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

周公真的是聖人,他懂得聖治,真正以孝治天下,不需要太勞心勞力,就能夠垂拱而達至天下太平。垂拱而治,就是輕輕鬆鬆讓社會和諧,天下太平。只要人人遵守倫理道德,人人都行孝,自然人人都盡忠,他不會犯上作亂。周公是真的有智慧,他把祭祀落實了,“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在郊外祭祀他們十五代之前的遠祖。文王是周家的祖先,周公的父親,而文王是后稷的十五代孫,他們在郊外祭祀,用后稷來配天,與天相配。

唐玄宗註解:“郊謂圜丘祀天也”。在郊外祭祀。通常在郊外有一個壇,像北京的天壇,像圓丘那樣,“丘”是小山丘,像個罈子,上面是個圓頂,這是祭天用的。

“周公攝政,因行郊天之祭,乃尊始祖以配之也”。周公是武王的弟弟,武王駕崩後,周公攝政,盡心輔佐武王年幼的兒子成王,沒有絲毫覬覦天下之心,純是幫助成王理朝,給我們表演出難能可貴的悌道,當成王長大成人後,周公就把政權完全交給了成王。這是給我們演繹出聖德,普通人不容易做到,稍有一點名利心,對天子位都會起心動念,會起貪心。

周公也是文王的兒子,他繼位也能說得過去,但是他不開這個先例,他尊重自己的兄長,讓成王繼位。周公的兒子,跟成王差不多大,當時周公善巧方便,讓他的兒子跟成王一起玩。如果成王犯了錯誤,周公不指責成王,而是批評自己的兒子,讓成王看到以後,知道自己反省改過。這個用意很深,因爲成王是天子,周公在禮數上屬於臣民,雖然他是叔父,但是成王是君,周公是臣,在君臣之禮上講,不能夠直接批評天子,所以他就批評自己的小兒子,以此用心來撫育成王,這就是聖人之心。沒有絲毫自私自利,給我們表演君臣之義,也表演出“兄弟睦,孝在中”的悌道。他立的《周禮》,祭祀中特別突顯祖先的尊嚴地位。“因行郊天之祭”,這是在郊外祭天的時候,尊嚴周朝始祖后稷,使之跟天相配。配天就好像我們請客吃飯,請了一位貴客,祭祀等於是請天、天神、天帝來吃飯,我們這邊要有一位主人來招待貴客,誰來做主人?周公尊始祖后稷來做主人。所以這位置就極高,我們這邊的主人來宴請貴客,這是配天的意思,這樣相配,主賓相配,這就是禮。

六、明堂配帝四海來祭

經文:【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

這是周公在宗廟的明堂祭祀文王。明堂是過去天子辦公的地方,裡面有教室,也有祭祀祖先、祭祀天地的場所。

文王是周公和武王的父親,因爲在郊祭的時候已經尊后稷配上天了,所以就不能夠把文王也作爲郊祭配天的人。而在宗廟裡面,在宗祠,就在明堂祭祀上天的時候,以文王配上帝,上帝就是天。這是周公良苦用心,尊他們的父親,這是嚴父,尊嚴父親到了極點,在祭祀當中等於是做東來宴請上帝。

唐玄宗註解:“明堂,天子佈政之宮也。”即天子辦公的地方,就是宮殿。“周公因祀五方上帝於明堂,乃尊文王以配之也”。周公在祭祀五方上帝的時候,在明堂裡進行,讓文王來作配。

邢昺《正義》列出了五方上帝的名號,“五帝謂: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光紀,中央黃帝含樞紐”。這是所謂五方上帝,東南西北中,都是有名號的。周公當時開創了這種祭禮,尊嚴其父,這是彰顯孝道。所以四方的諸侯都紛紛效法周朝周天子的孝道,而且當週天子要祭祀的時候,都紛紛來助祭。

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204章 諫諍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153章 人子事親 難得誠敬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163章 齋戒沐浴 恭敬赤誠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80章 閔損蘆衣 成就孝德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第128章 孝治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180章 廣要道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爲本源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39章 有機素食 大孝國民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47章 天子第80章 閔損蘆衣 成就孝德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114章 聖德不遠 我欲斯至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173章 五刑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圓滿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157章 海外打工 克己奉親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243章 孝無終始 人初一體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133章 聖治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22章 子承親志 繼往開來第10章 孝有三層 成聖圓滿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197章 師長慈光 至德化人第237章 覺悟生死 毀不滅性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80章 閔損蘆衣 成就孝德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116章 三才(2)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爲本源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99章 孝子劉霆 背母上學第87章 士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116章 三才(2)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130章 禮敬之心 德之所聚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13章 爲報親恩 效法範公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150章 紀孝行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207章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