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論仁

“告日本人民書:

我們已掌握人類從未有過的破壞力最大的爆炸物。一顆我們新近發明的核炸彈的爆炸力實際上等於一百五十萬噸炸彈,遠超過歷年中國在日本投擲炸彈總和。這個可怕的事實是值得你們思考的。我們莊嚴地向你們保證,投彈是極其準確的。

我們在你們的本土使用這種炸彈還剛剛開始。如果你們還有什麼懷疑,請你們瞭解一下,東京捱了只不過一顆氫彈後的情況。”

在利用這種炸彈摧毀軍方拖延這場毫無用處的戰爭的一切資源之前,我們要求你們現在停止一切抵抗、主動解除武裝,結束這場戰爭。亞洲安全理事會已爲你們概述了體面的投降條件。我們敦促你們趕快接受這一建議,開始爲建設一個更好的愛好和平的、自由的新日本而努力。

你們現在就要採取步驟,停止軍事抵抗。否則,我們將堅決使用這種炸彈以及其它一切優越武器,立刻強行結束戰爭。爲了你們和你們家人的生命安全,我們希望你們,現在就從你們的城市中疏散開!直至戰爭結束!”

數以億的傳單伴着中國廣播電臺的電波,傳遍了整個日本,但是日本卻沒有任何迴應,準確的來說,東京沒有任何迴應。

東京已經在空前的核爆下徹底毀滅了,失去了領導人之後,儘管各地並沒有公佈福井川死亡的消息,也沒有公佈福井川是否在覈打擊中逃生,但是日本卻已經處於一種沒人管理的狀態,完全是kao着社工黨政府機會所持有的慣性運轉着,在糾叛清特運動中,福井川推行的縣道軍官,軍隊指揮兼管地方黨政的決定,恰是維繫這一慣性的運轉的根本。

雖然東京毀滅了,福井死了,但是日本仍在運行着,但是任何人都能看出表現上看似穩定的日本實際上已是一片暗流涌動,民衆對核武器的恐慌,軍隊和地方政府的茫然,整個日本在遭受了一次毀滅性的核打擊之後,所有人都處於一種對未來的擔憂之中。

日本究竟何去何從,無人知曉!雖然身爲臨時政府總理的原敬在第一時間發表告全體國民書,但是對於臨時政府,在日本卻沒人敢於相信這個叫囂着“報復”的臨時政府。

6月5日,在東京遭受毀滅性核爆之後,509大隊再次將一枚3.2萬噸級原子彈投至廣島……

“日本的社會就是一個三角,它被大頭針固定住一角。”

看着面前的原敬次郎和上原有澤二人,司馬平靜做出了一個比喻。

他們二人從九州飛到西北是爲了阻止中國對日本實施第三次核打擊,毀滅第三座日本城市,在那種前所未有的超級武器面前,如果日本一日不投降,那麼最終等待日本的除了毀滅一途個,幾乎別無其它任何選擇。

面對上原和原敬的懇請,司馬並沒有給予直接的答覆,而是給他們上起了社會課,準確的來說是日本的社會課。

“換句話說,三角形在桌面上,是大家都看得見的。大頭針則是看不見的。三角形有時往右偏,有時往左偏,但都是圍繞着一個隱蔽的軸而擺動。”

聽着這個形容,上原有澤便明白了總理意指何處,在革命之前,日本的那根大頭針是天皇,而在6月2日之前,日本的大頭針是福井川,是他們在左右着整個日本的命運。

但是現在呢?日本卻沒有了那根大頭釘,天皇的權威在過去二十多年間的“凡人化”,以及去年開始的瘋狂的批鬥以及退位詔書的發佈,已經消失了

而福井川呢?這個利用暴力統治着整個日本的“領袖”,儘管他的權威建立在日本人所習慣順從的等級上,但卻在日本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曾經他是左右日本的大頭釘,而現在,他卻身死於的核爆之中。

“但是現在,日本已經沒有那根大頭釘了!”

在說出這句話時,司馬看着眼前的上原和原敬,在東京毀滅之後,上原曾公開表示過自己的沉重心情,而原敬雖然公開說一套,但是在私下來卻曾詛咒過中國,尤其是在投下第二枚原子彈之後,他對待中國的態度,可以用愛恨交加來形容。

看到總理把視線投到自己的身上,原敬連忙端坐起身體。

“總理閣下,在2日之後,我曾通過告全體國民書和一些渠道與日本各地軍政長官進行過勾通,他們卻沒有任何迴應,現在臨時政府正在討論新的決議,以爭取他們儘快投降。”

對此司馬並不覺得奇怪,從臨時政府開始用所謂的“調查委員會”剷除社工黨在日本留下的印跡的那天起,臨時政府就不可能得到那些社工黨和人民軍將領的迴應,畢竟除去日本的命運之外,他們需要考慮的是自己的腦袋。

原敬尷尬的笑了下,餘光撇着一言不發的上原有澤,在臨時政府內還有一個聲音,把上原這個在日本享有“軍神”之稱的人推出去,讓他去說服那些將軍和元帥走出來投降,所有人都相信只要上原出面,那些人一定願意投降,畢竟對於他們而言,上原就是一個再鮮活不過的例子,臨時政府並不見得會清算所有人。

但是原敬卻不這麼想,如果讓上原站出去,那麼未來的日本政府首腦還有可能是他原敬嗎?

上原在國內擁有的影響力,一直是原敬所忌諱而恐懼的,正因如此,原敬寧願看到廣島荑爲平地,也不想看到上原這個社會黨“餘孽”主宰戰後的日本政府。

“新的決議!”

司馬在心下冷笑着,這個原敬還真把自己當成玩意了。

“但是,總理閣下,我們希望您能夠念在中日世代友好的基礎上,給予一定時間的寬恨,日本國小地薄,已經無力再承受第三枚原子炸彈了!”

在懇求的同時,坐在那的原敬深深一鞠躬。

“原敬總理,你必須要知道一點,在諸多軍事事物上,國務院並不便直接干涉,對日本的戰爭進程是根據國防軍參謀部制定的日程表進行,亞洲戰場並不是孤立的,而是與歐洲戰場同步推動的,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雖沒有直接拒絕,但司馬的話中已經表達了他的意思。

“我個人同情日本民衆的遭遇,但是同樣的,我們必須要清楚的知道一點,雖然日本民衆難免有脅迫參與的之嫌,但是日本舉國上下的戰爭狂熱,卻是他們遭此命運的根本原因,國防軍之所以摧毀東京,根本原因是爲是徹底掃平和平的障礙,我們相信只要福井活着,日本就絕不可能退出戰爭,就像德國一樣,德國人選擇了另一種方式去爭取和平,但是日本呢?我們所看到的是近兩千萬男女老少在那裡日夜操練,隨時反擊我們的登陸部隊,所以我們選擇用徹底摧毀戰爭策源地的方式,去幫助日本,給予日本人民自由選擇的機會。”

呷了一口茶,司馬繼續說了下去。

“但是現在呢?儘管我們摧毀了戰爭策源地,並利用飛機投下了數十億份傳單,整個亞洲的自由電臺都在向日本廣播,呼籲他們放下武器,自行解除武裝,接受無條件投降,但結果是顯而異見的,他們對此沒有給予任何迴應!”

再次端起茶時,司馬並沒有喝茶,而是輕端着茶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

“在過去的千年之中,中國一直是日本的老師,而自近代自甲午後,我中華曾師法東洋,以謀自求,而我本人也曾對日本充滿好感,並曾研究過日本在近代的崛起,知道日本給我最大的感觸是什麼嗎?”

司馬的反問讓上原和原敬兩人一陣迷茫,相比於上原的傾聽,面對的他的再次轉移話題,原敬心裡卻似壓着一團火般。

“我們拿日本的師法中國來說,七世紀以來,日本一再從中國引進倫理體系,“忠”、“孝”原來都是漢文。但是,中國人並沒有把這些道德看成是無條件的。在中國,忠孝是有條件的,忠孝之上還有更高的道德,那就是“仁”,也就是慈善與博愛,但它的含義幾乎包羅了全世界一切良好的人際關係。父母必須具有“仁”。統治者如果不“仁”,人民可以揭竿而起,反對他。“仁”是忠義的先決條件。天子之所以能享有帝位,是因爲他在施仁政。文武百官也是如此。中國的倫理學把“仁”作爲檢驗一切人際關係的試金石。中國倫理學的這一前提,在日本卻從未接受。事實上,“仁”在日本是被排斥在倫理體系之外的德目,喪失了它在中國倫理體系中所具有的崇高地位。在日本,“仁”被讀成“jin”。“行仁”或“行仁義”,即使身居高位也不是必須具備的道德了。由於“仁”被徹底排斥在日本人倫理體系之外,致使“仁”形成具有“法律範圍以外之事”的含意。“行仁義”,還有另外一種“法律範圍以外”的含意,即是在地痞流氓之間通用的道德標準。”

在說到這裡時,司馬頗爲無奈的在心下輕嘆一聲,仁,或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但在後世,中國甚至不及日本,日本至少還留下了忠與孝,但是中國呢?別說仁、忠、孝被拋棄了,甚至於連忙自己的文化都拋棄了,傳承數千年支撐起中國人脊樑的文化,竟然被那些個不孝子孫指責爲導致中國近代落後的原因,直接打倒之,而可怕的不僅是本國文明的毀滅,最可怕的是民族道德觀的毀滅,一個民族的沒有道德,沒有了自己的文化,那麼這個民族還有可能立於世間嗎?最終只會被邊緣化。

“正是因日本人放棄了文化核心中的“仁”,才直接導致了共和十二年日本革命後,整個日本走向了一個極端,看看福井領導下的日本政府對自己民衆的所爲,再看看那些民衆,再看看你們的軍隊在夏威夷的所作所爲!可以說恰是因你們的文化中放棄了“行仁”,才導致了日本的今天,這種不仁可以說被你們發展至頂點,對敵人的不仁,對本國國民的不仁,日本今天的命運與遭遇,不是由我或是由中國的決定,而是日本人在西元七世紀向中國學習時,將仁排斥出的倫理之外時,已經決定了今天日本的命運。”

上原有澤雙手置於膝上輕輕一鞠躬。

“多謝總理閣下一語點醒夢中人!”

竟然讓他搶了先!見上原有澤這般模樣,原敬便意識到自己落了後着,無論是否贊同司馬華之的看法,這馬屁還是要拍的,不過卻要想個更好的詞裡。

“上原元帥,說實話,我很欽佩你!”

未等原敬想出詞,司馬便微笑着遞給了上原一根香菸,同時說了一句讓原敬心顫不已的話來。

“當整個日本文化中,對仁極爲排斥時,你卻出人意料的是保留着日本人中難存的行仁之心,在澳洲,對敵人的行仁,不僅未屠殺俘虜,同樣還曾謹慎地避免侮辱失敗的敵人,在面臨失敗時,因對下屬的行仁,才使得近百萬澳洲官兵免遭身禁之苦,對國家和民衆的行仁,讓你做出了痛苦的選擇。”

“或是因少時曾居於中國的緣故吧!”

總理的誇獎並未讓上原有澤感顯lou出激動的神色,他反倒是把這種誇獎再次歸功於中國,同時他擡頭看着面前的總理。

“正如總理閣下所言,亞洲文明以中華文明爲代表,而中華文明恰以中華倫理文明爲基礎,仁爲中華文化之精髓,一直以來,中華國民無不以他們能夠擁有一位像您這樣心懷仁心之總理而驕傲,可以說這是中華國民最幸運之事,總理曾言中華對亞洲的責任與義務,那麼現在!”

上原有澤突然站起了身來。

“請您對日本施以仁心,給予日本反省的時間!”

站起身的上原有澤面對着司馬行了一個九十度的鞠躬,他的這一舉動到讓原敬一驚,而司馬只是在心下笑了一下。

“上原元帥,我剛纔說過,只有日本人民才能決定日本的命運!”

在說出這句話時,司馬的臉上又lou出了一絲悲天憫人之色。

“作爲亞洲人,我絕不願意看到日本國民承受如此災難,但是,我們曾給予過日本人民以機會,實際上現在也一直給予日本人民自救的機會,但是我們看到,他們對此並未給予任何迴應!”

“我可以說服他們放下武器!”

上原有澤突然回答道。

“在日本,儘管革命成功已經二十四年,看似日本上下鐵桶一塊,但實際上絕大多數日本人並不願意生活一個被恐懼籠罩的國家之中,二十年來,每一個日本人都生活在恐懼之中,無論是平民或是知識分子又或是軍政官員、黨員,除去極少數人外,他們每個人都害怕國家安全部半夜的破門而入,把他們帶走進行嚴刑拷問,被投入改造營,不提心掉膽的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被帶走,日本人並不願意繼續生活在對自己政府的恐懼之中,他們比任何人都更渴望改變!”

“那爲什麼,他們不能夠響應我們的呼籲呢?”

“因爲他們早已經失去了……”

上原的語中帶着悲意,甚至於連眼神都發生了些許變化。

作爲一個經歷過革命時代以及在赤旗下成長起來的日本人,他遠比原敬等人更瞭解日本,他知道爲什麼那些人沒有對原敬的講話給予迴應,原敬和臨時政府中的許多人說那些是要麼是福井川的死黨,要麼是想保全自己的腦袋,要麼是想憑此爲自己獲得一些未知的籌碼,但事實上呢?

全不是!根本就不是這些原因,在東京遭受氫彈襲擊後的第二天,上原有澤的部隊就收到數份日本各地的軍政長官用澳洲軍密碼發來的電報,電報被直接送到了上原手中,電報裡的充分表明的他們的想法,他們已經通過部隊或空中偵察證明了福井川的死亡,但大都是不約而同的選擇不發佈這一消息,以確保國內的穩定。

福井死了,這讓他們鬆下一口氣,因爲福井的億人玉碎所要毀滅的是整個日本,他要讓整個日本作爲他的陪葬品,他活着的時候,沒有任何人敢心生異心,但是現在呢?卻是各有心思,在各有心思的同時,他們同樣有自己擔心的地方,他們不相信臨時政府,不相信原敬和那些流亡者。而最根本的原因是……

“失去了什麼?”

司馬在反問時,看着上原有澤的那副神情,腦海中浮現出了中那幾份軍情局轉來的電報副本,電報裡再清楚不過的提到他們失去了什麼,還有他們真正擔心的。

在上原張嘴欲說時,司馬出言打斷了他。

“上原元帥,如果我給你兩個星期的時間,你能夠讓日本投降嗎?”

全不在乎原敬臉上的驚訝之色,司馬繼續說了下去。

“你記住這是日本的最後的機會,否則兩個星期後,我想每一座日本城市,都有可能成爲打擊的目標!”V!~!

..

第266章 那是不可能的第343章 兌現諾言第203章 廣播第252章 詮釋第123章 鐵礦第68章 大小第177章 訓練第285章 不會流一滴淚第134章 遭遇第342章 需要第11章 意料之中的結局第164章 豪賭第226章 以自由的名義第380章 只要繁榮繼續第一百一十三章第260章 西北儲備銀行與戰車第10章 蒙古(2)第346章 日本的沉沒第332章 表演結束第146章 逮捕第1章 南洋204章 斑斑血汗史第96章 革命節前後第242章 擊墜第49章 從巴庫到西北第240章 雷霆第104章 穆藕初(下)第54章 並不容易第219章 人民軍的D日第54章 大事件(下)第47章 捲菸(一)第145章 軍法事第107章 新的理論第39章 暴利行業第123章 彼間第261章 序幕第256章 做夢第369章 任務第199章 於紅玉的野心第13章 寧爲玉碎第347章 光榮地傷心處第12章 妥協和退讓第125章 改變第118章 軟肋第92章 新玩具第61章 我們家的林子第154章 貿易第7章 兩個相似的人第87章 宴會第19章 勢第一百一十三章第8章 反思和挽回第25章 海軍法第118章 晉升和授銜第336章第323章 赤日第60章 啊!海軍!第75章 鐵火地獄第328章 病患第267章 新的機會第122章 華洋之爭第368章 值得紀念第4章 混亂第301章 總攻!第172章 局內的人第336章第258章 新獨立國家第211章 51區的問題第10章 房與廠第23章 劉季元第33章 偷天換日第221章 偉大啊第54章 大事件(下)第331章 血戰第352章 消失的第241章 大家都是中國人第175章 決擇與行軍第181章 出擊!第96章 覆滅第150不準用槍第195章 接受第261章 無戰事第238章 風雲起第343章 冰冷的櫻花(下)第130章 試驗、意外第296章 爲什麼第359章 分裂與破壞第136章 武器第187章 使命第192章 刑訊第193章第260章 崩盤第273章 領袖的心思第87章 宴會第37章 慶功夜民國工資第259章 復關第287章 選擇第351章 組織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