宮爲弟弟陳情,只得了桓康王一句諷刺。
“自己養的狗在後苑打了起來,能耐!”
樑王只是齒冷,驚怒之餘,對桓康王的發難竟然毫無意外。他自嘲一笑,反詰朝陽:“事到如今,阿姊還不信我?”
兩邊受氣的朝陽夾着滔天怒火,踢開了袁愛愛的院門。她把人拖到園子裡,抽了腰間軟鞭,不假他人之手一頓揮舞。
袁愛愛自知連累了樑王,不敢喊冤叫疼。她早不想活了!當初樑王追出城,她一時風光,年紀漸長後,才知道自己有多愚蠢。樑王爲她與陽平翁主離心,胡國公的勢力自此陌路。她也把丁王妃和胡側妃的臉面都摔進泥地裡。周側妃進府後,她的恩寵大不如前。家世、血緣、才華樣樣比不上,她終究落得以色侍人的境地。想她身世飄零,僅存的一門親戚還把她往火坑裡推。從今往後,便是樑王不計前嫌,她也沒有臉面存活在王府裡。
一個出離憤怒,一個滿心求死。等樑王從演武場趕過來,地上的人已經不再反射性的抽搐。
樑王來晚了。他的長隨王執中把消息壓了一刻鐘,等樑王知道袁愛愛在捱打,朝陽已經把她一身洋紅天光錦抽得殘破不堪。王執中恨呀,恨樑王多情,恨大王無情,可大王罵得都在理。
丁寧比樑王來得早一些,被盛怒的朝陽一把推開,腳都崴了。
周麗華攙着她不忍地撇開視線,可她不能爲袁愛愛求情。她毀了樑王的心血,毀了周家的希望,她是王府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