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一事不勞二主

一事不勞二主。

李治倒是挺會安排人的,把雕版印刷術拿到手後,乾脆又交給了李逍來負責。在秘書監下新設一個印刷局,負責印書。

皇帝交給自己新秘書的第一個任務,儘快把印刷局搭建起來,反正要人他給人,要錢給錢,要地給地。一萬套九經,這是李治交給印刷局的任務。

財大氣粗。

李逍不由的感嘆,皇帝手筆果然大。

要是自己,就算有印刷術在手,就算印刷成本低,也不會直接就先來個一萬冊的。我肯定要先調查下市場啊,再比如開個招商大會啊,尋找些經銷商什麼的,起碼要先弄到一些訂單,甚至最好是先拿到些訂金,這樣纔會上馬動工的。

直接就先來一萬套九經,太簡單粗暴了。

不過一萬套對於皇帝來說,確實也不算多。

畢竟大唐如今的科舉考試,其實以明經和進士兩科爲主,而其中進士科錄取的人少,以明經科錄取最多,特別是考明經的往往是那些士族子弟。俗話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你要是三十歲才考中明經,那就算老了。而如果五十歲就能考中進士,還算年輕的。

“陛下,臣請陛下賜幾個字。”李逍嬉皮笑臉。

“賜字?”李治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怎麼突然的就說要賜字?

李逍讓人取來紙墨筆硯,親自替皇帝磨墨。

“就寫一行字,欽定科舉考試九經正版,秘書省校正!”

李逍打算用皇帝的字來做招牌爲九經打廣告,等這九經印出來,每卷封面上都印上一行大字,欽定科舉考試九經正版,他孃的,有這行字,那這套九經還不得牛氣沖天。

再加上秘書省校正,那絕對是擡身價的事情啊。

他李逍做事情,要做就要做最好啊。

“陛下,臣聽聞著作局有一本書已經校定完畢,是否也可以交給印刷局印刷頒行?”

“你是說五經正義?”李治一下子就明白李逍說的是哪套書了。

五經正義,就是對五本經典的義疏解釋。漢武帝時,朝廷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這五部書宣佈爲經典,故稱五經。

在貞觀時,太宗皇帝命大儒孔穎達等編寫五經義疏著作,這套書是對五部經典的官方解讀,由孔穎達主編,歷時三十多年,前後五十多位著名學者大儒參與。

其中《周易》用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尚書》爲梅賾本漢孔安國傳;《詩經》用漢毛亨傳、鄭玄箋;《禮記》用鄭玄注;《左傳》用晉杜預注。各經大多依據自古以來,特別是兩漢魏晉南北朝至隋的多家註釋整理刪定而成,“事必以仲尼爲宗”,試圖“去其華而取其實,欲使信而有徵。”

這套書的目的,就是完成五經內容上的統一,總的來說,就是統一思想。

這對大唐統治天下,當然是大有幫助的,選用更適合朝廷需要的經典註釋,有益於朝廷。

“臣認爲五經正義歷時三十餘年,如今既然已校定完畢,那就應當立即刊印頒行天下。而且臣還建議,可將此五經正義列爲標準,規定以後科舉考試經典部分亦必須按此答卷。”

李治覺得說的很有道理。

“可再刊印五經正義一萬套。”

大唐奉行的是儒家九經,比起漢家的五經要多出幾本經典來,不過五經也是基礎。

這套書可是好不容易完成的,從貞觀初到現在,好不容易編完,並校定完。

按正常情況,這套書完成後,會由秘書省著作局抄寫幾套,分藏於朝廷的幾大館閣之中。

但是現在既然有了印刷術,當然可以刊印發行了。

儒家的這五本經典,成書年代早,文字晦澀難懂,記事又簡略不祥,因此後人學習起來有很多困難,於是後來學者大儒們流行爲經書作傳、注,可一部經書又往往有各執一說的多家傳、注,後人更不知道該聽哪個的。

大唐編的這套五經正義,就是要從中選出比較好的注本,摒棄其餘雜說,對前代的繁雜經學解釋進行一番統一整理,又因爲前代的注本,也有難解之處,於是還要對傳、注,又加以疏通解釋。

這其實是一套工具書,專門用來解讀學習五經的工具書。

這套書,包括《周易正義》14卷,《尚書正義》20卷、《毛詩正義》40卷、《禮記正義》70卷、《春秋左傳正義》36卷。

總共一百八十卷,可謂巨編。

特別是不但有孔潁達等大唐名儒,還有如於志寧、長孫無忌等許多重臣參與增損。

“好,五經正義交於印刷局刊印,然後發行天下,以後凡士人應明經科,均須誦習儒經,義理全據五經正義所說,否則就視爲異端邪說。”李治拍板。

朝廷科舉幾十科,但以明經爲主,九經和五經正義爲考試必用書,那麼這套書的思想理論對唐人將會有巨大的影響。

李逍也是知道些這些儒經的哲學思想的,比如周易正義裡宣揚的是先道而後形的唯心論,而禮記正義這本書,宣揚的則是儒家重禮的觀念,提倡尊卑貴賤的等級差別。

這就是統一思想。

漢以來,朝廷信奉儒學,以儒治世。儒家經典是儒家的根基,而經學又是儒學的表現形態,通過註解經書,表達的是一個時代知識羣體的理想、追求、思想旨趣和價值觀念。

可以說,統一儒家經典注義,其實就是在統一天下人的普世價值觀,通過支持宣傳那些對朝廷有利的價值觀思想,進而達到更牢固的統治。

而從另一方面來講,李世民當初搞這套巨編,其實也是把被士族壟斷在手裡的學術權,收歸到朝廷的手裡。

朝廷一套五經正義編成刊行,那麼這五經的解釋權就不再是在那各個士族之手,而是在朝廷之手了。

“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地給地,朕希望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看到成效。”

“一萬套九經,朕所欲也,一萬套五經正義,亦朕所欲也!”

第240章 李記捕奴隊第48章 太極與八卦第295章 萬人營第315章 外放刺史第165章 欺君第86章 不良帥第278章 賣女兒第56章 炒鍋和小竈第415章 李逍拜相?第308章 出事了第191章 無毒不丈夫第413章 釜山行第240章 李記捕奴隊第355章 皇帝不明白第341章 襄陽第67章 美人第299章 報紙第212章 劫天牢第153章 領導者第123章 地主第253章 家大業大第338章 飛錢第133章 出手不凡第428章 內相第216章 曖昧不清第36章 投獻第131章 包租公第406章 弒君第230章 夏日第187章 八方來援第102章 小辣椒第153章 領導者第273章 李秘書第27章 沒那麼簡單第65章 跟我走第244章 所有人都瘋了第355章 皇帝不明白第207章 暴屍三日第107章 爆竹、煙花第49章 佔便宜第279章 海賊團第221章 納妾也得有資格第18章 搖錢樹第269章 臣有滅士族之法第362章 丟人現眼第207章 暴屍三日第253章 家大業大第204章 還京第190章 藍田亂第387章 唐旗、唐騎第179章 拿人頭來賭第34章 秘密第293章 線裝書第232章 你也是關隴子弟第25章 打賭第232章 你也是關隴子弟第117章 珍珠奶茶第39章 兄弟第123章 地主第14章 大鍋飯第375章 人質第4章 欠拍的黃瓜第409章 樓船鬥艦第294章 一本萬利第41章 李宅第396章 雖千萬人吾亦往矣第154章 分田、承包第228章 占城稻第123章 地主第202章 中箭第118章 不識擡舉第100章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第124章 擠破門檻第107章 爆竹、煙花第173章 巍巍長安第179章 拿人頭來賭第297章 母老虎的屁股第395章 風在吼第134章 團購第263章 一鍋好湯第40章 歸還產業第24章 下套第78章 十全大補第161章 玉米第401章 八千光棍第77章 四大殺神第44章 打邊爐第136章 養龍第361章 投鼠忌器第214章 此間樂,不思蜀第142章 鴻門宴第254章 木秀於林第29章 飛騎第256章 代王友第200章 主動出擊第224章 對賭第118章 不識擡舉第14章 大鍋飯第363章 濟州島登陸第355章 皇帝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