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

繼續看邢昺《疏》序文:“又慮雖知其法,未知其行,遂說《孝經》一十八章,以明君臣父子之行所寄。知其法者修其行,知其行者謹其法。”

這是講孔子著《六經》時,就想到大家即使是讀《六經》,明白道德仁義之源、君臣父子之法,而“未知其行”,即不懂得落實,就是學了還不知道從哪裡做起,懂得道理不知道怎麼用,這種現象也是很普遍的。如果只學了道德仁義的辭章,不懂得怎麼做,不能把這些道理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當中,那就是“雖知其法,未知其行”。

恩師上人說只學不落實,是搞儒學研究,不能夠真正幫助國治天下平,那是學術研究。要把儒學兩個字調過來,學儒。學儒就是學孔子,學孟子,學做聖賢。我們懂了就要做,不肯做,不能把這些道理落實到我們的處事待人接物,那就成了儒學研究家。《弟子規》講:“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所以學了要力行,不力行,只是增長浮華。因此恩師反覆強調要學儒,從哪裡學起?從《弟子規》學起,《弟子規》就是行,《弟子規》從頭到尾就講孝道。我們讀誦《孝經》,跟《弟子規》仔細對照,《弟子規》從頭到尾就講如何事親、如何事君、如何立身,這就是《孝經》的宗趣。孔老夫子預見於此,擔心後人只搞儒學研究而不能真正身體力行,不肯做聖賢或者不知如何做聖賢,所以述作《孝經》一十八章,把《孝經》講述出來。

《今文孝經》,即我們所學的《孝經》總共十八章;《古文孝經》是二十二章。唐玄宗當時確立了《今文孝經》,後世一般都用《今文孝經》,《今文孝經》就是我們現在所學的《孝經》。《今文孝經》,其實在漢朝就已經有了。戰國時期,文字還沒有統一,各國都用自己的文字,所以當時的《孝經》是用各國的文字寫的,稱爲《古文孝經》。秦始皇統一文字後,就用當時流行的小篆或者是隸書來抄寫《孝經》,稱爲《今文孝經》。

《古文孝經》和《今文孝經》略有出入。註解《古文孝經》,最著名的是西漢的學者孔安國。註解《今文孝經》最著名的有東漢的學者鄭玄(鄭康成),以及唐朝的唐玄宗,即唐明皇李隆基。玄宗皇帝在古文、今文《孝經》中,裁定用《今文孝經》,他參照多種古代註解,刪掉一些繁亂的部分,採用精華,重新註解了《孝經》,即我們現在要學習的《唐玄宗御注》。宋朝邢昺又給《御注》作了註解,叫“疏”,就是《孝經正義》。當時孔子講《孝經》的目的,就是爲了讓大家明瞭如何把聖賢之道落實,所謂“以明君臣、父子之行所寄”。該怎樣做好一個人,做父親的要怎麼做父親,做兒子的怎麼做兒子,做領導的怎麼做領導,做下屬的怎麼做下屬,所謂是“知其法者修其行,知其行者謹其法”。知其法,就是解門,深解《孝經》的義趣,可以幫助我們力行。認真的去落實、去力行,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孝經》的義趣,理解聖賢之道。所以學儒、學道不是落在言語上,最關鍵的是要去力行,這是講求知行合一。《弟子規》到最後“餘力學文”也講到要知行合一。學文,力行,二者要相輔相成。

邢昺《疏》序最後說到:“故《孝經緯》曰,孔子云:‘欲觀我褒貶諸侯之志,在《春秋》;崇人倫之行,在《孝經》。’”

《孝經緯》這部著作裡,孔子講到:評論諸侯天下大事,褒善貶惡,體現我心志的是《春秋》這部書;人倫的這些行爲,在《孝經》裡面提倡。所以《孝經》之重,與《六經》等同。《六經》是法,是解門,《孝經》是行門,解行本當並重。

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51章 天子博愛 蒼生如己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212章 感應第228章 喪親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44章 孝親愛民 殉職垂範第47章 天子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2章 本經概要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87章 士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96章 庶人第192章 廣至德第154章 孝順親心 是謂有敬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73章 驕奢淫逸 富貴難保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223章 事君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76章 卿大夫第96章 庶人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192章 廣至德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197章 師長慈光 至德化人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1章 孝經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73章 驕奢淫逸 富貴難保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192章 廣至德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145章 正己化人 孝治聖治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150章 紀孝行第173章 五刑第78章 志道修德 迴歸本性第130章 禮敬之心 德之所聚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73章 驕奢淫逸 富貴難保第57章 天子匹夫 爲仁由己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第182章 海口監獄 教化顯著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114章 聖德不遠 我欲斯至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146章 悖德悖禮 招感災殃第90章 忠於職分 天地護佑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96章 庶人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