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虎豹借取膽魄:勇怯論

兩軍交戰,如何使怯者不得獨退,勇者不得獨進,發揮整體優勢,取得最大效益,是三國韜略家們共同關心的問題。而使怯懦者有剛猛膽魄,勇猛者有文韜武略,更是三國韜略家改造形勢,扭轉敵我力量對比的難題。

何進握有重權,面對宦官專政局面,卻束手無策,怯懦如鼠,以至調動京城之外的軍隊,加以鎮壓。結果紛紛揚揚,走漏消息,被宦官設計,斬於宮闈之中。造成董卓進京,引狼入室,廢黜少帝,改立獻帝,京都大亂。在此之前,曹操聽說何進的對策,大加恥笑,以爲:

閹豎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假以權寵,使至於此。既治其罪,當誅元惡,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將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見其敗也。(《三國志·武帝紀》注引《魏書》)

而袁紹誅殺宦官的情形是:

勒兵捕諸閹人,無少長皆殺之。或有無須而誤死者,至自發露形體而後得免。宦者或有行善自守而猶見及,其濫如此。死者二千餘人。

何進之策,爲怯者所爲;曹操之論,爲智者所言;袁紹之行,爲外勇內怯者之舉。決策者的氣度品性,雄勇怯弱之異,造成截然不同的後果。依曹操之智,何進擒宦官“一獄吏足矣”,袁紹制宦官“不當假(通‘借’)以權寵”即可,根本不必興師動衆或大張殺伐。而曹操之智的價值所在,是啓發人們作這樣的思考:智謀韜略可以賦於人極大的勇氣,也可以節制魯莽剛暴之勇。換言之,在韜略家手中,勇怯的情狀可以逆轉。利用這一逆轉,即可創造勇怯韜略。

韜略家們認爲造成勇怯的區別,除了人的自然稟性之外,還在於人們對於客觀世界、外部形勢的認識與否。曹操深知董卓無道,不顧兵力單薄,西進滎陽汴水,雖敗於董卓將領徐榮,但豪氣沖天,表現了非凡的勇敢。相反,關東聯軍十萬之衆屯兵酸棗,瞻前顧後,猶豫不決,不敢進兵,其統帥對形勢的認識淺薄,決定了行動上的畏懼怯懦。荀彧之所以在官渡之戰曹軍兵力爲袁軍的十分之一,被圍缺糧,岌岌可危之時,連曹操都要打算退兵之際,表現出大無畏的勇敢精神,關鍵在於他認識到“先退者勢屈”之理,曹軍扼袁軍之喉使其不能前進之勢,袁曹雙方已對峙半年,袁軍“情見勢竭,必將有變”之機和出奇制勝之時。

赤壁之戰前夕,孫權接到曹操的一封書信,上稱: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衆,方與將軍會獵於吳。(《三國志·吳主傳》注引《江表傳》)

東吳上下震恐,膽破心驚,議者都認爲:

曹公豺虎也,然託名漢相,挾天子以徵四方,動以朝廷爲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指孫權)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劉表治水軍,蒙衝鬥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爲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衆寡,又不可論。愚謂大計不如迎之。(《三國志·周瑜傳》)

東吳大臣如張昭、秦鬆等人懾於曹操的強大威勢,紛紛認爲雙方實力懸殊,主張投降曹操,表現了怯懦的心理。而諸葛亮、魯肅、周瑜等深入分析雙方,不被表象所矇蔽,認爲曹操南下,利少弊多,雙方交戰,取勝可能性極大,因而生出無限膽略,力主抗戰。正是因爲諸葛亮等韜略家的真知灼見,高瞻遠矚,才帶來抗戰的百倍勇氣。勇怯之別,受認識的影響,由此更可察見。

魏吳合肥之戰,也是能闡述勇怯之別受智略影響的深刻道理。曹操征伐漢中的張魯,留七千人屯守合肥,孫權率領十萬之衆,將合肥團團圍住,張遼、樂進、李典遵曹操之計,奮力抵抗。張遼表現尤爲出色,披甲執戟,衝鋒陷陣,叱孫權於萬軍之中,拔部衆於重圍之內,勇猛如虎,使得吳人奪氣喪膽,合肥城十餘日保守完好。張遼固然爲魏勇將,但更因爲他是智將,所以敢於信心百倍,以寡擊衆。戰前,張遼有一個思想認識:

公(指曹操)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衆心,然後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 (《三國志·張遼傳》)

三國韜略家們還認識到,勇怯之別,在於外部壓力的大小與否。於是,勇怯韜略的使用,便講究營造各種壓力,使勇者爲怯,怯者爲勇。曹操反擊劉表、張繡聯軍,運用步騎夾擊,大獲全勝。荀彧詢問原因,曹操指出:“虜(指劉、張聯軍)遏吾歸師,而與吾死地戰,吾是以知勝矣。”(《三國志·武帝紀》)原本曹操前後受敵,形勢十分不利,然而曹軍爲返國之兵,士氣奮發,又陷入死地,不力戰則無路可走。外部的高壓,激發了士兵的潛在能力,人人浴血奮戰,終於變怯爲勇,擊敗敵手。曹仁勵衆勝敵,於千軍萬馬中救出部將牛金。趙雲面對強敵,急中生智,設空城計破敵。三國時期,在強敵面前,危急之中,使怯者爲勇之例,是相當多的。至於虛張聲勢,聲東擊西,示形作僞,設爲疑兵,迫使強敵退兵,勇者喪膽之例,亦不勝枚舉。

三國勇怯韜略的使用,還講究互變之術:大勇若怯,大怯若勇,勇生於怯,怯生於勇。大勇若怯旨在使對手解除思想上的武裝,不以爲意,然後猝起,予以致命的打擊。陸遜反擊劉備,司馬懿謀除曹爽,呂蒙、陸遜對待關羽等,均屬此類。大怯若勇,是營造虛勢,恫嚇敵方,以便撤退。陸遜從襄陽退兵,孫堅擊海盜胡王,於魯陽城收兵等,均爲典型。而勇怯之變,則由勢而成。

三國爭霸,離不開力的拼搏、智的較量,力搏以智爲本,智鬥以力爲用。而力鬥中勇怯異勢,則勝敗有別。由於三國韜略家們創設的勇怯韜略能改變爭鬥雙方的原有力量對比,使勇者喪魄,怯者壯膽,因而被廣泛運用。而那些影響歷史發展、形勢格局變化的重大設計,則是高明的韜略家的傑作,非一般人士所能效法。

李衛公論牛鞭效應生死存亡的分水嶺:利害論變換速度魔方:緩急論生死存亡的分水嶺:利害論前程從此輝煌:有無論使敵手無力相搏:勞逸論地獄之門就在腳下:進退論阿爾巴德定理和魚缸理論動於九天之上:奇正論向虎豹借取膽魄:勇怯論制人而不制於人:先後論春風化雨:情理論安慰劑效應踏雪無痕:深淺論安慰劑效應制人而不制於人:先後論答布效應變換速度魔方:緩急論蘑菇定律制人而不制於人:先後論前程從此輝煌:有無論踏雪無痕:深淺論踏雪無痕:深淺論尋找捷徑:曲直論燒向冰川的天火:分合論破窗效應燒向冰川的天火:分合論踏雪無痕:深淺論與潮流俱起伏:順逆論制人而不制於人:先後論踏雪無痕:深淺論破窗效應前程從此輝煌:有無論向虎豹借取膽魄:勇怯論破窗效應安慰劑效應蘑菇定律前程從此輝煌:有無論營造絕對優勢:虛實論牛鞭效應牛鞭效應燒向冰川的天火:分合論前程從此輝煌:有無論燒向冰川的天火:分合論燒向冰川的天火:分合論使敵手無力相搏:勞逸論光環效應安慰劑效應蘑菇定律蘑菇定律答布效應制人而不制於人:先後論生死存亡的分水嶺:利害論飛去來器效應光環效應前程從此輝煌:有無論飛去來器效應蘑菇定律突破精神防線:心力論答布效應前程從此輝煌:有無論藏於九地之下:真僞論安慰劑效應答布效應營造絕對優勢:虛實論突破精神防線:心力論使敵手無力相搏:勞逸論生死存亡的分水嶺:利害論燒向冰川的天火:分合論牛鞭效應鮎魚效應流水無形而無不形:常變論突破精神防線:心力論飛去來器效應光環效應春風化雨:情理論破窗效應撥雲見日:謀決論與潮流俱起伏:順逆論向虎豹借取膽魄:勇怯論地獄之門就在腳下:進退論李衛公論光環效應流水無形而無不形:常變論阿爾巴德定理和魚缸理論成敗禍福的原點:動靜論成敗禍福的原點:動靜論燒向冰川的天火:分合論動於九天之上:奇正論阿爾巴德定理和魚缸理論牛鞭效應制人而不制於人:先後論鮎魚效應撥雲見日:謀決論流水無形而無不形:常變論阿爾巴德定理和魚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