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逍在中渭橋樹起大旗招工,很快就傳到了長安城。
畢竟中渭橋是長安北面必經道路之一,離長安也近,消息傳的快。
太極宮裡,李治聽到百騎司稟報後,只是微微一笑,“朕這幾天忙的團團轉,倒是忘記李逍和他的印刷局了,三十萬貫答應他的錢拔做他用,估計他很不高興啊。”
武氏挺着肚子,笑着對丈夫道,“李三郎的本事可不小,陛下不給他錢,也難不到他。你看沒有你的內府錢,李逍不照樣樹起招工旗,人家借用玉米監的公廨錢招募饑民,照樣開始修建印刷局作坊,乾的有聲有色的。”
朝廷以工代賑,賑濟越來越多的京外饑民,而李逍同樣開始以工代賑,這速度絲毫不比朝廷慢。甚至朝廷這邊還沒開始招募流民修建宮室,李逍那邊還搶先一步開始了。
“朕也給將作匠和少府寺下道旨,讓他們抽調些工匠過去,民夫李逍有了,但工匠和工匠還得他們調拔些才行。”
武氏笑說,“李逍從玉米監借公廨錢,年利一倍,臣妾這裡倒也還有幾千貫錢,正好可以借給印刷局生利。”
“你就不怕賠了本?”
“李逍賺錢的本事大着呢,怎麼可能賠本,你看他主持玉米監,不就帶着玉米監玉小賺的盆滿鉢滿的嗎?”
李治哼了一聲,“李逍揹着朕偷偷賣了不少玉米種子,還當朕不知道麼,只不過朕也知道他沒有私自貪墨,便也懶得追究。”
“陛下,水至清則無魚,李逍是能辦事的人,一些細節又何必在意呢?”
李治點了點頭,他也是相信李逍能力的人,可惜上次借李逍痛打了舊士族的臉面,讓他成爲士族眼中釘,要不這次李治修大明宮,都打算讓李逍這個秘書少監來負責了。
“既然愛妃都肯拿出自己的脂粉錢來,那朕也就再湊點,湊個五千貫給李逍吧。多了,朕也在也拿不出來了。”
現在事情這麼多,李義府雖提出發行二百萬債券,但這筆錢也是早有用處,要用來以工代賑修大明宮,李治也暫時沒餘錢給李逍的。本來他打算暫停印刷局印書計劃,但看到李逍依然還能撐的下去,便也就打算再看看。
中渭橋邊。
藍田長公主玉瀨一身道袍,騎馬到來。在她身後,還有幾輛牛車。
“三郎,聽說你在這裡施粥救濟災民,我特別送些糧食來。”
李逍看到突然到來的玉瀨,有些意外。
看着牛車上一袋袋的糧食,更是感動。今年玉瀨也是受災者,她的封地交給李逍管理,本來李逍還說給他保證食邑收穫,結果大災。玉瀨主動的免去了封戶們夏季的租子,也算是讓李逍免承擔了許多損失。
畢竟本來約好,公主把封戶的租稅交給李逍管理、收繳的,李逍給公主定額的租稅,公主將其中兩成收入做爲李逍的酬謝。但今年封戶們也就是兩成左右的收穫,如何能繳足額租?
可因爲李逍是包租,因此本來這個損失是要李逍承擔的。
但公主免了封戶們的租稅,也就讓李逍免於損失,不然這損失可不小。
公主今夏一粒糧租都沒收,牛車上拉來的全是公主莊園裡自己的糧食。
“多謝公主了,我讓人給你打借條,這算是我們印刷局借你的。”
“還打什麼借條,一點點糧食而已。”
“可不是一點點,現在糧食金貴啊。”李逍感嘆着,隨着大量饑民向長安涌來,長安的糧食壓力可不是一點點的大,糧價那是節節高升。
就算朝廷的常平倉不斷放糧,可也打不下飛昇的糧價。
“這糧食也不全是我的,我給你介紹幾位善人。”玉瀨笑着說道,這時她身後走出幾個人來,都是穿着道服之人。
“這位是長安樓觀道的陳道長,以及樓觀道諸位道友。”
被稱爲陳道長的是一位大約五十上下的老者,長的很高大,又很儒雅,長長的鬍鬚,一身道袍,手執一把拂塵,背上卻背了把寶劍。
對於樓觀道,李逍也是知曉一點的,畢竟在長安城裡,有不少道觀,而其中最大最有名的自然就是樓觀道,這可是當年高祖李淵都尊奉的道觀,是皇家特意請來,併爲他們修建道觀。
其實說起樓觀道,就不得不說道家組織形式的發展變遷。
在南北朝時期,道館制度逐漸興起,而在此之前,五斗米道的道官和道民家中有專用於自責和悔過的屋子,叫靜室,又或叫靖室。一定級別的道官在家中設的靜室,叫治,意思大概跟道官治理道民有關。
治有不同等級,天師直接控制的二十四治,相當於行政區域的辦公地點,不過是一些茅屋或瓦屋建築。
這些治,也是中國道教宮觀建築的雛形。
五斗米道規定每年在幾個特定的日子召集道民開會,以二十四治爲中心,舉辦祭祀祖師、交納道米錢稅、登記人口的活動,這套組織機構也是他們用來統管道徒的活動。
後來道館興起,道教也從民間秘密狀態走向社會公開化和官方化。
建在城中的道館,主要靠朝廷供給和貴族富豪的施捨供養,小部份來自替人做法事收入。
地方上的一些道觀,有的則擁有官府劃歸的民戶,這些民戶多半散在道館附近,爲道館耕種土地,道士也從事勞動,地位最高的館主掌管道館擁有的包括房舍地產在內的全部財產,逐漸就成爲封建僧侶地主階級的一部份。
道觀的興起,使得天師道原來以祭酒制度爲特徵的組織形式衰弱。
樓觀道屬於道館中的宮觀派。
按樓觀道的說法,他們的祖師是尹喜。這是西周時函谷關令,他曾在終南山北結草爲樓,夜晚在上面觀星望氣,這也是樓觀得名來歷。後來,老子騎青年過函谷關,喜將老子迎接到樓觀,向他學習道教,得老子傳授道德經,後來尹喜在樓觀道得道成仙。
當然,這種說法,其實就是樓觀道對自己這一道派的神化。
其實樓觀道的真實歷史是開始於魏晉之際,最早是一個名叫樑堪的道士,帶徒弟王嘉隱居在終南山修道。
王嘉後傳孫徹,孫徹傳馬儉,馬儉傳尹通,再傳尹法興、牛文侯等人。牛文侯傳王道義,綿延直至隋唐,元代併入全真道。
從魏晉到唐,樓觀道歷代傳人中出了不少有名的道士,經過他們的活動,當朝的統治階層經常給予樓觀道優厚的待遇,賞賜大批錢財、土地和供役使的民戶,樓觀道的道觀建築不斷增建修葺,漸成爲了此時北方規模最大的道教中心。
樓觀道融匯各教派的經典教義,廣泛吸引南方和北方各教派的教法,他們最着力宣揚的,是太上老君授喜道德經,二人同去西域化胡成佛的故事。
可以說,樓觀道就是繼天師道之後興起,在唐朝時最重要的道派。
老子、尹喜化胡的故事其實挺有意思。
佛教起源於印度,在中原也就被稱爲是胡人的宗教,是外來文化,他的傳入,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中國本土文化的抵抗。
東漢末年,襄楷向皇帝推薦《太平經》時,說過“或言老子入夷狄爲浮屠”的話。浮屠即佛,這不過是說老子跑到“外國”成了佛,跟老子化胡的說法有不同。老子成了佛也好,老子爲了教化胡人傳給他們佛教也好,這類說法究竟是誰最先提出來的,今天已經搞不清楚了。也許佛教傳入之初,佛教這邊爲了順利傳教,故意編了這類說法,意思是,我們佛教也是中國老子傳入的,中國老子也是佛,所以,別把我們當“胡教”看。但在後來,道教最喜歡提這檔子事。西晉末,五斗米道祭酒王浮專門編了《化胡經》,宣揚這個故事,貶低佛教,把佛教釋迦牟尼說成老子的弟子,以擡高自己的地位。你們佛教還是我們老祖宗傳的,有什麼了不起!
佛教勢力大了以後,也針鋒相對,僞造經書,編出佛祖派遣儒童菩薩孔子、光淨菩薩顏淵、摩訶迦葉老子到中國傳教的故事。把中國人敬奉的孔子、顏淵以及老子都說成是佛的弟子。
道教攻擊佛教剃度出家,不結婚,不要後代,說老子之所以給胡人立下這些不合乎中國禮教人倫的教規教法,是看到胡人太野蠻,不開化,想讓他們絕種,才叫他們男不娶,女不嫁,要是一國都信佛教,它自然就滅亡了。佛教見對方這樣粗暴無禮,也惡言相對,極力貶斥道教的修煉方術和做法事等裝神弄鬼那一套。二教相互攻擊,目的都是爲了壓倒對方,爭取統治者的支持,以擴大自己的勢力。
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其實都是統治階層不滿佛教過於強大,在釋、道兩派的支持下對佛教的圍剿。
南北朝時佛教大興,但也導致了幾度滅佛,唐高祖李淵在位時甚至也有滅佛之意,只是後來玄武門之變,李淵成爲太上皇,新繼位的李世民爲了穩固民心,爭取支持,便取消了李淵的滅佛旨意。
但李家畢竟自稱老子之後,當然是要扶持道家。
立國之初,李淵就請樓觀道來長安,併爲他們在長安城中建立了極大的樓觀道觀。
樓觀道地位尊崇,而且有錢,他們名下的土地極多,還有大量劃歸他們的百姓,專門爲他們種地幹活,成爲朝廷的不課戶。
有錢的道士們遇災荒之時也喜歡施粥放糧,這其實也不過是些收買人心的行爲,與和尚們一起爭奪信仰罷了。
想當年,魏太武帝滅佛,把幾十萬僧尼勒令還俗,毀掉佛和寺廟。周武帝時又來一次,但和尚們也很快找到北周的對頭北齊,齊文帝在和尚們的鼓動下,下詔廢道,命令所有道士剃髮當和尚,不遵從的就砍頭,弄的當時北齊上下一個道士都沒剩下。
這也算是當時的一個比較奇怪的怪事了,西邊的北周滅佛,把和尚尼姑全都趕下山,讓他們僧尼結婚生子,而東邊的北齊乾脆讓所有道士剃掉頭髮當和尚。
到了隋統天下,隋朝又尊崇佛教,畢竟隋文帝是在佛寺裡出生,小時候甚至是由一個尼姑撫養大的。
但到了唐朝,唐高祖又崇道,認老子爲李家祖宗。
其實樓觀道的興起,正是當年北魏太武帝爲滅佛而有意推崇,以道抑佛。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樓觀才正式形成一個相當數量,對朝野都有巨大影響力的道派,而在唐朝,樓觀道更是經過幾十年的李唐尊崇後達到一個頂峰。
樓觀道很有錢,李逍看了那幾車的糧食,剛纔還覺得多,現在卻覺得少了。
那位陳老道似乎感受到了李逍的意思,笑着解釋道,“我等自終南山回長安,路上遇到長公主,順路過來。”
據說當年樓觀道在道士岐暉的帶領下,大力贊助李淵起兵,錢糧沒少給,甚至還在輿論宣傳上沒少出力,因此李淵當皇帝后,對樓觀道也特別青睞,武德初,敕修樓觀宮宇,並賜田千畝以充基業。後又下旨改樓觀爲宗聖觀,以岐暉爲觀主,並賜粟帛無數以充齋給。
李淵李世民父子在位時,數次親至樓觀,以祭祀老子。歧暉在貞觀四年去世,由道士尹文操任昊天觀主兼知宗聖觀事,尹文操奉李世民敕旨,敕撰《玄元皇帝聖紀》一部,凡十卷,總百十篇,後又著《祛惑論》《消魔論》三十卷,續《樓觀先師傳》一卷。
這位陳道士正是尹士操的師弟。
李逍一聽,立馬想到一個生財之道。
“陳道長,需要印經書嗎?我印刷局剛開張,優惠酬賓,給你特別優惠。道德經印三千本,只收你五百貫,如何?”
一本道德經才五千來字,一本就能印下,二十來個版就夠了,印三千本成本不到二百貫,收五百貫,那是翻倍的賺錢。
剛好拿他們練練手,更何況,樓觀道這麼有錢,這一單買賣要是做好了,後續還會有大單啊。
這年頭,和尚、道士們都比官府有錢多了。
“三千本道德經才五本貫錢?”那位陳道長明顯是不會做生意的,一聽這個價光想到便宜了,忍不住驚呼出聲。找抄書人抄道德經,三千本可是得不下兩千貫錢的,印刷才四之一,確實划算啊。
陳道長心動了。
這年頭,雖說樓觀道被皇家尊崇,可佛家力量也一直很強,佛道爭鬥從沒停止過,樓觀道做爲道家如今最強的道派,他們自認爲兼負了打擊佛家的重要使命。
除了爭取朝廷的支持外,如何在民間獲得更多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多傳播道經就是個重要的辦法。
道德經正是樓觀道最信奉的道家經典。
“李秘書此話當真?”
“三千本道德經,五百貫錢,絕無二話。”李逍看到陳老道那激動的樣子,就知道自己虧了,應當開高點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