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七步詩,人們就會想到魏文帝曹丕作難次弟曹植的那個典故。相對於曹植急中生智吟出一首保命之詩,曹丕的另一個弟弟曹彰之死,則顯得波瀾不興了。要問其間雜有何因,且看本文。
曹彰,出生於公元189年,別名黃鬚兒、任城威王,字子文。沛國譙縣,即時下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與卞氏所生次子,魏文帝曹丕之弟、陳王曹植之兄。
曹彰自小好動爭強,善於射箭、駕車,臂力過人,不懼危險,即使手中沒有武器,也敢與猛獸格鬥。因於熱衷尚武,也就輕視文學,因此曹彰不像其兄曹丕、其弟曹植那般,精通詩賦寫作。惟此,曹操曾經嚴厲斥責於他:"你不向往讀書,學習聖賢之道,卻好騎馬擊劍,這都是隻能對付一個人的,有何珍貴可言?"並督促他學習《詩經》、《尚書》等。
曹彰在曹操面前唯諾應允,但在身邊好友處,則表示:"大丈夫當應效仿衛青、霍去病那樣的大將軍,馳騁疆場,決勝千里,建功立業,安國保家。"
一次,曹操有閒,心情亦舒,在與幾個兒子共享父子情誼時,詢問他們的愛好,並究長大後的志向。輪到曹彰時,曹彰答:"願作將軍。"
曹操問:"作將軍幹什麼呢?"
曹彰答:"披堅甲,握利器,面臨危難不顧自己,身先士卒,有功必賞,有罪必罰。"
曹操聽罷大笑。
公元216年,時年27歲的曹彰,被封爲鄢陵侯。
時隔兩年,亦即公元218年四月,代北烏桓無臣氏等造反,曹操任命曹彰爲北中郎將,行使驍騎將軍之職責。出發前夜,曹操告誡曹彰:"在家我們是父子,在外我們是君臣,一舉一動都要按照王法行事,你須引爲傲戒。"
曹彰率部剛到涿郡境內時,叛軍幾千騎兵來攻,當時曹彰的主力尚在後面,近身的步兵只有千人,戰馬幾百匹,完全處於劣勢。有人勸曹彰暫避敵鋒,但曹彰採用田豫之計,堅守陣地要衝,屢創敵軍。見久啃不下,叛軍欲退,曹彰親自率兵追擊,箭射敵騎,弦弦命中,應聲而倒的叛軍,如珠珠成串。打了半天,竟然打到了桑乾河,距離代郡僅有二百多裡。其時曹軍也有傷亡,曹彰本人的鎧甲上,嵌有數支敵方之箭,好在箭力不足,沒入肌膚。軍中長史和衆將都認爲部隊遠道而來,又經此戰,人馬疲累,加上又有軍令不許深入代郡,不如就地休整。曹彰說:“率軍出征,取勝爲要。眼下敵人如驚弓之鳥,追上去就能擊潰他們。"下令:"必追!違令者斬!落後者斬!"如此一路追殺,又斬敵騎數千,大獲全勝。
此戰結束,鮮卑族的首領軻比能前來請求臣服。原來在曹彰追殺叛軍當口,軻比能率領幾萬軍馬,在山上隱蔽觀看雙方廝殺,欲想"漁翁得利",不料看到曹軍奮勇衝殺,所向披靡,深知自己與如此一支不要命的軍隊開戰,佔不了便宜,便選擇臣服。如此,北方平定。
曹操其時正在長安就漢中戰事策劃,聞知"北方己平"這一戰報,先是一愣,繼而大喜,即召曹彰到其行營相見。曹彰見了曹操,不說自己功績,只表部下神勇。曹操很是高興,竟然捋着曹彰的鬍子說:"黃鬚兒居然大不簡單!"
同年九月,曹操在漢中與蜀軍鏖戰,而劉備棲軍於要隘,僅命劉封下山挑戰。曹操覺得有辱,便張口大罵:"劉備你這個賣草鞋的小子,竟然派你的義子領兵與我交戰,輩分不同啊,這樣吧,我叫我的黃鬚兒來與劉封對仗。"罵罷,即書手令,快騎送出。劉備也就相信,靜等曹彰到來。哪想這是曹操虛晃之計。原來曹操見久難打敗劉備,萌生放棄漢中之念,又恐退兵期間遭到蜀軍掩殺,便以"輩分對等交戰"爲由,讓曹彰舉兵過來,實則以此爲晃,矇騙劉備。劉備知道此情,後悔不迭。
曹操金蟬脫殼於漢中,卻沒能安然無恙於身體。公元220年,返回洛陽不久的他,得了重病。自忖時日不多的曹操,便派驛馬往召曹彰,但末等曹彰趕到,曹操逝世。曹丕即王位。曹丕即令曹彰及在京諸侯,各去自己的封國。並專門對"功勳盛大"的曹彰,"增加食邑五千戶,連同以前共一萬戶。"公元221年,又進爵曹彰爲公。翌年,曹彰被封爲任城王。
公元223年,曹彰進京朝覲,其間得急病,八月一日暴斃於府邸中,追諡曰威王,享年三十五歲。
基於曹操彌留前僅召曹彰這一情節,南朝劉宋的劉義慶《世說新語》載,說曹彰之死,源因曹丕忌憚曹彰的武勇,用計將曹彰毒死。毒死的過程是:曹彰平素頗喜棋道,曹丕投其所好,兩人對弈,下至一半,曹丕處於下風。此時曹丕吩咐侍候的丫鬟:"還不快將棗兒端來。"於是,兄弟倆一邊下棋,一邊吃着烏棗。表面看來,兄弟倆情義融融,實則曹丕囑人在棗裡做了手腳,他只擇做了記號的沒下毒的烏棗吃,而矇在鼓裡的曹彰則抓一顆吃一顆,結果中了毒,一頭栽倒在地。於是曹丕一邊搶救曹彰,一邊差人往報卞太后,但卞太后來了,也沒能挽救曹彰之命。
但也有人質疑這一說法,說是兄弟倆下棋之時,烏棗尚末成熟,故烏棗藏毒不可採信。但觀照曹丕欲用"七步成詩"之計除去曹植的行爲,他除曹彰的可能極大,因爲曹彰確實是"暴疾而亡"。借用時下一句玩笑話:"來時好好的,回不去了。"
有關曹彰的軼事,最爲著名的要數"愛妾換馬"。《獨異志》載:後魏曹彰,性格倜儻。一次偶然見到一匹駿馬,十分喜愛,欲購之。但馬主人也很珍愛。曹彰說:"我有美妾可以交換,隨你挑選。"馬主人也就指定一女,曹彰即予同意。
清朝劉廷璣所著《在園雜誌》記載:曹操贖回蔡文姬之際,曾命曹彰兵臨塞北,威脅南匈奴。
陳壽在其《三國志》中言:任城武藝壯猛,有將領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