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

“德”是什麼?德是道的相,道是德的體。道,我們看不見摸不着,想也想不到,可是它能顯現出來,顯現出來叫德。我們人類,把道人格化了,也就是儒家講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這是人格化的道。還有倫理化的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倫,用五倫十義來體現道。所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是倫理化的道,把道顯現出來,就是德。比如,大海中水是道,水是大海的本體,那個波,你能見得到,水波起來了,你看見波,就知道那是水,波是德,波能顯現水,水是波的體。因此我們行德就能證道。我們能夠做的、能夠看到的、能夠用到的,那是德,知道德就是有道。那麼德的根本是什麼?是孝。所以孝親是大德、大道,不用人教的,自然而然就叫道。

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197章 師長慈光 至德化人第87章 士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第204章 諫諍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119章 隨順性德 效果顯著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175章 倡立“孝法”以法護孝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80章 閔損蘆衣 成就孝德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154章 孝順親心 是謂有敬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180章 廣要道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爲本源第13章 爲報親恩 效法範公第2章 本經概要第69章 諸侯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175章 倡立“孝法”以法護孝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復禮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第161章 守喪三年 定期祭祀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204章 諫諍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133章 聖治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150章 紀孝行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116章 三才(2)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103章 謹身守節 不辱其親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聖賢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96章 庶人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69章 諸侯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應第192章 廣至德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115章 三才(1)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57章 天子匹夫 爲仁由己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237章 覺悟生死 毀不滅性第76章 卿大夫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73章 驕奢淫逸 富貴難保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13章 爲報親恩 效法範公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86章 斷惡修善 了凡成聖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204章 諫諍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