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黃不接是大忌

公元222年,已經"黃袍加身"的劉備,親率號稱七十萬的蜀漢大軍,征討東吳,開戰的理由是:爲關羽報仇!

七十萬大軍?也不知羅貫中爲何要吹那麼大的一個"氣球"一一正史記載:蜀漢伐吳,充其量就用了五萬大軍,不及老羅所撰之數的十二分之一。

當然也不能全怪老羅。事實上,無論是官渡之戰始作蛹中的袁紹,還是赤壁之戰始作蛹中的曹操,他們在起兵討伐對手時,無不誇大自己的軍事實力,比如曹操,就號稱百萬大軍,因此也就難怪劉備效仿了。

東吳還真被劉備所造的氣勢給唬住了。舉國皆驚之中,孫權指派諸葛瑾爲全權代表,負責與蜀漢溝通。孫權的目的是:"諸葛瑾與蜀漢丞相諸葛亮是同胞兄弟,或許可以通過親情解決這次危厄。"但深知胞弟秉性的諸葛瑾,沒有聯繫諸葛亮,而是直接給劉備寫了一封不無誠懇的信,請求他看在當年聯合抗曹的情面上,既往不咎,化干戈爲玉帛,重修東吳與蜀漢之誼。

其實那個時侯的東吳,並不落後,疆域上,等同於曹魏、蜀漢;政治上,孫權牢牢掌控着領導權;軍事上,不敢說將多,但兵壯卻是肯定。那麼孫權爲何要向劉備示弱呢?原因也是簡單,他遭遇了將領銜接的斷層,也就是說,老將一個個因病掛了,新將難以一下子頂替上來。孫權不想在此種情況下,與劉備死扛。

軍事領域上有句名言,叫做"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照理,打了那麼多年仗的劉備,應該明白現在的東吳,不是猛虎,也屬惡狼。

但剛剛當上皇帝的他,卻沒有像孫權那樣,認識到軍中出現將領斷層的可怕。基於行文需要,試將劉備麾下將領的演變情況稍作回顧。

劉備入蜀支援劉璋時,僅帶了不足一萬兵馬,大部軍隊留在荊州。由於"嫡系"太少,最後在圍攻成都時,卡住了。不得已的情況下,速召諸葛亮統領趙雲、張飛等主力約兩萬人,入蜀助戰。

劉備最後奪下成都,此時他的軍事實力分兩部分:一是荊州籍將士,約三萬人;二是益州籍降兵,約四萬人。劉備伐吳時,抽掉近五萬兵力,簡直動用了傾國之兵。惟因如此,陸遜寬慰孫權:"劉備初始兵勢強大,不能與之爭鋒,先可磨其銳氣,伺機再予擊之。"

劉備伐吳,明爲關羽報仇,暗在欲蓋彌彰。因爲曹丕篡漢,天下反聲一片,照理標榜"匡扶漢室"的劉備,應予伐魏,但他卻學曹丕,在蜀自行稱帝。稱帝也就算了,他又提出伐吳。此舉立馬遭到趙雲、黃權等大將反對。諸葛亮雖然沒有明着反對,但也報以沉默,其實沉默就是反對。但劉備根本不予考慮這些反對意見,任命吳班、馮習、張南等這些名氣不大的將領爲前鋒,前往東吳。

蜀軍擅長陸戰,東吳擅長水戰。因此夷陵之戰,一開始就蘊含詭異!詭異到什麼程度?詭異到"避戰"狀態一一劉備有水軍,但不是主力;東吳有陸軍,也不是主力。於是雙方都不想以自己的"雞蛋",去和對方的"石頭"硬碰。東吳按兵不動,可以理喻,蜀軍千里迢迢趕去東吳,目的就是進攻、衝殺,但劉備竟然按兵不動,從中可以揣摸出他好像是在做一項"面子工程"。

面對劉備的拒絕,孫權只得應戰,任命陸遜爲拒蜀主將。陸遜雖年輕,但他深諳東吳名將周瑜、魯肅、呂蒙等用兵之道。當發現劉備大軍爲避酷暑,移屯至夷陵山脈時,便乘夜色放火,主力則分段予以攻擊蜀軍,結果劉備也被分割在一個名叫馬鞍山的地段上,差點被東吳軍士活捉。好在老天爲劉備"另開了一扇窗",僥倖之中跳出重圍,逃到了白帝城,這時趙雲帶着兵馬趕來支援,終算穩住了陣腳。

劉備在夷陵之戰中的損失,十分巨大,幾乎可以說是全軍覆滅:將領馮習、張南、傳肜等戰死,杜路、劉寧等將領則降東吳,負責在長江以北防備曹軍襲擾的大將黃權,因回蜀之路被東吳大軍攔截,斷了後勤供應,吃喝都成問題,不得已也投了曹魏。

那麼多的將領死的死,降的降,蜀漢軍界似被抽了脊樑。爲何這般說?蓋因軍界有種說法:打仗能否取勝,不在兵多,而在將強。此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是也。雖然"夷陵之戰"中損失的將領,除了黃權較爲著名外,其他都屬名不見經傳的"小字輩",但夷陵之戰前後間接損失的老將,就多到可怕的程度了。

首先是張飛在戰前死於不甘被鞭躂的部下之手,繼爾留守在成都的馬超、黃忠相繼罹病謝世,損失更大的在於謀士法正也在此時病故。法正的厲害,可用"法正不死,三國不滅"窺其端倪。隨着這些如雷貫耳的人才離去,頂替他們的人,又不見脫穎而出,如此青黃不接的斷層,本身已是可怕,然而更爲可怕的是,劉備又把那些日後有可能冒尖的候補將領,也給一擼子整沒了。

劉備逃到白帝城後,驚恐加懊悔,罹患痢疾臥牀不起。身體受損尚屬次要,關鍵在於精神萎靡。早年劉備雖然屢遭戰敗,但意志頑強的他,堅持屢敗屢戰。夷陵之戰後,他覺得再無顏面回到成都去見那些老臣了,於是一直呆在永安,直至走到人生盡頭。

雖然蜀漢後來經過諸葛亮的力挽狂瀾,贏得了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並逐步恢復了國力與民力,但由於夷陵之戰造成的損失實在太大,因此軍界除了魏延、姜維等幾個少得可憐的老將外,不見新將,這也就是"蜀漢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謔語的來歷。

劉備在決定出徵東吳前,曾對力阻他的文臣武將說:"朕雖有萬里江山,不爲弟報仇,何足爲貴。"這話似乎體現了他的仁義,但從另一角度去看,劉備無疑是個將國運當作了賭注的賭徒!

因爲,他僅爲一個已死的二弟,又害死了一大批活着的"兄弟"。

婦人干政猶可怕侍奉四帝獨丁奉侍奉四帝獨丁奉曹昂一死百事改東吳馬忠終窩囊文廟武廟都有他男人一半是女人爲官論道稱天師子不繫父見董允料敵如神看滿寵救火隊長皇甫嵩愚忠之才遇庸主仕途沉浮似狼狗心比天高命如紙七歲看老話曹操放長線可釣大魚卸磨殺驢亦明智吃酒誤事是藉口昏饋靈帝毀江山越想要臉越丟臉過河拆橋爲哪般明蒙暗混可排憂曹操和他兒子們惡貫滿盈蓋棺定吾粲坦蕩獄中坐人物性格隨境變人若作孽不可活剛直灑脫是蘇則吾粲坦蕩獄中坐自我膨脹害彭羕酸棗會盟後果酸如意算盤害許貢擅變之鬼公孫淵義重如山贊臧洪王凌生就被誅命謀士成堆牌難打曹操和他兒子們不愛紅裝愛武裝三國鼎立論首功救火隊長皇甫嵩蜀漢精銳壯聲勢文人相輕禍害深知恩圖報順天理曹昂一死百事改青黃不接是大忌蜀漢擇降何其慘東吳大壯僅徐盛人品優劣敗中覓良將陸抗總堪傷不愛江山愛美人三國官名今日解不爲瓦全頌曹髦大丈夫兮太史慈遊刃有餘賽幽靈放長線可釣大魚金子爲誰而閃光孫策脈系無從覓聰明反被聰明誤德趣益彰頌羊祜三國三帝不正統曹魏政權八虎騎關羽的三種死法蜀漢擇降何其慘生死不渝在磊落奇謀迭出看荀攸劉備和他夫人們不愛紅裝愛武裝耿耿忠心鑄英名曹昂一死百事改曹操最恨哪三人塗脂抹粉郭皇后耿耿忠心鑄英名外斂內放是陳祗劉備之死該怪誰世崇關羽爲武聖柿子要揀軟的捏曹彰有將領之氣孫吳穩固贊呂範禍福相依堪唏噓最是封建屬株連王凌生就被誅命嗜血之魔公孫度人品優劣敗中覓卸磨殺驢亦明智情到用時方知絕再續衛瓘敗與煌狹路相逢勇者勝文人相輕禍害深好人壞人難分辨如意算盤害許貢哭笑不得手段妙孰先孰後競風流恃強凌弱燒自身人物性格隨境變瘦死駱駝比馬壯後聖大名歸周羣青黃不接是大忌年齡是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